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元鄉

白元鄉

白元鄉位於伊川縣東南6公里處,總面積67平方公里,東部為坡嶺區,西部為伊河川區,總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萬畝,轄20個行政村,2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1萬人,是全縣有名的“文化之鄉”和“糧倉”。

基本信息

白元鄉白元鄉

基本概況

白元鄉白元鄉政府
白元鄉文化歷史悠久,白元又名寨子街,因秦將白起曾駐軍於此得名。現白元、土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早在1955年就被省確定為省級重點保護,金山寺淨土寺莊子洞聚仙觀清涼寺等歷史古蹟更為開發旅遊提供了豐富的內容,白元也被人們譽為“伊川糧倉、文化之鄉”。

白元鄉地理位置重要,交通通訊條件便利,水酒路白蔡路等縱橫交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境內有3.5千伏全自動變電站一座,電力供給可靠,全鄉20個行政村全部開通程控電話郵電通訊快捷方便。

產業結構

白元鄉白元鄉穀子生產基地
白元鄉土地肥沃,河渠縱橫,可灌溉耕地3萬畝,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建立有萬畝小麥“一優雙高開發示範田”和山陵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使白元糧食生產大鄉地位日益鞏固。畜牧業目前已形成了蛋雞肉牛三大系列體系,僅王莊一個村內的萬隻以上蛋雞場就有14戶。

白元鄉鄉鎮企業發達,舊時以翻砂鑄造而聞名,如今已形成了以鑄造造紙建材礦泉開發浮石開發等為支柱的企業群體,固定資產總值達7000萬元。先後有上海溪鳴山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鴻發貿易公司洛陽四0七廠等數家企業和職工到白元投資辦廠。

基礎建設

白元鄉白元鄉
2008年以來,黨委政府在全鄉開展了以整治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為主的集中整治活動,建立鄉級便民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中心6個,全鄉出動勞動力40000人次,清運垃圾10萬餘方,建成垃圾填埋場20個,新建垃圾池70個,使民眾生活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在全鄉新農村建設全面開展的基礎上,把水梁路沿線的土門、良寨、謝莊3個示範村和夏寶、白元、王莊、水牛溝、省元頭、常峪堡等6個村做為全鄉工作重點。一是在這9個村聘用5至10名做保潔員,並配備了1至4輛保潔車、保潔服裝及工具,鄉里每公里補貼100元,確保定時清掃街道並對垃圾進行填埋。二是對街道上的亂搭、亂建、亂貼、亂畫及雜草進行徹底清理,並補栽風景樹和花草,修復了殘垣斷壁

新農村建設

白元鄉白元鄉小區健身設施
1、環境治理,初見成效。新購15輛垃圾車和360個垃圾桶,車輛2000輛次,清運垃圾10萬立方米;新建下水道60公里,隔離帶20公里,修建花池2500餘個,新砌牆壁5000平方米,粉刷牆壁13餘萬平方米、清理邊溝15公里,整修路肩20公里,新建通組通戶道路68公里;新建亮寨潔泊寨、夾河、王莊、土門、常峪堡村6個文化廣場,近5000平方米,購買健身器材26套。

2、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全鄉20個行政村,村村建立村莊保潔、垃圾填埋長效機制,做到了人員齊整,服裝統一,制度規範,標識清楚,監督評比、獎勵機制完整。

3、生態林建設,惠及全鄉。全鄉共完成生態林建設2000畝,農田網化建設栽植樹木5000棵,完成8個村圍村林建設,新發展苗圃花卉240畝,水梁路補栽松樹楊樹3000棵,購買花草50萬株,塗白樹木8000棵。

公益活動

伊川縣白元鄉常玉堡村慈善社成立

白元鄉白元鄉常玉堡村慈善社
2008年元月28日,河南省伊川縣白元鄉常玉堡村慈善社成立暨伊川縣秸稈開發有限公司送溫暖捐贈儀式在常玉堡村舉行。河南省文化研究院院長戴松成,省民政廳正處級調研員史治國,市人大副主任李柳生,伊川縣慈善會榮譽會長、縣長郭宜品伊川縣慈善會榮譽副會長、縣人大副主任韓燦秋,伊川縣慈善會常務副會長、副縣長潘峰,伊川縣慈善會副會長、縣長助理、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申進超出席儀式。伊川縣慈善會常務副會長、副縣長潘峰在儀式上要求全縣各級政府部門要關心和支持常玉堡慈善社的工作,常玉堡慈善社要切實發揮作用,為構建和諧伊川多做貢獻。

成立儀式上,省市縣領導將40條棉被、30條棉衣及救濟金發放到白元鄉困難民眾手中,伊川縣秸稈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經理康素敏捐贈了8000塊秸稈生物蜂窩煤,白元鄉常玉堡村和雙頭村85村以上老人和特困民眾每人領到了200塊秸稈生物蜂窩煤,儀式結束後,省市縣領導參觀了伊川縣秸稈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對這種用秸稈生產蜂窩煤的新型方式贊口不絕。

模範村莊

白元鄉潔泊寨村文化休閒廣場
潔泊寨村位於白元鄉政府所在地東5公里,從白元經白魏路吉祥路口,由吉祥路可直接到村,村域東西長3公里,南北寬2公里,總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50畝,林地面積400畝,村莊占地300畝,總戶數350戶,人口1550人。

2008年潔泊寨村先後籌資40萬餘元,對原辦公室進行拆除,興建了300餘平方米的辦公室和500平方米集體休閒健身廣場,拆除街道內違章建築500平方米,興修通組入戶道路5公里,整修下水道1公里,整修花帶2000平方米,粉刷牆壁2萬餘平方米,栽植各種常綠樹種1000株,新建圍村造林20畝,總投資達160萬餘元,建設11人專業保潔隊伍,戶戶參與,專業隊伍清運的長效保潔機制已建立並完善。

旅遊觀光

河南省伊川縣淨土寺,又名淨土道場,位於洛陽南二十多公里,伊川縣白元鄉水牛溝村內,名列《中國歷史文物圖集·河南分冊》。淨土寺位列伊川縣域諸寺之首。[

白元鄉淨土寺
淨土寺歷史久遠,是著名佛學大師玄奘首次剃度出家之處,唐太宗撰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文中所寫:“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概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以翹心淨土,往游西域。”文內“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是說淨土寺的、水和風光條件,雖不足以比得上陝西的華清池,但其獨特的仙露,卻培育出了像玄奘法師這樣的明珠。“翹心淨土”,是對佛學大師玄奘首次在淨土寺剃度出家之處的讚譽和肯定,使淨土寺永遠在歷史的典籍中留下閃光的名字,這是中國所有的寺院所難有的最有意義的品牌價值。“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概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太宗皇帝對玄奘大師在淨土寺精研佛學情景的精彩描述,為後世留下了當年玄奘大師在淨土寺出家行時的珍貴史料。“翹心淨土,往游西域”。道出了玄奘大師由洛陽淨土寺出發到西域求法去經的歷史真相。

淨土寺出土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淨土禪寺記》石碑,記載該寺曾由當時的“布政司、縣政府、以及伊陽、嵩縣僧會,會同洛陽乾明寺汝州風穴寺洛陽龍泉寺嵩縣龍泉寺等眾多的寺院主持——大明嘉靖十一年歲在壬辰孟冬望日後十日立碑”。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