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綜合徵

神經衰弱綜合徵

神經衰弱綜合症(Neurasthenic syndrome)又稱類神經衰弱或腦衰弱綜合症,是指某些慢性軀體疾病所引起的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群。其發生髮展、病程經過及預後,均決定於軀體疾病本身,隨著軀體疾病的好轉和全身狀況的恢復,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亦隨之消失。

基本信息

簡介

神經衰弱綜合徵以精神活動過程易受激惹和易衰弱為主,包括精神易興奮,又容易疲勞,腦力勞動不能持久,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思考困難,理解遲鈍,情緒易激惹,控制能力降低和疲乏無力,常伴有睡眠障礙,肌緊張性頭痛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有這類症狀的患者心境不佳,苦悶焦慮,其主觀感覺往往較客觀徵象突出。多見於神經衰弱及其他神經症,亦可見於躁狂症精神分裂症某階段、高血壓、感染、中毒、顱腦創傷腦血管病及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等。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主要有頭昏、頭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易集中、焦慮、緊張、煩躁、疲乏,工作效率降低,怕聲、耳鳴,全身不適和精神萎靡等。可伴有植物神經性機能障礙的出現。

病因

神經衰弱綜合徵神經衰弱綜合徵
某些慢性軀體疾病所引起的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群。

以下兩種疾病會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症:

1.腦器質性疾病,如腦動脈硬化,顱內占位性病變,散發性腦炎結核性腦膜炎,顱腦損傷等;

2.軀體的慢性疾病,如肺結核,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肝炎,副鼻竇炎,甲狀腺及腎上腺疾病等。

另外專家指出,某些精神障礙性疾病的早期,也會表現出神經衰弱綜合徵的症狀,如精神分裂、抑鬱症等。因此,神經衰弱綜合徵在診斷治療時,要仔細加以鑑別,以免造成誤診。

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症的原因有環境因素和內在因素,因此,應該從這兩方面來進行預防。

鑑別診斷

(一)軀體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礙(mental disorders by physical infections)在急性感染疾病的末期或恢復期,患者表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全身不適,酸痛、易緊張,情緒不穩,精神萎靡,睡眠淺而多夢。這些症狀隨全身一般情況的好轉而逐漸恢復,這是與神經衰弱病人的不同之處。

(二)顱腦外傷(brain injury)患者在顱腦外傷後可有頭痛、頭暈、軟弱無力、疲乏感、焦慮不安、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耳鳴、失眠等症狀。這時可診為腦外傷後神經症。

(三)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腦血管病時患者可出現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表現情緒易激惹、心悸、睡眠障礙、眩暈、耳鳴、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差等。這些症狀常有波動。

(四)中毒性精神障礙(toxic mental disorders)在中毒較輕或早期患者表現腦衰弱綜合徵,表現頑固性頭痛、頭沉、頭緊、疲乏無力、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等。根據其中毒史可診斷。

(五)內分泌疾病(endocrine diseases)患者在內分泌功能障礙時常出現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反應遲鈍、睡眠障礙等症狀。這些症狀隨原發病的好轉而消失。

(六)疲勞(fotigue)人們長期在緊張的腦力勞動時,如不注意適當的休息,可產生過度疲勞,出現頭痛、頭昏、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及失眠等,但經適當休息後,疲勞的症狀群就會消失。

(七)神經衰弱(neurasthenia)好發於青壯年。以腦力勞動者為多。患者表現頭昏、失眠、多夢、怕光、怕聲、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疲乏無力等症狀,如精神因素消除或適當休息後,症狀可減輕或暫時消失。

(八)抑鬱症(depression)輕型抑鬱症時可有頭昏、失眠、焦慮、疲勞無力及軀體不適等,並有情緒低落、消極悲觀,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健康狀態缺乏自信,有消極觀念。有晨重晚輕規律。

(九)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早期可表現為失眠、頭痛、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工作缺乏熱情。學習和工作能力下降,隨著時間的延長,即出現了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症狀,此時便可診斷。

預防與治療

一、正確認識自己

神經衰弱綜合徵神經衰弱綜合徵
對自己的身體素質、知識才能、社會適應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儘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從事不適合自己的體力和精神的活動,好高騖遠,想入非非,杞人憂天,為了名利和地位而費盡心機都是不好的。

二、培養豁達開朗的性格

自己的脾氣、性格一旦形成,一朝一夕是很難改變的。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對培養良好的性格有心有意,良好的性格自然會對你有情有義。

三、提倡顧全大局

遇事要從大事著想,明辨是非。如處理人際關係時,提倡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互相理解、體諒,是防止人際關係緊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處理家庭關係、同事關係、鄰里關係或上下級關係時,尤應如此。

四、善於自我調節,有張有弛

對於工作過於緊張。過於繁忙,或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以及生活壓力很大的人,都有必要自我調節,合理安排好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關係,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這樣做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五、求助於醫務人員

如果自我調節不好,出現一些不能解決的心理問題或疾病先兆時,應立即求醫,進行心理諮詢、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切莫諱疾忌醫,但也不能有病亂投醫。

緩解方法

1.提供適合的睡眠環境住院治療的神經衰弱患者絕大部分有睡眠障礙,且均為睡眠問題而焦慮,護士應儘量給患者提供適當的睡眠環境,如安靜、冬暖夏涼的房間,不和其它精神運動性興奮患者同一病室,指導患者進行睡前準備,如:喝熱牛奶,忌飲濃茶、咖啡,用熱水泡腳,聽輕音樂,睡前不做劇烈運動等。

2.加強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心理護理在神經衰弱患者的護理中是貫穿始終的,護士多關心照顧患者飲食、二便、衛生,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進行心理護理時,一方面護士要以自己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影響患者,另一方面護士對患者情緒及行為的正性方面及時給予鼓勵,對負性方面及時指出並加以糾正,使患者逐步走向正性運轉。

3.幫助患者調整生活型態與患者共同制定符合病房及患者具體情況的作息制度和健康的院內生活型態。最關鍵的是要患者積極主動的執行,這是漸進的過程,護士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制定計畫後就置之不理,要有耐心地指導患者逐步完成,當得到一定的成效後要及時鼓勵患者以增強其主動完成計畫的自信心。

4.鼓勵參加活動鼓勵患者參加工娛活動,特別是體育運動,選擇適合患者的項目,讓患者每日進行,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患者愈後的院外生活起到積極的作用。

5.用藥並觀察反應當患者服藥治療時,護士應保證給藥的順利完成,並觀察患者的反應情況,及時與醫生溝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