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於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是一種認知障礙症候群。與年齡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老人相比,患者存在輕度認知功能減退,但日常能力沒有受到明顯影響。輕度認知障礙經常保持在一個輕微的水平,但它也可以“進一步”的發展成為阿爾茨海默氏症(俗稱“老年痴呆”)。老年人典型正常的老化反應,如記住一些事情比較困難,常對名字缺乏記憶;經常忘記一些事情,如鑰匙放在什麼地方等等。這樣正常的老化反應,正如人到老年出現的頭髮稀少和關節靈活性相對降低一樣。

基本信息

簡介

輕度認知障礙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於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是一種認知障礙症候群。一般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認知功能不可避免的出現衰退,此間發生不同的生理和病理過程,形成不同的老年認知狀態:對於正常的老年認知狀態包括成功老齡:即老年人認知能力沒有衰退,甚至超過正常年輕人。有報導估計這部分人約占老年人群的5 %。另外一種就是多數人存在的正常老齡:即相對於年輕人認知能力呈下降趨勢,但在沒有病理過程影響的情況下,這種健康老化所致的認知改變是微小的、緩慢的,且不影響功能。對於病理狀態下的認知功能狀態包括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和認知損害較嚴重的痴呆。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相對於年齡和教育程度的記憶或其它認知功能減退:又不足以診斷痴呆:且日常生活能力完好的一種亞臨床狀態:是介於正常老齡和痴呆的一個過渡階段。

患病率

目前我國華北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患病率為8.08%:國外研究老年人群痴呆患病率為3%-18%:我國痴呆患病率60 歲以上人群為0.75%-4.69%:由此可見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患病率明顯高於痴呆。研究已表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老年性痴呆的前驅階段:每年約10-15%:轉化為痴呆:6年可高達80%:而正常老人每年僅1-2%轉化為痴呆:因此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具有發展為痴呆的高度風險。

臨床類型

輕度認知障礙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可以分為不同類型,即遺忘型和非遺忘型,遺忘型多半會成為阿爾茨海默病,非遺忘型則是其他痴呆。

遺忘型

比較常見,通常症狀:忘記重要的日常安排,或者持續不斷的詢問同一件事情。

這種遺忘可能時隱時現,只有最親近的人才容易感受到「似乎有點不對勁」,外人幾乎不可能發現,這和阿爾茨海默病的表現截然不同。另外,有的遺忘型患者也會有諸如語言方面的問題,忘詞、叫不上別人名字;有時候也伴有執行功能受損,就是說不再擅長安排計畫日常活動、無法同時進行多線活動。

非遺忘型

不會出現記憶問題,但是上述執行功能的問題比較明顯,另外也會出現性情改變、易怒或神情淡漠。

這些表現也會出現在正常老化過程中,儘管輕度認知障礙的表現會重一些,但也不很容易區分開。如果發現家人經常有記憶力突然下降、性情波動變化,且因為這些原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你可能需要陪他們去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進行一些專業的認知測試加以確定。

臨床表現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記憶力、語言功能:注意力、執行功能、視空間結構功能或計算力的減退在這些不同的認知領域中以記憶力減退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尤其是近期記憶力減退明顯: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同一問題反覆提問”:學習新知識困難:而遠期記憶相對保存:表現為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前的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其它亦可有不同程度的:同時尚可伴有情感障礙:如抑鬱:焦慮:易激惹等。臨床影像學表現頭顱磁共振成像檢查顯示海馬、內嗅皮層萎縮明顯:且海馬萎縮的程度預示病程進展:海馬萎縮的越明顯發展為痴呆的可能性就越大。

危險因素

眾多研究表明:高齡、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心臟病糖尿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吸菸和飲酒、ApoE4+等位基因多態性等是導致並使MCI加劇發展的危險因素。慢性高血壓可以引起腦動脈硬化和毛細血管病變:損害腦灌注和腦代謝:而以上這些改變最終導致神經元變性、細胞死亡和認知下降?高脂血症(血漿膽固醇>200mg~dl:甘油三脂>150mg~d1)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速腦動脈硬化的發生:降低腦血流:增加認知障礙的危險性。

研究表明:膽固醇在AD的發病中參與了郵類澱粉樣蛋白的形成與沉積:破壞突觸的可塑性:促進tau蛋白磷酸化:最終導致神經元變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心室疾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異常等)是MCI的危險因素:血流動力學因素:腦的低灌注和低代謝是心臟病患者認知損害的原因?糖尿病也是MCI的危險因素。

國外研究的認知衰退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為17;1(:而正常對照組為4;4(。血管性危險因素可能在MCI發病機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早期和有效控制血管性危險因素能降低晚年認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發病率。受教育程度低者是MCI的危險因素:可能的機制是受教育程度低者缺少知識的刺激:使神經元喪失很多:而受教育程度高者神經元儲備充足:因而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保護因素?因吸菸能加速低灌註:腦髓質缺血導而致認知下降:因而吸菸也是MCI的危險因素。ApoE4+多態性等位基因則是MCI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表明ApoE4攜帶的正常人群認知水平低於ApoE4非攜帶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ApoE4陽性率亦明顯高於正常人群?此外抑鬱狀態、貧血、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也是發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因子。

如何診斷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最早於1999年由美國Moyo診所Peterson教授等制定記憶減退的主訴(特別是由家屬或其他知情者證實)存在客觀記憶損害一般認知功能正常。

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沒有痴呆。此標準主要針對遺忘型MCI。國際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工作組在2003年制定了廣泛意義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

1,無痴呆但認知功能亦不正常。

2,存在認知減退:或患者主訴、或知情者報告。

3,日常生活能力保存:或複雜的日常生活能力輕微受損。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仍是Peterson教授等制定的遺忘型的診斷標準。對於診斷標準中的一般認知功能:客觀記憶能力的臨床判斷通常套用量表評估其損害程度。臨床常用的診斷評估工具有,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側重於篩查一般認知功能(時間、地點定向力、計算力、記憶力、語言能力、視空間和運用功能):在臨床和社區調查中作為痴呆初步篩選工具具有短小、敏感性好的特點:有著廣泛的實用性。目前多以MMSE24分作為MCI的篩查標準。臨床痴呆量表(CDR)對痴呆患者認知功能和社會生活功能損害的嚴重程度進行臨床分級:它採用臨床半定式訪談患者和知情者來獲得信息:評估被試者6方面的表現(記憶、定向、解決問題、社區事務、家庭生活、生活自理):按嚴重程度分為5級:即健康、可疑痴呆、輕度痴呆、中度痴呆和重度痴呆。描述了從正常到AD的一個連續過程:普遍認為在CDR=0.5這個階段符合目前MCI的標準:且被廣泛使用。成套的韋氏智力或記憶檢查主要檢測情景記憶,被認為是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診斷和鑑別診斷最敏感的工具之一:但操作複雜費時長:雖然有較高的敏感性:因測驗時間過長病人難於耐受。反映聽覺情景記憶的聽覺詞語記憶測試為一獨立測試:較韋氏簡單且耗時相對較短:包括三次即刻自由回憶:延遲自由回憶:線索回憶和再認:該測試是國內外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研究的常用記憶力減退的診斷工具。儘管目前認知評估工具較多:但對於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最終需要通過臨床醫生結合患者及家屬提供的臨床病史信息輔以檢測結果來綜合評估診斷:而不能一味依賴工具評估的結果進行診斷。MCI作為AD的早期預警已得到廣泛認同:因此早期識別、早期干預:以期延緩病情進展:但目前尚不推薦在普通人群中進行MCI篩查:但如患者或其家屬發現有記憶力減退應及時到醫院記憶障礙門診進行評估檢測;臨床病史、詳細神經心理學和神經影像檢查。

治療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一組有明顯的記憶障礙或輕度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但不影響日常生活:介於正常老齡與輕度痴呆之間的一種臨床狀態。研究顯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向痴呆的年轉化率大約為10%-15%:由於記憶功能損害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核心症狀:所以老年人若出現記憶力減退:不可麻痹大意:家屬也不能輕率地認為老人只是“老糊塗了”: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一旦確診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也不必過於緊張: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一個不穩定的中間狀態:病情可以好轉也可進展為完全痴呆。對MCI進行早期積極干預治療:可以改善或延緩其認知功能減退乃至發展為痴呆

如何干預

輕度認知障礙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如果得以及時干預可延緩痴呆的進展:目前關於該病干預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非特異性干預

評估風險因子:管理可控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抑鬱等: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是目前被廣泛證實有效的干預錯失。

二、調節生活方式是不可忽視的預防和干預措施

首先進行適當的運動鍛鍊:運動能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增加腦細胞樹枝狀突起的體積和數量:增強記憶力。其次是合理的膳食結構:生活中老年人可食對改善記憶力有幫助的食物:如蔬菜;捲心菜甘筍辣椒、胡蘿蔔、菠菜、紫菜花椰菜、馬鈴薯、和白蘿蔔等等都有助於增強記憶力:甚至可預防老年痴呆症,水果;如杏:香蕉鳳梨葡萄檸檬、廣柑、柚子等對增強記憶力有幫助,均有益於改善記憶力。因人體如缺少不飽和脂肪酸:記憶、思維能力則難以處於正常狀態:因此可常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食品:此外大腦的活動功能、記憶力強弱與大腦中乙醯膽鹼的含量密切相關:雞蛋與瘦肉則含有較多的膽鹼。經常飲茶有利於抑制乙醯膽鹼脂酶的活性:此酶能破壞神經傳遞素乙醯膽鹼而引發老年痴呆。最後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改善大腦功能亦具重要作用。情緒樂觀的人想得開:放得下:不悲觀:不失望:無憂無慮:心理平衡:此能充分調節免疫、神經、內分泌、心腦血管系統的功能:增強記憶力。

三、認知訓練

研究表明採用記憶加強訓練(包括記憶喪失教育、放鬆訓練、記憶技巧訓練及認知重建)可明顯改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記憶功能。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動腦多學習:如看報讀書、下棋、看電視、與人交談等:都可以幫助保持和增強記憶功能與智慧型。

四、藥物干預

因遺忘型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病前驅階段:故而藥物干預策略多沿襲了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方案。

1、改善腦組織供血和腦細胞代謝的藥物。常用的藥物有銀杏葉提取藥(ginkgobilobaextract)、甲磺酸阿米三嗪蘿巴新片(都可喜)、γ-氨基丁酸(GABA)衍生物及核苷衍生物;腦復康、胞二磷膽鹼:該類藥物對認知功能的改善作用較為肯定,已成為臨床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首選藥物。

2、改善神經遞質傳遞的藥物膽鹼酯酶抑制藥如鹽酸多奈哌齊(安理申)和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艾斯能)以及我國自行研製從中草藥千層塔中提取的石杉鹼甲;哈伯因或雙益平。目前該類藥物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研究尚處於進行階段。現有研究結果不一。

3、抗氧化和抗炎症藥物氧化損害和炎症在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腦衰老改變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主要有減少自由基的產生的抗氧化藥物;司來吉蘭,自由基清除劑;維生素E,及非甾體抗炎藥;萘普生,此類藥物對認知功能障礙的改善作用尚不能確定。

4、雌激素替代治療:因該治療存在發生心腦血管病及癌症的風險而存在爭議。另外據國內多項研究報導中醫針灸和中藥複方促智藥能改善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功能、痴呆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對認知功能障礙有積極的干預作用:但其具體機制不明:且仍需更多的病例資料以證明。

總之:隨著人口老齡化:痴呆患者日益增多,作為對痴呆的預防和早期干預的切入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已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進一步需加強老年認知保健的宣傳:開展廣泛的教育:從而進行有效的一級和二級預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