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石門風景區

漢中石門風景區

漢中石門風景區位於漢中市北18公里的褒河谷口,以石門水庫為依託,風景秀麗,古蹟芸萃,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遺址就在這裡。

地理位置

自春秋戰國以來,褒谷就是溝通南北的交通要道。開鑿於東漢永平年間的石門隧道,用“火燒水激”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車隧道。
褒谷山勢險峻,怪石崢嶸,翠峰林立,清淨幽雅,四季景色各異。清代文人王晚香將這裡概括為“石門二十四景”,1975年石門水庫建成後使褒谷錦上添花。石門水庫是以灌溉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庫容1.098億立方米,灌溉51.5多萬畝農田,發電裝機4.05萬千瓦。壩高88米,頂長264米雙曲拱壩,造型優美,宏偉壯觀,高峽平湖,碧波蕩漾,遊船、快艇穿梭在17公里長的人工湖上,可盡情瀏覽湖光山色怡人美景。山間溪流潺潺,清泉涌溢,山瀑流水叮噹,水產水禽種類繁多,以大鯢、甲魚、白鷺等最為珍貴。

歷史人文

3000多年前古代褒國就是這裡,曾經出過一位著名的美女--褒姒,使得西周最後一位國王周幽王臨潼驪山上為了博得一笑,烽火戲諸侯而丟了江山
新建的仿古棧道獨具一格,飛架在陡壁懸崖上成為古褒斜道縮影;歷史上蕭何月下追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諸葛亮北伐曹魏由此出入
石門附近有超過104塊的摩崖石刻,最著名的“十三品”、“國之瑰寶”,被日本書道界稱為“漢中石門,日本之師”。曹操“袞雪”、張良“玉盆”、鄭子真石虎”,尤其是《石門頌》、《石門銘》自古被推崇為中國書法之楷模。 褒谷石門文化沉澱豐厚。歷史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蕭何月下追韓信,諸葛亮北伐曹操,吳介、吳嶙阻擊金兵均取道於此。
石門一帶山勢險峻,怪石崢嶸,翠峰林立,清代文人王晚香概括為“褒谷二十四景”。石門水庫建成更是錦上添花。大壩造型優美、雄偉壯觀,高峽平湖、碧波蕩漾,遊船、快艇穿梭於17km長的水上長廊,可盡情瀏覽湖光山色、怡人美景。

著名景點

褒斜道南端段,又稱“小石門”。現淹沒於褒河水庫中。石門大約是戰國時期,為修褒斜棧道而鑿的,後經歷代修鑿,方告開通。門洞長13.6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是用我國古代原始攻鑿山石的辦法“火燒水激”鑿成的,是我國最早的人工隧道,是研究我國古代交通史的寶貴資料。
褒谷石門是個天然立體文博館。自春秋戰國以來,這是溝通我國中原、西北與西南交通的要衝,在“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上,開鑿與架設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棧道,石門是棧道最險最奇之處。這裡山上水下文物古蹟薈萃。古代、近代、現代的道路建築、水利工程、石門隧道都交織陳列在此。新建的仿古棧道獨具一格,飛架在陡壁懸崖上成為古褒斜道縮影;歷史上蕭何月下追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諸葛亮北伐曹魏常由此出入。開鑿於東漢永平年間,採用“火燒水激”而成的石門隧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車隧道
石門附近有漢代以來文人墨客題留摩崖石刻一百多處,最著名的“石門十三品”“國之魂寶”,被日本書道界稱為“漢中石門,日本之師”。曹操“袞雪”;張良“玉盆”;鄭子真石虎”蒼勁渾撲,運筆流暢,尤其《石門頌》、《石門銘》自古被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楷模。連城山腰的連雲棧道,沿途石刻林立,散布著先祖足跡,淹沒於水下的褒姒鋪,相傳是西周褒國美女褒姒的故里。
山河堰是西漢相國蕭何所築,曹參落成,世世代代澆灌漢中的肥田沃土,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舊址修成褒惠渠,七十年代興建了石門水庫,三個時代水利工程惠澤漢中人民,形成了漢中水文化,水工程獨特風景線。山河堰紀念館預計09年10建成並對外開放。
古往今來,褒谷雞頭觀翹立,聳入雲端,石虎鎮守石門寶藏,古人還有“石門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能解得開,買下漢中府”的說法。石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古褒國、古褒斜棧道、古連雲棧道、古石門、古山河堰、古褒城驛、新石門等歷史遺蹟交相輝映,是研究我國古今戰爭、交通、道路、經濟、科技、水利、書法、詩文等綜合天然史料館,也是陝南優美宜人的風光旅遊勝地。熱誠歡迎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石門十三品是漢中地區分布在褒斜古?道南端的石門隧道、及其南北山崖的104種摩崖石刻中最大的一塊碑刻,既是記述古褒斜棧道和古石門變遷的珍貴史料;又是我國漢魏時期隸體文字的真跡,有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 日本學者稱:“漢中石門,日本之師”。 大書法家于右任為鑑賞石門刻石,在石門摩崖下興奮得眼淚直流,還在崖下睡了一夜都不願離去。有於老詩為證:“朝臨石門鉻, 摹寫二十品,辛苦集成聯,夜夜淚濕枕”。 康有為鄧石如等不計其數的金石書法家無不對石門石刻崇拜得五體投地。現在的文字工具書《辭海》封面二字就是在石門十三品文字中選的,由此可見石門碑刻影響之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