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李鎮

豐李鎮

豐李鎮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東部,東接洛陽市洛龍區古城鄉,西連宜陽縣城關鄉,南與伊川縣鴉嶺鄉接壤,北與洛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隔洛河相望,現已與洛南新區連為一體。總面積74.3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157個村民組,總人口6.9萬。豐李鎮馬窯村,位於豐李鎮西南3公里處,全村人口1756人,415戶,5個自然村,耕地面積2780畝,屬於丘陵山區。豐李鎮認真貫徹落實“1號檔案”精神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圍繞城市餐桌和提質增效擴量的要求,以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為載體,大力發展畜牧、花卉、蔬菜三大支柱產業。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6年設豐李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建鎮。1997年,面積59.5平方千米,人口6.4萬,轄豐李、貟莊、南營、牛屯、圪磯、薛營、小李屯、邢屯、崔村、侯城、李王屯、王屯、西莊、石門、小作、尹屯、西霍屯、牛莊、黃龍廟、前窯、山底、流水溝、嗚鶴、油坊頭、東漫流、馬窯、河口、梁屯、畢溝、小營、東軍屯、西軍屯、東坡、溢坡34個行政村。2006年1月,將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頭、畢溝、侯城、小營等10個村劃歸洛陽市洛龍區古城鄉管轄。2010年7月,臨近洛陽新區的16個行政村融入新區發展,調整歸屬洛龍區管轄。2011年3月5日,洛龍區豐李鎮掛牌儀式舉行。新調整的豐李鎮轄16個行政村,157個村民組,3.2萬人,面積30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豐李村、西莊村、黃龍廟村、崔村、石門村、流水溝村、山底村、漫流村、南營村、馬窯村、員莊村、牛屯村、李王屯村、小作村、圪壋村、牛莊村、尹屯村、薛營村、河口村、東坡村、前窯村、東鳴鶴村、西鳴鶴村、西軍屯村、東軍屯村。

2010年7月,隨著新區建設不斷快速推進,市委市政府立足洛陽發展大局,決定將臨近洛陽新區的16個行政村融入新區發展,調整歸屬洛龍區管轄。其餘西莊、黃龍廟、崔村、石門、流水溝、山底、漫流、南營、馬窯9個行政村劃歸宜陽縣錦屏鎮管轄。新調整的豐李鎮16個行政村有157個村民組,3.2萬人,面積30平方公里。

產業結構

豐李鎮豐李鎮

豐李鎮認真貫徹落實“1號檔案”精神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圍繞城市餐桌和提質增效擴量的要求,以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為載體,大力發展畜牧、花卉、蔬菜三大支柱產業。投資200萬元建成一個奶牛養殖小區一一宜陽巨龍奶牛場,按照市委要求在西南環高速豐李段建成千畝苗木花卉產業基地。在小作、疙瘩、西軍屯建成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在馬窯建成花椒和中藥材生產基地。

鎮兩委結合該鎮實際,圍繞產業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理清思路,搞好布局,突出重點,穩妥有序的開展建設工作。在西軍屯形成了無公害蔬菜種植,馬窯形成了花椒、中藥材種植,西莊以發展企業為主導產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

經濟狀況

豐李鎮豐李鎮

豐李農業發達,素有“宜陽糧倉”之美譽,溫棚蔬菜規模不斷擴大,正在成為洛南新區的“菜籃子”,牧業發展迅速,已有煒華公司、三江綜合養殖廠等四家“A”級養殖企業,有大中養殖場近20多家。是著名

的“建築之鄉”,有省二級建築企業兩家,建築工程隊100多個,常年從業人員近萬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機械加工、鑄造模具、耐火材料、日用陶瓷等產業已初具規模。現固定資產100萬元以上企業30家,包括洛陽市豐李建築工程公司、洛陽市技術改造安裝公司、洛陽市技改建築機械公司、洛華粉體工程耐火材料廠、洛陽市中南懸掛輸送機有限公司等縣重點企業。豐李民營工業園區2002年掛牌,現有幾十家企業進駐。 2003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0528萬元,財政收入61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30元,鄉鎮企業入庫稅金611.6萬元,新上項目11個,契約招商引資金額105250萬元。分別獲得洛陽市2003年度退耕還林先進鄉鎮、洛陽市2003年度科普宣傳先進集體、宜陽縣2003年度目標綜合一等獎等主要榮譽。

產業發展

豐李鎮豐李鎮

緊鄰洛陽新區、交通便捷,是豐李鎮的優勢,發揮這一優勢,豐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7年,該鎮引資近2億元,新上項目9個:投資2180萬元的洛陽金水堰水電有限公司,投資8200萬元的洛陽昱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柴油項目,投資5000萬元的河南潤升集團塑鋼加工項目,投資1500萬元的宜陽光明機械公司拖拉機配件生產項目,投資均為500萬元的陽升軸承技術有限公司和益科防腐工程項目,投資300萬元的洛陽藍山新型保溫材料項目,投資300萬元的洛陽曙光機械加工廠項目,投資150萬元的環球軸承公司特種軸承加工項目。

2007年,全鎮上下積極努力,營造出“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為改善硬體環境,該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在完成鎮區主街道的拓寬改造和照明亮化工程後,投資3萬元完成了主街道綠化、廣場修復等工程,並實行全天保潔。投資12萬元,完成圪壋、西明合、山底村村通建設,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投資320萬元,村村建起超市、衛生所、文化大院、健身廣場。出動勞動力2.4萬餘人次,清運垃圾2萬餘立方米,拆除臨時建築6000餘平方米,新栽綠化樹木1.5萬餘株,綠化村莊道路2萬餘米,新建沼氣池1900餘座。其中,馬窯村被命名為全國綠色小康村。

為了營造良好的招商環境,豐李鎮積極培育新型農民。以建設文化大院為突破口,引導民眾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市級示範村西軍屯、馬窯、西莊、崔村建成了圖書館、多功能室、農民培訓基地,在25個行政村創建了文化大院、民眾活動中心,配備了電教設備,安裝了遠程教育設施,積極開展千場電影鄉村行、鄉鎮文化周、鄉村文化月、九九重陽敬老愛老等活動。

同時,該鎮還圍繞服務城市餐桌做文章。以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為載體,大力發展畜牧、花卉、蔬菜三大支柱產業。投資200萬元建成一個奶牛養殖小區——宜陽巨龍奶牛場,在西南環高速豐李段建成千畝苗木花卉產業基地,在小作、疙瘩、西軍屯建成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在馬窯建成花椒和中藥材生產基地。2007年,該鎮財政收入達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20元。

基礎建設

豐李鎮豐李鎮

通過開展“三清四改五有六好七集中”活動,全鎮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好轉。

累計出動勞動力24000餘人次,投入機械近3000台次,清運垃圾2萬餘方,拆除臨時建築6000餘方,新載綠化樹木1.5萬餘株,綠化村莊道路2萬餘米,新建沼氣池1900餘座,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習慣也在漸漸改變,生產垃圾不再隨意丟棄,生產用品擺放整潔,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休閒娛樂適度文明,社會環境和諧穩定,馬窯村被國家林業局等四部委評為全國綠色小康村。

社區服務

豐李鎮豐李鎮

以建設文化大院為突破口,引導民眾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市級示範村西軍屯、馬窯、西莊、

崔村建成了圖書館、多功能室、農民培訓基地,在25個行政村創建了文化大院、民眾活動中心,配備了電教設備,安裝了遠程教育設施,積極開展千場電影鄉村行、鄉鎮文化周、鄉村文化月活動、九九重陽敬老愛老活動,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利用西軍屯河洛長榮農民技校,聘請教師,定期有組織的開展有關勞務技能、種植、養殖、科技知識等方面的培訓,2007年集中和分散相結合培訓農民2萬餘人次,滿足了民眾需要科學致富知識的需求,提高了農民素質,受到民眾的一致好評,全鎮民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模範村莊

豐李鎮豐李鎮

馬窯村

豐李鎮馬窯村,位於豐李鎮西南3公里處,全村人口1756人,415戶,5個自然村,耕地面積2780畝,屬於丘陵山區。近年來馬窯在豐李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藉助退耕還林和新農村建設的契機,奮力拚搏、團結奮進、搶抓機遇、創新思路大力發展花椒種植和中藥材種植,使馬窯村成為河南唯一的無糧村、洛陽市中藥材種植重點基地,2007年被國家林業局等四部委評為“全國綠色小康村”。

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馬窯村開挖土石方500立方米,墊沙石800立方米,砌築石渠1500米,修建了寬7米,2公里的馬窯北路。投資56萬元修建了從趙家門、三王路兩處進山到金家門連線直到伊川摟頭全長413公里,寬4米,貫穿全村的水泥路,徹底改變了馬窯村的交通狀況。籌資6萬餘元,架通了兩個深山村2公里長的高壓電路,使所有的自然村都用上了電。籌資1O萬元,建起兩級提灌站,鋪設管道2000多米,解決了第一村民組、第八村民組556口人,168戶人、畜飲水問題,使全村1700口人吃上了自來水。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縣林業局指導下,實施退耕還林,規劃31OO畝花椒基地項目。召開村民大會形成決定,把全村2500畝山地全部栽上優質品種“大紅袍”花椒樹。2004年10月,在鎮黨委、政府的組織下,用7天時間,完成了2500畝樹木栽植任務。在村兩委和廣大民眾的精心管理下,如今馬窯村滿山披綠,25萬棵花椒樹成活率達98%以上,2006年進入盛果期,畝收入達3000元,2007年畝收入達3500元,僅此一項馬窯村每年增收750餘萬元。

豐李鎮豐李鎮

為了提高土地綜合效益,馬窯村兩委班子成員在豐李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帶領下多次到盧氏、靈寶、濟源、河北安國、安徽亳州進行藥材種植和市場價格考察,了解種植技術、了解價格信息,聯繫銷售渠道,簽訂購銷契約。組織民眾套種400畝白芷,1500畝板蘭根,600畝防風,又使每畝地每年增加收入2000多元,使全村民眾都走上了致富道路。作為首批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馬窯村兩委結合馬窯實際情況,理清建設思路,確定了兩條主線:一是經濟建設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為突破口,促使馬窯村經濟林和中藥林快速發展;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民眾的積極性。投入資金60萬元修建村內排水渠800米,建設垃圾填埋場2個,綠化道路2800米,修建200平方綠地村心花園一處,修建沼氣池120個。採取市場化運作的辦法籌措資金6萬餘元,建成標準衛生所、社區服務中心;在市人大的支持下,投資20萬元建成了功能齊備、面積達4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爭取交通扶貧資金18萬元,對馬窯國小進行了擴建。經過廣大幹群努力,馬窯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實現了環境淨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整體美化的生態環境,提高了村莊品位。

馬窯村積極回響縣委建設林業生態縣的號召,創新機制,多策並舉,建設生態小康村。一、按照“樹隨地走,誰栽誰有”的原則,充分調動民眾的積極性,對村莊周圍500米以內的荒坡、荒溝進行了進行了綠化,共出動1千餘人次,栽植側柏5000餘株。二、運用市場機制,採取專業隊造林,組織了一支有造林經驗的三十人造林隊伍。實施專業隊造林工資與造林質量相掛鈎,待造林結束後,通過檢查造林質量,以造林成活率計算造林工資。對全村大小街道、文化大院、學校等公共場所進行了綠化,共栽植雪松100株,楊樹1千餘株,女貞2千餘株。三是廣泛宣傳、統一要求、號召民眾將自己的庭院進行綠化、美化,種植花卉、經濟林4000多株。

豐李鎮豐李鎮

崔村

豐李鎮崔村位於宜陽縣城東10公里處,是豐李鎮的西大門,轄6個村民組、285戶、1235口人、土地面積1029畝,安宜線穿村而過,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崔村地處洛河川區,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2007年崔村被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市范村,村兩委班子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帶領全村乾群,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經過二年來的努力,新農村建設取得可喜成績。2008年被洛陽市評為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該村在新農村建設以來,大力開展“三清七集中”、“四改四化五有六好”活動,形成了幹部民眾齊心協力、戶戶參與人人動手的局面。村內道路形成三橫五縱,村容村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村內集中綠化9000平方米,栽植各種綠化樹3500餘株,並建立了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成立了專職保潔隊,鎮村給保潔員每人每月補貼300元,配備了垃圾車等工具,每天定時保潔街道,村莊衛生狀況保持整潔乾淨。

堅持政府補貼、幫建單位幫扶,民眾投勞的原則,充分調動民眾積極性,加快家園建設步伐,累計投入資金60多萬元,共硬化進村道路1800米,修建排水渠3700米,粉刷街道牆壁15600平方,建成面積達1340平方米的娛樂休閒廣場一個。建成450平方米村委辦公樓一座,建成沼氣池79座,公廁2個,垃圾池7個。新建標準衛生所、便民超市、警務室、農民人口學校,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觀。立足村情,因地制宜,該村充分利用安宜線與安虎線交叉點的有利地形,建成一個集貿市場,使村民收入有明顯提高,大力發展種植、養植業,積極引導民眾拓寬增收渠道。

招商引資

豐李鎮豐李鎮

2007年,該鎮圍繞“工業強鎮、財政富鎮、中州名鎮”三大目標。依託洛南新區發揮優勢,以“講正氣、樹新風、建績效”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努力創造優良環境,實施項目引資雙帶動戰略,進一步更新觀念,創新招商方式,開展好“親商、安商、富商”活動,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使外商進得來,留得住。2007年共引進資金18480萬元,新上項目9個,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即:投資2180萬元的洛陽金水堰水電有限公司,投資8200萬元的洛陽昱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柴油項目。投資5000萬元的河南潤升集團塑鋼加工項目,投資1500萬元的宜陽光明機械公司拖拉機配件生產項目;投資500—1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投資500萬元的陽升軸承技術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的益科防腐工程項目;投資50一500萬元項目3個,即:投資300萬元的洛陽藍山新型保溫材料項目,投資300萬元的洛陽曙光機械加工廠和投資150萬元的環球軸承公司特種軸承加工項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