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

1、思維方法歸根結底是客觀事物之間的關係和規律的反映。 系統思維法: 3.關聯性特徵:系統內的個體是相互關聯的。

什麼是思維方法[1]

思維方法是人們通過思維活動為了實現特定思維目的所憑藉的途徑、手段或辦法,也就是思維過程中所運用的工具和手段。思維方法屬於思維方式範疇,是思維方式的一個側面,是思維方式具體而集中的體現。
思維方法是由諸層次、諸要素構成的複雜系統。按其作用範圍的不同,可以把思維方法劃分為三大層次:一般的思維方法、各門具體科學共同的思維方法和各門科學所特有的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的辯證關係[1]

任何思維方法都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的辯證統一。其辯證關係具體表現在:
1、思維方法歸根結底是客觀事物之間的關係和規律的反映。
2、思維方法的發展受到社會實踐的規模和水平、實踐方式的發展程度等客觀條件的制約,並隨著社會歷史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3、思維方法的選擇和評價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在於思維方法的適用性,即思維方法是否與認識對象和實踐對象相一致、相適應。

思維方法的作用

思維活動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動態系統,思維對象、思維主體和思維方法是思維活動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三個要素。思維對象是思維活動的原材料;思維主體是具有認識能力及相應思維結構的人;思維方法是思維主體對思維對象進行加工製作的方式、工具和手段。
在思維活動中,思維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構成了思維主體和思維對象發生聯繫的中介和橋樑。沒有科學的思維方法,人們的思維活動就不能順利進行並取得成效。

基礎的思維方法

以下思維方法側重於科學技術方面,而非為人處事方面。
一、系統思維法:
1.系統結構:
系統的上下級是歸屬關係,同級之間是並列關係。
例如:某所高中系統,分為高一、高二、高三這三個子系統,其中高一這個子系統又分為一班、二班。可見,系統的上下級之間(年級和班級)是歸屬關係,同級之間(年級之間或班級之間)是並列關係。

例如:人體由八大系統組成,既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
其中的消化系統又由消化管和消化腺這兩個子系統組成。
其中的消化管又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這些更小的系統組成。
其中的小腸又由十二指腸、空腸、迴腸這些更更小的系統組成。

2.系統中,同級的事物之間的關係:
很多情況下,系統中同級的事物之間,如果存在相互的關係,按組織結構分為合作對立兩種,按變化過程,分為因果階段兩種。

(1)合作關係。
例如:餐館是一個系統,裡面的廚師、服務員、老闆他們相互合作。
例如:消化系統中的小腸是合作關係,都是在消化食物。
(2)對立關係。
例如:全國足球聯賽是一個系統,裡面兩隻比賽的足球隊是對立關係。
例如:激素系統中的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是對立關係,胰島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合作關係與對立關係的事例:食物鏈系統中,羚羊之間是合作關係,一批羚羊休息時,另一批羚羊要放哨,而羚羊和獅子則是對立關係。
(3)因果關係。
例如:連續的一組化學反應(例如:糖酵解)就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中,反應物(原因)轉變為生成物(結果),而生成物(結果)又作為反應物(原因)參加下一個化學反應,從而形成一條因果鏈的系統。
(4)階段關係。
例如:受精卵→胎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就是生命過程的系統。
例如: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期就是一個系統,由前期前中期中期後期末期這幾個階段組成。
(5)同級的事物之間也可能沒有相互關係。
例如:簡單的說,一輛滿載乘客的公車是一個系統,裡面的乘客之間沒有相互的關係。
3.系統中的連續性與無限性:
連續的事物是由有限個或無限個事物組成的。
(1)一條直線作為一個系統,可以看成由無數個點所組成的,這無數個點就是這個系統中的成員,所以這個系統是一個無限大的系統。
(2)實數作為一個系統,可以看成由無數個數字組成的,這無數個數字就是這個系統中的成員,所以這個系統是一個無限大的系統。
4.系統接口:
(1)系統接口是一個系統與另一個系統之間傳輸物質、能量、信息的地方。
例如:從地理而言,中國這個系統和印度這個系統的系統接口就是兩國的邊境關口,而邊境關口之外的兩國邊界線上則不能有人或物的傳輸,所以不屬於系統接口,如果有人或物的傳輸,就是非法入境了。
(2)系統接口分為原樣傳輸型和轉換傳輸型:
原樣傳輸型:系統接口不改變傳輸的事物的性質。
轉換傳輸型:系統接口改變傳輸的事物的性質。
例如:一些家電的變壓器作為系統接口,改變了輸入電流電壓
5.系統漏洞:
系統中只要存在漏洞,就可能影響到系統的其它部分,因為系統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要防止系統有漏洞。
6.系統的本質特徵:
1.整體性特徵: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超越於系統內個體之上的整體性特徵。
2.個體性特徵:系統內的個體是構成系統的元素,沒有個體就沒有系統。
3.關聯性特徵:系統內的個體是相互關聯的。
4.結構性特徵:系統內相互關聯的個體是按一定的結構框架存在的。
5.層次性特徵:系統與系統內的個體之關聯信息的傳遞路徑是分層次的。
6.模組性特徵:系統母體內部是可以分成若干子塊的。
7.獨立性特徵: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是相對獨立的。
8.開放性特徵: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又會與其它系統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9.發展性特徵:系統是隨時演變的。
二、組合分解思維法。
1.組合
組合的方式:
(1)中心法:以一個事物為中心,再插入各種其它的事物,形成不同的組合。
(2)搭配法:不設中心的事物,按照數學上排列或組合的概念,算出各種搭配的可能性,從中挑取最好的搭配。
經典事例:1904年的夏天,美國商人哈姆威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博覽會場外賣甜脆博餅,恰好他的旁邊是一位賣冰淇淋的小姐,因為天氣太熱冰淇淋銷售的很快,而哈姆威的博餅卻賣不動。哈姆威腦子一轉,把自己的博餅捲成錐形來盛放冰淇淋,從此蛋卷冰淇淋風靡全球。
2.先分解組合
經典事例:大家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河裡停著一隻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常見事例:有的工程,需要分解成幾個部分,分給不同的部門去做,然後把這幾個部門的工作成果組合在一起。
三、對比思維法。
在對比中,同中求異、異中求同。
同中求異,可以對事物按不同處進行分類
異中求同,可以對事物按相同處進行歸類
四、歸納演繹思維法。
歸納:從多個個別的事物中獲得普遍的規則。
例如:黑馬、白馬等,可以歸納為馬。
演繹:與歸納相反,演繹是從普遍性規則推導出個別性規則。
例如:馬可以演繹為黑馬、白馬等。
五、分析綜合思維法。
分析:把整體分解為部分,或把複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
綜合:把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結合起來,形成整體性的考察。
六、抽象概括思維法。
抽象:從對象中抽取它本質的屬性,拋開其非本質的東西。
概括:概括是在思維中從單獨對象的屬性推廣到這一類事物的全體的思維方法。
七、傳輸的順序形式與並列形式思維法。
順序形式:事物按照先後次序運行。
並列形式:事物同時運行。

順序形式分為線形結構和環形結構,線形結構表示事物的末端終止,而環形結構首尾相接,表示事物的循環。

八、傳輸的反饋思維法。
反饋分為正反饋負反饋
正反饋:反饋信息與原輸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輸出信息進一步增強的調節。
例如:在排尿反射過程中,當排尿中樞發動排尿後,由於尿液刺激了後尿道的感受器,後者不斷發出反饋信息進一步加強排尿中樞的活動,使得排尿一再加強,直至尿液排完為止。
負反饋:反饋信息與原輸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輸出信息減弱的調節。
例如:血糖降低會促進使胰島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而當血糖恢復正常值以後又會抑制胰島細胞繼續分泌胰高血糖素。

九、傳輸的模組思維法。
模組作為一個局部的整體,好比一個盒子。模組有三個重要方面:輸入、處理方法、輸出。

例如:在電路中,串聯、並聯、反饋、模組都是常見的概念。
十、因果思維法:
原因產生結果
因果鏈:有的原因產生結果後,這個結果又作為原因產生下一個結果,於是成為因果鏈。
例如:英國民謠:“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失一位將軍;損失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正向推理:原因推理結果。逆向推理:結果推理原因。
逆向思維的事例:
例如:有人落水,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面對緊急險情,運用了逆向思維,果斷地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夥伴性命。
例如:當時,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辯證思想已傳入英國,法拉第受其影響,認為電和磁之間必然存在聯繫並且能相互轉化。他想既然電能產生磁場,那么磁場也能產生電。
例如:美國阿拉斯加的涅利欽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為了使鹿群健壯起來,不是恢復植被給鹿治病,而是把狼作為醫生請到自然保護區,因為狼的到來,鹿群跑得更勤快。
十一、內因外因思維法: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根據,指一事物內部矛盾對立雙方的相互作用和鬥爭。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它規定著事物運動和發展的基本趨勢。
外因:事物變化、發展的外在原因,即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繫和互相影響。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只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十二、邏輯思維法:
當有多個條件時,所使用的方法。
(1)邏輯與:所有限定的條件都具備才會產生指定結果。
(2)邏輯或:只要具備限定的條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就會產生指定的結果。
(3)邏輯非:不具備限定條件中的任何的條件才會產生指定的結果。
十三、因果對應關係:
(1)一對一,既一個原因產生一個結果:
例如:細胞中,很多配體和受體之間是一對一的激活關係。
(2)多對一,既多個原因產生一個結果:
例如:細胞信號傳導中的整合蛋白,把多個信號整合成一個信號。
例如:軟體開發中,有的把函式把多個輸入變數的值經過函式運算,返回一個輸出值。
(3)一對多,既一個原因產生多個結果:
例如:細胞生物學中,磷脂醯肌醇雙信使信號系統的兩個信使是由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所產生。
(4)多對多,既多個原因產生多個結果。 
十四、陰陽思維法。
(1)陰陽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
(2)陰陽相互包含,陰中含陽,陽中含陰。
例如:我國古代經典名著《三十六計》的第一計“瞞天過海”中說道:“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有些情況下,陰在陽的裡面,使人不易發現,而不在陽的明顯的對立面上。“瞞天過海”的故事講述唐太宗帶大軍來到海邊,一位海上民宅的主人請求見駕,稱已經準備好海軍糧草,敬獻皇帝,並邀請皇上去海上民宅做客,那個海上民宅的四周用布包圍,看不見外面,其實可以漂浮,所以等皇帝發現陰謀,那個海上民宅已經漂浮到茫茫大海之中,主人早已坐船跑了。這個故事的意思是,有些事情表面是好的(陽性),而裡面卻藏著壞事(陰性)。我國經典名著《三十六計》之所以把陰陽理論放在第一計,可見陰陽理論的重要性,我國古代經典名著《易經》是對陰陽理論的深入解釋。
(3)陰陽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向對立面轉化,所以有些時候陽多一些,有些時候陰多一些,陰陽並非總是均等的。
例如:人生有時快樂(陽)大於悲哀(陰),有時悲哀(陰)大於快樂(陽)。
(4)判斷陰陽:
很多情況下:
性事物的常見性質正性的、向外的、釋放的、奉獻的、上面的、發亮的、發熱的、中心的、集中的。
性事物的常見性質負性的、向內的、吸收的、獲取的、下面的、發暗的、發冷的、周圍的、分散的。
例如:白是陽性,黑是陰性。
例如:熱是陽性,冷是陰性。
例如:原子核是陽性的,周圍環繞的電子是陰性的。
(5)陰陽的互補消減
有的陰陽是互補的(例如:男人和女人),有的陰陽是相互消減的(例如:熱水和冷水)。
(6)陰陽的混合中和
很多互補的陰陽趨於混合,很多相互消減的陰陽趨於中和

等量的紅沙子和藍沙子混合在一起,成為紅藍交織的沙子,紅沙子和藍沙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而等量的紅油漆和藍油漆中和在一起就成為了紫色的油漆,原來的紅油漆和藍油漆都不復存在了,可以看出這就是混合與中和的區別,陰陽可能發生混合,也可能發生中和,也可能都發生。
十五、唯物辯證法
注意唯物辯證法和陰陽思維法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處,尤其在矛盾的對立、統一方面。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有三條:對立統一規律(矛盾的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事物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鬥爭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例如: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人奮鬥,從而把理想轉化為現實。
(2)質量互變規律:事物、現象由於內部矛盾所引起的發展是通過量變和質變的互相轉化而實現的。
例如:吹氣球。一點一點的吹(量變),吹到一定程度,氣球就爆炸了(質變)。
(3)否定之否定規律:事物的發展是通過自身的辯證否定實現的。事物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統一。當肯定方面居於主導地位時,事物保持現有的性質特徵傾向,當事物內部的否定方面戰勝肯定方面並居於矛盾的主導地位時,事物的性質特徵趨勢就發生變化,舊事物就轉化為新事物。否定是對舊事物的質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而是變革和繼承相統一的揚棄。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是對前一階段的否定,同時它自身也被後一階段再否定。經過否定之否定,事物運動就表現為一個周期,在更高的階段上重複舊的階段的某些特徵,由此構成事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周期性螺鏇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十六、量變質變思維法:
量變質變的關係,很多時候是漸變與突變的關係。
十七、階段思維法:
階段內,事物量變或不變,階段之間,事物發生質變。
十八、排除法:
排除法:已知在有限個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對於一個答案,不知道它是否正確,但是知道這個答案之外的其它答案都是錯誤的,所以推斷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著名偵探福爾摩斯說過:“當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還剩一個時,不管有多么的不可能,那都是真相。”
十九、反證法:
反證法:首先假設某命題不成立(即在原命題的條件下,結論不成立),然後推理出明顯矛盾的結果,從而下結論說原假設不成立,原命題得證。
當論題從正面不容易或不能得到證明時,就需要運用反證法,此即所謂"正難則反"。牛頓曾經說過:“反證法是數學家最精當的武器之一”。
二十、函式思維法:
函式式體現:幾個信息,以某種等量關係而組織在一起,成為函式式。
函式式體現:自變數因變數的對應關係。
二十一、時空思維法: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
(1)空間: 空間是的位置關係。
點組成線、線組成面、面組成體。
(2)時間: 時間可以描述位置關係的變化。
二十二、表格思維法:
表格上的一個值,是由某一個行值和某一個列值所確定的一個值。
計算機的SQL資料庫的數據就是以表格的形式展現的,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很多信息以表格的形式來組織,所以才有了“矩陣革命”這樣的概念。
二十三、集合思維法:
子集:對於兩個非空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稱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交集:一般地,給了兩個集合A和B,由既屬於集合A又屬於集合B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A與B的交集。
並集:一般地,對於兩個給定的集合A和B,把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與B的並集。
補集:一般地,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在S中的補集。
二十四、發散收斂思維法:
發散思維: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
收斂思維: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儘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的信息和解題的可能性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序列中去,最終得出一個合乎邏輯規範的結論。
二十五、適度極限思維法:
很多事物的量有三個範圍:(1)在適度範圍之內,(2)在適度範圍之外但是在極限之內,(3)在極限之外。
很多事物,在適度範圍之內,功能或屬性能得到較好的發揮,在適度範圍之外但是在極限之內,功能或屬性的不能較好的發揮,在極限範圍之外,事物的功能或屬性完全喪失。這其實是量變質變的關係。
二十六、主要次要思維法:
(1)取捨:
例如:對事物建立模型,就是按照需要,留下重要部分,去掉次要部分,從而簡化事物、突出重點。
(2)優先:
例如:人們常說:“做事要分個輕重緩急。”有時,對於主要的事情要優先辦理,次要的事情放在後面。

現代思維方法的特徵[1]

現代思維方法的主要特徵包括三個內容:
1、系統性
第一,現代思維方法本身構成了一個層次清楚、內容豐富的方法系統。從層次上看,現代思維方法有哲學思維方法、邏輯思維方法、一般科學思維方法、具體科學思維方法等;從基本種類上看,有抽象思維方法、形象思維方法、靈感思維方法等。
第二,現代思維方法以高度辯證的系統思維方法為核心內容和本質特徵。系統思維方法把系統的觀點用於分析和綜合事物,是系統性原則的運用,它最根本的特點是:始終把思維對象當作多方面聯繫、多要素構成的動態整體來研究,進而對思維對象之間及其與內外環境之間的作用與聯繫進行全面地把握和綜合地分析。其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一是整體性原則;二是有序性原則;三是動態性原則;四是等級性原則;五是系統發育原則;六是模型和最佳化原則。
2、創新性
創新性不但是自古以來人類生產、生活實踐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思維方法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規律的本質需要。思維方法的創新主要體現為思維的求異性、多向性和綜合性。
3、思維方法的定量性
定量思維方法把數量分析作為思維過程的基本組成部分,並強調數量分析是決策的依據。定量思維方法包含了一系列具體的操作方法。數學方法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結論的確定性,成為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定量思維方法,此外,被廣泛使用的方法還有計算機方法,它實質上也是一種數學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