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郁順氣丸

開郁順氣丸

開郁順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瀋陽方)。具有開郁養血,消食順氣,和胃健脾之功效。主治胸膈脹滿,兩脅攻痛,飲食不消,胃脘脹痛,癥瘕痞塊,腸痛腸腫,紅白痢疾。

組成

柴胡二兩,青皮一兩五錢,榔片、香附各一兩,木香、枳殼、酒芍、山梔、黃芩、姜夏、川芎、神曲、紫補、砂仁、廣皮、蒼朮、烏藥、茯苓、盔沉、當歸、甘草各五錢,桔梗八錢,萊菔三錢。

用法用量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二錢重。每服一丸,早晚空心白開水送下。

功用

開郁養血,消食順氣,和胃健脾。

主治

胸膈脹滿,兩脅攻痛,飲食不消,胃脘脹痛,癥瘕痞塊,腸痛腸腫,紅白痢疾。

方義

方用柴胡疏肝解郁;木香、香附、烏藥等理氣散寒止痛;萊菔子、積殼、青皮、檳榔等下氣消脹;茯苓等健脾滲濕;砂仁、厚朴等化濕和胃氣;當歸、川芎等活血。諸藥合用,共奏功效。

運用

本方是以理氣藥為主的方劑,臨床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肝脾不調、肝胃不和所致的肋痛、胃脘痛、食滯等病。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附方

名稱:開郁老蔻丸

組成:紫蔻、貢桂、丁香、當歸、山楂、白朮、炙軍、烏藥、甘草、青皮、萊菔、陳皮、木香、砂仁、莪術、半夏、三棱、枳殼、草果仁、檳榔、川芎、神曲、沉香

用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二錢重。每服一丸,白開水送下

主治:氣滯不舒,胸膈脹滿,飲食停留,胃脘作痛,大便燥結,消化不良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瀋陽方)

功用:開郁順氣,寬胸利膈,消食健脾,潤燥止痛

名稱:木香分氣丸

組成:香附子、南木香、縮砂、甘草、京三棱、薑黃

用法:上為末,用白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食後飯飲吞下;溫熟水亦得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過傷,積滯內停,或多吐逆,胸膈不快,面黃腹急,下利無度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五

名稱:人參紫金丸

組成:紫金皮、蒼朮、石菖蒲、香附子、人參、木香

用法: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主治:婦人榮衛不和,心腹刺痛,胸膈脹滿,不進飲食

出處:《婦人良方》卷七

名稱:木香三棱丸

組成:木香、京三棱、補骨脂、牽牛子、丁香皮、乾漆、陳橘皮、烏梅肉、五靈脂、巴豆霜、沉香

用法:上藥搗羅九味為末,入二味膏子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食後、臨臥生薑湯送下

主治:遠年食瘕積氣,並酒食所傷,胸膈脹滿,及婦人血塊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名稱:木香順氣丸

組成:廣木香、大川烏、三柰、巴豆、丁香、川芎、蘿蔔子

用法:上為末,酒煮肥棗(去皮核),搗如泥為丸,如黃豆大,或麵糊為丸。每服一丸,嚼白蘿蔔送下,再吃蘿蔔壓之;氣虛弱喘嗽,服綠豆大一丸

主治:脾胃飲食所滯,生痰上攻,氣喘不寧,堵塞不通,吐痰不絕,胸膈脹滿,氣滯不散,風痰壅盛,氣促不安

出處:《便覽》卷二

名稱:太平養肺丸

組成:酒制熟地、生地、天冬、麥冬、當歸、杏仁、川貝、冬花、阿膠、桔梗、蒲黃、京墨、百部、訶子肉、梅片、麝香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二錢重,蠟皮封固。每服一丸,早、晚各一次,白開水送下

主治:氣管發炎、哮喘,肺虛肺痿,痰中帶血,胸膈脹滿者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

功用:潤肺化痰,疏通氣管

中藥方劑之開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