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菌科

腹菌科

黑腹菌(Melanogaster ambiguus),又叫含糊黑腹菌,分布在河北等地。在橡樹下土中半埋生。

介紹

腹菌科中文學名:黑腹菌
拉丁學名:Melanogaster ambiguus (Vitt.) Tul.
中文別名:含糊黑腹菌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腹菌目、腹菌科、黑腹菌
形態特徵:子實體較小,塊狀,直徑2-3cm,茶灰色,乾時呈淺煙色至深煙色。包被厚400μm,膠質、淺黃色、粗4-5μm的菌絲組成。內部黑色,由膠質、無色菌絲組成斑紋。擔子棒狀, 長可達3.5-40μm, 粗9.5-11μm, 具2-8個小梗。孢子梨形或檸檬形,暗褐色,光滑,10-13μm×7-10μm。
生態習性:在橡樹下土中半埋生。
分布地區:河北等。
經濟用途:可藥用。

細菌分類

腹菌科生物分類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高等生物由於存在著很多形態上的差別,使人們更容易加以辨認並按照形態差異來進行較為準確的分類。但是細菌與高等生物不一樣,細菌的形態特徵、顯微鏡下的染色特徵和生化特徵等都比較少,這就給細菌分類帶來了大問題。1995年以後雖然有了細菌的完全基因組,但並沒有像人們預期那樣通過完全基因組將細菌的分類更加細化,反而還帶來了一片混亂並由此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完全基因組的數據來做好細菌分類。
經過研究後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新的分類計算方法,而這一方法本身不需要調節,也沒有參數的調整問題。使用這一方法,通過計算機輸入數據以後,直接得到的就是細菌分類。
目前細菌的分類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鑑定,即這個細菌是什麼;另一個是從進化論的角度描述細菌彼此間的演化、進化關係,誰更古老一些,細菌的從屬關係等等,這一方法主要是用於解決第二個方面的問題。準確的細菌分類對深入了解不同種屬間細菌的功能差異和抗菌新藥的研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整體描述

腹菌科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裡,科學家們喜歡用傳統的物理學和局域的觀點和方法來描述和研究物理現象,對物理世界整體性的現象和理論的認識比較零散或未被重視,其實對物理現象的整體解釋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1974年楊振寧先生就已經撰文提出了自己有關物理整體描述的觀點。所謂整體性是指物理性質是由系統的整體拓撲性質所決定,它不可以由局域性單純而發展到全體,系統的時間演化不單由某一時刻去決定下一時的狀態,而是依賴它所經歷的歷史。
近20年來,物理整體性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內容涉及經典力學、光學和量子物理現象等,從AB(Aharonov——Bohm)效應到貝里幾何效應,幾乎包羅了分子、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等多種物理現象和理論,強調整體性現象的實驗觀測和套用。
與局域研究中使用的數學微分方程不同,整體研究採用了更高一級的幾何拓撲方程運算,現代物理學發展證明,整體描述是局域描述不可缺少的補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