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式輕機槍

布朗式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也稱布朗式輕機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英國協國家軍隊的支柱。布倫式輕機槍經過苛刻的測試,良好的適應能力使得它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在進攻和防禦中都被使用,被戰爭證明的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和美國的白朗寧自動步槍一樣,能夠提供攻擊和支援火力。

基本信息

簡介

布朗式輕機槍戰場上布朗式輕機槍
輕機槍首次出現是在一戰的後期,當時的中型機槍普遍不能隨步兵衝鋒,這導致了德國MG08、英國LEWIS、美國布朗寧輕機槍的出現。在30年代,LEWIS被英國版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即布朗式輕機槍取代。

該槍使用英國.303英寸彈藥,最明顯的特點是30發彎曲形彈夾從上方插入。由於它只有22.25磅重,一個人就可以使用,但通常一把槍配備兩人,一人負責攜帶彈藥和裝彈。儘管它射速不高,但實戰證明,它在各種環境下都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布倫式輕機槍最初是由捷克斯洛伐克設計的ZB26輕機槍參加英國新型輕機槍選型,1933年被英國軍方選中,並根據英國軍方的要求改進而來。它同ZB26輕機槍一樣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即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的閉鎖槽實現閉鎖。布倫式輕機槍槍管口徑改為英制0.303英

布朗式輕機槍布朗式輕機槍

寸(7.7毫米),發射英國軍隊的7.7×56mmR標準步槍彈。30發彈匣供彈,位於機匣的上方,從下方拋殼,為了適應英國軍隊使用的有底緣步槍彈改成弧型彈匣,由於彈匣在機匣正上方,該槍帶護翼的準星覘孔式照門都偏出槍身左側安裝。槍管口裝有喇叭狀消焰器。該槍縮短了槍管與導氣管,取消了槍管散熱片,是與ZB26輕機槍明顯的區別。在導氣管前端有氣體調節器,設4擋調節,每一擋對應不同直徑的通氣孔,可調整槍彈發射時進入導氣裝置的火藥氣體量。射擊時拉機柄並不隨槍機一起前後移動,拉機柄可摺疊,在行軍狀態時將其折回,避免行進中被扯掛。供彈口、拋殼口、拉機柄等機匣開口處均裝有防塵蓋。布倫式輕機槍使用提把與槍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換槍管。採用兩腳架,也可以架在三腳架上以提高射擊穩定性(與MG34機槍兼顧重機槍的持續火力的概念不同)。

布朗式輕機槍布倫機槍
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並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命名為“MKI7.7mm布倫式輕機槍”,“布倫”(BREN)的命名源於捷克斯洛伐克生產商布爾諾公司(Brno)和英國生產商恩菲爾德兵工廠(Enfield)的前兩個字母組成。布倫式輕機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裝備大英國協國家軍隊。口徑改為7.92毫米的布倫式機槍曾裝備了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軍隊。由於性能相當出色,二戰結束後眾多大英國協國家軍隊繼續裝備布倫式輕機槍。

到1953年北約歐洲各國統一步槍制式口徑,英國將布倫式輕機槍重新設計改進成L4系列輕機槍,以適應北約制式7.62×51毫米NATO無底緣步槍彈。

性能

布朗式輕機槍布朗式輕機槍
自動方式:導氣式
口徑:0.303(7.7×56mm步槍彈)
容量:30發/彈夾、100發/彈鼓
重量:23磅
全長:1156毫米
槍管長:535毫米
初速:744米/每秒
膛線:6條,右鏇
槍管冷卻方式:氣冷
理論射速:500發/每分
改型:MkI、MkII、MkIII、MkIV、L4

保險裝置:保險/快慢機在扳機左上方。向前是自動射擊,中間是保險,向後是單發射擊。

退彈過程:彈匣扣位於彈匣後面。將其按壓,卸下彈匣,回拉拉機柄,通過進彈口檢查彈膛,抓住拉機柄,按壓扳機,朝前釋放拉機柄,通過回拉合上彈匣蓋,合上拋殼窗蓋(位於槍身下面)。

布朗式輕機槍布朗式輕機槍
輕機槍首次出現是在一戰的後期,當時的中型機槍普遍不能隨步兵衝鋒,這導致了德國MG08、英國LEWIS、美國布朗寧輕機槍的出現。在30年代,LEWIS被英國版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即布朗式輕機槍取代。

該槍使用英國.303英寸彈藥,最明顯的特點是30發彎曲形彈夾從上方插入。由於它只有22.25磅重,一個人就可以使用,但通常一把槍配備兩人,一人負責攜帶彈藥和裝彈。儘管它射速不高,但實戰證明,它在各種環境下都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對手

ZB-26輕機槍:工作原理為活塞長行程導氣式,採用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即靠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頂部的閉鎖卡槽實現閉鎖。可選擇單發或連發射擊。扣扳機時,槍機向前運動,槍匣下方防塵片同時向前彈開,以供空彈殼向下拋出(平時關閉防止沙塵進入)。在子彈推入彈膛之後,活塞桿和槍機座因慣性向前運動,因而打擊槍機內的撞針,擊發槍彈,此時槍機後端已由槍機座向上頂住槍匣,確實閉鎖。當子彈通過槍管的導氣孔,導入氣體進入活塞筒推動活塞桿及槍機後退,此時槍機後端隨底座的斜槽落下解鎖,槍機繼續後退,並拉出空彈殼,至彈膛末端時,退殼榫由槍機上的凹槽撞擊彈底上緣,彈殼向下彈出。最後槍機會回到開膛待機狀態,根據單連發選擇鈕,或是開膛待擊,或是立即重覆上述的動作。

布朗式輕機槍ZB-26輕機槍
ZB-26輕機槍7.92mm口徑,發射7.92×57mm槍彈。該槍採用彈匣供彈,容彈量為20發。彈匣位於機匣的上方,從下方拋殼。由於彈匣在槍身上方中心線,因此瞄準具偏出槍身左側安裝。該槍瞄準裝置採用由普通準星和蝸輪式缺口照門組成的機械瞄準具拉機柄位於槍身右側,在向後拉之後,進入待擊狀態,向前推回原位,射擊時,拉機柄並不隨槍機活動。該槍槍管外部有散熱片,槍管口裝有喇叭狀消焰器,膛口裝置上四周鑽有小孔。槍托後部有托肩板和托底套,內有緩衝簧以減少後坐力。兩腳架可根據要求伸縮。槍管上靠近槍中部有提把方便偕行與快速更換槍管,對於輕機槍來說,更換槍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ZB-26作為班組輕型自動武器,使用提把與槍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換槍管的設計,使它在使用上有了更大的彈性。步驟極為簡單,只要將槍管上的固定環向上轉,脫離閉鎖的凹槽,即可向前脫出。之後反操作把新槍管換入,固定即可。為了有效保持火力延續性,一般配備一個射手和一個副射手,大量彈藥和備用槍管都有射擊副手攜帶。熟練的射手在副射手的幫助下,更換槍管整個步驟只需要不到十秒鐘的時間,一般每射擊200發,需要更換一次槍管,如果射擊頻率慢,可以達到250發。

ZB-26輕機槍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在激烈的戰爭中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也不易損壞,使用維護方便,射擊精確以外,只要更換槍管就可以持續的射擊。二人機槍組,大大提高了機槍實戰性能。經過簡單的射擊訓練就可以使用該槍作戰。

當時的輕機槍,多半使用彈匣供彈,裝彈量有限,不像德國的MG34/MG42及美國的M1919系列,使用彈鏈供彈。因此其提供持續火力的能力仍有限制,換彈匣的空擋會造成火力中斷。客觀來說,當時輕機槍的設計思路也並不要求長期持續射擊,至於持續不斷的射擊,或者對集團敵軍進行火力壓制都是重機槍的任務。彈匣裝彈量小在當時也是可以接受的。

布朗式輕機槍中國戰場上ZB-26輕機槍
ZB-26輕機槍容量20發子彈彈夾對於輕機槍來說仍顯得裝彈量過小。20發的裝彈量就意味著,更多時候必然造成火力的中斷。在戰鬥中,作為火力支柱的機槍火力即使必須中斷,間隔也要越少越好。但是由於更換彈夾過於頻繁,造成火力的中斷次數過多。有經驗的老兵往往會乘機衝鋒打掉機槍。針對這點,有經驗的機槍射手經常在還有三四發子彈時,突然更換彈夾,讓敵軍無法估計更換彈夾的時間。英軍根據ZB-26輕機槍改進的布倫輕機槍就採用了三十發彈夾供彈,火力的持續性增強了。當然,代價是整槍重量大了。

ZB-26輕機槍採用槍身上方裝彈匣影響了射手的視線,其瞄準裝置是偏出槍體的瞄準方式,雖然並不影響射擊的精確性,但是影響了射手的視線。對於機槍手來說,良好的視線是非常重要的。

“劉易斯”式輕機槍:最初由塞繆爾.麥肯林設計,後來由美國陸軍上校I.N.劉易斯完成研發工作。劉易斯費勁心機向美國軍方推銷這種設計新穎的機槍,但美軍對此毫無興趣。劉易斯只得黯然地帶著他的設計來到比利時,在1913年開創了一家自己的兵器公司。一年後,隨著一戰的爆發,比利時兵器公司的員工們紛紛逃亡到英國,帶去了他們的設計方案和部分設備。他們在英國的伯明罕輕武器公司的工廠里開始量產“劉易斯”機槍。1915年起,英國軍隊將“劉易斯”作為制式輕機槍,它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攜帶型輕機槍。“劉易斯”採用導氣式原理,從上部由彈鼓供彈。

布朗式輕機槍“劉易斯”式輕機槍
“劉易斯”也是最早的航空機槍之一,它成為多乘員飛機上觀察員/機槍手的標準武器。通常會把原來的步槍式槍托換成鐵鏟柄式的把手,這樣更方便在上下翻騰的飛機上射擊目標。MK2型減輕了重量,成為主要的前向射擊航空機槍,裝備了許多早期戰鬥機。比如SE-5A型戰鬥機上就裝有一挺“劉易斯”機槍。裝彈時射手必須站起來,將機翼上的機槍拉回自己面前,卸下空彈鼓,裝上新的,這期間你的雙腿必須牢牢地夾緊防護欄。除了SE-5A,在1920年代還有許多英國戰鬥機都使用過“劉易斯”機槍。

英國皇家陸軍對“劉易斯”機槍可謂是情有獨鍾,在一戰結束後的很多年裡仍舊在使用。除了英國,還有許多國家在一戰期間裝備了“劉易斯”輕機槍,比如澳大利亞,法國,挪威,俄國,加拿大,甚至還有敵對方的德國軍隊。西線德軍非常欣賞繳獲的“劉易斯”輕機槍,覺得它要勝過德國自己的MG08/15輕機槍。這實際上是一種馬克沁重機槍的改進型,改裝步槍式槍托、手槍式握柄,去掉三角架,換成了兩腳架。德國人還為“劉易斯”輕機槍編印了詳細的使用手冊。在1918年至1921年蘇聯建國初期的國內戰爭中,英國人提供給白匪軍大量的“劉易斯”輕機槍,結果相當一部分被紅軍繳獲使用。紅白雙方的士兵都十分喜愛這種份量輕,攜帶方便的機槍。

布朗式輕機槍“劉易斯”式輕機槍
英國軍方在1938年用布倫式輕機槍換裝了劉易斯機槍。但是敦科爾克撤退後,英國面臨的局勢十分嚴峻,所有可以射擊的武器都被投入使用,大量的“劉易斯”再度“應徵入伍”。他們主要作為防空機槍,裝設在卡車、火車上,或者作為固定的火力點,其中主要是MK2型航空機槍。隨著加拿大生產出大量的“布倫”式輕機槍,英國的“布倫”產量也逐步升高,“劉易斯”再度退出一線,轉為英國地方志願軍的裝備,並開始裝備武裝商船,作為防空機槍。在許多當時的報紙、照片中,我們可以找到有關擊落德軍俯衝轟炸機或者戰鬥機的內容,在一個笑呵呵的英國機槍手的背後總有一挺“劉易斯”機槍。

儘管在二戰中“劉易斯”機槍處於配角地位,但縱觀其“一生“,充滿了榮譽和驕傲!

二戰時期的經典武器

二戰時期的經典武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