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

《千字文》[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

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並譯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義大利文版,是中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中國大陸實行簡化字、歸併異體字後,其簡體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餘個相異漢字。

基本信息

寫作背景

《千字文》《千字文》
《千字文》,古人多簡稱其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雖排在最後,但其成書時間卻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

根據史書記載,《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 —549 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周興嗣《梁書》四九卷有傳。他仕梁,頗得梁武帝蕭衍的賞識和稱譽,多以文筆之事見用。他的《次韻王羲之書千字》在《隋書》 、《舊唐書》的《經籍志》 ,以及《新唐書》、《宋史》的《藝文志》等史志目錄中都有著錄,在敦煌文獻中也有周本《千字文》。關於他何以要編寫《千字文》,我們可以從唐李綽《尚書故實》和韋絢劉賓客嘉話錄》等書中尋得解答。原來是當年梁武帝令殷鐵石王羲之

《千字文》《千字文》

書寫的碑文中拓下不重複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書用的。但由於字字孤立,互不聯屬,所以他又召來周興嗣囑道:“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周興嗣只用了一個晚上就編好進呈武帝。這便是傳至今日的《千字文》。周千文精思巧構,知識豐瞻,音韻諧美,宜蒙童記誦, 故成為千百年蒙學教科書。 這件事在唐宋兩代多有記載,如《劉公嘉話錄》 、《太平廣 記》等書都曾加以記錄,其內容與《尚書故實》基本相同。 《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個字。其中有一重複的字,即 “潔”字,此字在文中出現兩次:“女慕貞潔”、“紈扇圓潔”,一些古人曾試圖加以改,如宋人吳枋、明人郎瑛等。《千字文》通篇用韻,朗朗上口,其用韻數字是7 個。

作者介紹

《千字文》《千字文》
《千字文》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作品,作者周興嗣是一名古代公務員,南朝梁武帝蕭衍在位時,任散騎侍郎、給事中。他用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進行排列組合,寫出了這樣一篇音韻諧美、朗朗上口的四言長詩,更難得的是,其內容包括天地、歷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祭祀等各種社會文化活動。從這一千個字中,我們能夠看到中國文化的完整輪廓。《千字文》與《三字經》一樣,成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教材中的必讀經典。

本書作者本著“信馬由韁、東扯葫蘆西扯瓢”的原則,隨想隨寫,把重點放在趣味性和知識性上,深入淺出地用現代人的視角,來解讀這一千個字。

作品解析

《千字文》《千字文》
《千字文》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內容豐富。但由於時代久遠,內容已不易於理解,現依據清人汪嘯尹、孫謙益的說法,對《千字文》的內容作一大致介紹。由汪嘯尹纂輯、孫謙益參注的《千字文釋義》將《千字文》分為四個部份,他們稱之為四章。從第一句“天地玄黃”開始,至第三十六句“賴及萬方”為第一部份;從第三十七句“蓋此身發”開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為第二部份;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華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嚴岫杳冥”為第三部份;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於農”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誚”為第四部份。最後還有兩句“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沒有特別含義,將其單列出來。

《千字文》第一部分從天地開闢講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 雲雨、霜霧和四時寒暑的變化;也就有了孕生於大地的金玉、鐵器(劍)、珍寶、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飛鳥游魚;天地之間也就出現了人和時
代的變遷。在此,《千字文》講述了人類的早期歷史和商湯、周武王時盛世的表現,即文中所說的“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千字文千字文

《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講述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親,珍惜父母傳給的身體,“恭惟鞠養,豈敢毀傷”,做人要“知過必改”,講信用,保持純真本色,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譽,“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讚羔羊”及以下四句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接著文中對忠、孝和人的言談舉止、交友、保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份講述與統治有關的各方面問題。此章首言京城形勝,極力描繪都邑的壯麗,“宮殿盤郁,樓觀飛驚”。京城之中匯集了豐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墳典,亦聚群英”,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層意思,重在敘述上層社會的豪華生活和他們的文治武功。這部份最後描述了國家疆域的廣闊和風景的秀美:“九州禹跡,百郡秦並……曠遠綿邈,岩岫杳冥。”

《千字文》第四部份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園生活,讚美了那些甘於寂寞、不為名利羈絆的人們,對民間溫馨的人情嚮往之至。汪嘯尹、孫謙益的《千字文釋義》認為這部份是講“君子治家處身之道”,其觀點有一定道理,但顯得牽強,所以不加採用。《千字文》第三部份講述上層社會,第四部份講述民間生活,在層次上是清楚的,完全不必從“治家處身”的角度去理解。《千字文》與“三、百”相比,基本不存在被後人反覆修改增補等問題,因而版本清楚,面貌原始,這給我們的閱讀,帶來了許多方便。

名句賞析

《千字文》《千字文》
第十句 露結為霜

語出《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中還有一句:“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晞,指被太陽曬乾。也就是說,“露”的命運有兩種:結凍成霜,或曬成水汽

第十二句 玉出崑岡

玉,象形字,就是一根繩子,串著一些亂七八糟的石頭,本義為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玉自古以來就是個稀罕玩意,佩戴玉飾的品種、成色成了身份、地位和風度的象徵,《禮記·曲記》中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第十四句 珠稱夜光

珠,本義為珍珠,就是蛤蚌殼內由分泌物結成的小圓球。這句的意思是:最好的珍珠,要數夜明珠了。

第十五句 果珍李柰

柰,蘋果的一種,通稱“柰子”,也稱“花紅”。這兩個名稱對我們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要說出柰的另一個名字,大家就會覺得實在是太熟悉了:沙果。這句的意思是:水果裡面,要數李子和沙果最好吃了。

作品評價

《千字文》《千字文》
《千字文》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它那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的。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專門用於啟蒙的識字課本,秦代出現的有《蒼頡篇》、《爰歷篇》,漢代則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賈魴的《滂喜篇》、蔡邕的《勸學篇》,史游的《急就章》 ,三國時代有《埤蒼》、 《廣蒼》 、《始學篇》等等,這些被稱為“字書”的作品多數影響不大,只有《急就章》對後世產生了影響。《急就章》雖然是《蒼頡篇》之後較突出的國小之書,但由於流傳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其權威性到南北朝時已大不如前,而這一時期出現的一些啟蒙讀物如《庭誥》《詁幼》之類,可讀性有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千字文》問世了。一則《千字文》內容精、文辭美,二則《千字文》是皇室用書,知名度高,所以,《千字文》漸漸地成為《蒼頡篇》之後,又一突出的童蒙讀物。顧炎武說:“讀者苦《三蒼》之難,便《千文》之易,於是至今為國小家恆用之書。”《千字文》在內容上熔各種知識於一爐,並通篇貫穿以統一的思想,脈絡清晰,語言洗鍊,這些長處是此前讀物所缺少的。它的長處後來為《三字經》所吸取,為這部優秀童蒙讀物的出現提供了借鑑經驗,這隻要對二者稍加比較就可明白。

《千字文》之後,尤其是宋以後,童蒙讀物層出不窮,數目眾多,這些作品在通俗性和知識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各有長處,但它們的一個共同缺點就是文采稍遜,即使像《三字經》這樣的作品也存在這一問題,它們都無法與《千字文》的文采相比。章太炎曾說《三字經》與《千字文》比較,有兩個不足,即“字有重複、辭無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獨領蒙學讀物風騷,堪稱訓蒙長詩。

在《千字文》的流傳過程中,隋唐之際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沒。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他用30 年的時間,摹寫了800 本真草《千字文》分贈浙東各寺廟。智永的這一舉動,既保存了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智永之後,歷代書法大師寫《千字文》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懷素、宋徽宗趙孟頫、文徵明等。他們的作品流傳很廣,書體與風格各異,可謂千字千姿,影響也很大,無疑大大促進了《千字文》在民間的傳播,大大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而且也為世人留下了這些偉大的藝術瑰寶。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現被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許多人不但把它當作一部啟蒙教材來讀,而且作為學習書法的絕好範本,直到今天,此風依然長盛不衰。

唐朝以後,《千字文》這種形式被人們廣泛地加以採用和學習,出現了一大批以《千字文》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義淨編纂了《梵語千字文》 ,宋人胡寅著有《敘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頌》,呂裁之有《呂氏千字文》,清人吳省蘭有《恭慶皇上七旬萬壽千字文》,太平天國有《御製千字詔》等等。這些所謂的《千字文》內容各異,但都以《千字文》為名,足見《千字文》影響之大。

作品影響

《千字文》在古代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宋代真宗時,編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 ,分裝在400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順序編號,起於“天地玄黃”的“天”字,終於“宮”字,所以人稱這部《道藏》為《大宋天宮道藏》。明清時期,用於科舉考試的貢院,每一間用於考試的號房都用《千字文》來編號。《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寫了一個屢試不中的周進到省城參觀貢院時的情景:“到了龍門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這是相公們進的門了。’進去兩邊號房門,行主人指道:‘這是天字號了,你自進去看看。’周進一進了號,見兩塊號板擺的齊齊整整,不覺眼裡一陣酸酸的。”

古代一些需要用較大數字編號的項目,多採用《千字文》,這是周興嗣始料所不及的。

《千字文》作為一部有影響的作品,在很早就涉洋渡海,傳播於世界各地。日本不僅有多種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現了很多內容各異但都以《千字文》為名的作品。1583 年朝鮮出版了以朝語釋義注音的《石峰千字文》。

1831 年《千字文》被譯成英文。此後數十年中,相繼出現了《千字文》的法文本、拉丁文本、義大利文本。《千字文》的影響達到了海外。

《中華字經》五大奇妙:

奇妙之一:在於全文4000漢字沒有一個字是重複使用,學完這篇韻文,就等於學完了人生常用的全部漢字。
奇妙之二:在於它是我國第一部音樂伴奏的吟唱式教材,孩子能在歡樂的音樂背景中將4000漢字唱出來。
奇妙之三:在於它能集識字、組詞、習韻、正音、學知於一身,是諸多識字方法的集大成者。
奇妙之四:在於它包括了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用字2500個(國小字量);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大綱(HSK)規定的常用漢字2905個(國中字量);國務院公布的常用漢字3500個(高中字量);計算機國標字型檔的基本3755個(常用字量)。
奇妙之五:5歲左右兒童可在4-6個月學完4000漢字達到大學畢業生的認字水平。

文化廣場

中華槐園中華槐園
沈丘縣是《千字文》作者周興嗣的故里,這裡自古盛產槐樹、槐山藥、槐山羊,被稱為“沈丘三槐”。該縣依託《千字文》故里打造“槐”文化品牌,利用廢棄坑塘,順勢造景,科學操持,留意創意,融入文化內涵,歷經一年多,建成了占地300多畝的中華槐園。

2012年5月6日,中華槐園開園儀式暨弔唁周興嗣誕辰1543周年環球華人同書《千字文》活動在《千字文》故里沈丘審慎舉行。在此,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越南、澳門等地的華人書法家、周口市書協代表、沈丘縣書協代表及廣大書法愛好者參加了活動。

懷禪微刻

懷禪微刻《千字文》作品基本信息
【名稱】懷禪微刻《千字文》
【材質】高山凍石古獸紐四方章
【規格】10.0×3.8×3.2cm
【作者】懷禪(詳見:懷禪八大刻)
【年代】1985年
【編號】H291
圖:懷禪微刻《千字文》H291高山凍古獸紐四方章10.0×3.8×3.2cm
另一版本:
【名稱】懷禪微刻《千字文》
【材質】太極頭石龍紐方章
【規格】12.0×2.8×2.8cm
【作者】懷禪(詳見:懷禪八大刻)
【年代】1989年
【編號】H22(與H23為情侶對章)
圖:懷禪微刻《千字文》H22太極頭龍紐方章12.0×2.8×2.8cm(附局部放大)

軼事

胡適說他從五歲時就念過“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兩句話,當了十年大學教授以後,還是不理解以上兩句話的意思。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台灣早年的國防部兵籍號碼八個字,代表八個地區,例如:“天”代表台北地區,“玄”代表台南地區,“宇”代表高雄地區。

影響日本

和邇吉師作為傳說中的百濟中國學者,據說在應神天皇(370年-410年)統治時期將千字文連同10本論語傳播到了日本。但是如果當真如此那就是在千字文成書之前了。有些人認為這僅僅是傳說,其他人則認為這反映一些事實。還有些假定那是另一個版本的千字文。千字文被用來習字及練習書法。日本知名的女書法家南鶴溪曾經以崇拜的心情這樣寫道:“如果有一位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男子,在短短的一個夜晚,就用一千個不同的漢字,做出了二百五十個熟語的話,你一定會驚詫不已吧”。南鶴溪所說的這個男子是一千五百年前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的周興嗣,而那二百五十個“四字熟語”就是《千字文》。

影響韓國

千字文曾作為許多國家的漢字初級讀本。此讀本傳入韓國的年代已不可考,但是有人確信應該是在百濟王朝興起之前很久。(那個時候千字文沒被編寫,不過,韓國的教科書是那樣。)
這本書與佛教的一起傳入,被認為是漢字套用於韓國語言的推動力量。漢字一直是韓國唯一的文字,直到世宗大王於15世紀發布訓民正音(Hangul)。不管怎樣,即使朝鮮文字發明後,大多數的朝鮮學者仍然繼續使用漢字一直到20世紀早期。
千字文被用來教授兒童習字始於1583年,即朝鮮宣祖命令韓濩(HanHo;1544-1605)將其刻成木版印刷之後。
千字文里的從"天"到"水"的44個漢字被逐一記錄在了"常平通寶"的背面(朝鮮王朝時代的貨幣)。
千字文以其特有的形式展現漢字,對每一個漢字來說,文字既體現其含義(訓),也體現聲音(音)。雖然韓國語言歷經演變,辭彙相對應的訓(saegim)在每一個版本里保持不變。當然同樣成書於16世紀的光州版和韓石峰版千字文對個別漢字的解釋有些許不同。韓石峰版與光州版訓的變化大體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⒈定義更加寬泛或者每個單獨漢字的語義範圍發生改變。
⒉先前的定義被同義字取代。
⒊部分詞條的語音發生改變。
從這些變化中可以看岀朝鮮該國語對"漢字語"的取代。基本上,很少有辭彙涵義被認為是16世紀以前的,因為它們可能是朝鮮該國語辭彙的化石留存或者受到全羅省方言的影響。

“鐵門檻”與“退筆冢”

王羲之的七世孫,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繼承家風在雲門寺練書三十年,書寫真草《千字文》800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因求書者眾多,住處門檻幾被踏穿,遂包以鐵皮,人稱“鐵門檻”。其一生用筆無數,廢筆盈積成筐,堆迭成丘,特撰寫銘文,隨同埋入土中,名為“退筆冢”。其所書真草《千字文》,乃王家嫡傳,影響深遠,西安碑林也有刻石。智永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重大貢獻有二個方面:一為發“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學者宗匠;二為臨集《千字文》,開後代書法家書寫《千字文》之風。智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施浙東諸寺各一本,讓人臨寫,後遂成中國兒童的啟蒙讀物。
智永弟子中,著名書法者有智果、釋述、釋特、辨才、虞世南等。

圖書

簡介

《千字文》《千字文》
作者:崔鍾雷主編
出版社:吉林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9-1

開本:大32開
定價:¥8.88

內容
《千字文》是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相傳為南朝人周興嗣所作。它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千字文》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它不僅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更是一部生動優秀的小百科。

彩圖版

《千字文》《千字文》
書籍名稱:千字文(兒童注音彩圖版)
出版時間:2007-01-01
出版社:吉林攝影

頁數:59

版次印次:2009-01-01第1次印刷
作者:崔鍾雷
開本:24開

書法版
書籍名稱:千古奇文千字文出版時間:2011年5月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作者:周汝昌宣義 田蘊章真書 書籍名稱:千古奇文千字文出版時間:2011年5月千字文千字文
書籍名稱:千古奇文千字文
出版時間:2011年5月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汝昌宣義田蘊章真書

開本:260mmx370m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