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獼猴科獼猴屬,大約共有12種,是日行性群居動物,主要產於亞洲。獼猴精力充沛,前臂和腿一樣長。皮毛呈褐色或者微黑。尾巴隨種而不同,有的較長,有的中等,有的較短,有的則沒有。身材也視各種而異,雄獼猴的身高約40~70厘米,食蟹雄獼猴的體重約3.5~8.3千克;而日本雄獼猴的體重可達18千克。
食性:以樹葉、嫩枝、野菜等為食,也吃小鳥、鳥蛋、各種昆蟲,甚至蚯蚓、螞蟻。採食野果貪婪嗜爭,邊采邊丟,只食甜熟果子,未熟果卻丟棄,故猴群過處往往遍地斷枝棄果,因而對野果的可利用程度較低,必然要擴大覓食範圍,活動時間也往往較長。
生活習性
獼猴過群居生活,數量多少不等。雄獼猴是首領,負責維持秩序。它們比狒狒更適且樹棲,但也在地上安家。生活區域包括森林、平原、山區和峭壁,它們也會游泳,而且什麼都吃,口中有頰囊,可以儲存食物。善於攀援跳躍,會游泳和模仿人的動作,有喜怒哀樂的表現。集群生活,群居,一般30~50隻為一群,大群可達200隻左右。猴群大小與棲息地環境優劣而有別,一般都有十數頭或數十頭。繁殖和缺食季節,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動範圍也較大。
繁殖
一般於11月至12月發情。次年3月至6月產仔,或3年生2胎,每胎產一仔,妊娠期平均為5個月左右。雌猴2.5-3歲性成熟,雄猴4-5歲性成熟,但最早於6-7歲參與交配。哺乳期約4個月。在飼養條件下壽命長達25~30年。獼猴具有較高的智商,但成年的獼猴脾氣可能很壞。
致危因素
亂捕濫獵是獼猴致危的主要因素。50年代我國不少產猴區,猴子數量多,固而出現猴子下山糟蹋農作物的猴害。民眾為保護莊稼,千方百計組織捕殺,有關部門大量組織收購併出口,導致彌猴資源遭到致命的破壞。此後,雖原則上控制在僅限人工飼養繁殖的後代,方可出口,但年出口量仍然可觀。1983-1992年中的7年間,國際瀕危物種公約的進出口年度報告數字表明,一些已開發國家從我國進口的獼猴大約為8000隻,平均每年約1000多隻。
種群保護
我國是獼猴資源的富產國,60%以上的省(區)都有出產,雖然分布不均、分布區不連續,但分布面積仍相當廣。據近年來各地對獼猴資源不完全的估算統計綜合,目前我國的獼猴數量約20萬隻左右。其中主要產區之一的廣東省約1萬隻;廣西約3-5萬隻;貴州約3-5萬隻;雲南約5-6萬隻;其它地區共約3-4萬隻。從一些地區的調查結果分析,目前獼猴資源最多僅及四五十年前的20-30%。以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河南等地的猴源下降最甚,許多地區甚至連猴跡都斷絕多年了。在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中被列為易危種。
所屬簡介
有一個古老的迷信說法,預言當蠻猴離開直布羅陀時,英國在該處的統治也隨之結束。獼猴軀體粗壯,平均身長約為50厘米,有些獼猴的尾巴比軀體略長些,有些獼猴則沒有尾巴。它們的前肢與後肢大約同樣長,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抓握東西靈活,前額低,有一突起的棱。獼猴分布非常廣闊,在各種類型地方都有,草原至紅樹沼澤地,從落葉樹林到常青樹林。它們適應的氣候條件也是多種多樣,從熱帶到溫帶,自海岸邊地帶至海拔4000米的高山處都有獼猴活動。
獼猴大多白天在地面活動,夜晚退到樹上去睡覺。主要用四肢一起行走,但也能用後腿走路或奔跑,尤其是當手中拿著東西或食物時。它們吃各種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有果子、樹葉、昆蟲、鳥卵等。獼猴是群居性動物,成十餘只乃至數百隻一群。它們在地面上同在樹上同樣敏捷,而且善於游泳。相互之間聯繫時會發出各種聲音;還會做手勢及擺出不同架勢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互相之間梳毛也是它們的一項重要社交活動。獼猴每產一仔,有時產二仔,孕期為5個半月至7個月。幼猴出生時體重約450克,需要母猴哺乳一年。約4歲時性成熟,它們的壽命約30年。獼猴是人們的老相識了,人們對獼猴研究的最多,在醫學研究中也是廣泛採用恆河猴(即廣西猴)、食蟹猴和蠻猴做實驗動物用。
藥用價值
【異名】猴骨(《貴州民間方藥集》),申骨(《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猴科動物獼猴的骨胳。
【採集】全年均可捕捉。殺死後,剝去皮毛(四肢不去皮毛),除去內臟,剔除骨上筋肉,將骨胳掛通風處晾乾。
【藥材】商品分四肢骨與全身骨二種:①四肢骨前肢肱骨長約13厘米,粗約1.3厘米,橈骨、尺骨的大小几乎相等,長約14厘米,粗0.8~1厘米。後肢股骨長約17厘米,粗約1.5厘米,微彎;腓骨、脛骨長約15厘米,脛骨粗約1.2厘米,腓骨細瘦。前後肢掌部及爪均帶有皮毛,皮呈黃棕色,乾枯,毛色與生者相似。骨質輕,外表不甚潔白。斷面骨膘不大厚實,亦呈浸白色,骨髓多已乾枯。②全身骨包括頭骨、脊骨、肋骨、尾骨等。頭骨與人頭骨很相似。脊椎骨粗大,共28節。肋骨13對,細瘦而彎曲。尾骨漸細小,共15節。商品常因加工而損失,殘缺不全。以上二種藥材均以無筋肉附著、無霉壞、臭味、蟲蛀者為佳。產四川、貴州、浙江、湖北等地。
【炮製】:酥炙或打碎。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平,味酸,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心、肝二經。"
【功用主治】:祛風濕,通經絡。治風寒濕痹,四肢麻木,關節疼痛。
①《證類本草》:"頭骨,主瘴瘧。"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浸酒,治風濕麻木,關節疼痛。"
③《浙江中藥手冊》:"強筋骨,通經絡。治跌打損傷。"
④《四川中藥志》:"祛風除濕,鎮驚截瘧。治風寒濕痹,四肢麻木,小兒驚癇及摩瘧發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浸酒或入丸、散。
【選方】:治瘧疾進退不定:猢猻頭骨一枚(燒灰)。細研為散。空腹以溫酒調一錢服,臨發時再服。(《聖惠方》)
研究價值
其適應性強,容易馴養繁殖,生理上與人類較接近,因此是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等多種學科研究工作中比較理想的試驗動物。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宣布,他們成功破譯出了獼猴的基因組,這是繼人類和黑猩猩之後,科學家破譯出的第三種靈長類動物基因組。13日出版的《科學》雜誌將這一成果作為封面文章。這個名為“獼猴基因組測序和分析聯合體”的國際科研小組由來自35個機構的170多名科學家組成,他們在論文介紹中說,測序結果表明,獼猴的基因與黑猩猩及人類的基因相似度約為97.5%,而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則更高,二者共有的基因達99%。
獼猴是一種相對古老的靈長類動物,測序小組說,測序獼猴基因組將提供一個獨特視角,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靈長類的進化路徑。如果說黑猩猩是人類“近親”的話,獼猴可以算是人類的“遠戚”,它和我們的祖先在大約2500萬年前“分道揚鑣”。測序小組負責人理察·吉布斯說:“因為獼猴比黑猩猩在進化上離我們更遠,所以現在三種靈長類基因組相對比,更具研究價值。”
哺乳類瀕危物種
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人類和動物生存在這個大家園裡,應該相互彌補和諧共存,然而,由於人類的捕殺和肆意的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導致了很多物種瀕臨滅絕的邊緣,在這裡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些瀕危的哺乳類動物! |
盤點猴科動物
猴科,即舊世界猴,靈長目的一科,是與猿類最接近的猴,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類靈長目動物。今天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亞洲的廣大地區,也分布於歐洲集少部分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