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遠

楊光遠

楊光遠(1930年——2011年9月11日)男,山東城武(今成武)人。中國共產黨員,平原軍區文化部攝影記者,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影師、導演,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拍攝的影片有《歸心似箭》(與人合拍)、《花枝俏》等,合作導演的影片有《血戰台兒莊》。拍攝的影片《再生之地》1984年獲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2011年9月11日下午,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光遠楊光遠

楊光遠,山東城武人,生於1930年12月26日,山東城武(今成武)人。著名攝影師、導演。幼年做過童工,自學繪畫

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魯豫軍區戰友劇社美術隊宣傳員。
建國後,歷任平原軍區文化部攝影記者,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影師、導演,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
楊光遠攝影出身,曾擔任過電影《地道戰》的攝影,轉型做導演後拍攝了大量革命戰爭題材作品,代表作包括《血戰台兒莊》《八女投江》《大決戰》等影片。

拍攝的影片有《歸心似箭》(與人合拍)、《花枝俏》等,拍攝的影片《再生之地》1984年獲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大決戰·遼瀋戰役》於1992年獲第12屆金雞獎最佳導演集體獎,廣播電影電視部1991年優秀影片獎,第15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2011年9月11日下午,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

成長經歷

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當過號兵,營部文書。

1949年,全國解放後,調任冀魯豫軍區文化部專職攝影。

1952年到八一電影製片廠電影攝影訓練班學習電影攝影技術。從此,便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

1953年到1978年,他都一直從事記錄片和軍事教育片的拍攝工作。攝製有《國慶十周年》《周總理檢閱海軍》《人造衛星》紀錄片以及《炮兵知識》、《飛彈核實驗》等軍教片。

1979年,應著名導演李俊之邀,楊光遠擔任了故事片《歸心似箭》的拍攝,從此,轉入了故事片的拍攝。繼《歸心似箭》後,楊光遠又參與拍攝了《花枝俏》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1981八一)》、《琵琶魂》等故事片,都得到了觀眾的好評。《花枝俏》獲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83年後,楊光遠在擔任攝影師的同時,也開始嚮導演方向發展,先後與人合作導演了《再生之地》《血戰台兒莊》、《大決戰·遼瀋戰役(上下)》等影片。在影片《再生之地》的攝製中,楊光遠熟煉地運用攝影手段來刻畫人物與環境,創造和表現了時代氣息。為此,他獲得了第四屆金雞獎最佳攝影獎。《血戰台兒莊》於1987年獲第十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廣播電影電視部1986年優秀影片獎。《大決戰·遼瀋戰役(上下)》於1992年獲第12屆金雞獎最佳導演集體獎,廣播電影電視部1991年優秀影片獎,第15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2011年9月11日下午,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楊光遠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

藝術生涯

楊光遠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前有一段苦難的童年。父親帶著楊光遠和弟弟從天津到了當時被日本人占領的大連,楊光遠在一個鐵道工廠里給日本人當童工。師傅高橋清二郎的拳打腳踢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深深打上了屈辱的亡國奴的烙印,他開始在日寇的鐵蹄下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他在設攤於街巷靠賣畫為生的窮畫家那裡找到了心靈的歸宿,一有時間就蹲在那裡看別人作畫,回家後憑著記憶把那些山水人物畫出來。這是他後來能夠成為著名攝影師和導演的藝術人生旅程的起點。

1945年日本投降,東北光復後,他隨著生病的父親返回山東老家。他清楚的記得,一次父親把他和弟弟推出家門,大叫一聲,捶開了長在胸前的癰疽,擠出膿水,撒上一把鹽,父親這樣做是為了省下看病的錢養活他們弟兄倆。這個山東漢子鐵打的性格和驚人的毅力影響了楊光遠的一生。同樣是父親的性格所致,改變了他的命運。父親慧眼識珠,發現楊光遠聰明、執著,是個有出息的孩子,要把他培養成人,沒有文化不行,於是把他送到個窮朋友何先生名下讀書,在何先生的私塾館里免費讀完了《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上孟》《下孟》以及《三言雜誌》《七言雜誌》 ,最後讀完《詩經》 等書。

熟讀這些書,為他以後的藝術生涯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文學基礎。

楊光遠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於1952年建廠時被選調到該廠,由此,他的夢想和才華有了一個盡情展示的新天地。在八一廠,開始他主要從事新聞紀錄片和軍事教育片的攝影工作,經過多年磨礪,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一一做一名故事片的導演。1983年始,他先後與他人合作和單獨執導了故事片《再生之地》《老闆哥與電妹子》《血戰台兒莊》《大決戰-遼瀋戰役》《八女投江》等。這些影片不僅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與專家的好評,而且大多都獲得了金雞、百花、優秀影片等各類獎項。

代表作品

楊光遠楊光遠

1. 《血戰台兒莊》(1986).... 導演
2. 《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1997).... 導演
3. 《鐵血崑崙關》 (1994).... 導演
4. 大決戰第3部—— 《平津戰役》(1992).... 導演
5. 大決戰第2部—— 《淮海戰役》(1991).... 導演
6. 《八女投江》 (1987).... 攝影
7. 《八女投江》(1987).... 導演
8. 大決戰第1部——《遼瀋戰役 》》》(1991).... 導演
9. 《老闆哥和電妹子》(1984).... 導演
11.《再生之地》1983).... 導演
13《琵琶魂》(1982).... 攝影
14.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981).... 攝影
15.《花枝俏》 (1980).... 攝影
16. 《歸心似箭》(1979).... 攝影
17. 《千里野營》(1977).... 攝影
18. 《地道戰》(1965).... 攝影
19. 《豆腐西施》 (1959).... 演唱

童年生活

楊光遠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前有一段苦難的童年。父親帶著楊光遠和弟弟從天津到了當時被日本人占領的大連,楊光遠在一個鐵道工廠里給日本人當童工。師傅高橋清二郎的拳打腳踢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深深打上了屈辱的亡國奴的烙印,他開始在日寇的鐵蹄下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他在設攤於街巷靠賣畫為生的窮畫家那裡找到了心靈的歸宿,一有時間就蹲在那裡看別人作畫,回家後憑著記憶把那些山水人物畫出來。這是他後來能夠成為著名攝影師和導演的藝術人生旅程的起點。
1945年日本投降,東北光復後,他隨著生病的父親返回山東老家。他清楚的記得,一次父親把他和弟弟推出家門,大叫一聲,捶開了長在胸前的癰疽,擠出膿水,撒上一把鹽,父親這樣做是為了省下看病的錢養活他們弟兄倆。這個山東漢子鐵打的性格和驚人的毅力影響了楊光遠的一生。同樣是父親的性格所致,改變了他的命運。父親慧眼識珠,發現楊光遠聰明、執著,是個有出息的孩子,要把他培養成人,沒有文化不行,於是把他送到個窮朋友何先生名下讀書,在何先生的私塾館裡免費讀完了《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上孟》《下孟》以及《三言雜誌》《七言雜誌》,最後讀完《詩經》等書。熟讀這些書,為他以後的藝術生涯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文學基礎。

才華施展

楊光遠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於1952年建廠時被選調到該廠,由此,他的夢想和才華有了一個盡情展示的新天地。在八一廠,開始他主要從事新聞紀錄片和軍事教育片的攝影工作,經過多年磨礪,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一一做一名故事片的導演。1983年始,他先後與他人合作和單獨執導了故事片《再生之地》《老闆哥與電妹子》《血戰台兒莊》《大決戰:遼瀋戰役》《八女投江》等。這些影片不僅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與專家的好評,而且大多都獲得了金雞、百花、優秀影片等各類獎項。

因病去世

2011年9月11日下午14:38,中視豐德影視著作權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鋒更新微博,寫道:“我的恩師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楊光遠今晨在北京仙逝!沉痛哀悼並約圈內好友下周四八寶山參加告別儀式。”
15:50左右,八一廠干休所馬所長表示情況屬實,楊光遠導演是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1歲。馬所長正在和家屬開會商量後事操辦,很快會正式發布訃告,已經確定的是15日在八寶山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八一廠辦公室呂主任也表示已經得知此訊息。
演員牛莉也通過微博,祝老人家一路走好。製片人張謙也在微博上寫道:“楊光遠導演千古!”

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

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1952年8月1日,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半個多世紀以來,八一廠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鞏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的方向,大力弘揚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

五代十國時期的軍事人物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若定義為唐亡至宋興之間的時期則是907年-960年),是五代與十國的合稱,指中國歷史上唐末年至宋初的一段分裂割據時期。
張元徽| 董璋| 符彥卿| 樊愛能 | 范延光| 葛從周| 顧全武| 許可瓊| 韓通| 何徽| 郭崇韜| 林仁肇| 李嗣昭| 李從璋| 全師雄| 史弘肇 | 王昭遠 | 王彥章| 王處直 | 夏魯奇| 閻寶| 楊光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