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超化寺

新密超化寺

超化寺原名“阿育王寺”,坐落於河南新密市超化鎮之中心,西依嵩山,南傍馬鬼山,北望青屏,東瞰大隗,綠樹成蔭,景色宜人。素有北方江南之稱,是著名的佛教勝地。該寺建於東漢桓帝年間〔147年〕,迄今已有近兩千年歷史。寺院擁有阿育王所供奉十九座佛陀真身舍利塔之一,列“名剎拾伍”。寺院興於北魏,盛於唐朝。據“北齊造像碑”記載,淨土宗祖師曇鸞法師曾經在此擔任維那,著名的超化吹歌本是宮庭音樂,也是在這時走進佛教,成為佛教法樂的。明朝時又流入民間,現今仍保留有六百多年前的笙、管、工尺譜等演奏、記樂遺物。寺院在唐朝時達到鼎盛,僧眾有二千多人,寺院面積方圓二十里地,這裡曾是淨土祖庭,也是接納十方衲子的一大道場… 新密超化寺為“淨土祖庭”改寫中國佛教史 本報《厚重河南·追尋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著名學者認為此報導是改寫中國佛教史的重大發現

相關報導

人民網河南視窗訊大河報報導:當代“淨土祖庭”的“掌門人”、廬山東林寺名譽方丈釋傳印長老,卻驚稱新密超化寺為“淨土祖庭”。昨天,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傳印長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河南大相國寺方丈心廣、陝西靜業寺本如法師等前往新密市超化寺實地考察,在新密市博物館庫房查看有關超化寺的出土文物。傳印長老、溫金玉教授考察調研後認為,本報《厚重河南》日前刊發的系列報導“追尋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真實、客觀地再現了超化寺鮮為人識的歷史,是改寫中國佛教史的重大發現。

傳印長老認為:超化寺阿育王塔的倒掉與地宮的開掘,是中國佛教界的重大事件,“這兒安奉著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多么重要呀!超化寺阿育王塔是中國19座佛祖舍利塔之一,與現在的陝西法門寺是一樣的,都是唐代著名學者道宣、道世認定的;曇鸞在超化寺擔任維那,是寺院的三綱之一,他在此開拓中國淨土宗,超化寺自是‘淨土祖庭’。而禪、淨兩宗是中國最大的兩個佛教派別,從這個意義上講,超化寺和禪宗祖庭少林寺又是一樣的。由此看來,超化寺等於法門寺加少林寺。可惜我以前對此竟一無所知。”

81歲的傳印長老曾為名剎廬山東林寺方丈,2005年後擔當名譽方丈。廬山東林寺是淨土初祖慧遠的道場,向被稱為“淨土祖庭”——昨天,這位“淨土祖庭”掌門人卻驚呼默默無聞的新密超化寺為“淨土祖庭”。 “非常震撼,非同小可,超化寺了不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先生說,“我研究淨土宗二三十年,自以為 重走了曇鸞所走的所有的路,但心中有一個疙瘩,我一直解不開——曇鸞於公元528年在洛陽見到菩提流支後,至少6年的時間不知所終。他到哪兒去了?這幾年,對於中國淨土宗而言,太重要了,但我卻一直不知道曇鸞在哪兒。淨土大家袁宏道遊覽超化寺後寫下的‘白玉像碑陰有維那曇鸞名,是嘗學於流支者也’,字字千鈞,太重要了。今天又在新密市博物館親眼看到袁宏道所見的造像碑,真是太幸福了。”

溫金玉認為,廬山慧遠在南宋年間為學者認定為中國淨土宗初祖,但中國淨土宗是持名念佛,與慧遠關係實在不大,它其實是沿著曇鸞開創的道路發展起來的。至今,日本淨土宗所奉的“中國淨土初祖”,就是曇鸞,而不是慧遠。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釋永信說,把超化寺的新材料與歷史文獻結合在一起分析,看來印度世親(天親)菩薩——菩提流支——曇鸞——道綽——善導一系,才是印度佛教中國化與中國淨土宗形成發展的法脈。在“淨土宗”的基本經典“三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一論(《往生論》)”中,“一論”的作者是世親菩薩,翻譯者是菩提流支,注釋者是曇鸞。中國淨土宗的方便法門是“念佛往生”,《往生論》在“三經一論”地位特殊,《往生論注》則幾與經同。“今年晚些時候,要就此在超化寺召開一個國際學術會議,進行專門探討”。

“(超化寺舍利函交接)應該有手續吧?”傳印長老一再問記者。看來,他非常關注超化寺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的下落。當記者提出能否用他對超化寺在中國佛教史地位的表述原話作為標題時,他欣然說:“挺好的。”

新密擬斥資億元開發超化寺釋永信兼任住持
作者:|來源:鄭州晚報|標籤:釋永信超化寺|發布時間:2008-4-189:15:00

新密超化寺被冷落千年後,於2007年6月7日被有關專家證實為佛教的“淨土祖庭”,這一發現既改寫了中國佛教史,也改變了超化寺的命運。記者昨日獲悉,新密擬出資上億元,對超化寺進行保護開發。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開始兼任超化寺住持,準備把超化寺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寺院。
投資上億元保護開發超化寺
2007年6月7日,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傳印長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河南大相國寺方丈心廣、陝西靜業寺本如法師等在新密市超化寺實地考察,並在新密市博物館查看了相關文物後認定,超化寺為佛教的“淨土祖庭”(本報2007年6月13日曾報導過)。隨後,新密請來專家對超化寺進行規劃論證。根據海南河洛雕塑環境藝術創作中心有限公司設計的超化寺保護開發整體方案,超化寺保護開發需要修建山門、大雄寶殿、通天閣等48處建築,其中標誌性建築通天閣,高60米,閣內計畫安放48米高阿彌陀佛佛像,工程總預算超過1億元。釋永信兼任住持欲打造知名寺院
近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又多了一個頭銜,那就是超化寺住持。4月6日,釋永信現場察看超化寺保護開發工作。
釋永信先後到超化寺下寺(超化寺現址)、超化寺中寺(超化塔)、超化寺上寺(超化寨)進行了實地觀察。每到一處,他都根據整體規劃圖與現場進行核實,並對方案的完善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釋永信建議超化寺要在政府及宗教部門的領導下,保護開發工作搞好“三個結合”:一是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在做好超化寺明清古建築保護工作的基礎上,根據開發需要,合理建設一批新建築。二是古代與現代相結合。超化寺新建建築,要體現古代建築與現代建築的完美結合,體現佛教風格,標誌性建築要達到唯一性要求,即只有超化寺擁有,別的地方看不到。三是建設與需要結合。超化寺新建建築首先要實用,不能因為仿古而失去實用價值。
釋永信還提議,超化寺保護開發總體工作,思路是先次後要,首先開工建造輔助配套建築,如觀音閣;標誌性建築要慎重,放到最後精心建造,如通天閣。整體開發要全面穩妥推進,力爭三五年初具規模,十年八年成氣候,把超化寺建設成為佛教淨土祖庭、國際淨土宗研究中心,並在適當時機建設淨土宗安養院、佛學院,把超化寺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寺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