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石星表

甘石星表,即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有記載的最古老的星表,上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恆星表,為公元前5世紀製作。

什麼是甘石星表?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的發展,天文學也有很多成就。“魯有梓慎,晉有卜偃,有裨湛,宋有了韋,齊(一說是楚或魯)有甘德,楚有唐昧,趙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論圖經。”(《晉書·天文志上》)甘德和石申夫各自在其本國進行天文觀測,並各有著作刊行於世。甘德的著作名為《天文星占》,石申夫的著作名為《天文》,都是八卷。漢朝時,這兩部著作還是各自刊行的。後人把這兩部著作合併,並定名為《甘石星經》。甘德和石申夫當時曾系統地觀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初步掌握了這些行星的運行規律,記錄了800個恆星的名字,其中測定了121顆恆星的方位。後人把甘德和石申夫測定恆星的記錄稱之為《甘石星表》(又稱《甘石星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在公元前二世紀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恆星表還早約200年。《甘石星經》在宋代就失傳了,在唐代的《開元占經》中還保存一些片斷,南宋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的書目中保存了它的梗概。

地位

《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在長期觀測天象的基礎上,戰國時期楚人甘德(今屬湖北)、魏人石申(今屬河南開封)各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後人把這兩部著作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書里記錄了800個恆星的名字,其中l2l個恆星的位置已經測定,這是世界最早的恆星表。書里還記錄了木、火星、土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運行情況,發現了它們的出沒規律。相傳石申著有《天文》八卷,他所測定的恆星有138座,800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