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人民政府

威海市農業局 威海市林業局 威海市房管局

威海市人民政府是威海市的行政管理機關。政府辦公地址:威海市新威路1號。

政府現任領導

主要領導威海市人民政府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市長:孫述濤
常務副市長:趙熙殿
副市長:董進友 湯光運 劉祖禮 劉茂德 梁良 唐會禮 房德陽 張波(女)市長簡歷

孫述濤,男,漢族,1965年1月生,山東高密人,研究生文化程度,農學博士,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共威海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工作簡介:
1983.09—1987.07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專業學習
1987.07—1990.01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系輔導員
1990.01—1991.09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系團總支副書記
1991.09—1994.07 南京林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森林經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4.07—1997.07 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造林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1997.07—1997.10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教師
1997.10—2000.06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院長
2000.06—2001.01 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院長,掛職任菏澤地區行署專員助理
2001.01—2001.02 菏澤市副市長
2001.02—2007.07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2007.07—2008.02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省幹部學院院長
2008.02—2008.07 威海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副市長、代市長、黨組書記
2008.07— 威海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政府組成部門

工作部門

威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威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威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威海市教育局 
威海市科學技術局
威海市公安局威海市監察局
威海市民政局 
威海市司法局
威海市財政局 
威海市人事局 
威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威海市國土資源局
威海市建設委員會 
威海市交通局 
威海市水利局
威海市農業局 
威海市林業局 
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 
威海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 
威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威海市體育局 
威海市衛生局 
威海市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威海市審計局 
威海市環境保護局 
威海市統計局 
威海市旅遊局 
威海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威海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威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威海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

特設機構

威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議事協調機構的辦事機構

威海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工作部門管理機構

威海市物價局

工作部門內設、直屬機構

威海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威海市糧食局 
威海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分局

市政府派出機構

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管理委員會 
威海市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事業單位

威海市口岸辦 
威海市仲裁委 
威海市會展辦 
威海市經濟合作局 
威海市中小企業局 
威海市信息產業局 
威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威海市民用航空局 
威海市地方鐵路管理局 
威海市供銷社 
威海市新聞出版局 
威海市廣播電視台 
劉公島管委會
威海市畜牧獸醫局 
威海市政府調查研究室
威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威海市電力開發辦
威海市職教辦 
威海市貿促會 
威海市殘疾人聯合會
威海市房管局 
威海市公路管理局 
威海市港航管理局
威海市農機局 
威海市史志辦 
威海市行政審批中心

歷史沿制

威海衛市人民政府 1945年8月, 在威海衛行政辦事處的基礎上,組建威海衛市人民政府,於洲任市長。威海衛市人民政府設立行政委員會,由市長兼任主任。下設秘書處、民政科、財政科、建設科、教育科、司法科、公安局、工商管理局、北海銀行辦事處等機構。 1947年3月,又增設外事科、衛生科、戰勤科、稅務局、
實業局、糧食局、戰時郵局。
威海市人民政府 1951年5月5日,威海衛市人民政府改稱威海市人民政府,由市長和一名副市長主持行政事務。11月,原行政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委員會,由市長和副市長、委員若干人組成,依照法律規定,管理全市重大行政事務。下設秘書室、民政科、財政科、人事科、文教科、建設科、工商科、水產科、勞動科、房產
科、國防建設科、公安局、法院、檢察署、監察委員會(1955年撤銷)等機構,分別管理所屬許可權內的各項事務。此外,還設有畜牧站、漁業技術指導站、油脂增產委員會辦公室等技術服務機構。
威海市人民委員會 1956年1月, 原威海市人民政府改為威海市人民委員會,由市長和副市長、委員若干人組成。其工作部門,初設辦公室、民政科、人事科、財政科、工商科、勞動科、教育科、建設科、水產科、計畫統計科、交通科、財貿辦公室和公安局。以後工作機構屢有裁併和增設,名稱亦時有變更。
威海市革命委員會 1967年2月19日, 在上海“一月風暴”的影響下,威海市部分“民眾組織”在駐威部隊的支持下,奪取中共威海市委和威海市人民委員會黨、政、財、文一切大權,成立由民眾組織代表、駐軍代表、機關幹部代表組成的“三結合” 臨時權力機構——“威海市紅色造反者大聯合革命委員會”。3月,更名為威海市革命委員會,由主任和副主任、委員若干人組成,行使市委、市人委的全部職權。1970年,恢復中共威海市委,黨的工作部門從威海市革命委員會中分出,威海市革命委員會仍作為國家行政機關繼續存在。
威海市人民政府 1980年5月, 威海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威海市革命委員會改為威海市人民政府,由市長和副市長若干人組成,主持全市各項行政事務。 政府工作部門設委(辦)、科、局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