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分類計數

白細胞分類計數

血液離心時表層為灰白色,這部分的細胞即稱為白細胞。它是一組形態、功能和在發育與分化階段不同的非均質性混合細胞的統稱,依據形態、功能和來源而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三類。僅以白細胞計數判定臨床意義有一定局限性,應結合白細胞分類計數分析病情,較為確切。白細胞分類受技術因素和細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較大變異,故分類計數的離散度較大,且分類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變異呈常態分配,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及單核細胞呈普哇松分布。也即對同份血片或同一病人的另一張血片再作白細胞分類計數時,有95%的可能性,粒細胞的分類計數範圍在53%-67%,99%的可能性範圍為51%-69%。

簡介

在白細胞總數中,有一半以上存在於血管外的細胞間隙內,有30%以上貯存在骨髓內,其餘的才是在血管中流動的。這些白細胞憑藉血液的運輸,從它們生成的器官,即骨髓和淋巴組織,到達發揮作用的部位。人體內白細胞總數和種類白細胞的百分比是相對穩定的。

當機體發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時,可引起白細胞總數及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發生變化,因此檢查白細胞總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成為輔助診斷的一種重要方法。

正常值

血細胞自動計數儀、顯微鏡計數法:中性粒細胞(N)桿狀核:0.01~0.05(1%~5%)分葉核:0.50~0.70(50%~70%)嗜酸性粒細胞(E):0.005~0.05(0.5%~5%)嗜鹼性粒細胞(B):0.0~0.0075(0~0.75%)淋巴細胞(L):0.20~0.40(20%~40%)單核細胞(M):0.01~0.08(1%~8%)。

臨床意義

白細胞分類計數白細胞分類計數

(1)中性粒細胞增多:

①急性感染:

A.局部感染:癰疽、癤腫等健康搜尋。

B.全身感染:肺炎、敗血症、化膿性扁桃體炎、化膿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風濕熱、急性闌尾炎、白喉、急性膽囊炎等。

②中毒:

A.藥物性:鉛、汞、安眠藥洋地黃類、安替比林、砷等;蟲毒、異種蛋白吸收

B.代謝性: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風、妊娠中毒症等。

③血液病: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④組織壞死:心肌梗死、壞疽、新生物壞死、燒傷等

⑤其他:腦出血腦腫瘤、手術後、庫欣綜合徵、黏液性水腫惡性腫瘤、惡病質等。

(2)中性粒細胞減少:

①重症感染:重症敗血症粟粒性結核等。

②特殊感染:傷寒、副傷寒、病毒感染性疾病、立克次體感染、原蟲病(瘧原蟲、黑熱病、原蟲感染)等

③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貧血、白細胞減少性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等。

④藥物:有機溶酶、抗腫瘤藥物、抗甲狀腺藥物、抗痙攣藥物磺胺類藥物、酚噻嗪類、氯黴素合黴素等。

⑤放射線照射:放射病等。

⑥膠原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⑦脾臟疾病健康搜尋:斑替(Banti)綜合徵、肝硬化、費耳替(Felty)綜合徵等。

⑧先天性疾病:周期性中性細胞減少症、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家族性良性嗜酸性細胞減少症等

⑨其他:惡病質、血液透析等。

(3)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①過敏性疾患: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結節性多動脈炎藥物過敏、血清病等

②皮膚病:天皰瘡皰疹性皮炎、痒疹多形性滲出性紅斑、濕疹等。

③寄生蟲病:蛔蟲病、鉤蟲病血吸蟲病、肺吸蟲病、囊蟲病等。

白細胞分類計數白細胞分類計數

④感染症:猩紅熱、麻疹潛伏期、呂弗琉(Löffler)綜合徵、感染性疾病恢復期等。

⑤血液病:嗜酸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惡性貧血、家族性嗜酸粒細胞增多症、熱帶性嗜酸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等。

⑥其他:放射線照射後、卵巢腫瘤、肉樣瘤病、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等。

(4)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①感染:傷寒、副傷寒等

②藥物:用ACTH腎上腺皮質激素後等。

③應激狀態。

(5)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①血液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鹼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貧血、霍奇金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健康搜尋。

②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治療期、梅毒、惡性腫瘤、脾切除術後、痘瘡、水痘、異種蛋白吸收等

(6)淋巴細胞增多:

①感染: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風疹、結核病梅毒急性感染性疾病恢復期等

②血液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重鏈病等

③內分泌腺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等。

④其他:腎移植術後排斥反應、營養失調、急性中毒症恢復期等。

(7)淋巴細胞減少:

①感染:淋巴腺結核、粟粒結核、傷寒、肺炎、傳染病早期等

②腫瘤:嗜酸細胞性淋巴肉芽腫、淋巴肉瘤、網狀細胞肉瘤等。

③藥物:套用ACTH腎上腺皮質激素後等

④放射線照射後。

(8)單核細胞增多:

①感染:肺結核病活動期或惡化期、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痘瘡、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鉤端螺鏇體病、猩紅熱、原蟲性疾病(瘧疾、黑熱病、立克次體病)等。

②血液病:慢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斑替(Banti)綜合徵、高雪(Gaucher)病等。

③慢性疾病:肝炎、肝硬化等。

④其他火罐網:急性感染性疾病恢復期、粒細胞缺乏症恢復期等。

(9)異常白細胞增多:血液病:急性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

注意事項

白細胞分類受技術因素和細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較大變異,故分類計數的離散度較大,且分類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變異呈常態分配,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及單核細胞呈普哇松分布。根據Rümke等研究,白細胞分類計數的95%及99%可信限範圍,可參見下表(表1)查得。例如某血片作200個白細胞分類,其中粒細胞為60%(p),其他細胞為40%(q),則出現p可能性的標準誤(SEp)為,n為計數的細胞數,查表Low95%及High95%行與p60,q40列,相交處得53及67,即本例分類95%可信限最低為53%,最高為67%,同理99%可信限為51%-69%。也即對同份血片或同一病人的另一張血片再作白細胞分類計數時,有95%的可能性,粒細胞的分類計數範圍在53%-67%,99%的可能性範圍為51%-69%。超出此範圍的即認為分類計數誤差過大,不符質量要求,應予重視。

相關疾病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四肢淋巴水腫,小頜畸形綜合徵,慢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嗜麥芽黃單胞菌肺炎,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流行性甲型腦炎,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小兒急性氣管支氣管炎,賴氏綜合徵

相關症狀

粟粒樣膿頭,腦鳴,精索增粗腫脹,扳機指的彈響,乳頭皸裂,膿痰

檢查過程

(1)採血1小滴於載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傾斜推出四周留有適量空隙,可分清頭、體、尾的薄血片。血膜長度不少於2.5cm,末梢至玻片另一端尚余空隙約1cm血膜乾後染色。

(2)瑞氏姬姆薩複合染色法:平置血片於染色架上,加染色液3~5滴,立即蓋滿血膜,約30s後加緩衝液5~10滴,輕輕搖動玻片或輕輕吹氣使染液與緩衝液混和,5~10min後用水衝去染液,待乾後鏡檢。

(3)快速法:將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別置於適當大小染色缸中,將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乾後鏡檢。

(4)鏡檢:選擇血膜體尾交界處,紅細胞已基本不相重疊之處用油鏡檢查,檢查應上下左右有一定方向,並顧及血膜長徑兩側邊緣,否則影響各類細胞的檢出率。計數100~200個白細胞,按其形態分類,並求出百分率。

不適宜人群

無檢查適應症者不宜進行檢測。

不良反應與風險

1、感染:採集血液時注意無菌操作,採血處避免水液等污染,以免局部感染。

2、出血:採血後給予充分按壓時間,尤其有凝血障礙,出血傾向者,避免局部皮下滲血,淤青腫脹。

看懂化驗單

每次醫院看病,基本都離不開化驗單。你又是如何來看化驗單的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