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肛門直腸炎

淋菌性肛門直腸炎

淋菌性肛門直腸炎,又稱淋病奈瑟菌,常在患者的尿道、陰道以及新生兒眼內膿液發現的。多見於男同性戀。女性則為陰道感染所致。

基本信息

簡介

淋菌性肛門直腸炎圖示 淋菌性肛門直腸炎圖示

1897年AlbertNeisser在患者尿道陰道新生兒眼內膿液中找到了淋球菌,故將淋球菌命名為淋病奈瑟菌(Neisseriagonorrhoeae),三年後Leistikow和Loffler在體外分離培養成功。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上培養出該菌,並接種於健康人的尿道內亦產生同樣的症狀,淋球菌作為淋病的致病菌才得以確立。但是淋病與衣原體感染在20世紀初仍混為一談。對症狀較輕,尿道分泌物稀薄者認為是慢性淋病,直到套用青黴素淋病治癒後,才認識到這種尿道炎為另一種性病。主要見於男性同性戀,占40%。婦女則多由陰道自身感染所致,占35%~50%,直腸淋菌感染症狀可僅僅有肛門瘙癢,無痛性黏液樣膿性分泌物,或少量出血,也可表現有里急後重,有膿性便,肛管黏膜充血,膿性分泌物,淋球菌培養陽性,男性同性戀多無臨床症狀,分離出的淋球菌多為耐藥菌株,這可能是由於某些高度敏感的菌株迅速被大便中膽鹽或脂肪酸殺死,這類淋球菌耐膽鹽和脂肪酸,染色體內常帶有耐多種藥物的耐藥基因,治療較困難。

病因

人類是淋菌的唯一宿主。淋球菌對低等動物無致病能力,曾多次將人體尿道內含有淋球菌的膿液移植於兔子眼內,試圖引起淋球菌結合膜炎,始終未獲成功,說明人類缺乏殺滅淋球菌的能力。所以淋球菌只能侵襲人類。對於低等動物並無侵犯能力。

臨床表現

直腸淋球菌感染症狀可僅僅有肛門瘙癢,無痛性黏液樣膿性分泌物或少量出血,也可表現有里急後重、有膿性便、肛管黏膜充血、膿性分泌物,淋球菌培養陽性。

檢查

塗片檢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宮頸分泌物,作革蘭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細胞內找到革蘭氏陰性雙球菌。塗片對有大量膿性分泌物的單純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陽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診斷。

咽部塗片發現革蘭氏陰性雙球菌不能診斷淋病,因為其他奈瑟菌屬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對症狀不典型的塗片陽性應作進一步檢查。

培養檢查

淋球菌培養是診斷的重要佐證,培養法對症狀很輕或無症狀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養陽性就可確診,在基因診斷問世以前,培養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篩選淋病的唯一方法。培養陽性率男性80-95,女性80-90。

診斷鑑別

淋菌性直腸炎的診斷並不困難,根據其臨床表現、病史和必要的檢查即可作出正確的診斷。患者有不潔性接觸史和外生殖器官病變。
直腸指診可有灼熱感,肛內有壓痛;肛門鏡或直腸鏡檢查可見直腸黏膜充血、水腫、有黃白色分泌物。
實驗室檢查,肛門分泌物培養出淋球菌,是作出診斷的最重要依據。

需鑑別的疾病有:
(一)非淋菌性尿道炎
雖亦有不潔性交史但潛伏期長(1~3周)症狀輕微尿道分泌物量少呈漿液性或粘液膿性沙眼原體和解脲支原體為主要病原體少數可由陰道毛滴蟲念珠菌或單純皰疹病毒引起大腸桿菌見於男性同性戀的尿道炎患者淋球菌檢查陰性。
(二)非特異性尿道炎
指與性病無關的細菌性尿道炎如繼發於包莖的尿路感染或繼發於尿道導管插入術和其他尿道器械操作引起的損傷後感染鏡檢常為革蘭陽性球菌。
(三)Reiter綜合徵
主要症狀發生次序為尿道炎結膜炎和關節炎發病與HLA-B相關病因多為沙眼衣原體(性病型)腸道福氏痢疾桿菌(腸型)偶見於淋菌性尿道炎後發病者尚可伴發膿溢性皮膚角化症(掌跖多見)及環狀龜頭炎等皮膚黏膜損害。

治療原則

(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二)及時、足量、規則的用藥;

(三)針對不同的病情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四)對性夥伴追蹤,同時治療。

預防

1.宣傳性傳播疾病知識,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嚴禁嫖娼賣淫。

2.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淋球菌感染髮病率。

3.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減少感染的危險,可有效的預防性病的感染。

4.性伴侶同時治療。

5.患者注意個人衛生與隔離。不與家人、小孩尤其女孩同床、同浴。

6.執行新生兒硝酸銀溶液或其他抗生素液滴眼的制度,防止發生淋菌性眼炎。

7.肛腸專科醫院門診專家建議一旦發現患病,要立刻就醫,拖拉過久會耽誤治療時機 。

常見內科疾病3

了解內科疾病的治療、預防,增強疾病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