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英

崔榮英

8歲到尚小雲辦的榮春社學戲,為榮春社“十八子”之一。先學青衣,後因一雙顧盼神飛的眼睛受到識才的尚小雲注意而改學花旦。在科班裡他得到尚小雲、筱翠花兩位京劇大師的悉心傳授,獲益匪淺;他本人又天資聰明、勤奮好學,所以進步很快,打下很堅實的基礎。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崔榮英,男,京劇旦角、教師。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他向尚小雲學了《娟娟》《金瓶女》《漢明妃》等戲,向筱翠花學了《戰宛城》(與楊榮環同時學,楊踩軟蹺,他踩硬蹺)《烏龍院》《挑簾裁衣》《梅玉配》《活捉三郎》等多出戲,成為得到真傳的優秀筱派弟子。此外他還向閻嵐秋、孫曉華、筱桂花、賈多才、高富遠等多位名家學習,廣采博收,充實腹笥。特別是閻嵐秋對他的蹺功給以嚴格的教導、訓練,對他幫助很大,使他的蹺功達到很高水平。榮春社學生邊學邊演,而且演出很多,很多時候還是日夜兩場,這為孩子們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實踐、鍛鍊機會。崔榮英此時也演出了很多戲。如他(飾潘金蓮)和尚長春(飾武松)合演《挑簾裁衣》《武松殺嫂》,配合默契,特別是他的扮相漂亮,眼睛靈活傳神,做表準確優美。在《珠簾寨》中他飾二皇娘(徐榮奎飾李克用),在《乾坤福壽鏡》中飾壽春(楊榮環飾胡氏),在該社新排的大型神話劇《西遊記》(包括八出戲)中飾玉面公主等等。通過不斷的學習演出,崔榮英很快脫穎而出,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稱讚。尚長春在《尚小雲與榮春社》一文中列舉優秀的學生時就說“旦行演員有孫榮蕙、楊榮環、郭榮珍、崔榮英等”。俞勛也說“花旦尚榮芳、崔榮英,武旦田榮芬皆童伶後起之雋材”。(《立言畫刊》,1938年第2期)證明他小小年紀尚未出科卻已小有名氣了。

事業高峰

崔榮英在榮春社學習七年,出科後仍留在杜內。一面演出一面做教師,教導年輕的學員。他曾向尚長麟教授《娟娟》《花田八錯》《拾玉鐲》等戲

1949年底尚小雲劇團成立,一些學生各自謀生。崔榮英也開始搭班到各地演出。按說他的基本功紮實,戲路寬,會戲多,又有多年舞台實踐經驗,而且正當年富力強、精力旺盛(20歲剛出頭),正是大有作為,充分施展技藝的好時候,很可惜不久他的嗓子出了問題,因而不得不輟演,離開他心愛的舞台。這可說是他藝術生涯的一個轉折點。

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苦學多年痴心熱愛的京劇事業,而是把全部精力心血花費於課徒授業、培養京劇人才上面,而且兢兢業業一乾就是幾十年,真是彈心竭慮,鞠躬盡瘁。大約在1956年,他到北京第二工具機廠輔導廠職工業餘京劇團,給他們排了很多戲。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后,他很快排出了《人造衛星鬧天空》,配合時事宣傳,引起不小轟動。排這些戲時他一人全面負責,不但生旦淨醜各個行當角色的唱做念舞、表演身段他一一指導、教授,就是舞台調度燈光布景也是他自己設計,充分證明他的多才多藝。

20世紀50年代末,他應邀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京劇團傳藝,烏魯木齊等地的京劇團演員聞訊也趕來向他學習。他教授了《拾玉鐲》《小放牛》《三不願意》《貴妃醉酒》等戲。他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在祖國的西北邊陲播撒了筱派藝術的種子,有力地支援了邊遠地區京劇藝術的發展。

後來他又相繼到天津戲曲學校(當時楊榮環任校長)、河北省戲曲學校(當時在保定)及石家莊等地的京劇團教戲傳藝。文化大革命後期從被迫下放勞動的涿州又回到北京第二工具機廠,給職工京劇團排演了《審椅子》等現代戲。“四人幫”被打倒後,他以滿腔的熱情與義憤編排了活報劇《王張江姚現形記》,表現出一名文藝工作者的良知與對社會的責任感。

1978年5月崔榮英進入北京市戲曲學校,時年已50歲,他努力工作,教的花旦組進步很快。除學生外,學校的一些年輕教師如馬清明、謝曄華等也向他請教、學戲(1981年馬拜崔為師),提高業務和教學能力。他的知識、能力和工作成績受到領導和教師、同學普遍好評。戲校領導袁聲、於世文對他很器重,他很快就轉為正式工作人員,並被評為國家文藝一級演員,後來還把北京市文化局撥給戲校僅有的兩套住房分給他一套。他在北京戲校一直工作到退休,退休後仍被返聘,繼續發揮餘熱。

在2005年CCTV第五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中榮獲花旦組第一名的常秋月,從1991年到1997年,一直跟崔榮英學戲。幾年來先後學習了筱派戲《活捉三郎》、《烏龍院》、《拾玉鐲》、《大英傑烈》、《小放牛》、《下河南》等。在這次電視大賽上常秋月還展示了絕跡五十多年的蹺功,使之重現舞台,令廣大觀眾又驚又喜。同時,此次大賽中展現蹺功的另一位旦角演員——來自台灣的黃宇琳也是崔榮英的學生。1990年代初北京市戲曲學校在孫毓敏校長帶領下赴台進行演出和藝術交流活動,崔也同行;就是藉此機會黃宇琳向他學了筱派表演藝術和蹺功。常秋月和黃宇琳兩位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京劇新人,一大陸一台灣。相映生輝地顯示著蹺功這一精湛藝術的無窮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每個京劇愛好者,而崔榮英為此付出的心血與努力是功不可沒的。

社會評價

綜觀崔榮英先生的一生,由於在舞台上演出的時間不長,主要從事幕後教學、授徒工作,所以知名度不高,了解他的人不多。但是幾十年來他一直默默地、努力認真地在梨園這一方土地上耕耘,為未來的京劇豐收付出了自己的一片心血。就在他去世前不久,還應邀到河北省京劇院幫助排戲、教戲,扶植地方京劇院團,精神感人。

人物逝世

2006年1月2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初三日

科班院校

榮春社 榮、春科 學生

京劇旦角演員百科(一)

安雯
畢谷雲
畢楊
寶幼亭
白玉薇
鮑綺瑜
碧雲霞
遲小秋
曹玉慶
曹建紅
陳宇[京劇武旦]
常秋月
崇元碧
崔榮英
崔壽兒
儲蘭蘭
查思娜
彩福祿
程硯秋
程聯群
程玉菁
蔡英蓮
陳世鼎[京劇旦角]
陳陽[京劇旦角]
遲喜珠
陳正薇
陳嘯雲
陳彤仙
陳五兒
陳麗芳
陳德霖
陳淑芳
陳桂壽
陳永玲
陳開群
陳文啟
陳嬡
陳盛蓀
曹毅琳
杜近芳
翟墨[京劇旦角]
刁麗
段來喜
丁至雲
段麗君[京劇演員]
杜富興
戴韻芳
竇曉璇
董圓圓
董翠娜
鄧敏
丁曉君[京劇演員]
董雪平
戴綺霞
李喜鴻
劉筱衡
劉山麗
劉杉杉
方松齡
馮蘊
傅世蘭
傅世雲
方連元
馮子和
方小亞
鳳凰旦
粉菊花
粉牡丹
福芝芳
范韻芳
范富喜
馮金芙
范春桂
果湘林
耿巧雲
耿世華
貫榴生
貫紫林
郭敬悉
高玉倩
顧正秋
郭睿玥
郭雪香
高喜玉
郭明月
龔雲甫
郭偉[京劇青衣]
郭際湘
郭瑤瑤
龔蘇萍
關麗卿
郭小莊
高韻芬
葛香汝
高紅梅[京劇旦角]
胡文閣
侯宇
侯丹梅
侯玉蘭
扈金娜
胡喜祿
胡璇
胡碧蘭
胡金萍
胡菊琴
胡素仙
胡芝風
黃孝慈
黃桂秋
韓寶芬
韓慧梅
韓冬柏
黃樺
郝蘭田
韓鳳英
何喜春
劉琪
何佩森
何蕾
郝瑩
江新蓉
姜亦珊
冀韻蘭
姜雙喜
江汁
計斌慧
賈華
賈麗雲
賈世珍
賈桂喜
金友琴
金月梅
金嘯虹
金喜棠
金素雯
金佩芳
金素秋
金碧艷
金少梅
孔元福
康靜
李佩紅
呂慧敏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多奎
李維康
李玉祥[京劇旦角]
劉秀榮[京劇旦角]
李莉[京劇旦角]
李琳[京劇旦角]
李慧娟[京劇旦角]
劉丹丹[京劇旦角]
劉薇[京劇旦角]
李金泉
劉美娟[京劇旦角]
李宏[京劇旦角]
李世芳
劉玉琴[京劇旦角]
李國靜
李紹華[京劇旦角]
劉錚[京劇旦角]
李曉玉[京劇旦角]
李硯萍
陸義萍
呂洋
李玉壽
李連貞
李凌楓
劉桂娟
李喜泉
李金鴻
路三寶
李經文
李玉芙
李薔華
梁小鸞
李硯秀
羅巧福
李新蘭
劉寧[京劇旦角]
李佩卿
李淑媛
梁秀娟
劉佳[京劇旦角]
李香勻
呂琳[京劇旦角]
李鳴岩
李富齋
李紅梅[京劇旦角]
李玉茹
劉淑雲
林桂蘭
李妙春
李靜文
劉雙壽
李丹林
李玉芝
李蓉芳
羅蕙蘭
雷元碩
劉慧琴
厲慧敏
李文敏[京劇旦角]
律喜雲
李慧芳
劉長瑜
陸素娟
李世濟
雷金福
李盛泉
陸鳳琴
李麗芳
劉昭容
李炳淑
李占華
盧小玉
李多芬
李艷儂
劉喜奎
林麗娟
劉盛蓮
雷英[京劇旦角]
劉元彤
藍文雲
李薇華
李毓芳
羅福山
李勝素
李潔[京劇旦角]
劉慧權
李韻秋
劉連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