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症狀

神經衰弱症狀

神經衰弱症狀是一種病症名,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症,患者常感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常有頭痛等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但無器質性病變存在。神經衰弱是一個比較寬泛的稱謂,目前已這樣稱呼它包括一部分抑鬱、焦慮障礙、緊張性頭痛、失眠、消化不良等。我以前也是這個病,後來吃百藝舒中藥治好的。神經衰弱它指由於長期處於緊張和壓力下,出現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乏現象,常伴有情緒煩惱、易激惹、睡眠障礙、肌肉緊張性疼痛等;這些症狀不能歸於腦、軀體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症狀時輕時重,波動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病程多遷延。

基本信息

病因

神經衰弱症狀神經衰弱症狀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經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續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的處於緊張狀態,超過神經系統張力的耐受限度,即可發生神經衰弱。如過度疲勞而又得不到休息是興奮過程過度緊張;對現在狀況不滿意則是抑制過程過度緊張;經常改變生活環境而又不適應,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在機體各項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具有相當高的耐受性,一般情況下並不容易引起神經衰弱或衰竭。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之後,雖然產生了疲勞,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後就可以恢復,但是,強烈緊張狀態的神經活動,一旦超越耐受極限,就可能產生神經衰弱。

臨床表現

神經衰弱的表現形式有很大的文化差異,其兩種主要類型彼此有相當的重疊。一種類型的特點是:主訴用腦後倍感疲倦,常伴有職業成就或應付日常事務效率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類型的特點是:在輕微的體力勞動後即感虛弱和極為疲乏,伴以肌肉疼痛和不能放鬆。

檢查

為了消除這些觀念及排除可能的器質性病變,故需作心電圖、腦電圖、腦電地形圖、經顱都卜勒、CT頭顱掃描等檢查。

診斷

由於神經衰弱症狀的特異性差,幾乎可見於所有的精神與軀體疾病之中。按照等級診斷的原則,只有排除其他精神疾病,方能診斷本症。
確診神經衰弱需以下各條:
1.或為用腦後倍感疲倦的持續而痛苦的主訴;或為輕度用力後身體虛弱與極度疲倦的持續而痛苦的主訴。
2.至少存在以下兩條:①肌肉疼痛感;②頭昏;③緊張性頭痛;④睡眠紊亂;⑤不能放鬆;⑥易激惹:⑦消化不良。
3.任何並存的自主神經症狀或抑鬱症狀,在嚴重度和持續時間方面不足以符合本分類系統中其他障礙的標準。

鑑別診斷

在許多國家,神經衰弱一般不用作診斷類別。許多過去診斷為神經衰弱的病例,符合現在抑鬱障礙或焦慮障礙的標準。但對有些病例,採用神經衰弱的描述比任何其他的神經症性綜合徵都更為合適。在採用神經衰弱的診斷類別時,首先應排除抑鬱性疾病和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有類似神經衰弱症狀,但痛苦感不明顯,求治心不強烈。隨著病程的發展和精神症狀的出現,不難鑑別。

治療

抗焦慮、抗抑鬱藥物可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鬱,也可使肌肉放鬆,消除一些軀體不適感。其他治療包括體育鍛鍊,旅遊療養,調整不合理的學習、工作方式等也不失為一種擺脫煩惱處境、改善緊張狀態、緩解精神壓力的一些好方法。支持性和解釋性的心理治療可幫助患者認識疾病的性質和消除繼發焦慮。

神經衰弱指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勞,並常伴有情緒煩惱和身體不適症狀的神經症。研究發現,空氣負離子對自主神經高級中樞,及植物神經系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從而有效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振奮精神,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對改善睡眠、神經衰弱有良好效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