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鎮

韓城鎮

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韓城鎮,位於宜陽城西25公里處,洛河北岸,南於蓮莊、張午隔河相望,北靠高村、石村兩鄉,東接柳泉,西鄰三鄉。因戰國時期韓國二次遷都於此而得名。全鎮轄25個行政村、207個村民組,4.3萬人,其中回民650餘人,總面積8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韓城鎮韓城鎮
1958年建韓城公社,1984年改鄉,同年改韓城鎮。1997年,面積55.6平方千米,人口4.7萬,轄付一村、付二村、河西村、後城河、二聖廟、店子、北韓莊、西韓莊、皂神莊、薛莊、於林莊、池家村南街、寨子、興隆街、中門莊一村、中門莊二村、中門莊三村、劉各莊西村、劉各莊東村、前新莊、後新莊、小崔莊、宋禾麻莊一村、宋禾麻莊二村、宋禾麻三村、小張劉莊、大張劉莊、油房莊、董家莊、西龍灣子、東龍灣子、東歡坨一村、東歡坨二村、東歡坨三村、東歡坨四村、西歡坨、李村、小莊子、東曹莊、何家莊、肖家莊、李家莊43個行政村。

區域特點

韓城鎮韓城羊肉湯
韓城商貿歷史悠久發達,曾是中國206個重點農貿市場之二。全鎮常年從事商業活動的人數在2000人左右,年均交易(銷售)額在2億元以上,加之韓城地處宜陽西部交通樞紐:八官線南車線韓茶線交匯於此,區位優勢明顯,自古以來即是商賈雲集之地。韓城歷史文化古蹟眾多,主要有道教聖地福昌閣韓昭候墓漢張良先世冢古韓都城遺址清真寺等;名優小吃歷史悠久,尤以韓城羊(牛)肉湯韓城燒雞最為聞名,享譽周邊多個縣市。

農業產業化

韓城鎮韓城鎮養牛基地
韓城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截止2004年底,全鎮已擁有以裕興養殖公司韓城農牧開發公司為代表的大型肉牛育肥28家,擁有生豬年存欄量8000頭以上的專業村兩個,來自畜牧業的收入占農民總收入42%以上。2003年11月,韓城鎮被省農業廳認定為蘆筍種植特色鄉鎮蘆筍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九都大蒜”享譽中外,種植面積達5000餘畝。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在進一步發展加工製造、建材餐飲、交通運輸等優勢行業的基礎上,2004年新上洛陽龍祥水利電力有限公司宜陽縣福瑞得電子製品有限公司項目兩個,已建成投產,全年完成招商引資1300萬元。

隨著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韓城鎮已逐步形成了以菸葉生產、畜牧養殖、大蒜種植和花卉林業為主的四大特色產業基地。2007年,全鎮完成植煙面積3200畝,共收購菸葉59.1萬公斤;截止2007年底,全鎮擁有50頭以上欄位的養殖場達27家,擁有兩個年存欄量8000頭以上的養專業村;大蒜種植面積達5000餘畝,年可創收400萬元。200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89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3250元,財政收入213.9萬元。

基礎建設

韓城鎮韓城鎮街道
2008年,韓城鎮緊抓新農村建設機遇,通過示範帶動、整體推進的方法,迅速掀起全鎮建設高潮。上半年以來,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全鎮25個行政村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動手對村容村貌、路容路貌進行了集中整治。累計出動勞動力萬餘人次,車輛1300餘台次,清運垃圾7800餘立方米,新建垃圾池192個,設專職保潔員75人,明確保潔路段,實行農戶門前“三包”,初步形成了衛生保潔長效機制。粉刷牆壁6.1萬餘平方米,拆除公路沿線違章建築12處,清理亂貼亂畫廣告36處,清理道路兩側垃圾2180立方米;對小城鎮建設提升改造高標準規劃設計,按照縣“七個統一”進行改造,牆體統一用外牆塗料粉刷,已完成100%,沿街商戶門窗統一顏色油漆,已完成100%,門麵店牌更新改造,已完成80%以上;補植補栽綠化樹木5000餘棵,累計投入資金達40餘萬元。

信息村建設

一是完成鎮機關西關、東關、官東、官西、南驛、小馬溝、窯上等8個黨員遠程教育網點建設任務。

二是架設有線電視光纜38公里,全鎮有線電視用戶新增289戶,總戶數達5865戶,入戶率達80%以上。

韓城鎮韓城鎮
三是完成官東、官西、仁厚、桃村、小馬溝、蘇河、袁莊等7個信息村建設任務。新增電話用戶186戶,行政村電話入戶率達80%以上。

四是發揮韓城鎮新農村信息服務站在科技推廣、科技服務、信息交流、業務培訓等方面作用,將收集到的農副產品林業、畜牧方面的供、求、防、治信息及時傳遞給全鎮農民,真正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

五是多方籌措5000餘元,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畫”活動,在西關、福昌等村建成高標準的科普宣傳欄

六是在25個行政村、23個學校建立遠程教育衛星接收站,在2個學校建立多媒體教室,並把這些學校作為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和遠程教育的培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

七是繼續完善以韓城養殖協會為龍頭的各種科技服務組織,進一步搞好信息交流和合作,讓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服務“三農”。

模範村莊

福昌村位於宜陽縣韓城鎮最西部,地處豫西洛河北岸山區,緊鄰省道八官線,(原稱鄭盧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2563人,12個村民組,耕地面積3712畝,其中水澆地1620畝。該村主要以農業收入為主,農作物主要有玉米,經濟作物以大蒜、西瓜為主,尤以大蒜著名。全村有黨員37名。該村民風淳樸,在村兩委幹部帶領下,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尊老愛幼,和睦共處。

韓城鎮韓城鎮福昌劇院
福昌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歷史上福昌在秦漢之際一直為郡、縣建制之所,形成了洛陽以西的政治、經濟中心。宋政治家富弼,初登仕途即就任與此,並撰有《燕堂記》流傳至今(有宋碑現藏於宜陽縣文化館),大文豪蘇東坡青年時代在此曾任主簿。

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以來,福昌村是2006年市級示範村。韓城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整治。以福昌劇院為中心,拆除了閣前各類違章建築610平方米,清運垃圾2680方,填墊土石方2700方,硬化道路1600米,栽植綠化樹木250棵,修建綠化帶270平方米,又修葺了福昌閣後傾圮的台基,新建村委辦公樓和村級醫療衛生服務所總計260平米,推廣新建戶用沼氣池160座,還完成了黨員遠程教育網點建設。2007年在市安全局的幫扶下,硬化閣前廣場2100平方米,安裝了鋼質籃球架,高標準配備了健身器材。福昌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每天前來健身鍛鍊的人絡繹不絕,成為當地文化體育活動中心

歷史遺蹟 

韓城鎮道教聖地--福昌閣
韓城鎮福昌村北高台之上有始建於隋朝道教古建築一一福昌閣。現存建築始於明代,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全面修葺,1985年6月,河南省文物局拔款5萬元,又落架大修。遠遠望去巍峨壯觀。閣坐北朝南,重檐斗拱,頂以黃綠琉璃瓦覆蓋,四角挑檐懸鐘,前有石牌坊天一門,石台階120餘級。閣內大殿供奉玄武大帝,台座半坡,四周就山崖修有佛龕神洞十餘處,洞內有呂祖華佗老君魯班藥王西佛等。自明中後期以來,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前後,東至鞏義、偃師,西達洛寧、盧氏,南到嵩縣、欒川,北至義馬、澠池、新安等百餘公里遠的眾多善男信女,手持鼓樂旌旗,浩浩蕩蕩從四周前來朝拜。閣前唱大戲擂大鼓說評書以及各類雜耍表演,豐富多彩,場面宏大,熱鬧非凡。閣前公路上車水馬龍,往來行人摩肩接踵。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民俗逐漸發展成為豫西地區規模較大的幾個古剎廟會之一,鼎盛時期,每日前來人次多達數萬。是豫西地區影響力較為深遠的唯一的一個集道教、佛教及其他眾多教派為一體的朝拜聖地。2004年以來,韓城鎮已在福昌村成功舉辦了五屆福昌文化廟會,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