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餃子事件

毒餃子事件

2008年底至2009年初,日本發生的因食用中國河北天洋食品廠生產的速凍手工餃子而引起的中毒事件。種種跡象表明,此次中毒事件可能是一起蓄意投毒的刑事案件,而不是一起因蔬菜農藥殘留問題引發的系統性食品安全事件。

(圖)毒餃子事件毒餃子事件

2008年底2009年初,日本3個家庭有10人先後因食用河北天洋食品廠生產的速凍手工餃子而中毒,不同程度出現了上吐下瀉噁心暈厥等症狀。日本警方稱,在患者的嘔吐物和餃子包裝袋內檢出了高毒農藥甲胺磷。種種跡象表明,此次中毒事件可能是一起蓄意投毒的刑事案件,而不是一起因蔬菜農藥殘留問題引發的系統性食品安全事件。中國冷凍食品乃至所有中國食品在日本市場已遭受重創。兩國高級官員均表示,中日關係不會因此而後退。

事件經過

(圖)毒餃子事件毒餃子事件

速凍餃子肇事―――10名日本人中毒

2009年1月29日,日本兵庫縣警方公布了一條爆炸性訊息:在中國河北天洋食品廠生產的速凍餃子中,檢測出超標百餘倍的高毒農藥甲胺磷,因為食用毒餃子,該縣有一家三口中招。另外,距兵庫縣數百公里的千葉縣,也有兩家共7人中招,症狀最重的5歲女孩一度面臨生命危險,這7名受害者所食餃子的包裝袋內也檢出嚴重超標的甲胺磷

最早發現毒餃子,是在事件曝光前一個月。

2008年12月28日下午6點多,千葉縣千葉市,有對母女選擇速凍餃子做晚餐。“吃第一個時,一股藥味在嘴裡瀰漫開來,我沒好好嚼,趕緊吞下去。吃第二個,感覺跟平時的味道一樣。再吃第三個,有股苦味,立即把餃子吐出。”據36歲的媽媽回憶,與此同時,3歲的女兒也說“好苦”,馬上將餃子吐出。大約20分鐘後,母女倆均出現頭暈、嘔吐、腹瀉等症狀。被送到醫院時,媽媽臉色發青,全身冰冷,體溫一度降到34度,連續兩天動彈不得。

8天后,即2009年1月5日,這一幕在兵庫縣高砂市一家三口身上重演。

“吃完就上吐下瀉,失去了知覺”,“住院時手腳發顫,以為自己要死了”。51歲的爸爸說。

18歲的兒子說,餃子很苦,下肚後十幾秒,人就跌下椅子,失去了知覺。一覺醒來,已經躺在醫院病床上。

又過了17天,即1月22日,千葉縣市川市有一家五口吃餃子中毒,其中4人是兒童,病情最重的5歲女孩一度深度昏迷,徘徊在死亡線上。

而肇事餃子,都是天洋食品廠所制,分別生產於2007年10月1日和10月20日,正逢節假日或休息日。餃子由日本菸草公司(JT)的子公司JT食品進口後,賣給日本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簡稱“生協”)進行銷售。

天洋食品廠,位於石家莊,隸屬河北省食品進出口(集團)公司,是集團26個企業中效益最好的一個,在全國範圍內來說也算出色。據廠長底夢路介紹,該廠在日本農林水產省有註冊,總資產9700萬人民幣,工人約800名,主要加工速凍餃子等冷凍食品,全部出口日本。去年,共出口3970噸,產值8870萬人民幣。

“根據2006年的統計,天洋有正式職工121人。”河北省食品進出口集團員工祝軍(化名)透露,多數工人是根據訂單多少從周圍幾個村臨時招聘的。

一紙通報,讓天洋食品廠從形勢大好變為瀕臨絕境。

2009年1月30日下午,國家質檢總局收到日本厚生省發來的餃子中毒通報。當天,天洋食品廠接到命令停止生產,同時召回餃子進行封存。

與此同時,進口商JT和銷售商“生協”宣布立即回收天洋食品,除餃子,還涉及蔬菜肉卷油炸裡脊等多個品種。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了進口天洋食品廠其他產品的19家公司的名稱和產品名單,要求日本全國各都道府縣勒令相關公司停止銷售相關產品。厚生勞動相舛添要一呼籲市民,“大家檢查一下冰櫃,(回收範圍內的商品)絕對不要吃”。

信任危機

(圖)JT毒餃子事件導致其冷凍食品品牌加TO吉合併JT毒餃子事件導致其冷凍食品品牌加TO吉合併

被“冷凍”的信任―――中國食品受牽連

日本超市,不光是天洋食品消失得無影無蹤,原料來自天洋的日本食品也下架不少,有的超市乾脆暫停銷售中國產冷凍食品。

翻開報紙,打開電視,天天在說毒餃子和中國食品,正在兵庫縣工作的華人俞天任儘管已“看到膩,聽到膩”,可每有訊息,他還是會瞧個仔細,“我總感覺這件事很複雜,值得琢磨琢磨。只希望此事對中國形象、企業利益和員工收入的損失能降到最低。”

對於本國產冷凍食品,日本消費者也心存疑慮,因為很多原料來自中國,但包裝袋上一般不會註明。不管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冷凍食品在日本遭受全面“冷凍”,各地市場銷量大幅降低,少則減一兩成,多則減七八成。

“買菜回家自己做飯吃,”這種想法在日本迅速蔓延。毒餃子事件,將原計畫站在冷凍食品貨架前的日本消費者推到了擺放韭菜豬肉泥餃子皮的貨架前。據日本韭菜產量最多的高知縣園藝聯合會透露,2月初,韭菜價格在350日元/斤到400日元/斤之間。到8日已翻番,躥升至800日元/斤。

日本各地保健機構比往日繁忙許多,不斷有市民來諮詢與毒餃子有關的問題。據統計,截至2009年2月18日,諮詢人數約達5300人,其中900來人到醫院做了檢查。

“你還會吃中國食品嗎?”共同社通過電話進行了一項全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5.9%的受訪者回答“今後將不買中國食品”。

針對是否買中國食品的提問,回答“此前買,今後也會買”的占21.6%,“此前有買,今後不會買”的占36.3%,而回答“此前從不買,今後也不會”的占39.6%.換言之,事件發生後,買中國產食品的人從57.9%銳減至21.6%.

“75.9%”,是個讓中國人感到吃驚的數字。

“一個小女孩差點死掉。在日本,後果這么嚴重的食品問題很少見。”一名日本記者說,不管是中國產還是美國產,產品一旦出現問題,日本消費者會同等對待。

“日本人一向如此,對商品的要求比較苛刻。”正在北京工作的日本男子佐藤傾向於就事論事,“因為天洋餃子出問題而懷疑所有的中國食品,這種看法完全錯誤,不明智。離開中國食品,日本人吃什麼?”

“現在,中日兩國領導人都有意改善雙邊關係,日本媒體的表現算是冷靜。”佐藤有點慶幸,此事沒有發生在小泉執政期間,否則日本媒體的反應可能會很強烈。

“到目前為止,日本媒體的報導基本比較客觀、誠懇,沒有將毒餃子事件政治化的跡象。”俞天任注意到,幾家媒體做過一次記錄式報導:記者到市場隨機選購幾種中國蔬菜,送到一家權威的檢驗機構檢驗農藥殘留,公布結果,全部合格。

“在已開發國家,人的生命更加被看得很重。”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部研究員金柏松也認為,“日本人的反應很正常。”但他同時強調,許多日本人也許不知道,中國對出口食品的管理非常嚴格,出口日本的食品按日本的標準生產,比中國國內流通的食品安全很多。

金柏松說,日本人對中國食品的不安與排斥,其實是近年日本國內多起食品造假事件引發的恐懼心理的延續。

雪印,一度是日本牛奶、乳製品、肉類食品行業的龍頭老大,“放心奶”“放心牛”的代名詞。2000年,因使用過期牛奶製作乳製品,造成1.4萬食用者中毒。第二年,日本爆發瘋牛病。為拯救畜牧業和有關商人,日本政府根據商家庫存牛肉給予高額賠償,價格比進口牛肉高出一倍。面對暴利的誘惑,雪印的一家子公司偷梁換柱,把來自澳大利亞的牛肉冒充國產牛肉。兩次造假被揭發後,雪印遭到毀滅性打擊,最終以解體而收場。

雪印的慘痛教訓似乎已被遺忘,2008年,日本幾家老字號接連犯事:

“不二家”用過期牛奶製成奶油泡芙;北海道知名旅遊紀念品―――“白色戀人”德式朱古力薄餅,篡改生產日期以舊充新;有300年歷史的“赤福饅頭”同樣篡改生產日期,並把過期的回收再加工……

“老店名店都這樣,我們還能相信誰?”不少日本人發出這樣的感嘆。去年,日本的年度漢字“偽”字當頭,意為假冒。緊隨其後的都是負面字眼:“謝”,意為謝罪:“變”,意為古怪、不正常:“苦”,與中文意思一致。

毒從何來

(圖)水餃中毒事件示意圖水餃中毒事件示意圖

毒從何來―――兩國多方調查未有實質定論

中國餃子毒倒人的訊息一經報導,許多日本人的第一反應是:可能是餃餡所用蔬菜農藥殘留超標。不過,這種想法很快就受到質疑。

餃餡所用蔬菜量很少,即使農藥殘留超標,難以想像能在幾十秒內將人毒倒。底夢路介紹,天洋食品是按日本標準生產,以前從未發生過退貨現象,保持著良好的出口記錄。按照日本《食品衛生法》,蔬菜甲胺磷殘留允許濃度很低,如韭菜為0.3ppm,捲心菜為1ppm,而千葉縣千葉市毒餃子中檢出的甲胺磷濃度高達130ppm.東京都健康安全研究中心殘留物質研究科科長永山敏廣指出,這與農藥殘留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

退一步講,如果是農藥殘留超標導致中毒,有毒餃子應該是成批成批的。但患者都反映,所食餃子屬於同一袋,有的苦有的不苦。更需一提的是,兵庫縣中毒者所食餃子購買於2007年10月20日,一袋20個裝,當天曾開封吃過5個,沒有發生問題。在回收的同批次餃子中,絕大多數沒有檢出甲胺磷。

在兵庫縣一家三口所食毒餃子的包裝袋上,警方發現一個直徑約3毫米的小孔,小孔開口方向朝內。而包裝袋內盛放餃子的托盤上,也有一個直徑約1毫米的小孔。

種種跡象表明,這很可能是一起蓄意投毒的刑事案件,而不是因為農藥殘留超標而引發的系統性食物安全事件。

投毒?誰幹的?動機何在?發生在中國的生產包裝環節,還是日本的流通環節?

日本方面懷疑發生在包裝過程中。因為在回收的天洋餃子中,警方至少從30多個包裝袋上檢出甲胺磷,有的在外側,有的在內側,有的內外側都有,濃度多數是微量。這些包裝袋,除一個有人為扎孔的痕跡,其餘的都完好無損。換句話說,包裝袋打開之前,有些餃子已經帶毒。

還有一個細節令人遐想:中毒者所食餃子的生產日期是2007年10月1日和10月20日,正逢節假日和休息日。這兩天,天洋的上班人數少於平日。

共同社報導稱,從石家莊市公安局特偵組獲悉,可能有工人對廠方待遇不滿而蓄意作案。

從質檢部門到公安部門,有關單位曾先後多次派人前往天洋,對數十名工人逐個詢問盤查,其中包裝工人是重點對象。結果,均未發現異常。2009年2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公開回應:“因不滿廠方待遇蓄意作案”是主觀的猜測性報導。

“天洋職工待遇和福利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從未發生過拖欠工資等損害工人權益的事。”在底夢路看來,職工沒理由自斷生路。職工薪酬的具體數字,他拒絕透露,因為“這是職工的個人問題”。

至於攜帶毒藥進廠的可能性,底夢路堅稱“不可能”。

工人進廠要經過兩道關口,作業時頭戴白帽腳穿白靴身穿白色工作服,只露一雙眼睛在外面。最受懷疑的包裝工序,是二三十個人一起作業,“不可能帶進異物。”

祝軍也不相信是工人作案,“2008年10月之前,天洋沒有勞資糾紛。”

真相調查

真相是什麼?中日兩國高層更急於知道,雙方相互派出政府調查團。

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長李春風等一行5人,於2月3日飛往日本,6日回國。回國當天,即把從日本採集的餃子樣品交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檢測,檢測方法和檢測儀器是中日共同確認的。結果顯示:未檢出甲胺磷和敵敵畏。

早在2009年1月31日,國家質檢總局曾派專家組急赴石家莊,從天洋食品廠抽取了涉事批次及相鄰批次產品的30個樣本,包括水餃、麵粉、卷菜、空白包裝袋、水餃包裝袋等,同樣委託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進行檢測,結果是“未檢出甲胺磷”。

日本內閤府國民生活局消費者企劃課長原山島耐治等一行4人,於2009年2月5日和6日來到天洋食品廠,實地考察餃子的整個生產流程。得出的結論是:車間整潔,管理完善,沒發現任何異常。

在此之前,天洋食品的進口商JT和銷售商“生協”也來調查過,同樣沒發現廠方使用過甲胺磷。

“運輸過程中也未查出有漏洞。”據河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程方介紹,餃子裝入貨櫃後,經天津港分別運往大阪港橫濱港,然後進入日本市場銷售。對於天洋食品,天津港是驗證放行,而不是驗箱放行。

與此同時,日本對進口冷凍食品也免檢。日本免檢的理由有二:冷凍食品保鮮期短,海關沒時間檢查;餃子等帶餡食品所用蔬菜種類繁多,但各種蔬菜的農藥殘留標準不一,沒法查。農藥殘留問題,一般交給進口商把關。

調查似乎陷入僵局,突破口又在哪裡?

2009年2月16日,日本警方發布訊息稱,經詳細檢測認定,千葉、兵庫兩縣毒餃子所含甲胺磷不是日本製造。與日本產甲胺磷不同,該檢測樣品中含有大量不純物質,懷疑是作為滅蟲劑使用的農藥。

甲胺磷在日本被禁賣,主要提供給研究機構,作為實驗藥品用於檢測殘留農藥,純度接近100%,幾無不純物質。

日方據此認定,餃子發生在中國染毒可能性大大增加。

但從2008年1月1日起,中國已明令禁止銷售使用甲胺磷等5種高毒農藥。

事件影響

難以離開―――“離開中國食品的生活不可想像”

2009年2月16日,中毒最嚴重的5歲女孩出院。至此,10名受害者全部出院。對於當事人來說,毒餃子事件暫時告一段落。但對於中日食品貿易的影響,還遠未結束。

多名日本受訪者表示,即使最後的調查證明天洋沒有責任,天洋食品也很難重新在日本市場立足。潛意識裡,日本人對中國食品或多或少存在疑慮。

“中國食品在日本名聲不好,其實非常冤枉。”俞天任認為,這是中國國內頻頻發生假冒偽劣食品案所帶來的惡果。

2008年7月,日本厚生省公布過一組數據:2006年五大食品進口國中,中國食品的合格率為99.42%,高於美國澳大利亞泰國,僅次於加拿大,位列第二。

“可以負責任地說,中國食品是安全的。”2009年2月6日(除夕),李春風一行飛回中國。臨行前,他參加了日本記者會。“今天晚上,中國有十幾億人要吃餃子,我回家也要吃餃子,請日本的朋友們繼續消費中國餃子。”說到最後,這位副局長流下了眼淚。

日本地窄人稠,71%的食品依靠進口,自給率在國際屬於低水平。日本農水省的調查表明:如果僅靠日本自己生產的食品,日本人兩天才能吃一小碗麵條,9天才能吃一頓肉。

日本進口中國食品,大約開始於15年前。中國食品所占份額僅次於美國食品,排名第二。其中,中國蔬菜和冷凍食品在日本占據絕對優勢,市場份額達五六成。日本人愛吃的牛蒡、大蔥、芋頭,100%來自中國。毫無疑問,日本的廚房嚴重依賴中國的食品。

面對低廉價格的誘惑,計畫今後不再買中國食品的75.9%的日本受訪者,有多少能將想法變成持久的現實?

“在日本,離開中國食品的生活不可想像。”日本青年日笠山說,同樣一種食品,日本產的起碼要比中國產的貴百分之三四十。日本經濟不景氣,買東西當然要揀便宜的。這段時間,毒餃子是熱點話題,的確影響了消費者選擇。“但我相信,事件平息後,人們買食品時不會在意是否中國產。”

如果沒有中國食品,日本的食品公司、餐飲業和學校會面臨更大的經濟問題。事發前,日本共有578所學校訂購了天洋食品。全面停用天洋食品後,“這些學校一度陷入混亂之中。”

外交關係

中日關係試金石―――毒餃子事件禍福相倚

2008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華。根據計畫,2009年春天櫻花盛開之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訪日。兩國關係剛剛冰消雪融,有人擔心毒餃子事件會破壞這種好勢頭。

“此次事件在民間產生了諸多影響,但不會使兩國外交關係惡化。”2009年2月1日,日本外相高村正彥向到訪的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何亞非表了態。在隨後的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他重申重視日中關係的發展,“將抓住胡錦濤訪日這個機遇,把雙邊關係提升到新水平。”

“這是非常不幸的事件,但不能讓它妨礙日中兩國關係。”2009年2月10日,日本財務相額賀福志郎會見到訪的中國財政部長謝旭人時說了這番話。雙方表示,將攜手合作查明真相,並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這是毒餃子事件發生後,兩國部長級官員首次舉行會談。

2009年2月20日,外交部長唐家璇訪日,為胡錦濤訪日做鋪墊。在與日本外相的會談中,毒餃子事件是另一個焦點。

“對於剛剛走出停滯狀態的中日關係來說,毒餃子事件是塊試金石。”朝日新聞發表社論稱,如果雙方能通力合作,不隱藏對自己不利的證據,盡力減輕事件的負面影響,那將是雙邊關係走向成熟的一大步。

“毒餃子事件表面上是個技術問題,實際上是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情緒的一次集體爆發。”日本問題專家王新生認為,世界發展的趨勢是全球化,有意思的是,各國間依賴程度增進的同時,民族情緒也會不同程度地反彈。近些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對於鄰居的強大,日本人還不適應。兩國間一旦出現問題,在彼此的信賴感與親近感比較脆弱的當下,很容易被放大化嚴重化。不過,毒餃子事件是壞事也是好事,有利於中國重新審視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督促食品企業將食品質量置於關係到自身生死存亡的高度來看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