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前三國時代

簡介

前三國時代 (朝鮮語:원삼국시대)是公元前2世紀後朝鮮三國時代之前的朝鮮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鐵器的廣泛生產和運用。由於鐵的套用,使得更加堅硬和銳利的武器與農業工具成為現實。 這加快了政治上的統一和權力與財富的集中。
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後,朝鮮半島北部和目前中國東北地區主要分布著扶餘國高句麗沃沮東濊和其它小國家或部落。西漢在這一地區建立了漢四郡。但由於受到當地人的反擊,真番、臨屯二郡很快瓦解,玄菟郡也被轉移到遼東。與此同時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後,開始逐步統一其周邊國家,並在西晉末年(313年)吞併了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
在朝鮮半島南部,辰國已發展成了由馬韓辰韓弁韓組成的鬆散的三韓聯盟。根據《三國史記》,公元前18年,百濟在馬韓領地中建立,並逐步將馬韓取替。辰韓中的6個部落發展成新羅。弁韓被伽倻所吸收。 伽倻後來又與新羅融合。

歷史沿革

公元前108年, 漢打敗衛滿朝鮮後,朝鮮半島北部和目前中國東北地區主要分布著扶餘國, 高句麗, 沃沮, 東濊和其它小國家。西漢在這一地區建立了漢四郡。但由於受到當地扶餘系人的反擊,真番、臨屯二郡很快瓦解,玄菟郡也被轉移到遼東。與此同時,高句麗逐步融合了其周邊國家,於公元 313年吞併了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
在朝鮮半島南]部,辰國已發展成了由馬韓辰韓弁韓組成的鬆散的三韓聯盟。公元前18年,百濟在馬韓領地中建立,並逐步將馬韓取替。辰韓中的6個部落發展成新羅。弁韓被伽倻所吸收。 伽倻後來又與新羅融合。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亡盤踞在朝鮮半島北部的衛氏朝鮮,統一其舊域後,在那裡劃分地方行政區域,設定了樂浪(約在今朝鮮平安南道)、玄菟(約在今朝鮮鹹鏡道)、真番(約在朝鮮黃海道、京畿道各一部)、臨屯(約在今朝鮮江原道),史稱“漢四郡”,其下各轄若干縣。
不過,真正意義上的“漢四郡”存在時間並不長。公元前82年,西漢中央政府將真番、臨屯二郡撤銷,將玄菟郡西遷至遼東地方,並將此三郡之屬縣合併于樂浪郡。於是在從前箕氏朝鮮兩個諸侯國管轄過的遼東地方,從燕、秦和初所置的遼東郡又增加了一個新的玄菟郡(郡治在今遼寧省新賓北漢城),在其下新設高句麗、上殷台、西蓋馬三縣。西漢末年起,高句麗族及其王國政權興起於遼東地方玄菟郡。公元前37年(西漢元帝建昭二年),高句麗在漢玄菟郡管轄範圍內的高句麗縣建立了政權。
兩漢、、晉時期,樂浪郡玄菟郡的區域和郡治不斷變化。東漢末年,遼東太守公孫康管轄樂浪郡地區,將樂浪南部分割出來,設立帶方郡。
公元313年,高句麗吞併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自此樂浪郡一共存在400多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