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泉穴

極泉穴

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主治心痛,咽乾煩渴,脅肋疼痛,瘰癧,肩臂疼痛等疾病。位置: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取穴方法:曲肘,手掌按於後枕,在腋窩中部有動脈搏動處取穴。

基本信息

定位

腋窩正中,腋動脈搏動處。

解剖

胸大肌的外下緣,深層為喙肱肌;外側為腋動脈;布有尺神經正中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及臂內側皮神經。

主治

①心痛、心悸、心悲不樂等心、神志病。

·
·

②肩臂疼痛,上肢不遂,脅肋疼痛,臂叢神經損傷。
瘰癧
④腋臭。
⑤上肢針麻用穴。

操作

上臂外展,避開腋動脈,直刺0.5~1寸。也可彈撥。

現代套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肋間神經痛、頸淋巴結核等。

配穴

神門內關主治心痛、心悸。

·
·

俠白主治肘臂冷痛。

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主治疾病

心痛、胸悶、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癧(頸淋巴結核)、腋臭、悲愁不樂、咽乾、煩渴、乾嘔、目黃、臂肩不舉、肘臂攣痛、冠心病、心絞痛、心包炎、腦血管病後遺症、肋間神經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彈撥本穴可預防冠心病,肺心病。


刺灸法

刺法:避開腋動脈,直刺0.3~0.5寸,整個腋窩酸脹,有麻電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動,以3次為度。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注意事項

(1)本穴一般不炙。
(2)避開腋動脈:以一手按住搏動的動脈,在動脈的內後緣進針。
(3)不宜大幅度提插:因為腋腔內組織疏鬆,且腋靜脈與深筋膜愈著,保持擴張狀態,如不慎刺中血管,會造成血腫。避免刺傷腋窩部血管,引起腋內出血。意外及處理 形成血腫應立即退針,先冷敷後熱敷,以促進血腫消散。(4)、按摩極泉穴時,用力要均勻和緩。開始時可適當輕緩,後來再慢慢加大力量,以手臂上產生酸麻感為佳。按摩的同時,患者最好能配合深呼吸。
(5)、沿著上臂內側後緣,用拇指一次按揉下來,拇指放到腋窩下,從腋窩極泉穴開始,依次往下,一直彈撥到肘關節中間線上一般感到疲勞、不舒服、病情加重時,隨時隨地可以按摩
(6)、輕度按摩可以保健,重度按摩可以急救。

按摩治療舉例

心悸心慌

治療手法——彈撥極泉
施治者一手托起被治者左側上肢,使其腋窩暴露,另一手食、中指併攏,伸入腋窩內,用力彈撥位於腋窩頂點的極泉穴,此處腋神經、腋動脈、腋靜脈集合成束,彈撥時手指下會有條索感,注意彈撥時手指要用力向內勾按,彈撥的速度不要過急,被治者會有明顯的酸麻感,並向肩部、上肢放散。

胃脹

治療手法——按壓左側極泉穴用大拇指指肚使勁按壓左側極泉穴,連續按20下,胃脹很快就會得到緩解。然後把搗碎的白參片貼在此穴上,再用醫用紗布和醫用膠布固定,貼12個小時,休息12個小時。

配伍套用

心痛乾嘔煩滿:配俠白穴(《針灸資生經》)。
腋窩痛:配日月穴、肩貞穴、少海穴、內關穴、陽輔穴、丘墟穴(《針灸學手冊》)。
四肢不收:配日月穴、脾俞穴(《針灸資生經》)。
咽乾咽喉腫痛:配太淵穴、偏歷穴、太沖穴、天突穴(出處同上)。
心悸、冠心病:配神門穴、內關穴、心俞穴,有寧心安神的作用。
肘臂冷痛:配俠白,有通經活絡的作用。

附錄

(1)穴名釋義:高及甚為極,君位為極;水之始出曰泉。心者,君主之官,極泉位置最高,又為首穴,如君登極。心主血脈,手少陰心經起於極泉,喻手少陰脈氣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極泉。
(2)現代套用:冠心病、心包炎、肋間神經痛、肩關節周圍炎、頸淋巴結核、乳汁分泌不足、癔病、半身不遂。

文獻摘要

《銅人》:治心痛乾嘔,四肢不收。
《大成》:主目黃,脅下滿痛,悲愁不樂。
循經》:肩膊不舉,馬刀俠癭。

按摩作用

1、彈撥、揉按此穴位:能夠有效治療各種心臟疾病,如心肌炎、心絞痛、冠心病、心悸、心痛等;
2、長期按揉此穴位,對肩臂疼痛、臂叢神經損傷、臂肘冷寒、肩關節炎、肋間神經痛、黃疽、腋臭、息病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3、按揉此穴位,能夠緩解上肢麻痛、頸淋巴結核等。
參考資料

1、極泉穴的準確位置圖http://xuewei.xiaohongti.com/gebo/61.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