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鄉

高山鄉

高山鄉位於伊川縣西南部,總面積63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4.9萬餘人;2007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7250萬元,鄉財政收入達到63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01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220萬元。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侯村、常海山村、草場村、湖南村、晁溝村、坡頭寨村、北張村、西賈村、穆店村、洞子溝村、增花營村劉莊村、高山村、黃村、金滹沱村、高東村、坡頭村、谷元村、鄭村、魏莊方溝村王中窪村、閆窪村

產業結構

高山鄉大棗生產基地
高山鄉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全鄉地域內蘊藏有豐富的煤、石灰、高嶺土等礦產資源以及土地、勞力和牧草資源,其中優質原煤已探明儲量達6000萬噸、石灰石2億立方,有3000平方米的閒置廠房、車間及180餘畝企業閒置用地。

2002年以來,建成了5000畝優質林草間作基地、15000畝優質小麥基地、2000畝優質菸葉生產基地及2500畝優質油葵基地;專業養殖公司達7家,養殖小區3個,養殖專業戶達2000餘戶,農戶上項目率達70%,龍頭企業帶動農戶6000戶,占總農戶的72%以上;農業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

高山鄉非公有制企業達到42家。2007年,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營業收入81108萬元,實現利潤16226萬元,完成招商引資任務8000萬元,新上項目11個,1000萬至億元項目7個。

模範村莊

高山村位於高山鄉東1公里處,全村10個村民組,410戶,1910口人,耕地面積2000餘畝。該村地下煤炭資源豐富,轄區內有奮進煤礦、黃村分礦和3家私營煤礦企業。

黨建工作

高山鄉高山鄉
伊川縣高山鄉位於豫西丘陵地區,全鄉23個行政村、4.2萬口人,有35個黨支部、980名黨員。該鄉黨委十分重視以“兩規範、兩提高”為重點深化黨建“三級聯創”活動,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水平。他們打破往年一些村黨支部怕“大權旁落”不願發展新黨員的怪圈,已發展新黨員90餘人,其中“雙強”黨員占65%,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黨員老化的問題。在全鄉“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全鄉23個行政村全部進行了換屆選舉,鄉里對新當選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進行了集中培訓,還讓他們到新鄉劉莊、輝縣回龍村等地參觀。同時,該鄉十分重視在新當選的村領導中發展黨員,進一步提高了村級組織的活力和工作能力。全鄉有12個村支部被評為“紅旗支部”,7個村支部達到一類支部標準。同時,該鄉85%以上的農村黨支部達到了“五好支部”標準。

通過努力,該鄉切實轉變了幹部作風,理清了發展思路,加快了農業產業化調整的步伐。該鄉在前幾年建成的“萬畝林果基地”的基礎上,同高校合作,在豫西優質蘋果中叫響了“高山品牌”。同時利用銀行貸款,建立了4個肉牛養殖公司、250家養殖專業戶、5個養殖小區;引導扶持1000家養豬專業戶建立沼氣池,氣肥雙用,良性循環。2007年該鄉強力推進33713工程建設(即3000畝優質菸葉、3000頭肉牛奶牛、7000畝果林、1000個沼氣池、3000畝牧草)。鄭村大棗、牧草長勢喜人,每畝已獲400元~600元收益;鄉政府正在籌建投資300萬元的鑫達牧業公司。同時在南半鄉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以草場村、晁溝村為中心,形成5000畝高效農業示範園。

高山鄉國民生產總值達1.6億元,財政收入達到了345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達到2016元,全鄉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高山鄉安徽東至縣高山鄉

高山鄉高山鄉
概述

高山鄉位於東至縣東部,東北與石台縣接壤,西連洋湖鎮,南依葛公鎮,鄉政府駐項家街,項家街因早先定居的兩戶居民姓項,故名。鄉名則以境內高山多而得名,1952年成立鄉,1958年併入葛公公社,1961年從葛公公社劃出,成立高山公社,後幾經變動,在體改時又設立高山鄉。高山鄉是革命老區

歷史文化

原福州軍區政委倪南山,江蘇省政協付主席歐陽惠林的故居都在這裡。早在1932年共產黨就在這裡建立了組織,發展了武裝。1935年在高山村石門口成立了江南特區蘇維埃政府和江南紅軍獨立團,舉行了貴秋東地區“八、一五”秋收暴動,起義風暴。席捲四方,威霸江南。1935年9月先後取得了金塔伏擊戰、珠虹橋伏擊戰的勝利和竹(塘)丁(沖)大捷。三次共擊斃敵人55人,俘敵10餘人,繳槍60多支,手榴彈20多枚,戰馬一匹,軍號一把和大批糧食、彈藥。紅軍大捷,敵人喪膽,民心大振,大部分區鄉實行了土改。高山人民為鞏固這塊紅色區域,流血犧牲,前赴後繼,直到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為了緬懷革命先烈,1984年在鄉址東北里許公路旁,建立了紀念塔,塔高二丈,莊嚴肅穆,蔚為壯觀,瞻仰憑弔者絡繹不絕。

高山鄉高山鄉
特色經濟

發展“白色經濟”。高山鄉擁有豐富的優質石灰石、方解石等白色礦產資源,高山鄉還是全國三大優質方解石產地之一。

為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高山鄉在開發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廣泛向外招商引資,利用本地民間資金,發展“白色經濟”。高山鄉已建成石灰立窯6口,日產生石灰200多噸,產品銷往周邊及江西、江蘇等地。同時,高山鄉對一處方解石礦經營權進行了拍賣,浙江的一位客商競得8年的經營權後,投資對礦粉廠進行了技改,改善了礦粉細度,產品暢銷蘇浙一帶。

壯大“綠色經濟”。由於對森林砍伐的嚴格控制,高山鄉農民的林業收入明顯減少。高山鄉把茶葉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培育。全鄉茶葉全是一家一戶手工製作,沒有品牌,賣不上價。2007年茶季之前,高山村興辦了集體茶廠,投入兩萬多元購買了制茶機械。在縣有關部門和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茶廠創辦第一年就創造了良好效益。春茶單價高出去年二三十元,收購的鮮葉單價也比往年高1元多,增加了茶農的收入。

四川大邑縣高山鄉

高山鄉高山鄉
歷史沿革

高山鄉位於大邑縣南。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22公里左右。

清代乾隆時今高山地區為南忠鄉地,清鹹豐起分屬上南鄉四甲和二甲。民國2年,四甲、二甲分別改為四區、二區。22年,上南鄉改為第三區。24年,四區的高山鎮、同果廟、朱山墩、尹山、余瓦窯和二區的余塔子、楊河碥、黃山、王山、范山、叢樹林等地割出置高山鄉,治所在高山鎮湖廣館,轄10個保。25年8月,高山鄉撤銷,所轄行政區域分屬上安鎮和三岔鄉。1953年9月,三岔鄉山崗、民勝2村和上安鄉高山、趙庵、九龍、銅鞏4村劃出,山崗村又分出建新村,復置高山鄉。1955年11月,高山鄉撤銷,所轄9個村仍還屬上安、三岔2鄉。1961年12月,按原行政區域復置高山鄉,同時成立高山人民公社,轄8個生產大隊,49個生產隊。1968年11月,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政區只稱高山公社,不再同時稱高山鄉。1973年2月,第五、六、八生產大隊各劃出2個生產隊,組建第九生產大隊。1984年3月,高山鄉復名,下轄9個村,56個村民小組。

行政區劃

高山鄉下轄村:龐山村、叢林村、尹山村、趙安村、銅鞏村、山崗村、奔江村、古城村、山墩村

湖南新田縣高山鄉

高山鄉洞水廣柑
概述

高山鄉位於新田縣城東南部,離城22公里,面積29.52平方公里。2003年來,人口13473人,轄石門頭、高山、石鼓鳳、淚水、三乾圩、周家、程家、枚家、鄺家、龍山、塘下、何昌、何佑、秀乾、洪仁15個行政村,116個村民小組。

全境屬丘陵地帶,有耕地9952畝,其中水田8287畝,水利條件較差,歷史上盛產廣柑,尤以洞水廣柑著名,現有鄉辦柑橘場一個,其蜜桔在全縣有名,盛產優質米、優質馬蹄。全鄉有少量的鐵和礦石資源。高山村系抗日陣亡將領鄭作民家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