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好

端正好

端正好,彈詞曲牌名,曲調莊重、肅穆,無語助詞,散唱。另有杜世安的《端正好》和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正宮·端正好》以及《竇娥冤》中《正宮·端正好》等。此吾皖歙州所產眉子坑細螺紋也,暗帶銀星,切磨規矩,雖有斑駁而愈見滄桑樸厚,正誘我者也。愛其端正好,以端州老坑易之於弋陽舊民處,蜀中玉局有仙翁,曾作眉子石硯歌。檻菊愁煙沾泣露,天微冷,雙燕辭去。月明空照別離苦,透素光,穿朱戶。竇娥胸中的激憤之情洶湧澎湃,猶如山呼海嘯,極大地震撼人心,它集中表現的是竇娥的“怨”與“憤”。

曲牌簡介

端正好,彈詞曲牌。彈詞傳唱的為小曲,與北曲所屬正宮、仙呂宮詞曲不同,詞格也各異。曲調莊重、肅穆,無語助詞。散唱。傳統彈詞《雙金錠· 攔輿告狀》都堂韓通所唱即是。

語出處:

此吾皖歙州所產眉子坑細螺紋也,暗帶銀星,切磨規矩,雖有斑駁而愈見滄桑樸厚,正誘我者也。池上螭紋如玉,風致款款,一如明人雅韻。愛其端正好,以端州老坑易之於弋陽舊民處,蜀中玉局有仙翁,曾作眉子石硯歌。竹庵兄厚我也矣。辛卯處暑後三日夜題於京寓,秋雨頓涼,燈窗可歡。

王實甫

原文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譯文

(一)藍天上飄著白雲,凋零的黃葉鋪滿大地,秋風正急,北方的大雁向南飛去.清晨是誰把經霜的楓林染的這樣紅? 一定是離別之人帶血的眼淚染紅的

(二)是誰粉飾了湛藍的天空,又無情的飄離?是誰裝點了蒼茫的大地,眼前卻是帶寒的秋菊?那西風,吹亂了思緒,任由南飛的大雁攜去。林中霜葉也悄然沉醉,不是霜葉自醉,是染上了離人血淚。

(三)藍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的白雲,那天是藍的如此昏灰,沒有半點眩目之色,雖是碧透碧透的,但卻怎么也逃不出悲傷的嘆息,只得嘆在口上,哀在心中。

低著頭看著地面,卻是滿眼的憔悴的黃花,哭泣著、悲痛著、日漸消瘦著,這些花兒卻怎么望也望不到盡頭。

秋深了,微風四起,卻越刮越急,吹得人心兒涼。仰頭望去,卻看見成群的雁兒向南方飛著,讓人心底的涼氣不免又加了幾分。

那天與那地相對著、相映著,頗顯出幾分離愁,卻只得在無際的宇宙中漂泊著,尋找著自己的歸宿。

在這暮秋時分,是誰將這些霜葉兒們染成如此讓人發醉的紅色?是悲秋感冬?是相見恨晚?是熱淚盈眶?

不是,那是離別之人傷感的眼淚!

賞析

這是王實甫《西廂記》里的名句。借秋日的蕭瑟景調來寫別情的悽苦——雲天藍碧,黃花落滿地,西風緊緊吹,更有北雁紛紛往南飛。伊人即將遠別,此情此景的悽苦枯索景象,不禁為之黯然垂淚——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作者

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大都(今北京市)人。元雜劇著名作家。生平事跡不詳。近人推斷,王實甫可能是一個仕途失意的文人,熟悉當時勾欄歌妓生活。其活動年代可能與關漢卿相去不遠。主要創作活動當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王實甫是一位文採風流、才華四溢的劇作家,其所作雜劇,名目可考者共13種,還有少量散曲流傳。《西廂記》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元代雜劇創作中傑出的作品之一。

王實甫早年曾經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雜劇及歌舞的遊藝場所出入,是個不為封建禮法所拘、與倡優(當時的演員)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棄官歸隱,過著吟風弄月,縱遊園林的生活。王實甫的雜劇如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和《麗春園》等十三種。其中最著名的《西廂記》共五本,是王實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為人推重,被稱為雜劇之冠。劇本描寫書生張生在寺廟中遇見崔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產生愛情,通過婢女紅娘的幫助,歷經坎坷,終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而結合的故事。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有鮮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題。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已經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沒有把“夫貴妻榮”作為婚姻的理想。他們否定了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愛情已被置於功名利祿之上《西廂記》結尾處,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達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反對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級制度的進步主張,鼓舞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爭《西廂記》之所以能成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不僅在於其表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進步思想,而且它在戲劇衝突、結構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杜世安

《端正好》

原文

檻菊愁煙沾泣露,天微冷,雙燕辭去。

月明空照別離苦,透素光,穿朱戶。

夜來西風凋碧樹,憑欄望,迢迢長路。

花箋寫就此情緒,特寄傳,知何處?

格律

端正好 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

檻菊愁煙沾秋露

仄仄平平平平仄[韻]

天微冷

平平仄

雙燕辭去

平仄平仄[韻]

月明空照別離苦

仄平平仄仄平仄[韻]

透素光

仄仄平

穿朱戶

平平仄[韻]

夜來西風雕寒樹

仄平平平平平仄[韻]

憑闌望

平平仄

迢遙長路

平平平仄[韻]

花箋寫就此情緒

平平仄仄仄平仄[韻]

待寄傳

仄仄平

知何處

平平仄[韻]

竇娥冤

正宮·端正好

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它把竇娥的滿腔怨恨如火山爆發般傾瀉了出來。竇娥胸中的激憤之情洶湧澎湃,猶如山呼海嘯,極大地震撼人心,它集中表現的是竇娥的“怨”與“憤”。

曲牌種類

曲牌是傳統填詞制譜用的曲調調名的統稱。俗稱“牌子”。曲牌的文字部分須“倚聲填詞”,多作長短句,少用齊言。各曲的句數﹑用韻﹑定格(何處可加如“也羅”之類的和聲),以及每句的字數,句法和四聲平仄等,都有一定格式,從韻文文體來說,曲牌即為此種文體的格律譜。
哨遍 | 喜遷鶯 | 《刮地風》 | 《水仙子》 | 叨叨令 | 滾繡球 | 端正好 | 塞鴻秋 | 得勝令 | 蟾宮曲 | 折桂令 | 天淨沙 | 山坡羊 | 紅繡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