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蘇維埃政府

右江蘇維埃政府

右江蘇維埃政府(現稱右江工農民主政府)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鄧小平、張雲逸發動和領導的“百色起義”宣告成功後,建立的統管右江地區土地割據的紅色政權。

概述

右江蘇維埃政府(現稱右江工農民主政府)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鄧小平張雲逸發動和領導的“百色起義”宣告成功後,建立的統管右江地區土地割據的紅色政權。

消滅反動武裝

1929年10月28日經過周密部署,由鄧小平、張雲逸、雷經天等指揮的農軍和廣西第4警備大隊,衝進駐紮在恩隆縣城(今田東縣平馬鎮)內的反動派廣西第3警備大隊司令部,與敵人展開激戰,全殲了駐紮在田東的第3警備大隊和地主武裝。暴動取得勝利後,鄧小平等前往百色籌備百色起義,雷經天等留在田東籌備建立工農民主政府。

建立紅色政權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發動和領導的“百色起義”宣告成功。
這一天上午,(1929年12月11日),右江地區第一屆工農兵代表大會就在恩隆縣平馬鎮經正書院大廳舉行。出席這次會議的是來自百色、恩陽、奉議、思林、果德、那馬、隆安、向都、鎮結、東蘭、鳳山等11個縣的農民代表和百色、那坡、田州、平馬、果化5個鎮的工會代表,以及紅7軍的士兵代表,共80多人。
大會一致通過關於成立右江蘇維埃政府的決議,並通過實施政綱,內容包括:依靠民眾力量,打倒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政府和鄉村豪紳地主的統治;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給農民;保護勞動者的權利;保護人民言論、集會、結社、出版自由;保護交通商業;發展教育、普及文化等。大會選舉產生了右江蘇維埃政府領導成員,主席雷經天,委員有陳洪濤韋拔群等,共11人。右江蘇維埃政府設在平馬鎮經正書院。
隨後,各縣、區、鄉相繼成立蘇維埃政府。右江蘇維埃政府制定了各級蘇維埃政府職責,並發布了有關指示命令,開展了活動。新生的右江工農蘇維埃政府,轄11個縣,全盛時期下轄16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根據地範圍達3萬平方公里,有約100萬人口,成為當時全國矚目的革命根據地之一。

隆重慶祝場面

12月12日,平馬鎮在鎮北廣場舉行有近兩萬人參加的隆重集會,慶祝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由陳洪濤主持,在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張雲逸莊嚴宣布:中國紅軍第七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勝利誕生!鄧小平為紅7軍政委,張雲逸為紅7軍軍長,雷經天為右江蘇維埃政府主席。紅7軍張雲逸軍長把一個包著紅布的右江蘇維埃政府大印鄭重地交給雷經天主席。會後在響徹雲霄的鑼鼓聲和口號聲中,舉行盛大的遊行活動。晚上,還舉行了各種文藝活動。
這張僅存的1929年12月18日《右江日報》,刊登的這篇題為《赤色的平馬》的報導,淋漓盡致地描述了當時平馬鎮的革命氣氛:“平馬各界自籌備紀念廣州暴動二周年大會發生後,各團體、各機關、各鄉村……皆紛紛來平馬各商鋪購買紅布紅紙,以制標語、小旗、橫額等,不一時就把平馬一市十年留下之紅布、紅紙等爭買淨盡。後來者均束手無策,只得向各鋪頭去捕買紅花、一品紅等藥粉去染白布做紅布,染白紙為紅紙。那些奸商老闆見奇貨可居,即抬高物價外,還把紅石、紅磚瓦等磨細替代紅粉發賣,市上往來之人,皆手持紅布、紅紙、紅粉……此時平馬一市,可說是全紅世界了。”
赤色平馬映紅了右江,映紅了整個右江根據地,同時也把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映照得光輝燦爛。
右江工農民主政府是鄧小平等領導人開展革命活動的中心地點,也是右江地區的日常行政中心,為中共紅7軍前委,中共右江特委、右江工農民主政府委員開會地點,當時許多重要會議都在這裡的會議廳召開。右江革命根據地土地立法,代表農民利益的《土地法暫行條例》和《共耕條例》等重要檔案也在這裡通過頒布。
右江工農民主政府成立以後,右江各地農民武裝迅速發展,農民自衛軍改為赤衛軍,各縣成立赤衛軍常備營,縣有赤衛大隊、區有中隊、鄉有分隊、村屯有小隊。到了1930年10月,右江地區的地方武裝發展到近萬人。

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

右江工農民主政府(右江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廣西田東縣平馬鎮南華街的經正書院。當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發動和領導的“百色起義”宣告成功。建立紅色政權,統管右江地區的蘇維埃政府就設在這裡,當時領導右江地區革命的主要領導人鄧小平、張雲逸、雷經天等曾工作、生活在這裡,經正書院遂成為領導右江地區土地革命的指揮中心。
大門旁的“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匾名,是1977年8月17日鄧小平親自題寫的。
經正書院前院為四合院,後院為單排平房,青磚鋪地,院舍系磚木結構,朱梁畫棟的古院,原為清光緒元年(1875年)由恩隆縣知事創建,是平馬人士捐資興辦的一所學堂。1893年改為經正學堂,1905年更稱恩隆縣丙等國小堂。整座建築古香古色,占地7336.25平方米。清末民初,經正書院是右江一帶最具規模的書院。也是平馬保存最好的一座古代建築物。據《田東文史資料》記載:“清光緒初年,平馬建為恩隆縣治,在今之南華街建築平馬土城,城內建縣署,正經書院和城隍廟,駐軍上字營,扎在城外的小西門邊,平馬厘卡設在壯帝廟前右江岸。”如今,這些古老的建築物已了無痕跡,城隍廟已開闢為學校,城外軍營被漂亮的旅館所代替,厘卡變成了繁忙的港務站。唯有正經書院歷經滄桑,保存了下來,如今成為右江革命鬥爭歷史的紀念館。1995年12月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被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成為國家級旅遊景點。

現在,此舊址內布置著有關當時革命運動的展覽分兩部分:一為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部分(陳列面積6843平方米),包括右江蘇維埃政府和中共右江特委的會議廳、政府主席雷經天、肅反委員陳洪濤的住處和塑像、赤衛隊的營房等;二為輔助陳列部分(陳列面積140平方米),按時間順序分別以繪畫照片文字實物等形式介紹田東各個歷史時期的革命鬥爭。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二)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陝甘寧邊區保全司令部
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
中共鄂中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前方分會
中共平漢線省委
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軍事委員會
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
瓊崖紅軍游擊隊司令部
中共山東省委
中共陝甘寧省委
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甘省委
陝甘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北省委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
中共鄂豫陝特別委員會
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南軍政委員會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軍政委員會
鄂陝游擊總司令部
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
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
陝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粵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
中共鄂豫陝省委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山西工作委員會
湘鄂川黔省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
中共蘇區中央分局
中共閩粵邊特別委員會
湘鄂川黔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鄂川邊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游擊總指揮部
贛南軍區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
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
川陝省軍區指揮部
閩贛軍區
閩贛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贛省委
陝甘邊革命委員會
中共陝甘邊特別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川陝省委
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
閩浙贛軍區
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浙贛省委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
湘鄂贛省軍區
鄂豫邊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邊區臨時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區臨時省委員
閩粵贛軍區
湘贛省軍區
中共湘鄂西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省委員會
江西軍區
鄂豫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
中共湘南特別委員會
湘贛省蘇維埃政府
湘鄂贛省軍事部
中共湘贛省委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贛臨時省委
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鄂贛省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
湘鄂西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省委
中共鄂豫皖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贛特區委員會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
鄂豫皖特區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東南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臨時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臨時特別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軍事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省委
中共鄂豫邊區特別委員會
鄂東工農革命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紅色補充軍總指揮部
湘鄂西聯縣政府軍事委員
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
中共湘鄂西特別委員會
京漢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革命委員會
中央行動委員會
中共湘北特別委員會
湖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特別委員會
中共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前敵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
東江蘇維埃政府
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
中共鄂豫皖邊特別委員會
左江革命委員會
中共左江特別委員會
鄂豫邊區革命委員會
右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
中共右江特別委員會
信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瓊崖臨時特別委員會
湘鄂贛邊暴動委員會
中共鄂東北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特別區委員會
中共信江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
瓊崖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
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華中局
華中軍區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
膠東軍區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
中共中央東南局
福建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中共中央東南分局
湘南蘇維埃政府
濱海軍區
淮南軍區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
蘇南軍區
中共中央北方局
河南軍區
陝甘寧邊區政府
中共中央中原局
西北軍區
華北人民政府
中原軍區
東北軍區
冀南軍區
華東軍區
華北軍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