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

蟾宮曲

庾天錫生卒年不詳,字吉甫,大都(今北京市)人。曾任中書省椽等,著雜劇十五種,今已不傳。


名稱

: [雙調]蟾宮曲
作者: 庾天錫

簡介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字: 元曲
欄目關鍵字: 元曲三百首
體裁: 散曲
年代: 元內容介紹
原文
原文
[雙調]蟾宮曲
庾天錫
環滁秀列諸峰。
山有名泉,瀉出其中。
泉上危亭,僧仙好事,締構成功。
四景朝暮不同。
宴酣之樂無窮,酒飲千鍾。
能醉能文,太守歐翁①。
[注釋]
①歐翁:即歐陽修。

[賞析]

這首小令賦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事,有懷才不遇、借酒澆愁之意,作者在自己和歐陽修之間發現了身世經歷的相似之處。作者和歐陽修作為文人兼官吏,本身就存在著理想的浪漫與現實的冷酷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在元代更為黑暗的社會現實中,這種矛盾更為突出,作者心中更有一種被撕裂的痛苦。全曲在沉醉山水的背後潛伏著一縷失落的愁緒。縱情山水只求一醉,只有用酒來麻木自己痛苦的心靈。全曲詞意雖脫胎於古文,但作者把它壓縮成一首小令後卻又能保持精粹、不失原意,顯示出很高的藝術才能。
[雙調]蟾宮曲
名稱: [雙調]蟾宮曲
作者: 馬致遠
簡介
馬致遠
(約在1251-1321以後),號東籬,大都人。曾做過幾年江浙行省務官,後過著“幽棲”生活。他是元代著名的戲劇家,有雜劇十五種,現存《漢宮秋》、《青衫淚》等七種。他也是一個散曲名家,輯本有《東籬樂府》一卷(近人輯),現存小令一○四首,套曲二十三套。
主題詞或關鍵字: 元曲
欄目關鍵字: 元曲三百首
體裁: 散曲
年代: 元內容介紹
原文
[雙調]蟾宮曲
馬致遠
鹹陽百二山河①,兩字功名,幾陣干戈②。
項廢東吳③,劉興西蜀④,夢說南柯⑤。
韓信功兀的般證果⑥,蒯通言那裡是風魔⑦?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⑧,醉了由他⑨!
[注釋]
①百二山河:形容地勢的險要,二萬兵力可抵擋一百萬兵。
②“兩字”二句:為了功名二字,幾次大動干戈。
③項廢東吳:指項羽在垓(gāi)下兵敗,自刎烏江邊。
④劉興西蜀:劉邦利用封地漢中和蜀中的人力物力,得以勃興。
⑤夢說南柯:就像南柯一夢。
⑥韓信: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後被呂后設計殺害。兀的般:這般。證果:佛家語,因果報應,結果。
⑦“蒯通”句:蒯(kuǎi)通,漢高祖的著名辯士。韓信用蒯通之計定齊地。後蒯通要求韓信反叛,韓信不從。他怕受牽累,假裝風魔。
⑧“成也蕭何”句:韓信因蕭何推薦得到劉邦的重用。後來呂后殺韓信,也是用了蕭何之計。
⑨他:讀tuō。
[賞析]
這首曲子表現作者的歷史觀和政治觀,將人們帶入過去的歷史之中,讓人們從中吸取教訓。鹹陽為易守難攻之地。可是,為了功名二字,這裡卻戰事頻仍!楚漢相爭,結果是項羽兵敗,自刎於烏江邊上。劉邦卻憑藉漢中和蜀地的人力物力,取代了秦朝。這些歷史的紛爭,其實有如“南柯一夢”。最後打敗項羽的功臣也被殺被逼瘋。功名權位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還是痛飲美酒,由他醉去吧!這個曲子借對歷史事件的回顧與評說,表現了對功名利祿的厭惡。對現實政治表示了反感。全曲有濃厚的厭世情緒。
名稱: [雙調]蟾宮曲
圖片資料
Image
作者
作者: 阿魯威
簡介
阿魯威
生卒年不詳,字叔重,號東泉,蒙古族人。曾任南劍太守和經筵官。今存小令十九首。
主題詞或關鍵字: 元曲
欄目關鍵字: 元曲三百首
體裁: 散曲
年代: 元內容介紹
原文
[雙調]蟾宮曲
阿魯威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①。
紫蓋黃旗②,多應借得,赤壁東風③。
更驚起南陽臥龍④,便成名八陣圖中⑤。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⑥,一分江東⑦。
[注釋]
①“有釃(shī)酒臨江”二句:此處指曹操臨江飲酒,橫握長矛吟詩,可謂一代英雄。釃酒:飲酒。槊(shuò):長矛。
②紫蓋黃旗:指一種雲氣,也叫紫雲,形狀如黃旗紫傘。按照古代迷信說法,黃旗紫蓋狀的雲氣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會有真龍天子。此處指東吳孫權建立了帝業。
③赤壁東風:指東吳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
④更驚起南陽臥龍:諸葛亮出山後輔助劉備建立統一大業。南陽臥龍:諸葛亮曾隱居於南陽臥龍崗,人稱臥龍先生。
⑤八陣圖:諸葛亮所作的陣形。
⑥西蜀:三國之一,又稱蜀漢,歷史上把劉備建立的國家稱為西蜀。
⑦江東:指三國時孫權建立的吳國,地處江東,又稱東吳。

[賞析]

《蟾宮曲》是一首詠史的曲子。作者讚頌曹操、周瑜、諸葛亮的豐功偉業。借用典故,抓住“釃酒臨江”、“赤壁東風”和“八陣圖”等典型事件,言簡意豐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諸葛亮的英雄形象,並對三國鼎立的形勢進行了鳥瞰與概括。全曲寫得沉鬱奔放,與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負暗相契合。

曲牌種類

曲牌是傳統填詞制譜用的曲調調名的統稱。俗稱“牌子”。曲牌的文字部分須“倚聲填詞”,多作長短句,少用齊言。各曲的句數﹑用韻﹑定格(何處可加如“也羅”之類的和聲),以及每句的字數,句法和四聲平仄等,都有一定格式,從韻文文體來說,曲牌即為此種文體的格律譜。
哨遍 | 喜遷鶯 | 《刮地風》 | 《水仙子》 | 叨叨令 | 滾繡球 | 端正好 | 塞鴻秋 | 得勝令 | 蟾宮曲 | 折桂令 | 天淨沙 | 山坡羊 | 紅繡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