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皋鎮

鳴皋鎮

鳴皋鎮位於河南伊川縣西南部,距縣城17公里,全鎮總面積71.4平方公里,耕地7.1萬畝,轄39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230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概況

鳴皋鎮位於伊川縣西南部,伊河西岸。轄鳴皋、中溪、元東、小元東、坡根、新寨、曾灣、渡口、乾河、蔣元、邢莊、周園、雷溝、韓凹、郭村、孟村、謝村、賈村、中章屯、下章屯、馬良寨、孫村、張村、武莊、徐陽、沿村、楊村、董王坡、西平、萬溝、楊圪當、東寨、西寨、舊寨、王莊、海山、季溝、大桑坡、小桑坡39個行政村。洛(陽)盧(氏)公路過境。古蹟有伊川書院、南嶽廟、元將軍克烈士希墓。
[代碼]410329101:~200鳴皋村 ~201中溪村 ~202元東村 ~203小元東村 ~204坡根村 ~205新寨村 ~206曾灣村 ~207渡口村 ~208乾河村 ~209蔣元村 ~210邢莊村 ~211周園村 ~212雷溝村 ~213韓凹村 ~214郭村 ~215孟村 ~216謝村 ~217賈村 ~218中章屯村 ~219下章屯村 ~220馬良寨村 ~221孫村 ~222張村 ~223武莊村 ~224徐陽村 ~225沿村 ~226楊村 ~227董王坡村 ~228西平村 ~229萬溝村 ~230楊圪當村 ~231東寨村 ~232西寨村 ~233舊寨村 ~234王莊村 ~235海山村 ~236季溝村 ~237大桑坡村 ~238小桑坡村

沿革

1958年建鳴皋公社,1965年合併中溪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建鎮。1997年,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5.6萬,轄中溪、元東、坡根、小元東、南新寨、鳴皋、曾灣、乾河、渡口、蔣元、大桑坡、小桑坡、周園、邢莊、雷溝、南韓窪、郭村、孟村、謝莊、賈村、中章屯、下章屯、馬良寨、沿村、徐陽、董王坡、張村、楊村、西平、萬溝、楊圪當、西孫村、武莊、上王莊、西業寨、東業寨、舊寨、楊海山、季家溝39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鳴皋鎮 鳴皋鎮

轄區交通便利,省道洛盧公路橫穿全鎮南北,是通往嵩縣“白雲山森林公園”、欒川縣“雞冠洞”的咽喉要道,南距陸渾水庫度假村16公里。縣道鳴白路、鳴酒路、曾石路,中沿公路輻射四縣六鄉。通訊發達,擁有萬門程控交換機,已開通國際、國內直播程控電話1500部,全鎮39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電話。基礎設施完善,境內現有汽車站一個,35KV變電站兩個。縣立高中、鎮辦國中及國小45所,幼稚園12所。建成有線電視塔兩個,影劇院七個,文體活動中心12個,20個村級文化室和一所能容納150人的敬老院;鎮中心衛生院有現代化的X光機、B超機、CT掃描機等高科技醫療器械,成為輻射周邊七八個鄉鎮的中心衛生院。衛生改廁改水工作成績顯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樹為典型。

行政區劃

周園村 賈村村 徐陽村 大桑坡村 王莊村 季溝村 楊村村 小桑坡村 坡根村 東寨村 武莊村 萬溝村 韓凹村
蔣元村 下章屯村 新寨村 曾灣村 西平村 孟村村 馬良寨村 中溪村 元東村 邢莊村 鳴皋村 謝村村 張村村
沿村村 楊圪當村 郭村村 海山村 孫村村 董王坡村 渡口村 雷溝村 乾河村 西寨村 舊寨村 中章屯村 小元東村

區域特點

鳴皋鎮 鳴皋鎮

鳴皋鎮位於伊川縣西南部,距縣城17公里,全鎮總面積71.4平方公里,耕地7.1萬畝,轄39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2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6000人。98年底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685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156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49元,財政收入607萬元。該鎮屬濕帶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乾燥多風沙。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土地肥沃,水利資源豐富,伊河、順陽河、陸渾水庫西乾渠、解放渠、永安渠等六條渠道交叉縱橫,為全鎮3.5萬畝耕地的高產穩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旅遊景點聞名中州大地。鳴皋村北衡桃山上南嶽古剎始建於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始建於北宋的二程書院,是理學大師程頤、程灝的講學著書之所,程門立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古色古香的大成殿、東西廂房、石碑及千年古柏相映成趣,蔚為壯觀。中溪村湖光山上有道士為民除害,村民建湖光山廟紀念的傳說。這些景點以其歷史久遠,建築奇特成為洛陽南線的一大旅遊景點。

經濟建設

經濟狀況

鳴皋鎮 鳴皋鎮

鄉鎮企業發達,以洛欒公路為主線依次形成了塑膠化工、商貿運輸、建材、鑄造、四個工貿小區。其中中溪村的塑膠、化工、鑄造業以其起步早、質量高而遠近聞名,該村現有個體私營企業110家,其中塑膠企業34家,主要生產易撕料、普絕料、PVC電纜料、農膜等產品,產品現已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有的還出口日本、韓國等地。該村連續10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伊濱明珠”、“伊河岸邊工業村”、“全縣納稅第一村”,1988年成為全縣鄉鎮企業十強村之首。實施富民工程以來,全鎮湧現出28個專業村,主要有武莊村的閹割業,楊村的木工業,韓凹的林果業,小元東的鞭炮加工,中下章屯、海山、季溝的養牛業,乾河、東寨、西寨、楊圪塔的運輸業,舊寨村的生雞販運等。扶貧開發龍頭項目牧興養殖公司和渡口食用菌開發公司,年實現利潤304萬元,年可帶動300個貧困戶脫貧。 新建的鳴皋鎮商貿城位於鳴白、鳴酒、洛盧路交叉口,占地百餘畝,有各類商品房2530間,得益於優越的交通環境,誠實文明的經商態度,這裡終年商賈雲集,物資豐富,客流量極大,年商品零售額達1億多元。隨著鳴皋中心市場的日益擴大,中溪、曾灣、邢莊、孫村等地也形成了衛星小集鎮,既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也便利了人民民眾的生活。

基礎建設

鳴皋鎮 鳴皋鎮

該鎮按照縣委、縣政府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總體部署,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典型示範、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以洛欒公路環線和示範村、整治村為重點。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緊緊抓住通戶道路施工,戶用沼氣推廣,社區服務中心配套,連鎖便民超市和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安全飲水等重點工作,紮實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標準規劃,高質量施工,全方位推進,狠抓落實,徹底改變了農村髒、亂、差現象,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改善了人居環境,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村容村貌改善顯著。成立垃圾清運隊39個,選聘衛生保潔人員138人,建立垃圾填埋場42個,建立健全衛生保潔機制,實現了衛生治理的經常化和制度化,共出動勞動力3.8萬人次,出動車輛3.1萬台次,清運垃圾21.6萬方,修通組通戶道路71.2公里,新建村兩委辦公樓10個,衛生所15個,文化大院6個,完成沼氣池建設1111個,深入開展“一池三改”工作,修建排水渠20公里,粉刷立體牆壁12.8萬立方米,整修殘垣斷壁8200平方米,栽植樹木18.6萬棵,風景樹3萬餘棵,並對樹木進行了塗白,樹間雜草進行清除。

農業發展

鳴皋鎮 鳴皋鎮

鳴皋鎮黨委、鎮政府以農業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奮鬥目標,認真搞好種植業結構調整,努力提高經濟作物所占比例;積極籌建龍頭養殖場,全力推進畜牧產業化步伐;規模建立草畜養殖小區,發展草畜一體化養殖、從而使該鎮農業產業化步伐穩健,效益喜人。搞好種植業結構調整。鳴皋鎮共有耕地5.58萬畝。鎮黨委、鎮政府進一步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全鎮共實現優質專用小麥、玉米種植3.8萬畝,優質菸葉4000畝,特色林果2200畝,良種西瓜1250畝,溫棚蔬菜1310畝,大豆、油葵、花生等其它經濟作物3000畝,以優質大棗、花椒套種金銀花、板藍根、美國紫花苜蓿等種植面積達7000畝,糧經比例增長到68:20:12。

籌建龍頭養殖場。畜牧養殖業是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產業。為使農民在養殖業方面始終適應市場需求,儘快生產出市場上較受歡迎的畜產品,鎮黨委、鎮政府積極出台優惠政策,以鼓勵個人投資、動員社會力量集資和爭取項目資金等多種辦法,積極籌建龍頭養殖公司,帶動農民共奔小康路。2003年,全鎮新建鳴皋牧興養殖公司奶牛養殖場、鳴皋村肉牛養殖場、萬溝愛傑養殖場和中溪聯合養殖公司4個,總投資金額320萬元,占地126畝,肉奶牛存欄量達322頭,山綿羊存欄量達1026隻,帶動養殖示範戶482戶。

建立草畜養殖小區。2002年,中溪村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在村西坡嶺地的退耕還林區套種美國優質紫花苜蓿6500畝,紫花苜蓿每畝可產乾草600公斤,用於養牛,養殖成本低,效果好,經濟效益可觀。2008年初春,鎮黨委、鎮政府決定在該村建立占地150畝的畜牧養殖基地,結合牧草發展草牧一體化養殖。示範區內進駐養殖戶80戶,累計投入資金400萬元,已建起養殖廠房150間,養肉牛52頭,奶牛25頭,良種山綿羊350隻,豬656頭。預計年經濟效益可達1200萬元左右。據預測,整個養殖小區全部建成後,將發展養殖戶200戶,年存欄肉牛2000頭,出欄5000頭,年創收益600萬元,使畜牧養殖成 為帶動民眾脫貧致富的新產業。

新農村建設

鳴皋鎮 鳴皋鎮

伊川縣鳴皋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涉及1個示範村,3個達標村,9個重點整治村,26個整治村。伊川縣新農村建設動員會後,鳴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召開專門會議對新農村建設有關檔案、會議精神進行集中傳達貫徹,按照“示範帶動、突出重點,全面整治、整體推進”的要求,紮實推進全鎮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加強領導,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鳴皋鎮在鎮村兩級都成立了領導小組,採取鎮領導聯繫重點村,工作區區長包村蹲點,機關幹部入村包組,村黨員幹部聯繫重點戶的辦法督促各項措施落實。

組織外出參觀學習,開闊鎮村幹部視野。多次組織該鎮村幹部到宜陽、欒川及伊川白沙等縣鄉(鎮)參觀,學習外地開展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和做法,尋找差距,改進工作。

突出重點,精心組織,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在全面展開“三清六集中”的基礎上,將沼氣池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給排水工程、社會服務中心建設等方面做為重點,全方位緊鑼密鼓地開展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

明確責任,嚴格獎懲,迅速掀起新農村建設新高潮。將任務繼續分解到鎮、村、組幹部頭上,使人人身上有擔子,切實轉變幹部作風,明確任務,確保各階段目標實現。同時加大督查力度,各工作區一天一集中,三天一匯報,一周召開一次巡迴現場會,並評出一、二、三類村,全鎮第一階段拿出10萬元以獎代補,對先進村進行以獎代補,二類村督促其迎頭趕上,對差的村要求自我檢查,自加壓力,採取得力措施,儘快扭轉被動局面。全鎮共出動勞力17000餘人次,出動車輛3000餘台次,清運垃圾19000餘方,拆除違章建築95處,1000餘平方米,建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場所100餘個,綠化村內道路17000餘米,修建村內排雨污水設施6400餘米。

模範村莊

渡口村位於鳴皋鎮南1.5公里處,全村下轄6個村民小組,300戶,1338人,洛欒快速通道依村東而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鳴皋鎮 鳴皋鎮

該村按照縣、鎮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部署,分階段紮實開展工作,特別是第二階段新農村建設,該村加大工作力度,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迅速掀起新農村建設高潮,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一、建立衛生保潔長效機制。該村選聘8名衛生保潔員組成保潔隊,配有統一保潔服,配有垃圾清運車,配有打掃工具,定時清運街道,清運垃圾,確保街道乾淨整潔,新建垃圾池20個。

二、村容村貌整治。該村是共籌資20餘萬元,整治村內主要街道。(一)粉刷立面塗白牆壁226戶,9000平方米;(二)是修復殘垣斷壁20處,300平方米;(三)是對全村所有街道,垃圾建築廢料,石料、石塊、雜物、雜草進行清理,拆除亂塔亂建房屋10處,治理亂塗亂畫標語200條。

三、大搞綠化、美化、亮化。該村利用空閒地、邊角地、每一份可利用地,大搞綠化、美化、亮化村容環境,投資5萬元,新建花池50戶,投資3萬元,購買冬青、劍麻、刺柏、紅葉梨等1000餘棵。使村內環境煥然一新,儼然進入城市小區。投資1.5萬元,製作版面50塊,有村規民約,宣傳計畫生育、爭當好媳婦、好公婆、生活小常識等內容,對移風移俗起到良好作用。

四、文化大院建設。該村先後籌資35萬元建文化大院一個,修建文化娛樂廣場,購買健身器材4套,文化大院內設圖書室、老年活動室、棋牌室,成立了老年協會和紅白理事會,並制定了章程,開展了工作,開展評選“好媳婦”、“好公婆”、“好鄰居”活動,新農村建設正逐漸改變著村民的生活方式,村民文明意識明顯增強。

五、沼氣池建設。建沼氣池225座,深入開展一池“三改”工作,淨化村內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