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中順氣丸

寬中順氣丸

寬中順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一八三。具有分陰陽,濟水火之功效。主治血實氣虛,胸脅痞滿,或咳逆上氣,脅助內疼,痰唾稠粘,咽喉不利,熱結心煩,大便遲澀不下。

基本信息

組成

當歸(酒浸)半兩、芍藥半兩、白朮半兩、皂角(直大者,去皮弦,蜜炙)一兩半、芒消一兩(別研)、大黃二兩(生)、郁李仁(去皮)一錢半、牽牛(微炒,取末)二兩半、人參(去蘆)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漸加至五十丸,食遠、臨臥溫酒或飲湯送下。

功用

分陰陽,濟水火。

主治

血實氣虛,胸脅痞滿,或咳逆上氣,脅助內疼,痰唾稠粘,咽喉不利,熱結心煩,大便遲澀不下。

附方

名稱:安肺散

組成:款冬花、五味子、烏梅肉、紫菀茸、甘草、御米殼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每日二次

主治:涎喘嗽,日夜不止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三

名稱:綠雲湯

組成:新嫩柏葉、甘草、生薑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沸湯點下

主治:上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三

功用:利頭目,辟風邪

名稱:人參官桂飲

組成:人參、官桂、佛耳草、款冬花、寒水石

用法:上焙乾,研為細末。食後服一大錢,用蘆筒乾吸之;若嘔吐,用生薑嚼之,溫水浣漱

主治:咳嗽,五勞七傷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一

名稱:艾葉湯

組成:伏道艾葉、生薑、杏仁、松節明子木

用法:上先將明子銼碎,水一盞,煎數沸,次下艾、生薑,煎至七分,去滓,臨臥先嚼杏仁爛後,湯送下

主治:男女虛勞咳嗽,痰涎不止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一

名稱:玉屑丸

組成:半夏、生薑、白礬、百部

用法:百部共礬為末,半夏、生薑同煮令爛,去生薑,將半夏研如泥,復搗百部、礬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九,食後、臨臥薑湯送下

主治:咳嗽涎盛痰壅,咽喉不利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〇

名稱:貝母散

組成:貝母、細辛、人參、杏仁、川芎、罌粟殼、百部根、粉草、訶子

用法:上為散。每服一錢,乾柿少許同煎

主治:乳兒嗽不已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七

中藥方劑之寬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