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與失眠

神經衰弱與失眠

神經衰弱與失眠是指大腦由於長期的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從而產生精神活動能力的減弱,其主要特徵是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勞,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頭痛等,伴有各種軀體不適等症狀,病程遷延,症狀時輕時重,病情波動常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 臨床試驗表明:空氣負離子通過促進單胺氧化酶(MAO)的氧化脫氨基作用,降低腦及組織內的5-HT(5-羥色胺)水平,引起內分泌及神經系統明顯的生理變化,對自主神經高級中樞,及植物神經系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從而有效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振奮精神,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食慾,對改善睡眠、神經衰弱有良好效果。

基本信息

表現

神經衰弱與失眠神經衰弱與失眠
1、心理生理障礙
有些神經衰弱患者,求治的主訴(病人最痛苦,最主要的症狀)可能不是上述的五種,而是一組心理障礙的症狀,如頭昏、眼花、心慌、胸悶氣短、尿頻、多汗、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等,很容易把本病的基本症狀掩蓋起來,這也是神經衰弱的症狀之一。
2、情緒波動、缺乏忍耐性:
對於神經衰弱的症狀這一問題,也表現在內外環境中的刺激無疑是引起和影響人的情緒活動的決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神經衰弱的病人,由於內抑制減弱,遇事易興奮,從而缺乏正常人的耐心和必要的等待。
3、腦力不足、精神倦怠:
由於內抑制過程減弱,當受到內外刺激時,神經衰弱患者的神經細胞易興奮,能量消耗過多,長期如此,病人就表現為一系列神經衰弱症狀:患者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腦,或腦力遲鈍、不能集中注意力、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減退。
4、緊張性疼痛:
最後神經衰弱的具體症狀也表現在通常由緊張情緒引起,以緊張性最常見。患者感到頭重、頭脹、頭部緊壓感,或頸項僵硬,有的還表現為腰背、四肢肌肉痛。這種疼痛的程度與勞累無明顯關係,即使休息也無法緩解。

緩解方法

1、數數呼吸法:
平躺在床上,閉上雙眼,兩手自然伸直,置於身體兩側,不握拳,自然而鬆弛,下肢也自然伸直,足外傾。清除進入腦子中的一切雜念,調整呼吸,使之逐漸平緩。雙手上舉,想像自己的雙手非常沉重,幾秒鐘後或十幾秒鐘後,將雙手無力地放置於身體兩側。全身肌肉放鬆,體驗全身沉重感。開始默數呼吸,只數呼氣,不數吸氣,從1開始數,每數一個數想像自己下了一個台階,數數與下台階同步,數字越大,台階下得越多,自己的軀體越重,意識也越發模糊,最後步入深淵而入睡。
2、肌肉放鬆法:
神經衰弱睡不著的患者平躺在床上,閉上雙眼,兩手自然伸直,放在身體兩側,使之趨於平緩。依下列順序放鬆眼皮一上下頜一頸部一雙肩→雙上肢→腹部→雙下肢,努力體驗下沉感覺,感到全身下沉……漸漸進入睡眠
3、分割自我催眠
分割自我催眠法,是克服神經衰弱睡不著很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從支配簡單肌肉運動開始,自我暗示產生運動,一種運動成功了,再去練習複雜一點兒的運動,再逐步提高。
改善神經衰弱患者的睡眠質量
一般情況下,神經衰弱患者都會有難以入睡、睡後易醒等睡眠障礙,睡眠質量極低。並且,由於長期睡眠不足會進一步加重精神緊張程度,導致神經衰弱病情加重,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治療神經衰弱的過程中,必須要同步改善神經衰弱患者的睡眠質量,才能收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當然,要改善睡眠不是簡單吃幾粒藥物了事,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自我調節。專家指出,神經衰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最大限度地改善睡眠障礙症狀:
1.保持良好心態
健康專家鄒德棠提示患者應該保持一個樂觀、知足長樂的良好心態,在面對社會競爭和個人得失的時候,要正確認識挫折,避免心理失衡
患者應該注意保持臥室清潔安靜、幽暗等,還要避免在睡前飲用濃茶、咖啡、可樂等興奮神經的飲料。
2.自我暗示
睡前放鬆,做家務,聽音樂散步等活動,都有助於患者放鬆自己,加快入睡。
3.白天少睡
除了中午小睡一會(不超過半小時)外,白天的其他時間不要睡覺或打盹,以免影響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時間。
4.規律作息
患者應該建立起一套健康、規律的生活制度,維持正常的睡眠-覺醒節律,在“習慣成自然”中收穫良好睡眠。
5.創造睡眠條件
患者在入睡前應該注重創造一個有利於睡眠的環境和條件,如睡前半小時洗熱水澡、泡腳、喝牛奶等,並長期堅持,形成一定的“入睡條件反射”機制。
6.適度體育鍛鍊
白天適度的體育鍛鍊,能夠幫助患者放鬆神經,並獲得身體上的疲勞感,有利於晚上入睡。
7.注意睡眠衛生
如果通過自我調節也很難達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神經衰弱患者可以嘗試採用中藥進行調理,改善人體氣血和臟腑功能,從而獲得良好的睡眠。當然,選用中藥的時候,一定要在中醫的指導下進行,聽聽他們怎么說。

食療法

桂圓紅棗粥:
桂圓15克、紅棗5~10枚和粳米100克煮粥。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血之功效。適用於心血不足,有心悸失眠、健忘乏力和自汗盜汗的患者。
海參粥
海參適量、粳米或糯米100克。先將海參浸透,洗乾淨,切片煮爛後,同米煮成稀粥。有補腎益精養血之功。適用於精血虧損、體質虛弱、腎虛尿頻的患者。
拍子仁粥
拍子仁10~15克、棗花蜂蜜適量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有潤腸通便、養心安神之功。適用於心悸失眠、健忘和慢性便秘的人。此外,單味棗仁、蓮子等均可與粳米同煮成粥,有同樣療效
枸杞粥
枸杞60克、大米120克。將枸杞洗淨,擇去雜質備用。將大米淘洗乾淨,下鍋煮至半熟,倒人枸杞一同煮熟即可。其特點是紅白相映,稠糯微甜。有補腎明目聰耳之功,對頭昏眼花耳鳴有效。
小麥粥
由小麥、大棗、粳米組成,是一劑治療心氣不足所致失眠心悸、精神恍餾的良方,具有安心神、補脾胃之功。小麥粥的煮製方法是:取小麥100克,洗淨,放人適量水中,煮沸20~30分鐘後將小麥撈出,加人淘淨粳米100克、去核大棗6枚,煮熟後食用。每日1~2次。連服5~6天。若於本粥中加入炒棗仁10克,則安神效果更佳。
百合粥
老年人體弱多病,心血不足,往往導致心腎不交,失眠,多夢,健忘,心煩意亂,多愁善感,甚至整夜不能人睡。方用百合30克,先用清水浸泡半日,去其苦味,再加大米50克,共煮至米熟有清香氣味,加冰糖適量,早晚各服1次。失眠嚴重者,可沖服硃砂1克,每日2次。百合內含有少量澱粉、脂肪、蛋白質、微量生物鹼。具有清熱養陰、潤肺安神的功能,是治療神經衰弱的強壯滋補有效藥物。
糯米山藥蓮子粥
鮮淮山藥90克(切片)、蓮子30克、粳米250克,共煮粥,加少許糖漬桂花,即可服食。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寧心安神之效。

棗仁蜂蜜茶

將炒酸棗仁15克放入杯中,沖入沸水,候溫,調入棗花蜂蜜90克,代茶飲用。每晚1劑。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教授魏睦新/博士謝立群點評:
中醫認為酸棗仁具有養心安神、益陰斂汗之效,實驗研究也表明酸棗仁具有鎮靜、催眠等作用(炒棗仁和生棗仁功效相當);蜂蜜具有益智安神、改善睡眠作用。故此方對神經衰弱有一定療效。
需要提醒讀者的是,神經衰弱要根據症狀辨證用藥,才能收到顯著療效。本方的辨證要點為:失眠、多夢、乏力、心慌、舌苔不厚。

心理因素

神經衰弱與失眠神經衰弱與失眠
引起神經衰弱的原因有環境因素和內在因素,主要是各種原因造成大腦皮質內抑制過程的弱化。因無任何的器質性症狀,所以患者應多從心理上尋找原因:
1、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是本病的另一主要原因,對不同職業人群中神經衰弱的調查資料說明,腦力勞動者患病率最高,其中半數以上患者反映在工作或學習上過度緊張,工作時間過長、任務過重,學習困難,都會導致神經衰弱的發生。
2、自身的一些個性特徵使有些人成為神經衰弱的易感人群,其中尤其以要求特別嚴格,凡事追求完美,缺乏壓力調節能力的人更容易引起緊張感和疲勞感,使得症狀產生。
3、生活忙亂無序,作息規律和睡眠習慣的破壞,以及缺乏充分的休息,使緊張和疲勞得不到恢復,也為神經衰弱的易發因素。
神經衰弱既然大多數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在治療上就要注重對心理問題的認識、調適與解除。任何藥物只能使症狀暫時得到緩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反而使症狀不斷復發,問題得不到解決。

鑑別診斷

(一)軀體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礙(mentaldisordersbyphysicalinfections)在急性感染疾病的末期或恢復期,患者表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全身不適,酸痛、易緊張,情緒不穩,精神萎靡,睡眠淺而多夢。這些症狀隨全身一般情況的好轉而逐漸恢復,這是與神經衰弱病人的不同之處。
(二)顱腦外傷(braininjury)患者在顱腦外傷後可有頭痛、頭暈、軟弱無力、疲乏感、焦慮不安、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耳鳴、失眠等症狀。這時可診為腦外傷後神經症。
(三)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s)腦血管病時患者可出現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表現情緒易激惹、心悸、睡眠障礙、眩暈、耳鳴、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差等。這些症狀常有波動。
(四)中毒性精神障礙(toxicmentaldisorders)在中毒較輕或早期患者表現腦衰弱綜合徵,表現頑固性頭痛、頭沉、頭緊、疲乏無力、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等。根據其中毒史可診斷
(五)內分泌疾病(endocrinediseases)患者在內分泌功能障礙時常出現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反應遲鈍、睡眠障礙等症狀。這些症狀隨原發病的好轉而消失。
(六)疲勞(fotigue)人們長期在緊張的腦力勞動時,如不注意適當的休息,可產生過度疲勞,出現頭痛、頭昏、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及失眠等,但經適當休息後,疲勞的症狀群就會消失。
(七)神經衰弱(neurasthenia)好發於青壯年。以腦力勞動者為多。患者表現頭昏、失眠、多夢、怕光、怕聲、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疲乏無力等症狀,如精神因素消除或適當休息後,症狀可減輕或暫時消失。
(八)抑鬱症(depression)輕型抑鬱症時可有頭昏、失眠、焦慮、疲勞無力及軀體不適等,並有情緒低落、消極悲觀,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健康狀態缺乏自信,有消極觀念。有晨重晚輕規律。
(九)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早期可表現為失眠頭痛、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工作缺乏熱情。學習和工作能力下降,隨著時間的延長,即出現了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症狀,此時便可診斷。
中醫治療研究神經衰弱綜合徵的發病與精神因素有關。對這一理論的認識,中醫書籍中早有記載。如《如樞》中寫道:“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心術惕思慮由傷神,傷神則恐懼自失……”,“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意亂,四肢不舉”,“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又如《素身》中寫道:“喜傷心”,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驚傷膽”。這些描述表明中醫對神經衰弱發病的精神因素的重視,而且把人的情緒變化分為怒、喜、思、悲、恐、憂、驚,稱為“七情”,同時又注重情志活動與臟腑的關係,把這些不同的情緒變化,與肝、心、脾、肺、腎、膽密切聯繫起來。肝心脾肺腎等臟器的功能變化,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精神症狀。這說明古人已認識到精神因素不僅可以引起神經衰弱,也可造成臟腑的一些變化;反過來,臟腑的變化,同樣可引發精神症狀。如《靈樞》中寫道:“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此外,勞逸失度、久病體虛、飲食不節等都能引起陰陽失交、陽不入陰而形成神經衰弱。祖國醫學博大精深,對於神經衰弱的認識是很精闢的。早在2000年前,中醫學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就對本病的主證一失眠有明確地論述。《靈樞。大惑論》較為詳細地論述了“目不瞑”的病機,認為“衛氣不得人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人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提出了失眠等神經衰弱的主證,是陰陽失調所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是首要原因,擁有了一個優質的睡眠,使緊張和疲勞得到恢復,許多患者焦慮、抑鬱等症狀也都會隨之減弱。中醫治療神經衰弱失眠,有時採用疏肝解郁的方法。

治療

抗焦慮、抗抑鬱藥物可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鬱,也可使肌肉放鬆,消除一些軀體不適感。其他治療包括體育鍛鍊,旅遊療養,調整不合理的學習、工作方式等也不失為一種擺脫煩惱處境、改善緊張狀態、緩解精神壓力的一些好方法。支持性和解釋性的心理治療可幫助患者認識疾病的性質和消除繼發焦慮。

自然療法

臨床試驗表明:空氣負離子通過促進單胺氧化酶(MAO)的氧化脫氨基作用,降低腦及組織內的5-HT(5-羥色胺)水平,引起內分泌及神經系統明顯的生理變化,對自主神經高級中樞,及植物神經系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從而有效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振奮精神,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食慾,對改善睡眠、神經衰弱有良好效果。

醫學研究表明:只有小粒徑負氧離子才能輕易透過人體血腦屏障,起到對人體健康的功效。目前國際上能夠生成生態級小粒徑負離子的,只有負氧離子生成機。負氧離子生成機採用國際領先的生態負離子發生技術:負離子晶片技術及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可在室內營造生態負氧離子療養浴環境,對失眠、神經衰弱等療效顯著。負氧離子自然療法是一種健康、安全的綠色療法,從根本上治療失眠,有效避免了藥物治療、長期服用安眠藥等方式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副作用危害。

護理措施

1.提供適合的睡眠環境

住院治療的神經衰弱患者絕大部分有睡眠障礙,且均為睡眠問題而焦慮,護士應儘量給患者提供適當的睡眠環境,如安靜、冬暖夏涼的房間,不和其它精神運動性興奮患者同一病室,指導患者進行睡前準備,如:喝熱牛奶,忌飲濃茶、咖啡,用熱水泡腳,聽輕音樂,睡前不做劇烈運動等。
2.加強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

心理護理在神經衰弱患者的護理中是貫穿始終的,護士多關心照顧患者飲食、二便、衛生,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進行心理護理時,一方面護士要以自己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影響患者,另一方面護士對患者情緒及行為的正性方面及時給予鼓勵,對負性方面及時指出並加以糾正,使患者逐步走向正性運轉。
3.幫助患者調整生活型態

與患者共同制定符合病房及患者具體情況的作息制度和健康的院內生活型態。最關鍵的是要患者積極主動的執行,這是漸進的過程,護士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制定計畫後就置之不理,要有耐心地指導患者逐步完成,當得到一定的成效後要及時鼓勵患者以增強其主動完成計畫的自信心。
4.鼓勵參加活動

鼓勵患者參加工娛活動,特別是體育運動,選擇適合患者的項目,讓患者每日進行,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患者愈後的院外生活起到積極的作用。
5.用藥並觀察反應

當患者服藥治療時,護士應保證給藥的順利完成,並觀察患者的反應情況,及時與醫生溝通。

小偏方

1.睡前喝1杯熱糖水,使大腦皮層受到抑制,會很快入睡。
2.睡前喝1杯熱牛奶,牛奶中的色氨酸有催人入睡作用。
3.睡前,將1匙食醋對入冷開水中飲用能助睡。
4.百合15克,與粳米、糯米各50克,共煮成粥,加適量冰糖食用。
5.鮮百合50克,用清水浸一晝夜,與冰糖合炒食用。
6.取生熟棗各15克,水煎去渣,用其汁將百合煮熟,連湯吃下。
7.可用鮮百合60-90克與蜂蜜適量拌和,蒸熟,睡前服,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8.取洋蔥100g切片,浸泡在600mL燒酒中,1星期後取出。以洋蔥酒10ml,牛奶90ml,雞蛋1個,蘋果半個榨汁。調和後,於睡前30分鐘飲用。
9.萵筍中有一種乳白色漿液,具有安神作用。使用時,把萵筍帶皮切片煮熟,睡前喝湯,有助眠功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