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散文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散文蓬勃發展的階段,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散文著作,這就是文學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為兩種,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

簡介

名稱: 歷史散文
產生文學時期: 先秦文學

具體介紹

歷史散文的概念是對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
哲理散文以析理論辯為主,不專記人記事;歷史散文則以記述歷史事件的演化過程為主,最早的歷史散文是《尚書》。《尚書》有今文、古文之分。今文《尚書》指秦焚書後,漢初儒者蒐集到的29篇文章,因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定,故稱今文尚書;漢武帝時從孔子故宅壞壁中發現用古文字寫的《尚書》,稱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已被證明是偽作;今文《尚書》也有一些值得懷疑的篇章。
《尚書》的內容,大多是一些誓詞、政府文告、貴族的告誡之詞,也有一些對事物的客觀記述。《盤庚》古奧難讀,保存的原貌也較多,主要是記述盤庚遷殷時對臣民的三次講話。類似的還有《大誥》、《洛浩》。《顧命》是一篇記述成王死、康王即位的儀式的文字,敘事清晰,井井有條,初具記事散文的規模。
歷史散文有三體,分為“國別”、“編年”和“紀傳”。“國別”有《國語》《戰國策》,“編年”有《春秋》與《左傳》、《資治通鑑》,“紀傳”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其他歷史著作:

春秋三傳:指解釋和補註《春秋》的三部歷史著作《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的合稱。《公羊傳》和《穀梁傳》是以解釋《春秋》的"微言大義"為主,而《左傳》則只是仿照《春秋》內容卻比《春秋》廣泛豐富得多的新史書。

歷史流變及重要著作

(一)歷史散文的產生和發展
1、歷史散文:指先秦時期記述歷史人物的思想活動、歷史事件為主的散文著作。2、甲骨卜辭:殷商時期的記事文辭,記事雖簡短,但文句已形成初步的語言規律,是記敘散文的雛形。3、《易經》卦、爻辭:《易經》是巫卜之類編著起來的卜筮書。其中的卦、爻辭,比較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記事文字比甲骨文卜辭更完整,有更多的文學色彩,是我國古代散文的萌芽發展階段。4、《尚書》:是上古之書的意思,它是殷周官方文告彙編,是我國第一部真正的散文總集。包括《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內容主要是君臣的講話、誓辭、政令的記錄,其文辭簡約,有比較完整的結構,某些地方使用了比喻等手段,具備了一定的文學特徵。但其文章多是口語記錄,語言古奧,艱澀難讀。代表篇章有《盤庚》等。5、《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事條理清楚,結構完整,使用比較規範的語言。在修辭技巧方面,表現出很深的功夫,一字之用竟會"寓褒貶,別善惡",選詞鍊字,十分精細。從甲骨文到《春秋》,展示歷史散文在各階段的發展軌跡。以後相繼出現了以散文形式寫歷史的著作,如《左傳》、《國語》、《戰國策》,歷史散文的發展,已很成熟了。
(二)《左傳》
1、《左傳》釋名:《左傳》原名《春秋左氏傳》,是在《春秋》原文的基礎上,進一步解釋補註歷史事件原委的著作。據傳統說法,作者是左丘明。《左傳》以儒家思想為指導評價歷史。《左傳》又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歷史散文著作,《左傳》的文學成就為後世文學提供了借鑑,影響深遠。2、《左傳》的文學成就:①善於敘事,精於剪裁,敘事方法多種多樣。敘述歷史事件富有故事性。②長於敘寫戰爭,往往圍繞戰爭背景、戰前準備、戰略戰術運用等方面展開敘寫,如秦晉?之戰、晉楚?之戰、齊魯長勺之戰(曹劌論戰)。③善於在敘事中描寫人物。描寫人物的具體手法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性格;在矛盾衝突中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通過補敘故事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對比描寫、細節描寫突出人物性格。④《左傳》語言的主要特點是洗鍊、簡潔、準確、流暢,極富表現力。3、《鄭伯克段於鄢》:集中描述了鄭莊公家庭內訌的歷史。這篇散文敘述了統治階級家庭內部為爭權奪利而勾心鬥角、相互傾軋的情形,暴露了他們自私虛偽和貪婪狡詐的本質。故事脈絡清晰,人物刻劃尤為鮮明生動。結構完整,對話簡潔。4、《曹劌論戰》:又名《齊魯長勺之戰》。它敘述了春秋時代齊魯兩國在長勺的一次戰爭,說明取信於民是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歌頌了曹劌的政治軍事才能。長勺之戰是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藝術上,精心剪裁,重點突出"論戰"主題,行文跌宕多姿,語言精煉。5、《秦晉?之戰》:記述了戰國時代秦晉間爭奪霸權的一次大戰的前後經過,通過蹇叔哭師和秦師驕縱輕狂的描寫,指出了秦軍失敗的必然性。人物形象鮮明,從人物言行中寫出了生動的個性,精心構思,結構渾然一體,外交辭令巧妙精美,雋永含蘊。6、《左傳》的文學成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三)《國語》
1、《國語》是按國別記載歷史的著作。作者據傳也是左丘明。《國語》側重於記載各諸侯國政治、外交活動中的一些諫說言辭。《國語》反映了春秋時代政治變化的輪廓。2、《國語》的文學成就:①文學簡明質樸。②作為記言為主的史書,它保存了當時大量口語,生動傳神,諫對之辭寫得十分出色。③有些篇章故事生動,人物形象鮮明。3、《國語》的文學成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四)《戰國策》
《戰國策》釋名:是一部秦漢人所纂集的歷史著作,已無作者之名可考,大約最初只是戰國時代各國史官和一些遊說之士記錄下來的文稿、史料,後經漢代學者劉向匯集整理,共三十三篇。因為它的內容主要是記錄戰國時代遊說之士的策謀的,故定名為《戰國策》,還有《國策》、《短長》、《事語》等異名。《戰國策》亦是分國記事,時代起於戰國初,終於秦並六國後,共二百四十年左右。 (1)《戰國策》的史學價值:《戰國策》作為一部史書,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敘事不記年月。《戰國策》反映的是戰國時代縱橫家的思想,它真實記載並頌揚了遊說之士的活動以及他們的奇謀異策,對當時統治階級和政客們的權謀、狡詐、角逐作了客觀的暴露;也記載和歌頌了某些有政治遠見、堅持正義、不畏強暴的人物和他們的生動事跡。 (2)《戰國策》的文學成就:①注重人物形象描寫,善於以人物性格發展為中心安排結構,敘述情節,描寫人物;以事件為中心,發展情節,在事件中展示人物性格。②善於敘事,故事性強,善於細膩描寫;長於人物性格刻劃。③語言富艷華彩,對話生動,敘事鋪張誇飾。 (3)重要篇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通過鄒忌與徐公比美的故事,說明要廣泛聽取意見,修明政治,才能稱雄諸侯的道理。文章具有筆調輕靈,語言精煉自然而又富於變化,生動的心理描寫,比喻貼切的藝術特點。《馮諼客孟嘗君》:通過士人馮諼為孟嘗君營造"三窟",使孟嘗君相位穩固的事跡,頌揚了"士"的智謀及其在戰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頌揚了馮諼爭取民心的政治卓見。這段文字的藝術特點是:情節曲折、細緻,富有故事性;運用烘托手法,刻劃了一個有膽識的策士形象,以人物性格發展為中心,安排情節結構。 (4)《戰國策》歷史散文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
[重點學習作品篇目]
《左傳》:《曹劌論戰》,《鄭伯克段於鄢》,《秦晉?之戰》,《燭之武退秦師》;《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勾踐滅吳》;《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鄒忌諷齊王納諫》,《蘇秦始將連橫說秦》。

散文欣賞

紅塵醉,伊人淚
海誓山盟
點點換心悴
無酒催人人亦醉
明月白髮
冽酒潤心肺
換桑田,斷秋水
鏡花難留
水月更易碎
無夢方知入夢難
相望無言
青衫憑添淚

散文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