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倻

伽倻,亦稱加耶、伽耶(朝鮮語/韓語:가야)是朝鮮三國時代的一個小聯盟。

歷史

據《三國遺事》記載,公元42年,6個載有天子的大蛋從天而降。 6個男孩破殼而出,12天后長大成人。其中一個叫首露,成了金官伽倻的國王。另外5人分別建立了大伽倻,星山伽倻,阿羅伽倻,古寧伽倻和小伽倻。
據南朝齊書卷58中稱呼加羅國三韓種也。建元元年,國王荷知使來獻。詔曰:「量廣始登,遠夷洽化。加羅王荷知款關海外,奉贄東遐。可授輔國將軍、本國王。」
Sin, K.C認為伽倻是3世紀末期由弁韓部落發展起來以金官伽倻為中心的6個聯盟。這一時期伽倻的戰爭增加,喪葬習俗也發生變化。Sin, K.C指出導致這些變化的原因是由於這一時期扶餘人進入伽倻的統治層,使伽倻採納更為好戰的思想意識和統治理念。391年至412年之間,伽倻聯盟在高句麗的壓力下瓦解。不過伽倻聯盟的剩餘仍保持著政治上的獨立。由於伽倻與百濟聯盟打新羅,出於報復新羅562年吞併了伽倻的剩餘。 一部分伽倻遺民逃到日本
伽倻琴已有1500多年歷史,相傳是伽倻國嘉悉王仿照中國漢箏製成。形制與古箏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伽倻琴到新羅以後得到發展,成為新羅大樂,為以後的宮廷樂奠定了鞏固地位。到了八世紀左右(或更早些時間),伽倻琴從新羅國傳到日本,所以日本人把伽倻琴稱為新羅琴。

經濟

伽倻位於富庶的洛東江流域,與大海相連並有豐富的鐵礦資源。伽倻人主要以農業漁業鑄鐵貿易為生。伽倻與弁韓都已鐵器聞名。伽倻向百濟日本出口大量的鐵礦石,鐵盔和鐵制兵器,並與百濟和日本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政治

許多古書將伽倻聯盟分成幾個部分。《高麗史略》將伽倻分成金管伽倻,古寧伽倻,非火伽倻,阿羅伽倻和星山伽倻。 這些伽倻部落圍繞金管伽倻的中心今韓國金海市構成一個聯邦式的政治實體。經歷了一段衰落後,在5和6世紀之交,伽倻聯盟圍繞大伽倻的中心今韓國高靈郡得以復興。但由於不敵新羅而被新羅所吞併。
伽倻與日本的政治和經濟關係被認為是個有爭議的問題。考古表明,日本可能曾是百濟的殖民地或藩屬。伽倻是當時對日本的主要技術和文化的輸出者。20世紀,一些日本人利用頗有爭議的《日本書紀》宣稱伽倻是日本大和時代在朝鮮半島的軍事駐地。由於那個時期的日本不具備占領伽倻以及朝鮮半島任何地方的能力,這一觀點包括在日本被普遍否認。那個時期伽倻的科技要比日本先進的多。儘管沒有任何證據,日本媒體依然用這種說法來為日本在二戰期間吞併朝鮮半島辯護。
北魏時之伽倻
伽倻,古方國也,金氏。漢光武建武十八年,其王金首露立。其國初有九子,曰我刀、曰汝刀、約彼刀、曰五刀、曰留水、曰留天、曰神天、曰神鬼、曰五天,各總其眾,聚居山野,無君臣位號。九子修禊事,適得金合,開視有六金卵,皆化為男。眾驚異之,立始生者無主。因金卵姓金氏,以始見名首露,國號大駕洛,又稱伽倻、伽那、加耶、加羅、加良、狗耶,後改金官。餘五人各為五伽那主,曰阿羅伽那、古寧伽那、星山伽那、大伽那、小伽那。金首露立一百五十八年死,居登立,次麻品,次居叱彌,次伊屍品,次坐知,次希吹,次銍知,次鉗知,次仇衡,凡十世四百九十一年。仇衡降於新羅。
《大日本史》·卷之二百卅七·列傳第百六十四·諸蕃六·任那、耽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