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審查

社交媒體審查

社交媒體審查是美國聯邦政府2016年5月宣布的一項安全調查措施。允許調查者檢查投檔者的推特、臉書等社交網站的朋友圈歷史記錄。調查將會審核申請聯邦政府或是承包商工作的申請者。這一新的安全措施將會被用在多個政府機構中,以及那些處理敏感信息的雇員。2017年2月特朗普政府計畫擴大對入境遊客的審查,擬將中國遊客納入社交媒體審查範圍。未來,持有美國長期商務簽證和訪問簽證的中國遊客入境前將被要求提供社交媒體資料。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社交媒體審查社交媒體審查

在美國國會推進該項法案期間,關於是否要對社交媒體進行背景審查的辯論已在聯邦政府持續多年。據《聯邦計算機周刊》報導指出,自從斯諾登事件和2013年美國海軍基地發生槍擊事件發生以來,國會成員已經尋求將社交媒體納入審查程式。

2013年9月16日,至少兩名槍手闖入位於華盛頓東南部一處海軍基地內,並在197號大樓即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所在地大開殺戒。而聯邦調查局公布的信息顯示,此次槍擊案的罪犯之一阿倫·亞力克西斯曾為美國海軍基地的非軍人身份契約工,曾在美國海軍服役近4年,2011年退役。此外,惠普公司發言人發言人麥可·塞克早前稱,亞歷克西斯生前就職於惠普公司的一個分包商“專家”。該分包商為惠普與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就升級裝備一事的契約提供服務。

2015年12月,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允許軍隊和情治單位加強安全審查,特別是關於社交媒體內容的草案獲得通過。

而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這一新政策的發布正值“約2200名公民的個人信息被盜”這一事件發生的一周年之際。報導指出,來自美國人員管理辦公室的數據被盜,導致約2200萬名用戶的個人信息被泄露。這其中涉及現有以及過往聯邦雇員的人事記錄,以及對於聯邦雇員的背景調查等檔案資料。這一泄露事件引發了背景調查程式的內部審查。

檢查範圍

據外媒報導稱,情報總監辦公室稱這項新政將作為一項安全調查,允許調查者檢查投檔者的推特臉書等社交網站的朋友圈歷史記錄。調查將會審核申請聯邦政府或是承包商工作的申請者。這一新的安全措施將會被用在多個政府機構中,以及那些處理敏感信息的雇員。

檢查範圍包括被調查者的公開社交媒體信息,不會涉及密碼信息、私人帳號和匿名、化名帳號。如果不認為涉及安全,這些被審查的社交媒體信息不會被政府保留。

但安全部門若認為相關信息涉及安全,在特定案件中,審查範圍將擴大到被審查者的親友或聯繫人。

官員認為,審查社交媒體,將為判斷一個雇員是否適合接觸安全機密提供依據。雇員可能被人抓住把柄,從而泄露機密的風險,也將在審查中被評估。

“社交媒體已經智慧型化、普遍化,已經成為美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國家情報總監反間諜安全中心執行官比爾·伊萬尼娜表示,“我們不能忽略如此明顯的泄密和國家安全風險。”

審查內容

社交媒體審查社交媒體審查

報導指出,受審查對象的社交媒體信息很少會被標記出來,但國家情報總監反間諜安全中心執行官比爾·伊萬尼娜伊萬尼娜表示,例如在社交媒體上威脅總統這類的信息,還是應該被調查人員留存備查。

2015年5月,美國新聞網站TheDailyDot曾刊出評論文章,“如果你在推特上威脅歐巴馬,會有啥後果?”文章列舉,2013年一名北卡男子因“Ima今晚暗殺歐巴馬”的推文,被判入獄六個月;2012年另一名男子因兩次發布涉及歐巴馬和氰化物的推文,被判入獄一年。如果一個人說過類似的話,又向美國政府投了簡歷,很可能招來牢獄之災。

此外,《華盛頓郵報》還指出,對於內容的審查方法可能會包括幾種選擇,分別為:通過標準的線上搜尋來檢查現有的信息;進一步要求雇員披露他們所有的網上身份信息;進一步要求他們披露社交媒體朋友圈的信息,特別是那些隱藏名字的朋友的信息;進一步要求他們提供訪問他們社交媒體個人網站的密碼。

傳統的用於安全調查的評估標準能夠很容易適用於社交媒體以及公開的信息。例如一張在克里姆林宮前的自拍等同於文字或是口頭上的表述“到處一游”。此外,個人有權對存在危險信息的內容作出解釋。

擬將中國遊客納入

2017年2月,據美國媒體報導,特朗普政府計畫擴大對入境遊客的審查,擬將中國遊客納入社交媒體審查範圍。未來,持有美國長期商務簽證和訪問簽證的中國遊客入境前將被要求提供社交媒體資料。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官員建議,要求中國遊客提交他們在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的用戶名及其他身份資料。持有美國長期商務護照和訪問護照的中國公民在入境前都要前往線上電子系統填寫資料,有關社交媒體的信息收集也是該系統的一部分。

美國針對入境遊客的“社交媒體審查”並不是特朗普上台以後的新政策。去年底,歐巴馬政府就針對通過免簽證計畫進入美國的遊客推出過類似的政策。

入境遊客需提供的社交媒體信息包括,各社交媒體的用戶名和其他身份信息,部分國家遊客甚至需要提供社交媒體密碼,以篩查出潛在的恐怖分子

該審查項目中列出的社交媒體網站如推特臉書谷歌+、Instagram以及YouTube等並不是中國大陸公民使用的主流社交媒體,被問及線上登記系統會否針對中國遊客列出他們常用的社交媒體網站時,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發言人表示,針對中國遊客要列出哪些社交媒體網站,目前還沒有決定,不過,他們可以提交任何社交網站的信息。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發布通知稱,入境人員可選擇是否填寫相關的資料,如不願填寫,也不會對其旅遊申請造成負面的影響。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在聯邦公報的通知中表示,入境人員可選擇是否填寫社交媒體相關資料。如不願填寫,他們的旅遊申請依然會得到正常處理,“不會有負面解讀或影響”。

爭議

美媒稱,美國國土安全部調查赴美者的社交媒體賬號的做法已經引起爭議。網際網路隱私權利組織擔心交出這種隱私信息會導致個人信息被盜竊,有國家背景的黑客先前多次打入美國政府的電腦系統盜竊涉上千萬人的個人信息。還有人擔心,美國要求別的國家的旅行者交出這種個人信息,這種做法會使其他國家也對前往其國家的美國公民提出同樣的要求,從而使美國公民的個人信息也暴露於失竊危險之中。也有人質疑國土安全部進行這種調查究竟有多大用處。
美國新聞機構《政治》報導稱,國土全部部長約翰•凱利上星期在國會的一次聽證會上說,作為甄別潛在恐怖分子努力的一部分,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要求一些國家的來訪者交出他們的社交媒體賬號密碼。
他說:“假如他們進入美國,我們就要問,你都訪問哪些網站,把你的密碼交給我們。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們在網際網路上做什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