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

連雲

連雲即連雲區是國家首批開放城市——連雲港市的東部海濱城區,處於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前沿,是江蘇省唯—的礁岩海岸。

基本信息

連雲

連雲區是國家首批開放城市——連雲港市的東部海濱城區,處於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前沿。全區常住人口110841人,轄墟溝鎮、連雲港鎮、連島鎮、雲山鄉、宿城鄉前三島鄉及陶庵辦事處、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93.4平方公里。連雲區整個城區背倚巍巍雲台,澗深林幽,面向浩浩黃海,天藍水碧。區內有北雲台山、北崮山的大小70多座山峰,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暖溫帶植被生態系統,同時具有熱帶特色,區內有58.4公里的海岸線,是江蘇省唯—的礁岩海岸,沿海共有7座島嶼、9座島礁總面積8.3平方公里,擁有3萬畝灘涂和15萬畝可養殖海域,水產資源豐富,盛產帶魚、對蝦、梭子蟹等。

隴海鐵路隴海鐵路

氣候

連雲區地處暖溫帶的南緣,屬向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海洋性氣候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40C,1月份氣溫最低,均溫1.10C;8月份氣溫最高,均溫26.80C,全年有223天以上日均溫不低於100C。年平均降水量為882.6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15天。
著名的連雲港港、隴海鐵路、310國道、連寧公路、連雲港機場以及即將建成的連徐高速公路、汾灌高速公路等構成了便捷的立體交通網路。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出海資源形成了連雲區經濟的鮮明特色;一是港口特色,作為亞歐大陸橋東起點的連雲港港,年吞吐量達2000萬噸,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0多個港口建立了通航關係,已成為隴海——蘭新經濟帶11個省區及環太平洋經濟圈貿易運輸最便捷、最經濟的周轉口岸。連雲區按照“以港興區”的方針,圍繞港口優勢,積極開展外引內聯,大力發展倉儲、運輸、貨櫃修理、特色加工等行業。二是海濱特色,連雲區的臨海優勢造就了海洋經濟的支柱地位,在穩定海洋捕撈的基礎上,著力發展海水養殖加工業,主要養殖品種有紫菜、海帶、鱸魚、黑鯛、鮑魚、扇貝、牡蠣等,年水產品總量3萬多噸。海產品加工發展迅速,己成為全國最大的縣級紫菜加工基地。三是山城特色,連雲區山多地少,城區居民住宅與眾多的療養避署場所多依託山勢而建,同時充分發揮山地優勢,形成板栗、柿子、銀杏、茶葉等特色經濟林片,其中雲霧茶是江蘇“三大名茶“之一。此外,水貂、藍狐等特種動物養殖在全省規模最大。
連雲區是1988年國務院批准的雲台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悠久的歷史和優美的自然景觀形成了以“古、海、神、幽”為特色的山海旅遊資源,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又形成了港、島、堤、洞(隧道)等新的人文景規,加之宜人的氣候條件,使連雲區成為著名的海濱旅遊、療養、避暑勝地。全區在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如大景區開發的投入,己形成鎮溝海濱風景區、連島度假區、宿城風景區、高公島風景區、前三島五個風景區,構築了連雲區獨具山海特色的旅遊格局,推動了全區旅遊業及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連雲港東方橋頭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