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邊區政府

陝甘寧邊區政府

1937年9月6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 林伯渠任主席。邊區轄23個縣及神府特區,面積12.9萬平方公里,人口200萬。陝甘寧邊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心,為奪取抗戰勝利和國家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1950年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撤銷。

政府位置

陝甘寧邊區政府禮堂舊址位於延安市城內南關街。1937年9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邊區政府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導下, 徹執行了中共中央提出的“五一施政綱領”領導陝甘寧邊區人民進行了政權、經濟和文化建設,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成為全國革命根據地的模範。

1937年9月6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林伯渠任主席。邊區轄26個縣,面積12.9萬平方公里,人口200萬。陝甘寧邊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中心,為奪取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政府簡介

林伯渠率團慰問屯懇將士 林伯渠率團慰問屯懇將士

1937年9月6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宣告正式成立,林伯渠、張國燾、秦邦憲、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郭洪濤、馬明方、高崗等9人為邊區主席團成員,林伯渠為主席。邊區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軍委所在地。從此,陝甘寧邊區的革命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邊區保全司令部歸邊區政府領導,管理邊區地方武裝。11月,國民政府將陝甘寧政府改稱陝甘寧特區政府。

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讓林伯渠(主席)、張國燾(副主席)、習仲勛、徐特立、劉景范、馬明方、高崗組成邊區政府新的主席團。

邊區下轄陝西的延安、延川、延長、清澗、綏德、米脂、葭縣(今佳縣)、吳堡、安定(今子長)、安塞、靖邊、定邊、保全(今志丹)、甘泉、鄜縣(今富縣)、淳化、旬邑,甘肅的寧縣、慶陽、合水、鎮原、環縣,寧夏的鹽池等23個縣及神府特區,北迄長城沿線,南至淳化,西臨固原,東瀕黃河,面積12.9萬餘平方公里,人口200萬。

邊區主席團成員 邊區主席團成員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賦予陝甘寧邊區的任務是:“進行切實的抗戰動員,民主政治的建設,文化教育工作的普及,增進國防與民生的經濟建設,肅清土匪漢奸,發揚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在全國起模範的與推動的作用”。

成立過程

早在1937年5月,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就確立了把陝甘寧邊區“造成抗日和民主的模範區”的邊區建設總方針。

陝甘寧邊區政府 陝甘寧邊區政府

1937年5月12日,蘇維埃西北辦事處討論通過了蔡樹潘為主任,高朗亭為副主任的特區政府選舉委員會。5月23日,公布《陝甘寧邊區選舉條例》,並成立了特區政府選舉委員會。邊區在鄉、區、縣各級選舉的基礎上,於1937年底進行邊區議會的選舉。12月,陝甘寧邊區經過選舉,產生了500多名邊區議員。1938年11月25日,陝甘寧邊區根據首屆國民參議會制定的省、市參議會組織條例,決定將陝甘寧邊區議會改為陝甘寧邊區參議會,所選的邊區議員改為邊區參議員。

1939年1月17日至24日,陝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在延安召開,到會參議員145人,其中有邊區政府聘請的開明紳士特約參議員12人。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王明、洛浦、陳雲、王稼祥等出席了開幕式,並作了講演。大會選舉高崗為陝甘寧邊區參議會議長,張邦英為副議長,選舉高崗、張邦英、毛齊華、崔田夫、陳伯達、周長安、路志亮(女)、王觀瀾、高述先為邊區參議會常駐參議員。選舉林伯渠為邊區政府主席,高自立為副主席。選舉雷經天為高等法院院長,曹力如為邊區政府秘書長。

1939年2月6日,邊區政府委員在延安宣誓就職,第一屆民選政府正式成立。

政權結構

陝甘寧邊區政府命令 陝甘寧邊區政府命令

根據中國共產黨對陝甘寧邊區政權和執政方針的定義,政權結構為:

(一) 參議會,為最高權力機關,參議員由人民直接選舉。

(二) 政府機關,設邊區、縣、鄉三級,主要領導人由同級參議會選舉產生。專員公署和區公署,分別為邊區政府和縣政府的派出機關。

(三) 司法機關,邊區設高等法院,專區設高等法院的分院,縣設縣法院。邊區和縣的法院院長,由邊區和縣參議會選舉產生。邊區參議會、邊區政府和邊區高等法院,是三者統一的一元化的民主集中制。

根據中國共產黨對陝甘寧邊區政權和執政方針的定義,陝甘寧邊區的政權是抗日人民的政權,它的階級基礎除了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外,還包括了其他一切願意抗日的階級、階層。實行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礎上的集中,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實質是有中國共產黨完全主導的國民政府地方戰時臨時性的行政區域。

邊區行政

組織規程

1941年1月1日,陝甘寧邊區政府修正並公布了《陝甘寧邊區各級選舉委員會組織規程》。全規程共分6章32條。

主要內容是:一、總則。各級選舉委員會為辦理選舉的專門機關,各級政府、法院、駐軍長官,不得為選舉委員會委員。二、組織。政府聘任各級選舉委員會的委員人選以及各級政府、各民眾團體、各抗日黨派代表以及當地公正人士組成,以在該地工作或居住人民為適宜。三。職務。規定了選舉委員會組成人員的職務與分工。四、會議。邊區選舉委員會每月開會1次;縣市選舉委員會每半月開會1次;鄉市選舉委員會每7天開會1次;各級選舉委員會,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五、任期。邊區選舉委員會委員的任期為1年,縣市選舉委員會於新屆縣市參議會第一次會議閉幕5日結束,鄉市選舉委員會於鄉市參議會第一次會議閉幕後5日結束。六、附則。本規程如有未盡事宜,有委員3人提請,經邊區選舉委員會審查、討論、修正。

本規程於邊區政府公布日施行。

公產管理

1941年2月1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公布《陝甘寧邊區公產管理辦法》,該辦法共16條。

主要內容有:一、各縣市所有之公田學田,責成各縣市政府第二科調查清楚,分別造具清冊,呈請財政廳備案。凡公田已出租者,分別造具清冊,呈請財政廳備案。未出租者,登記管理,並租給無地或土地不足的居民及外來的災難民耕種。二、各縣市所有公房,責成各縣市政府第二科調查清楚,登記並呈報財政廳備案。除公家使用者外,須交納房租。三、各縣市公共森林及果木樹的管理辦法,除遵照邊區森林保護條例辦理外,由縣市政府第二科與政府共同管理果樹出租事宜,果樹出租,以投標方法辦理。四、各縣市所有的公家牲畜,縣市政府第二科調查清楚,列表呈財政廳備查。不能生育而年齒老邁的牲畜,由第二科投標價賣,對公家應得的牲畜繁殖之羔犢的數量,按年呈報財政廳一次。五、各縣市境內各種礦產,調查清楚並被保管,呈報財政廳、建設廳,有計畫地開發。六、凡公產之收益,除已由邊區政府指定用途者不得挪作他用外,應經縣市政府委員會的決議,報財政廳核准後,方能支配。各縣市長應檢查和監督同第二科,對公產收益按年總結報告財政廳一次。

實行政策

擁政愛民

唐縣人民給抗日軍屬掛光榮匾 唐縣人民給抗日軍屬掛光榮匾

1943年1月15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公布《關於擁護軍隊的決定》和《擁軍運動月的工作指示》並規定2月為邊區部隊擁政愛民運動月,修訂並公布了《優待抗日軍人家屬》等條例。中共陝甘寧黨政領導和民眾團體,協助人民民眾訂立了擁軍優抗公約, 政府和人民幫助軍隊進行訓練和生產,對駐軍傷病員、殘疾軍人及抗屬烈屬,經常給予各種照顧和親切的慰問。由於人民民眾的熱情參與,這一運動很快推廣到各根據地。

25日,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部、政治部聯合發出"擁政愛民"的決定,並作出開展"擁政愛民月"的工作指示。於是,"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兩項活動在陝甘寧邊區迅速展開。不久,這兩項活動又在華北、華中各抗日根據地相繼開展起來。從此以後,"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就成為黨政軍民的一個光榮傳統。

優待國醫

陝甘寧邊區政府委任令 陝甘寧邊區政府委任令

1941年9月19日,《陝甘寧邊區優待國醫條例》公布實施。由於陝甘寧邊區缺醫少藥,前方送回的負傷將士得不到及時和有效的醫治,邊區制定了優惠醫生的特殊政策,並將這些政策編為優待條例。主要內容是:

一、醫士藥師願脫離生產,參加醫療機關或公營藥廠工作者,享受技術人員待遇,其家庭生活得按抗日軍人家屬優待。二、醫士自營藥店或其它業務,並執行醫療業務,熱心社會衛生防疫工作者,當地政府可按具體情況,減少或免除政府決定的義務負擔。三、醫士藥師在醫藥上有發明創造者,政府得獎勵。四、凡公私藥店"製造膏丹丸散",須由證明醫藥師監製成品精良者,所在地政府得獎勵。捐款興辦醫藥事業者,由當地政府呈請邊區政府衛生處給獎。五、國內外醫生藥師願在邊區國醫學校或製藥廠者,邊區政府得保護,財力不足者,予以補助。

立法禁毒

1942年2月,經陝甘寧邊區參議會通過的《陝甘寧邊區禁菸禁毒條例(草案)》,由邊區政府頒布施行。在邊區範圍內適用之。其主要內容包括:煙毒種類;違犯禁菸禁毒條例的7種具體為及其不同的處罰辦法(包括罰金、苦役、有期徒刑、死刊);凡吸食或注射煙毒者,由政府公布登記後限期戒絕,並根據他們的年齡規定了不同的限期;不登記或限期內未戒絕者給予處罰;該條例規定邊區各縣設立戒菸所,配製戒菸丸,銷毀醫用以外的煙毒及其器具。

體育運動

延安八路軍單槓表演 延安八路軍單槓表演

1942年10月,陝甘寧邊區各部隊、工廠、機關、學校的體育運動十分高漲。留守兵團提出了"創造大批神槍手與優秀的軍事、技術、體育英雄"的口號,掀起了軍事體育訓練的熱潮。綏德地區的兵工廠、紡織廠、肥皂廠、印刷廠和紙廠等,普遍開展了籃球、桌球、田徑等項體育活動。延安市的球類運動更盛極一時,光是經常參加比賽的籃球隊就有"東乾"隊、"抗大"隊、"陝公"隊、"群聯"隊、"南聯"隊、"市政府"隊等等,至於各單位內的球隊就更多了。

邊區的學校體育也很突出。以延安中共中央黨校的學員大多是年紀較大的幹部,但校內體育活動仍然熱氣騰騰。學員們自己動手,開闢了不少運動場地,幾乎是每兩個黨支部有一個排球場,每三四個黨支部就有一個籃球場。此外,足球、跳高、跳遠、雙槓、石鎖、太極拳、滑冰、游泳等多項運動也都開展起來。中央黨校與延安大學多次舉行籃球、排球對抗賽,黨校每個黨支部都組織了籃球、排球隊。

其他學校的體育運動也較普遍;魯迅藝術學院盛行球類運動,音樂家冼星海便是該校排球隊代表隊隊員。許多學校還開展了軍事體育活動,內容有步法操練、射擊、擲手榴彈、游擊戰術、野外作戰演習、爬山等;武術中的"小紅拳"、"花槍",也是體育課的內容之一。

發展紡織業

1942年12月21日《解放日報》報導陝甘寧邊區紡織工業的狀況。

邊區有公營紡織工廠21個,布機380台,毯機32台,生產人員1083人;紡織合作社30處,布機167台,毯機12台,生產人員385人;全邊區推廣家庭紡織,土機紡車共8萬架,能紡織者達9萬人。

生產競賽

王震與勞動英雄楊步浩合影 王震與勞動英雄楊步浩合影

1943年3月1日,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吳滿有建議邊區軍民開展生產競賽,並向三五九旅提出挑戰。

3日,邊區政府,中共中央西北局作出決定,要求各地黨委抓緊生產競賽運動。4日,延安各機關、部隊、學校舉行生產總動員大會,朱德、李富春在會上發表講話。大會還獎勵了黃立德、趙占魁等66位勞動英雄。茲後,三五九旅指戰員紛紛行動起來,開展了熱烈的生產競賽,有力推動了生產運動。該旅在當年即開荒中地10萬畝,產糧12000石,實現了糧食、被服、經費、肉菜全部自給。

設立學校

1944年4月22日,陝甘寧邊區政府政條會議決定:原延安大學和行政學院合併,校名仍為延安大學,任命周揚、王子宜為正副校長,直接受邊區政府領導。

24日,延安大學在邊區大禮堂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人出席大會。周揚報告了延安大學開學的意義以及今後的教育方針。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二)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陝甘寧邊區保全司令部
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
中共鄂中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前方分會
中共平漢線省委
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軍事委員會
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
瓊崖紅軍游擊隊司令部
中共山東省委
中共陝甘寧省委
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甘省委
陝甘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陝北省委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
中共鄂豫陝特別委員會
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南軍政委員會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閩西軍政委員會
鄂陝游擊總司令部
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
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
陝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粵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
中共鄂豫陝省委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山西工作委員會
湘鄂川黔省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
中共蘇區中央分局
中共閩粵邊特別委員會
湘鄂川黔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鄂川邊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游擊總指揮部
贛南軍區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
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
川陝省軍區指揮部
閩贛軍區
閩贛省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贛省委
陝甘邊革命委員會
中共陝甘邊特別工作委員會
川陝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川陝省委
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
閩浙贛軍區
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
中共閩浙贛省委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
湘鄂贛省軍區
鄂豫邊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
鄂豫邊區臨時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區臨時省委員
閩粵贛軍區
湘贛省軍區
中共湘鄂西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省委員會
江西軍區
鄂豫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
中共湘南特別委員會
湘贛省蘇維埃政府
湘鄂贛省軍事部
中共湘贛省委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贛臨時省委
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鄂贛省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
湘鄂西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省委
中共鄂豫皖臨時省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
中共湘鄂贛特區委員會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
鄂豫皖特區革命軍事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東南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特區臨時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皖特區臨時特別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軍事委員會
中共閩粵贛邊特別委員會
鄂豫皖邊臨時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革命軍事委員會
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省委
中共鄂豫邊區特別委員會
鄂東工農革命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紅色補充軍總指揮部
湘鄂西聯縣政府軍事委員
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
中共湘鄂西特別委員會
京漢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行動委員會
贛東北革命委員會
中央行動委員會
中共湘北特別委員會
湖南省蘇維埃政府
中共贛東北特別委員會
中共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前敵委員會
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
東江蘇維埃政府
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
中共鄂豫皖邊特別委員會
左江革命委員會
中共左江特別委員會
鄂豫邊區革命委員會
右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
中共右江特別委員會
信江蘇維埃政府
中共鄂豫邊特別委員會
中共瓊崖臨時特別委員會
湘鄂贛邊暴動委員會
中共鄂東北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鄂豫皖特別區委員會
中共信江特別委員會
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
瓊崖蘇維埃政府
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
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華中局
華中軍區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
膠東軍區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
中共中央東南局
福建軍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中共中央東南分局
湘南蘇維埃政府
濱海軍區
淮南軍區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
蘇南軍區
中共中央北方局
河南軍區
陝甘寧邊區政府
中共中央中原局
西北軍區
華北人民政府
中原軍區
東北軍區
冀南軍區
華東軍區
華北軍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