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褶包屬

粉褶包屬

粉褶包屬,真菌。擔子果球圓、橢圓至不規則。包被淡色,平滑,不易分離,內部組織由薄壁的膨大細胞所組成。全世界已知有5種,我國有1種。分布於中國、紐西蘭、加納;歐洲。北美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粉褶包屬粉褶包屬

擔子果球圓、橢圓至不規則。包被淡色,平滑,不易分離,內部組織由薄壁的膨大細胞所組成。孢體白色,後變淡紅褐色,迷路狀至腔穴狀,具空虛而不規則的小腔。菌髓片寬,膠質化或不膠質化。鎖狀連合缺如。中柱缺如或有時半發育的。擔子圓柱狀至腹膨型的。擔孢子平滑。  

世界分布:

全世界已知有5種,我國有1種。分布於中國、紐西蘭、加納;歐洲。北美洲。

模式種:

粉褶包Richoniellaleptoniisporus(Rich.)Costant.etDufour,產於法國。
基原異名:HymenogasterleptoniisporusRichon

本種特徵

該屬的擔孢子特徵相似藍艷鱗傘屬Loptonia,呈立方形或多角形,平滑並有鈍圓的邊緣。
該屬是一個腹菌型的屬,通常放在層腹菌目HYMENOGASTRALES(腹菌綱GASTEROMYCETES)內,但它也被認為與傘菌目AGARICALES(層菌綱HYMENOMYCETES)的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可能有親緣關係,是由於它具有明顯的此科真菌的擔孢子形狀。Costantin和Dufour(1891)以產於法國的薄孢層腹菌HymenogasterleptoniisporusRichon為基原種建立了該屬。Dodge和Zeller(1934)認為原產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星孢黑腹包NigropogonasterosporusCokeretCouch也應屬於該屬,從而轉移過來,隨成為該屬的第二個種。後來又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發現了二個種:小粉褶包RichoniellapumilaCunn.(1940)和大孢粉褶包R.macrosporaCribb(1956),前者擔子果小型和有特徵性的擔孢子;後者雖然也具有小型的擔子果,但其擔孢子很明顯地延長形。1978年Pegler又從非洲加納的海岸角地區發現了該屬的第五個種,即非洲粉褶包R.afraPegler。
Julich(1982)曾建立粉褶包科Richoniellaceae,包括2屬:粉褶包屬Richoniella和紅腹菌屬RhodogasterHorak.,前者廣布於世界但稀少,後者見於南美,為灰包菇型的屬。

盤點真菌微生物系列(一)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