紅根須腹菌賴氏變種

紅根須腹菌賴氏變種

擔子果球形至不規則、扁形或分葉狀,寬2-4.5cm,污黃色,遇到空氣後變暗酒褐色,擔孢子狹橢圓至長方形,6.5-8.2×2.6-3.2μm,平滑,在KOH溶液內成堆時呈淡黃色,單個時無色,許多擔孢子中間有一假橫隔,非澱粉質的。菌絲上無鎖狀連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紅根須腹菌賴氏變種紅根須腹菌賴氏變種
擔子果球形至不規則、扁形或分葉狀,寬2-4.5cm,污黃色,遇到空氣後變暗酒褐色,遇KOH溶液後變酒紅煙色,乾標本上具有污酒紅色部分,新鮮時遇FeSO4溶液不變色;表面有緊貼生的菌絲索;基部菌絲索稀少。包被上表層由疏鬆交織的且具有粗糙雜質的菌絲所組成;當在KOH溶液內復原時,組織為一薄層淡粉紅色,細胞無色,薄壁,大小為20-24×10-24.4μm。孢體新鮮時呈蒼白色、淡橄欖色至橄欖褐色,乾後呈淡污橄欖色至粘土色;小腔寬達0.5mm;菌髓片由膠質、無色、薄壁、交織的菌絲所組成,稍向兩側分開到達亞子實層。擔子寬5-7.2μm,無色,4及6孢子的,成熟後崩解。側絲大量,頂端細胞近球形至橢圓形。囊狀體稀少,梭腹臌狀,35×12μm,無色,薄壁。擔孢子狹橢圓至長方形,6.5-8.2×2.6-3.2μm,平滑,在KOH溶液內成堆時呈淡黃色,單個時無色,許多擔孢子中間有一假橫隔,非澱粉質的。菌絲上無鎖狀連合。

中國分布

山西汾陽縣頭道川,遼東櫟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林內地下8cm深土中,1987年7月16日,陶愷、李榆梅334(MHSU1502)。雲南昆明市金殿林場,藍桉EucalyptusglobulusLab.下地上,1991年9月14日,臧穆11894(HKAS23523);中甸縣碧塔海,海拔3600m杜鵑Rhododendronsp.灌叢下,1981年6月24日,李安民2(HKAS7952);碧江縣,土下,1978年7月4日,紀大幹(HKAS3858);麗江縣玉峰寺後山,海拔2740m華山松PinusarmandiFranch.林下,1984年5月22日,郗建勛504(HKAS16949)。

世界分布

中國、美國

模式產地

模式標本產自美國愛達荷州。

本種特點

該變種遇FeSO4溶液後無反應,遇KOH溶液呈暗酒紅色,具分散的囊狀體尤其是在接近包被處的小腔內,始終如一的黃色以及變紅,其擔孢子典型寬度在3μm以下,均屬於變種的主要特徵和特性。
該變種與普通須腹菌Rhizopogonvulgaris(Vitt.)M.Lange的區別是,後者具有強烈的FeSO4溶液反應,無囊狀體,以及具有薄壁的側絲。

盤點真菌微生物系列(一)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