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空軍

戰略空軍

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對戰略空軍的普遍定位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信息火力一體,能夠以空制空、以空制海、以空制地,全面參與各種作戰形式,能實施遠程反應。

戰略空軍中國運九型大飛機想像圖
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對戰略空軍的普遍定位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信息火力一體,能夠以空制空、以空制海、以空制地,全面參與各種作戰形式,能實施遠程反應。

簡介

戰略空軍軍演中的伊爾-76
說起“戰略空軍”概念大家難免有些陌生,但說起他另一個通俗的名稱“大空軍”,大家恐怕就耳熟能詳了。中國空軍至今已經走過了近60年的發展歷程。60一甲子,空軍也即將迎來一次脫胎換骨的飛躍。回顧60年來空軍戰略的發展歷程,可以用“國土防空——攻防兼備—戰略空軍”三個階段來概括。隨著1999年空軍成立50周年大會上“戰略空軍”發展戰略正式提出,近年來籌建大空軍的相關理論建設不斷完善,建立有“中國特色大空軍”的發展道路在網路上討論也非常火熱。
首先,“大空軍”=“擁有大飛機的空軍”、“總體規模大、各類機種編制齊全的空軍”是錯誤的。大飛機只是戰略空軍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世界上擁有軍用大飛機(國際指標為起飛總重超過100噸、載重30-40噸、最大載重航程3000-4000公里)有十幾個,但有能力獨立製造的只有美、俄、歐盟(主要是西歐)三家。據不完全統計,美國軍用大飛機數量已超過1300架,俄羅斯為410餘架,歐盟國家大致擁有300多架,而中國印度伊朗日本等少數國家也各自擁有20-40架不等的軍用大飛機,以為進口或擁有幾架大飛機就搖身一變成了大空軍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按照國際標準,戰略空軍概念指“空天一體、攻防兼備、信息火力一體,能夠以空制空、以空制海、以空制地,全面參與各種作戰形式,能實施遠程反應的空軍”按照此標準衡量,恐怕只有美俄法三家可以出線了。相對於上述公認三家外,以色列也可以算是準“戰略空軍”,雖然規模小,但其優越的表現和前衛的理念成為世界軍界重點矚目的對象之一。
“戰略空軍”的概念最早起源於二戰時期美國發起針對德日的大規模戰略轟炸。起初的概念指“擁有戰略轟炸機部隊”的空軍,後來又增編了空基洲際飛彈部隊。現在所說的“戰略空軍”已從最初的戰略轟炸機部隊發展為一個由多機種組成的全球空中打擊力量。全球空中打擊力量不止包括“進攻性”機種,也包括“支援型”機種。除戰略轟炸機外,預警機運輸機加油機等戰略支援機種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員。而且隨著多兵種聯合作戰的發展,“支援型”機種所占的比例不斷提升,近年來美國發動的幾場局部戰爭中已經占到軍機總規模的50%-60%。“支援型”機種占軍機總規模的比例也成為衡量大空軍的重要指標之一。

中國現狀

根據以上標準衡量,中國距離大空軍的標準還相去甚遠。作戰理論和編制體制差距暫且不論,以下幾個指標均不理想。
一、戰略轟炸力量

戰略空軍2000年後具備雙重任務能力的SU-30開始服役,攻防兼備有了更實際的內容
戰略轟炸機是戰略空軍的基礎。也是國家核威懾“三位一體”不可或缺的一員。而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總體緩和、各有核國家核威懾戰略的調整,“三位一體”已經成為戰略奢侈品。英法已經不同程度放棄了“三位一體”標準。英國僅保持海基戰略飛彈核潛艇、法國放棄了陸基戰略飛彈。9個有核國家中(中俄美英法朝以印巴)目前只有中美俄保持了“三位一體”的完整形式。而中國的空基戰略核力量無疑是最落後的。
目前中國僅有120架左右轟6系列亞音速中程戰略轟炸機,總體技術水平已經是戰後第一代(50-60年代)老掉牙水平了。基本型最大載彈量僅9噸,只能運載常規航空炸彈和核彈。由於機載設備和導航設施較差,飛行要看天氣,轟炸要靠目視,不能做到全天候作戰。約6000公里的航程,作戰半徑2600公里,但沒有空中加油能力。這種聊勝於無的初級水平直到上世紀90年代仍然是中國遠程打擊力量的主角。雖然69年批量生產以來多次改進,已經發展到轟6-H。但總體改進水平有限,勉強算是準三代水平,未來改進空間不大。
戰略空軍大飛機可以被改進為各種特殊用途飛機。圖為中國運8“高新工程”改進機型
除小部分轟6改裝為轟6-H、作為加油機試驗機型以備萬一外,不遠的將來難逃退役的命運。中國在國外技術封鎖和戰略武器禁運的不利條件下,選擇了逐步改進轟6系列的方法。可以說是借鑑了美國B-52H路線。總體改進主要延續以下思路:
(1)座艙“數位化”、“玻璃化”、搭載兼容多種精確制導武器
根據B-52中期改進(AMI)計畫、首先集中於航空電子的控制與顯示、分系統控制與使用以及導航模式可用性與精度等方面。然後繼續航空電子與B-52武器設備的綜合試驗,包括重力武器(炸彈榴彈)、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常規的空射巡航彈聯合空對地防區外飛彈核炸彈核飛彈
中國轟6h調整了主儀錶板和輔助儀錶板,更符合人機功效原理;增加了慣性導航系統GPS定位系統、導航信息處理機;換裝了領航儀和航向聯繫盒。實現了慣性導航、GPS導航和都卜勒導航等三種導航分系統的“三位一體”,還可與轟炸瞄準系統交聯,實施自動瞄準轟炸。同時可以搭載鷹擊-63反艦飛彈紅鳥巡航飛彈等精確制導防區外發射武器。
(2)改進機體材料、延長使用壽命
通過採用多種複合材料、替換老化機體關鍵部分,B-52H的壽命號稱延長了40年。中國轟6H由於採用了三維電腦無紙化設計,採用先進的複合材料是必然的。
(3)彈艙設計“常規化”採用多種掛載方式提高實際載彈量。
過去戰略轟炸機的設計主要基於核彈設計。而當前發展戰略轟炸機作用的戰場無疑是多元化的常規戰場,針對現有彈艙的剩餘空間,B-52能夠在彈艙的通用戰略武器鏇轉發射器上攜帶32枚小直徑炸彈。通過這種改進可以從事近距空中支援的任務,在彈艙中增加常規靈巧炸彈可以提高支持國家安全任務的能力。這一點非常值得中國借鑑。
總體而言,中國延續了美國的B-52H路線。繼續改進轟6系列。自研和購買新型號都不現實,也不可行。目前美俄都在走改進現有型號的路線。新型戰略轟炸機(很可能是無人轟炸機)尚處於概念研發階段。在未來可預見的10-20年內,B-52、圖95等老面孔仍然是當家花旦。現在投入全力研製新型號緩不應急。巨額的研製費用和漫長的研
戰略空軍伊爾-76改進的IL-78空中加油機
制時間都不允許中國貿然和美俄比肩。購買更沒戲。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際只有美俄,而俄羅斯是不會出售給中國戰略武器的。90年代傳言甚廣的中國購買圖22M已經流產。出於遏制中國的需要,俄印已經達成以相互可接受的方式(租借或購買)向印方提供“圖-22逆火式”中程轟炸機。中國指望外援是沒戲了。立足現實靠自己是唯一出路,未來實現“轟6H+蘇30MK、轟7系列互為補充的方式維持戰略轟炸機部隊是最佳選擇。
與單純依靠先進的蘇-30MK、轟7系列戰鬥轟炸機相比,轟6H還有一些不可替代的因素和理由。首先,轟6系列維護費用低,但可以在低技術戰爭和常規任務中繼續發揮作用,效費比很高。比如轟炸黃河浮冰、轟炸塔利班陣地這樣的任務用B2或蘇30MK恐怕太奢侈了吧。另外轟7系列和蘇-30MK沒有內部彈艙,只能外掛飛彈,適合於精確打擊,不適合戰場大面積轟炸,並且不能掛載重型巡航飛彈。而轟六本來就設計有彈艙,可以載9噸航彈進行面轟炸!而且中國的航母殺手-重型巡航飛彈-只有轟六能掛載,使得轟六成為海上大型目標的致命殺手! 用“轟6H+蘇30MK、轟7系列”搭配可以實現點-線-面三者結合,實現全天候轟炸,戰略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二者缺一不可。2001年美國推翻塔利班,B-52攜帶常規炸彈轟炸塔利班陣地的場景仍歷歷在目。老型號未必是落後的型號,這在戰爭規律中已經多次得到證實。
二、戰略支援力量
戰略空軍空中加油助推中國戰略空軍
戰略支援力量(主要指預警機加油機運輸機等)的敏感性和技術含量相對降低,選擇方式也比較多樣。但一般是基於一種大飛機為基礎改裝比較划算。比如中國由於沒有自主研發的大飛機,基礎型號只能進口俄羅斯伊爾-76系列。
如預警機進口以色列“費爾康”流產後,又通過購買A-50U和自研“空警2000”。目前共4架。預警方式從機械掃描雷達過渡到相控陣雷達。可以隨時對美國空軍在太平洋關島的作戰行動做出反應。並可與蘇-30MKK的協同作戰,將大大增加三代戰鬥機的防空作戰半徑。在發展"戰略型"預警機的同時,中國高度重視發展"中等作戰半徑"的預警機。裝備英國霸王機載雷達的中國運八AEW預警機應運而生,完全可以協助水面艦艇編隊對敵水面目標實施攻擊,並為反艦飛彈提供目標指示。“空警2000”+運八AEW已經實現了高低搭配。
加油機和運輸機也用同樣手法,通過進口伊爾-76系列改裝。運輸機型號為伊爾76MD、(34架)加油機型號為伊爾78。(4架)目前單純依賴進口。但這筆05年簽訂的契約目前遭遇了延遲交貨的問題。供應契約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中俄軍售的重要問題。平心而論,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源是俄羅斯軍工體制轉型困難所造成的。由於蘇聯時期軍
戰略空軍中國已有數種國產空中預警系統服役
工生產協作體系成條塊劃分,一個地方專管一攤。在蘇聯解體後很多專業企業成為外國企業,而俄羅斯境內短期內竟然找不出替代企業和技術人員。獨立國協內合作生產又互相傾札,困難重重。比如伊爾-76就不是俄方一家生產的,公司設計是在莫斯科伊爾設計區。生產卻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乾。中俄這筆契約無形中涉及了第三方。負責組裝的奇卡洛夫飛機製造廠位於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乾,由於長期沒有訂單,人員流失嚴重,目前已無能力大批量生產飛機。俄羅斯想把該廠從烏茲別克移至俄羅斯境內。但轉移及重組生產線需要花費時間,因此,俄方的交貨日期仍是未知數。類似的問題在中俄軍售中不止一次出現。但中國很無奈,當前也別無選擇。攻防兼備的空軍作戰理論。就意味著空軍的作戰半徑必須在遠離國土之外的地域進行。沒有大型運輸機和加油機,何談境外作戰。
伊爾76事件使中國驚醒,印度進口航母俄方滿天要價的教訓表明。在事關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戰略武器層面,必須自己研製掌握獨立智慧財產權。不信,不信,只信自己胳膊腿。也就是說,傾其國力也要發展大飛機。有了大飛機,各種戰略支援機型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而當前各國研製大飛機如火如荼,中國決不能等待,大飛機是一通百通,和戰略轟炸機的單一功能是兩碼事。目前中國航空工業已經正式啟動了大飛機項目,無論先民後軍還是先軍後民,無論軍事因素還是政治、經濟因素,先搞出來再說。
總體而言,中國目前大飛機發展戰略是以支線飛機為重點,適時啟動大飛機的研製,重視發展通用飛機、民用直升機和轉包生產,初步實現民用飛機產業化。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先民後軍路線。但願十一五期間中國大飛機能有所成就,擺脫外國控制。

中國大飛機發展情況

戰略空軍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想像圖

2007年3月12日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介紹,中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ARJ-21支線飛機將於2009年底投入運營,這必將為中國設計製造大飛機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和市場行銷經驗。“如果國家能在今年立項,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到2020年前,中國自己研製的大型飛機將飛上藍天,實現中國人民的又一強國之夢。”
大飛機一般是指起飛總重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軍用、民用大型運輸機,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幹線客機。研製大型飛機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之初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個標誌性工程。大型飛機工程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規劃綱要。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大型飛機設計與製造、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16項重大專項已陸續啟動。
大飛機研製需要高精尖的技術、雄厚的資金和較長的時間。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歐洲四國和俄羅斯具有製造大飛機的能力,而占領國際市場的只有美國的波音和歐洲的空客
全國人大代表、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方勇說,中國有較完備的航空工業體系,從飛機主機、航空發動機到航空機載設備,都有完整的研發和製造基地,研發能力僅次於美、歐、俄。目前中國已是波音和空客的重要部件供應商。
自從中國傳出要造大飛機的訊息後,某些西方媒體無端猜測中國大飛機首先將具有軍事用途,理由是過去大型飛機的發展歷程都是“先軍後民”。不論該論調是否經得起考驗,至少反映出軍用大飛機在航空領域的突出地位。就世界範圍而言,裝備軍用大飛機的國家相對較多,但它同航空母艦、核武器一樣是軍事技術領域的“皇冠寶石”,迄今為止沒有幾個國家能夠獨立生產。對致力於建設戰略空軍的國家而言,獲得並保持軍用大飛機的研發生產體系是相當關鍵的指標。
沒有軍用大飛機,就沒有戰略空軍

戰略空軍美軍C-17戰略運輸機最大載重達77噸
美國最著名的軍用大飛機當屬綽號“環球霸王”的C-17戰略運輸機,使用空重125噸,最大載重77噸,最大起飛重量265噸,航程4630公里,它既能裝載大量物資經空中加油直接運往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又能為前沿部隊提供後勤支援。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同樣是外人所熟知的軍用大飛機,使用空重89噸,最大載重47噸,最大起飛重量170噸,航程3650公里,儘管使用了30餘年,但因其結構堅固,機體容積大,依然保持年生產50架的規模。眾所周知,只有飛行器能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作到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尤其是軍用大飛機可將人員裝備及後勤給養迅速送到戰區,保障作戰的順利實施。可以說,一個國家沒有足夠數量的軍用大飛機充當“幕後英雄”,就不可能擁有對敵大縱深戰略目標實施轟炸或攻擊的戰略空軍。
國家基礎工業的“集體考試”
戰略空軍俄羅斯伊爾-76TD大型軍用運輸機
發展軍機是既耗時又花錢的“賭博”,尤以軍用大飛機為最,美國有史以來最艱難最花錢的三大軍機開發項目分別是E-3空中預警機B-2隱身轟炸機C-17戰略運輸機,而大名鼎鼎的F-22A戰鬥機項目僅屈居第四。俄羅斯伊留申設計局負責人亞歷山大·沙赫諾維奇指出,打造完整的軍用大型飛機產業鏈,堅強的國家意志、充沛的技術儲備以及可靠的市場需求缺一不可。
就技術而言,軍用大型飛機涉及空氣動力學材料科學機械製造通訊導航等40大類、200多個技術單元的難題,製造一架軍用大飛機,等於是對一個國家基礎工業的“集體考試”。軍用大飛機的內部空間設計也很講究,以戰略運輸機為例,它的運載能力主要表現在其貨艙的淨空間尺寸上,而非最大運載重量上。像歐洲聯合研製的A400M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最大載重量不如俄羅斯、烏克蘭聯合設計的安-70運輸機,但其粗大的機身與合理的內部空間能裝下多得多的武器裝備,這正說明良好的設計對軍用大飛機的重要性。
另外,軍用大飛機製造業還必須有足夠穩定的市場需求,才能保證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產業鏈不至於流失。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每年多達120億美元的訂單保證了洛·馬公司喬治亞州工廠、波音公司西雅圖工廠的戰略運輸機生產線始終不斷,這也是美國在大型軍用飛機製造方面保持絕對優勢的重要因素。
美國、歐洲及獨立國協能造軍用大飛機
戰略空軍美軍C-130運輸機
在大型飛機發展史上,“先軍後民”是一個相對高效而簡便的思路。美國波音公司就是在C-135軍用運輸機基礎上發展出波音707客機,後來聞名遐邇的波音747寬體客機也是該公司拿在C-5軍用運輸機競標項目中落敗的方案發展來的。事實上,大型民用飛機產業是構築在強大的軍用航空技術基礎之上的,美國的大型軍用運輸機全部按照國防部軍品採購局的“軍用規格”標準製造,飛機上小到螺絲釘,大到武器電子設備都需要通過軍方的特殊而嚴格的檢驗,如民用客機上安裝的普通兩極電晶體只要10美分就可以買到,但軍用運輸機則必須安裝符合軍品規格的產品,價格則高達25美元一個!可見,高技術密集的軍用大飛機其實只需“屈尊一下”,就可變為民用飛機。 目前,國際上能製造軍用大飛機的廠商基本來自美國歐洲獨立國協。美國洛·馬波音諾思羅普·格魯曼三巨頭瓜分了美國空軍大型戰略運輸機、空中預警機、指揮機、空中加油機乃至戰略隱身轟炸機的生產份額。空中客車公司是歐洲唯一具備研製大飛機的廠家。與美歐相比,獨立國協的大型飛機製造業卻根本看不到前景,蘇聯解體使得過去一個中央政府統籌下的大型飛機生產聯合體落到不同國家手裡。俄專家擔心,要么獨立國協國家重新成立生產聯合體,要么俄獨立恢復完整產業鏈,否則,蘇聯遺留下來的軍用大型飛機製造能力將在10年內不復存在。

中國空軍發展思路

戰略空軍中國空軍最新型殲10戰機
1999年11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建軍50周年紀念會上,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宣布,中國將“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攻防兼備的人民空軍”。這標誌著中國戰略的重大轉變。自從建軍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飛機採購、人員培訓以及作戰條令等,都是圍繞國土防空展開。為了落實江澤民提出的攻勢作戰,中國空軍需要實現戰機裝備的現代化,修改戰略、戰役和戰術準則,並重新調整訓練科目。近年來,中國軍隊為了發展其空中作戰能力,正迅速走向現代化。
有文章指出,中國正在發展有限的進攻型空中力量能力,作為對周邊鄰國和美軍在太平洋行動的威懾。中國無意貫徹戰略空軍的指導思想,而是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進攻型空中力量”,即運用傳統的戰術平台來開展對中國周邊的戰略行動。
中國進攻型空中力量發展的歷史
中國空軍歷史上的某些事件致使其現代進攻型能力明顯落後於其它世界強國。進攻型空中力量建設原本不符合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20世紀60年代中蘇分裂又導致蘇聯撤除其軍事援助,使中國無法獲取新技術和發展攻勢空戰思路,從而妨礙了中國戰略空中力量的發展。
在80和90年代,即在修改一系列作戰準則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抗衡技術上更先進的敵人,希望能從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中得到指引。這種思想就是通過使用大量以低技術武器武裝起來的軍隊,用數量而不是人員素質和武器質量來戰勝敵人。在這種戰爭中,軍隊以及準軍事力量將和人民一道進行傳統戰和游擊戰,使敵軍疲於應接,然後正規軍實施各個擊破,伺機攻擊和消滅孤立的敵軍小股部隊。
戰略空軍中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目前有120多架轟六。其載彈量比美軍B-52、B-1B、B-2A要小很多,航程也近一半。
在本質上,發展進攻型空中力量跟人民戰爭格格不入。毛澤東的戰爭思想是基於本土防衛,中國空軍的主要職責是保衛國家的領空。從韓戰期間成軍以來,中國空軍的裝備和人員培訓目的就是執行空中優勢任務,僅將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戰略能力的發展上。1951年11月,中國空軍在第一次轟炸南韓情報設施過程中遭受重創之後,決定把用於轟炸南韓目標的轟炸機從常規行動中撤除。從那以後,中國將精力集中在發展空中優勢上。
一個希望有效使用戰略空中力量的國家需要技術先進的飛機,需要指揮、控制、情報、偵察和預警系統,並要進行大量的飛行員訓練,但這些都和人民戰爭的低技術本質相悖。人民解放軍克敵制勝用的是低技術武器,而不是諸如戰略轟炸機這樣的高技術系統。因此,毛澤東時代的空軍獲得的是韓戰時期的“蘇”式戰術飛機,而沒有發展用於遠程攻勢任務的現代武器系統。蘇聯向中國提供的飛機和訓練等軍事援助,在初期幫助剛剛組建的中國空軍具備了戰鬥能力,但是中國對蘇聯的依賴限制了中國自行研製飛機和本國軍事思想的發展。蘇聯對中國空軍的援助始於韓戰,直到60年代的中蘇交惡。這種物質援助的中斷和蘇聯顧問的撤離,留給中國的是落伍的空軍和有限的現代化資源。中國空軍用中國仿製的飛機補充並且取代蘇聯提供的飛機。整個70年代,中國空軍裝備的飛機機種包括中國仿製的米格一17“壁畫”(J一5)和米格一19“農夫”(殲6)截擊機,以及圖一16“獾”(轟一6)中程轟炸機。直到現在仍有很多轟一6在服役。
戰略空軍中國研製生產出國產化殲-11B戰機
中國空軍直到70年代才在研製攻勢作戰飛機方面取得重大進步。70年代初期,中國試圖用英國製造的勞斯萊斯“斯貝”渦扇發動機研發自己的戰略轟炸機,卻因技術原因和資金困難而放棄。此後中國推出了另外一個計畫,用“斯貝”渦扇發動機來為轟一6換裝,但也由於資金問題而下馬。雖然中國對其在50年代製造的轟一6電子設備和電子對抗系統進行了升級換代,但是,中國空軍在這段期間沒有獲得能夠將空中力量投送到國土以外的遠程戰略轟炸機。與此同時,美國研製出了B一52“同溫層堡壘”、B一1“槍騎兵”和F一1ll“土豚”三種飛機,並對這些飛機進行了戰略部署。人民戰爭的低技術本質和中國對蘇聯軍事援助的依賴,使中國注定要建立一支由落伍飛機組成的空軍,而非一支能夠執行攻勢作戰的現代化空軍。
中國對進攻型空中力量的追求獲取新裝備
戰略空軍中國空軍從俄引進超過100架蘇-30MKK戰機
在經過一段以發展國產飛機為主的有限項目時期後,中國空軍加大了對國內和俄羅斯飛機的採購。中國空軍現代化進程中最顯著的部分,是獲得先進的攻擊機空中加油機、機載預警和指揮系統飛機。具體地說,中國空軍獲得了先進的多功能戰鬥機,包括俄羅斯蘇一27和蘇一30戰鬥機、國產J-8和J-10殲擊機、伊爾運輸機,以及中國自己研製的機載預警和指揮系統平台。這些種類不同的飛機為中國提供了空空和空地戰術作戰能力,但是由於缺乏遠程轟炸機,中國無法將其空中力量投送到太平洋以外。 中國目前轟炸機部隊的主力是120多架H一6中程轟炸機,此外還有Q一5強擊機和JH一7殲轟機。轟一6是中國最大的轟炸機,載彈量2萬磅,而美國B一52的載彈量為6萬磅。轟一6作戰半徑也比B一52轟炸機要小得多,從而限制了轟一6在太平洋的行動。強一5和殲轟一7的載彈量和作戰半徑更小,制約了這些飛機到達中國周邊國家的能力。
中國空軍裝備現代化計畫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獲得空中加油平台。中國空軍認為,延伸其戰鬥機群的飛行半徑,對於執行超出中國周邊地區的行動至關重要。中國空軍機群主要由殲一8和殲一7戰鬥機組成,航程能達到可能發生衝突的地區,例如西沙群島中沙群島,但是如果沒有空中加油,這些戰機將無法游弋,也無法對敵機作戰。由於海外前進基地太少,也限制了中國空軍執行遠程攻擊的能力。美國能從遍布全球的戰略空軍基地發起行動,但是中國跟美國不一樣,中國在大陸以外沒有任何一個主要的空軍基地。沒有空中加油,中國就無法執行有效的攻擊,更遑論充分保衛其所稱的領空範圍。
為了解決空中加油能力的需要,中國在90年代把幾架轟一6改裝成加油機,並在2005年從俄羅斯訂購了8架伊爾一78空中加油機。雖然中國的空中加油能力得到改善,但是其空中加油能力在軍事行動環境中的有效性仍然值得懷疑。和美國空軍585架的空中加油機群相比,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現有的加油機數目僅為很小一部分。中國飛行員的空中加油經驗也很有限。雖然中國早在大約20年前就獲得了空中加油機,但是直到2005年才實現了海上空中加油。此外,由於中國戰鬥機大部分都不具備空中受油能力,中國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升級才能彌補這一不足。
改善指揮和控制
戰略空軍以運八為基礎改進的空中電子戰機已批量裝備
要開展空中加油機、殲擊機、戰術戰鬥機以及各種空中平台協同作戰,需要通過大量的協調,而這種協調只有通過整體和靈活的指揮和控制(C2)才能實現。目前中國的指揮和控制依靠的是過時的通訊系統,造成命令和指揮傳達延誤。發展中國自己的空中指揮和控制平台,諸如KJ一2000和KJ一200指揮、控制、情報、監視和偵察(CZlSR)空中預警機,使中國具備了執行空中C2及作戰管理的能力,而空中預警機是中國空軍改善指揮和控制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0年6月,中國空軍某機墜毀,遇難者都是設計和測試空中預警機的技術骨幹,中國的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計畫遭受重大挫折。儘管如此,中國一直在繼續開發用於實戰的空中預警機技術。KJ一2000空中預警機最近可能已經交中國空軍投入服役。
中國空軍或可通過獲取現代武器裝備來實現技術提升,但要改變c2思想和做法則需要時間。從傳統上看,中國軍方沒有授權給下級軍官的做法,這種情形的結果是C2高度集中,總是由高級軍官制定戰術決策。因此,中國空軍運用新的空中C2平台的意圖還不明朗。典型的對比是,在大多數其它國家的C2ISR平台上,下級和中級軍官是空戰的管理者,而中國空軍是由高級軍官在指揮塔中指揮。為在進攻作戰中有效地部署空中C2ISR技術,中國空軍必須首先改變其指揮方式,授權給下級軍官,而這可能是中國軍事領導人所不願做的。
加強訓練
戰略空軍中國空軍大約在20年前得到空中加油技術
近年來,中國空軍修改了訓練計畫,以此來改善人員素質,提高戰鬥力。中國空軍制定了訓練演習,讓飛行員在各種複雜條件下執行實戰飛行任務。此外,中國空軍還針對台灣美國的潛在衝突開展戰術訓練,讓飛行員演練空空和空地戰術,以此提高精確打擊能力。在(最近剛增加的)進攻型訓練中,中國以蘇一27殲一8模擬台灣“幻影”2000F一16戰鬥機的戰術。
中國還增加了聯合與協同訓練,以提高和外國軍隊在海外聯合行動的能力。中國2002年的協調聯合行動計畫中加大了中國空軍的聯合訓練。未來的軍事行動可能會包括更多的聯合行動,也就是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其它組成部分主要是海軍航空兵,將協助中國空軍執行攻勢作戰。中俄2005年軍事演習強調了中國空軍的精準攻擊能力,動用了空中加油機、轟炸機、戰術飛機和空降部隊。2006年中國和塔吉克斯坦軍方舉行的一次演習展示了中國的遠程空運能力。這兩次演習都顯示了中國努力改善進攻能力的企圖,同時也暴露了現有能力對中國影響周邊國家的局限性。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進攻型空中力量
戰略空軍殲10量產標誌中國已具備設計先進戰機能力
雖然進攻型空中力量既可以是戰術的也可以是戰略的,美國政府把中國追求進攻型空中力量看作是具有戰略意圖。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空軍的現代化將使中國空軍具備戰略能力。但是,中國現有的飛機採購和研發表明,實際並非如此。中國空軍中大多數由俄羅斯和中國自己製造的新飛機,都是空中優勢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二者均具戰術行動的特點。即使在C2飛機和加油機的支援下,中國空軍短程戰術飛機要想航行到中國周邊以外的地方也將困難重重。2005年,俄羅斯提出有意向中國出售圖一22圖一95遠程轟炸機,亦即中國曾在90年代中期希望購買的兩款飛機。中國至今沒有購買。中國中意短程飛機而非戰略轟炸機的決策顯示,中國意圖將現有空中力量的投送能力限制在太平洋範圍。
中國採購多功能戰鬥機和預警飛機,以及缺乏遠程戰略轟炸機的事實,迫使外界猜測中國軍方領導人如何界定進攻型空中力量。中國進攻型空中力量似乎是將戰術平台與戰術及戰略指導思想結合而成,亦即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進攻型空中力量。這一指導思想是用戰術上的多功能戰鬥機來攻擊傳統的戰略目標,包括C2系統、工業設施和首腦藏身之所。此外,它們還執行戰術任務,包括近距空中支援和空中優勢作戰。
中國發展進攻型空中力量的性質表明,中國把其面臨的潛在威脅局限於周邊國家,目前並不謀求將其空中力量投送到該地區之外。雖然性質如此,中國將會繼續空軍的現代化,假以時日,勢將發展成一支具有全球投送能力的空軍。
美國的反應
戰略空軍美軍C-130運輸機改進的AC_130重型攻擊機
儘管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很小,中國空軍進攻型軍力的發展仍然對區域的穩定構成威脅。中國將其軍事力量投送到整個太平洋地區的能力,危及著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影響。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一直在太平洋維持軍事主導力量,但是最近中國軍力的發展可能會改變太平洋地區的力量平衡。即使中國承諾和平崛起。採購殲一10蘇一27戰鬥機可能會使中國空軍成為美國和其它亞太國家的一個區域性的、技術方面的對等競爭者。中國的軍事化可能導致諸如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發展更具進攻型的軍事姿態,日本和韓國最近表達了對中國軍力提升缺乏透明性的關切。中國可能通過增加其軍事能力來加以回應,從而出現螺鏇式的軍事競賽,最終可能導致外交關係緊張或者軍事對峙。中國空軍還可能將戰力投送到中亞國家,如哈薩克斯坦,中國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依賴這些國家的供應。中國空軍對這些國家任何形式的介入,都可能繃緊對美國俄羅斯的關係,這兩個國家都希望在這個重要的戰略地區加強影響。
限制軍事技術轉讓
戰略空軍中國新未來大型運輸機想像圖
中國十分依賴外國來實現中國空軍的現代化,努力從俄羅斯以色列法國德國尋求軍事優勢技術。中國空軍這種依賴外國供應的發展途徑,使美國可通過鼓勵或者懲罰措施來影響許多向中國提供武器的供應商。從法律上講,美國能禁止包含美國技術的武器系統的轉移。但是近年來,美國甚至已經阻止了並不包含美國部件的先進軍事硬體對中國的銷售。為了制約中國進攻型能力的發展,美國必須持續向歐盟施壓,維持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此外,美國應該敦促歐盟國家把能夠向中國出口的技術指導政策標準化。凡遵守這些指導政策的國家,凡停止向中國進行軍事技術轉讓的國家,應當獲得鼓勵,如軍事援助,以及參與美國領導的聯合武器開發項目的資格,如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那些選擇繼續向中國出售先進軍事硬體的國家,則應面臨類似2004年以色列受到的限制。
開展有限接觸
戰略空軍中國運-8改進型電子戰機
為了阻延中國空軍發展進攻型軍力,美國必須採取軍事威懾和禁運及與中國軍方有限合作同時並舉的策略。一些美國人擔心,與中國武裝力量進行合作性的接觸,會讓中國人學到作戰思想和策略,從而提高他們對美交戰的能力。雖然這種憂慮有其合理之處,但交往能促進軍事方面的更大透明性,改善美中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助於建立高層領導人之間的溝通渠道,從而減少美國和中國軍隊發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美軍與中國的近期交往中尤以美中海軍之間的接觸為主。美國海軍成功主導了最近中美接觸的努力,其原因在於,從傳統上說,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總由海軍上將擔任,而且美軍在這一地區的軍事行動有相當一部分由海軍承擔。發展美中海軍之間的關係雖然重要,但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過程中,海軍和空軍的現代化是中國並重優先的考慮。鑒於中國強調加強空軍,在與中國軍方的接觸中,美國空軍應發揮與海軍同等的作用。美中空軍之間的互動,應當避免暴露美軍在軍力投送、C3ISR運作等方面的能力,空軍應當把重點放在專業交流和發展促進美中對區域人道及安全問題做出協同反應的能力方面。
做好軍事準備
中國公開謀求避免使用進攻型軍事力量,但出奇制勝始終是中國作戰思維中的一根支柱。因此,美國軍方必須時刻準備對中國採取的任何進攻型行動做出反應。美國空軍目前向中國東南方向1800英里以外的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部署了B-1、B-2和B-52轟炸機,這些轟炸機以及在日本韓國夏威夷的其它美軍轟炸機是對中國進攻型行動的強有力威懾。

相關圖片

戰略空軍 中國由伊爾-76改進的空警-2000型預警機
戰略空軍 運十飛機出廠
戰略空軍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研製過的運-10型飛機
戰略空軍 運十空中飛行
戰略空軍 運十駕駛室
戰略空軍 運十客艙

相關報導

香港《成報》鳳凰衛視的特別報導引述中國軍方的訊息,對中國戰略空軍的誕生內幕進行了詳細的報導
這兩家與中國政府和軍方高層關係相當密切的香港平面和電視傳媒報導說,在剛剛舉行過的中國空軍黨代表大會上,各參會的代表們通過了一項重要的決議,對中國空軍的戰略定位作出三項結論,這就是“空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空軍;要建立空天一體、攻防兼備、資訊火力一體的現代空軍;空軍應與陸海軍並立,在以空制空、以空制地、以空制海的各種作戰形式中全面參與,能在全空疆作戰、能實施遠端反應的戰略空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