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索里史詩說唱

板索里史詩說唱

板索里史詩說唱是朝鮮民族豐富的表演藝術傳統中最獨特的表達方式之一,飽含著民族文化和精髓。這種音樂唱述由一位歌手用鼓伴奏演出。作為深受歡迎的傳統藝術,其演唱的表現力,程式化的語言,劇目中的敘事以及模仿動作,使它集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於一身。

簡介

板索里史詩說唱 板索里史詩說唱

板索里是朝鮮有著豐富傳統的舞台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這種音樂唱述由一位歌手用鼓伴奏演出。作為深受歡迎的傳統藝術,其演唱的表現力,程式化的語言,劇目中的敘事以及模仿動作,使它集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於一身。在長達八小時的演唱過程中,演唱者(男性或女性)按照朝鮮農村方言和淵博的文學語言寫成的劇本,進行即興的演唱。

朝鮮文“板”的意思是“眾人聚集之所”,“索里”的意思是“歌曲”。“板索里”起源於17世紀的朝鮮西南部,可能是薩滿說唱的一種新的形式。直至19世紀末,它一直由百姓口頭流傳,後來有了新的文學內容而更加豐富,得到了市民精英的青睞。

“板索里”劇中的場景、人物和劇情都表明它根植於Joseon 時代(1392—1910)。其主題包括對家庭的忠誠、喪親之痛和愛情。歌手需要經過長期嚴格訓練,才能掌握各種音色,並背誦極為繁雜的劇本。許多藝術大師創造出了自己的演出風格,以獨特的方式詠唱某些特殊的段落而名聲大噪。

表演形式

板索里史詩說唱 板索里史詩說唱

板索里表演時,屏風蘆席,一人擊鼓,一人執扇,以唱為主,夾敘夾議。長篇傳統段子,內容多為警世勸善。演員技藝精湛,聽者擊節喝彩。一般耗時3~5個小時,有的長8 個小時。在長達八小時的演唱過程中,演唱者(男性或女性)按照朝鮮農村方言和淵博的文學語言寫成的劇本,進行即興的演唱。
朝鮮文"板"的意思是"眾人聚集之所","索里"的意思是"歌曲"。"板索里"起源於17世紀的朝鮮西南部,可能是薩滿說唱的一種新的形式。直至19世紀末,它一直由百姓口頭流傳,後來有了新的文學內容而更加豐富,得到了市民精英的青睞。

社會影響

板索里史詩說唱 板索里史詩說唱

1964年板索里史詩說唱在韓國被指定為國家無形的文化財產。板索里史詩說唱的歌手要經歷長時間和嚴格的訓練,掌握多種清楚的聲音音色並且記住複雜的程式。很多藝術大師已經將某些曲目發展成為個人的說唱風格。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活著的文化傳統。
由於迅速的現代化進程,板索里史詩說唱越來越受到威脅,當代聽眾對古代的語言和板索里史詩說唱的即席的創造性方式不那么易於接受。因而即席創作的傾向被越來越多的劇目所取代。全州是韓國最富特色的民族民間說唱藝術"板索里"的故鄉。2003年9月28日至10月3日,亞洲太平洋地區民族音樂學會第八屆年會在板索里的故鄉全州舉行。年會上進行了"板里"《恨》的表演,儘管與會者大都聽不懂韓語唱詞,但其"恨意"表達得淋漓盡致,那種咬牙切齒,心顫慄身哆嗦的感覺很真實,震撼著觀眾的心。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口頭或無形遺產,它包括各種類型的民族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的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傳統醫學、建築術以及其他藝術。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 福建南音 | 南京雲錦 | 安徽宣紙 | 貴州侗族大歌 | 廣東粵劇 | 《格薩爾王傳》 | 浙江龍泉青瓷 | 青海熱貢藝術 | 藏戲 | 《瑪納斯》 | 蒙古族呼麥 | 甘肅花兒 | 西安鼓樂 | 朝鮮族農樂舞 | 書法 | 篆刻 | 剪紙 | 雕版印刷 |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 端午節 | 媽祖信俗 | 崑曲 | 古琴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和蒙古 | 比利時巨人和巨龍遊行 | 法國巨人和巨龍遊行 | 比斯萃薩巴比 | 斯洛伐克新兵舞 | 多聲部民歌 | 埃爾切神秘劇 | 喬治亞復調演唱 | 塞梅斯基文化空間與口頭 | 立陶宛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徵 | 西西里木偶劇 | 亞塞拜然木卡姆 | 班什狂歡節 | 基努文化空間 | 托缽僧舞蹈儀式 | 波羅的海歌舞慶典 | 帕特姆流行節日 | 伏佳拉 | 阿爾巴尼亞民間低聲部復 | 歐隆克 | 卡魯斯儀式舞蹈 | 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音樂 | 塔奎勒島及其紡織工藝 | 巴亥瑞康卡烏圓圈森巴舞 | 帕蘭克-德-聖巴西里奧 | 哥斯大黎加牧牛傳統和牛車 | 庫庫魯舞蹈戲劇 | 瑞賓瑙-艾基舞劇 | 艾爾-圭根斯諷刺劇 | 加利弗那語言舞蹈和音樂 | 奧魯羅狂歡節 | 梅拉鎮孔果聖靈兄弟會文 | 扎巴拉人口頭遺產與文化 | 安第斯卡拉瓦亞宇宙信仰 | 瓦雅皮人口頭和圖畫表達 | 巴蘭基亞狂歡節 | 奧連特兄弟會法國鼓樂 | 土著亡靈節 | 摩爾鎮馬隆人傳統 | 奈及利亞艾法預言體系 | 維布扎治療舞蹈儀式 | 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瑪舞 | 邁基石化妝舞會 | 烏干達樹皮衣製作 | 朝比木琴音樂 | 亞饒-戴高文化空間 | 古勒-沃姆庫魯祭祀和舞 | 吉馬·埃爾弗納廣場文化 | 熱萊德口頭遺產 | 塔格巴納橫吹喇叭音樂及 | 尼亞加索拉索索·巴拉文 | 中非阿卡俾格米人口頭傳統 | 黑拉里亞史詩 | 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藝 |坎科冉或曼丁成人禮 | 巴勒斯坦希卡耶說書 | 坦坦地區木賽姆牧民大會 | 佩特拉和維地拉姆貝都人 | 伊拉克木卡姆 | 薩那歌曲 | 阿爾及利亞古拉拉地區阿 | 蘭瑙湖瑪冉瑙人達冉根史 | 德拉邁茨鼓樂面具舞 | 斯貝克托姆高棉皮影戲 | 銅鑼文化空間 | 《羅摩衍那》 | 印度尼西亞配劍 | 馬克-揚戲劇 | 歌舞伎 | 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 博遜地區文化空間 | 伊夫高族群哈德哈德聖歌 | 能樂 | 鳩提耶耽梵劇 | 高棉皇家舞劇 | 板索里史詩說唱 | 吠陀聖歌傳統 | 哇揚皮影偶戲 | 淨琉璃文樂木偶戲 | 吉爾吉斯史詩彈唱阿肯藝術 | 馬頭琴傳統音樂 | 拉卡拉卡-湯加說唱舞蹈 | 邁達赫藝術 | 萬那杜沙畫 | 雅樂 | 沙士木卡姆音樂 | 游吟歌師歌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