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軍區

福建軍區

福建軍區 災情發生後,福建省軍區先後組織100多個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 福建軍區

福建軍區福建軍區

軍區活動

福建軍區福建軍區
元月4日南京軍區暨福建省軍區領導一行來到廈門大學走訪慰問廈門大學領導、老師,軍校雙方領導在頌恩樓進行了親切的座談,南京軍區政治部幹部部調配處黃處長、福建省軍區政治部劉副主任對廈門大學在一年來對南京軍區部隊人才建設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慰問,並對選培辦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軍區領導認為,廈門大學在國防生選拔、招生、培養工作上一直走在前列,這是軍校密切配合結出的碩果。廈門大學潘世墨副書記代表校黨委對部隊領導一行表示熱烈歡迎,潘副書記認為廈門大學有著悠久的擁軍傳統,廈大與南京軍區要繼續加強協作、互動,充分發揮普通高等教育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軍校攜手,共育軍事人才。
福建省軍區百餘應急分隊緊急出動搶險

--------------------------------------------------------------------------------
軍區真英雄

解放軍報福州6月14日電 特約通訊員蘇繼承、記者楊清剛報導:受冷暖空氣對流影響,連日來福建省中南部、沿海等地持續遭受大範圍暴雨襲擊,22個縣(市、區)40多萬人受災。災情發生後,福建省軍區先後組織100多個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
進入6月份,福建省軍區及時組織所屬部隊完善抗洪搶險預案,充分做好裝備物資的準備。暴雨襲擊後,革命老區長汀縣南山鎮數千名民眾被洪水圍困。長汀縣人武部民兵應急救災分隊緊急出動,政委江根長第一個跳上衝鋒舟,指揮部隊分批營救民眾、轉移物資。4個多小時後,受洪水圍困的民眾全部安全轉移。
截至記者發稿時,福建省軍區已安全轉移民眾15萬多人,搶修道路132公里。根據天氣預報,未來幾天福建省仍有中雨或雷陣雨,局部地區有大到暴雨。目前,100多個應急分隊在搶險救災的同時,正嚴陣以待,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軍區醫院為人民

福建軍區福建軍區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原九三醫院)又稱東方醫院,建於1949年8月,是一家具有光榮歷史的醫院。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診療環境優良,集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的"三級甲等醫院",亦是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福建省"120"醫療急救網路醫院、省交通事故救治定點單位以及省、市首批醫保定點醫療機構。

醫院位於福州市西側美麗的西湖之濱、毗鄰左海公園,交通便捷,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空氣新鮮、鳥語花香,是全軍"文明衛生營院"和"園林式營院"以及福建省的"花園式單位"、"衛生先進單位",還是省環境綠化先進單位。醫院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570畝),醫療用房面積8萬平方米,病房整潔、寬敞、明亮,有中央空調、中心急救設施和雙向通話系統,是一所院區花園式、病房賓館式的醫院。

福建軍區福建軍區

醫院擁有床位1200張,設有53個專業學科, 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腫瘤重點專科和14個全軍及軍區的專科中心及研究所(全軍兒科中心、全軍檢驗中心、全軍臨床藥理基地、全軍醫院信息化研究與技術支持基地、全軍計畫生育優生優育技術中心,南京軍區器官移植研究所、肝膽外科中心、腫瘤中心、骨髓移植中心、腎病中心、消化病中心、中醫中心、藥械中心、臨床解剖中心等);現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專家200多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180多名,在國家、軍隊及省市擔任各類學會學術職務的有150多人(次)。醫院現有21個博士、碩士聯合培養點和一個博士後工作站。

醫院擁有先進的進口PET-CT、2.0T 磁共振儀、雙螺鏇高速CT、全身γ-刀、ECT、DSA、數字胃腸機(DR)、數字拍片機(CR)、頭顱X-刀、直線加速器、流式細胞儀、電子顯微鏡、大型彩色都卜勒儀、電視胃腸鏡、自動麻醉機、體外震波碎石機、高壓氧艙群、全層流淨化手術室等一流的高、精、尖醫療設備,設備總值達2億多元。

醫院是南方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現有1個博士後工作站呼吸內科學、內分泌學、消化內科學、腎臟病學、普通外科學、肝膽外科學、骨科學、心胸外科學、神經外科學、泌尿外科學、麻醉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腫瘤學、醫學檢驗學、病理學、醫學影像學、老年醫學、耳鼻咽喉科學、藥理學以及臨床解剖學等21個專業與南方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學院等院校聯合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醫院每年完成約400名本科生的教學工作,每年接收軍內外院校實習生、進修生800餘人次。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二)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陝甘寧邊區保全司令部
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
中共鄂中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前方分會
中共平漢線省委
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軍事委員會
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
瓊崖紅軍游擊隊司令部
中共山東省委
中共陝甘寧省委
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甘省委
陝甘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北省委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
中共鄂豫陝特別委員會
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南軍政委員會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軍政委員會
鄂陝游擊總司令部
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
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
陝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粵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
中共鄂豫陝省委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山西工作委員會
湘鄂川黔省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
中共蘇區中央分局
中共閩粵邊特別委員會
湘鄂川黔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鄂川邊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游擊總指揮部
贛南軍區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
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
川陝省軍區指揮部
閩贛軍區
閩贛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贛省委
陝甘邊革命委員會
中共陝甘邊特別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川陝省委
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
閩浙贛軍區
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浙贛省委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
湘鄂贛省軍區
鄂豫邊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邊區臨時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區臨時省委員
閩粵贛軍區
湘贛省軍區
中共湘鄂西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省委員會
江西軍區
鄂豫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
中共湘南特別委員會
湘贛省蘇維埃政府
湘鄂贛省軍事部
中共湘贛省委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贛臨時省委
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鄂贛省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
湘鄂西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省委
中共鄂豫皖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贛特區委員會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
鄂豫皖特區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東南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臨時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臨時特別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軍事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省委
中共鄂豫邊區特別委員會
鄂東工農革命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紅色補充軍總指揮部
湘鄂西聯縣政府軍事委員
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
中共湘鄂西特別委員會
京漢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革命委員會
中央行動委員會
中共湘北特別委員會
湖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特別委員會
中共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前敵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
東江蘇維埃政府
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
中共鄂豫皖邊特別委員會
左江革命委員會
中共左江特別委員會
鄂豫邊區革命委員會
右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
中共右江特別委員會
信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瓊崖臨時特別委員會
湘鄂贛邊暴動委員會
中共鄂東北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特別區委員會
中共信江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
瓊崖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
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華中局
華中軍區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
膠東軍區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
中共中央東南局
福建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中共中央東南分局
湘南蘇維埃政府
濱海軍區
淮南軍區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
蘇南軍區
中共中央北方局
河南軍區
陝甘寧邊區政府
中共中央中原局
西北軍區
華北人民政府
中原軍區
東北軍區
冀南軍區
華東軍區
華北軍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