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年鑑

《威海年鑑》是由威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威海市地方史志辦公室承編,客觀、全面、準確地記載了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歷程,旨在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市情依據,為各行各業提供信息服務,為國內外各界人士了解威海、研究威海提供視窗和媒介,同時為續修地方志儲備資料。

內容簡介

一、《威海年鑑》是威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綜合性資料年刊,1998年創刊。

二、《威海年鑑》(2003)是創刊以來的第六冊,承載2002年度全市各項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重點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舉措和遇到的新問題。為了增強信息的時效性、保證資料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部分資料適當上溯下延。

三、本著與時俱進和科學性原則,對《威海年鑑》(2003)框架作了適當修改:有關改革的資料貫穿全書,不再集中記述。增加“外地傳媒中的威海”類目,以外地人的視角反映威海。修改後,全書設31個類目:特載、大事記、威海概況、政治、政法、軍事、經濟管理、農業、海洋與水產業、工業、交通·郵電、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商貿服務業、民營經濟、對外經濟貿易、口岸、旅遊、財政·稅務、金融、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生活、人物、開發區建設、區市概況、外地傳媒中的威海、統計資料、附錄。

四、《威海年鑑》(2003)主要分類目、分目、條目三個層次,部分分目下設子目。條目為主要信息載體和基本撰寫形式,條目標題用黑體,外加【】。各類目、分目間交叉重複的資料,或區別視角、各有側重分別記述,或設定參見系統,引導查找。

五、《威海年鑑》(2003)檢索方法有目錄和索引兩種,分設在卷首和卷尾。目錄有中、英文兩種,中文目錄編排到條目,英文目錄編排到分目;索引採用主題分析法製作,並按主題詞首字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六、年鑑資料由市直各部門(單位)、各市(區)、中央和省駐威單位提供,且均經撰稿單位領導審簽。反映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情況的數據,以威海市統計局公布的統計資料為準,並業經市統計局審核。

七、年鑑在編纂過程中,得到各級領導、全市各部門(單位)、各市(區)及有關專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謹表誠摯的謝意。因水平所限,錯誤與紕漏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2003年6月

概述

威海年鑑(2004年)
威海概況
建置沿革
【地理位置】 威海市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地處北緯36°41′~37°35′,東經 121°11′~122°42′。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及東南與 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 西與煙臺市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35公里,南北 最大縱距81公里, 總面積 543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31平方公里。 海岸線 長985.9公里。轄榮成、文登、 乳山3市和環翠區。
【建置隸屬】 威海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夏、商、 周三代,今市境為東方夷之地,屬青州,有萊夷聚居。568年(北齊天統四年), 境內設文登縣,今市境盡屬之。此後,朝代更替,但隸屬文登縣未變。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威海即由此而來。1898 年,英國強租威海衛。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屬英國殖民部。1930年10 月,中國收回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 成立文登專區,轄威海、榮成、文登、崑嵛、乳山、海陽、牟 平、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現威海地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 月, 萊陽專區改為煙臺專區,1967年2月,煙臺專區更名為煙臺地區,現威海地 屬之。 1983年8月撤銷煙臺地區,設煙臺市(地級),同時威海市(今環翠區) 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臺市管轄。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為環翠區;煙臺市的榮 成、 文登、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 威海市代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 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市史志辦)
【行政區劃】 2003年5月12日,市政府決定,將環翠區的初村鎮劃歸火炬高技 術產業開發區管理, 將環翠區的崮山鎮、泊於鎮劃歸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6月 27日, 市政府決定撤銷劉公島街道辦事處(自1996年8月以來,該街道辦事處一 直與劉公島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7月9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文登市苘山鎮的北陡埠村和王埠莊村劃歸龍山路街道辦事處管轄。至年底,全市轄環翠區、 文登市、 榮成市、 乳山市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兩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 , 共52個鎮,14個街道辦事處, 2635個村民委員會,233個居民委員會。(李仁海)

自然環境

【地質】 威海市位於山東省膠北斷塊隆起的東端,其南側與膠萊坳陷的東部邊 緣接壤。境內出露地層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膠東群、中生界上侏羅系萊陽組和 白堊系下統青山組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皺構造有乳山——威海復背斜,其軸在乳 山台依,向北東經崑嵛山主峰、汪疃、羊亭,在田村傾沒,軸向北東。斷裂構造 有近南北向的雙島斷裂,北北東向的金牛山斷裂和老母豬河斷裂,北東向的牟平 ——即墨斷裂(跡經乳山西部),北西向的望島斷裂、海埠神道口斷裂、俚島海 西頭斷裂。岩漿岩主要有元古代的崑嵛山岩體和文登岩體及中生代燕山晚期艾山 階段的偉德山岩體和石島岩體、嶗山階段的槎山岩體和龍鬚島岩體。(苗豐麟)
【地形】 威海市為低山丘陵區,地勢起伏和緩,除少數山峰海拔500米以上外, 大部分為200~300米的波狀丘陵。 山體多岩石裸露,土層覆蓋較薄;平原多為濱 海平原和山前傾斜平原;河網密布,地表排水良好。(市史志辦)
【氣候】 威海市地處中緯度,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與同緯度內陸地區相比, 具有冬暖、夏涼、春冷、秋溫四季分明的特點。氣溫年較差較小; 雨水適中,但 分布不均; 旱、澇、風、雹、低溫、霜凍等氣象災害時有發生。全市歷年平均氣 溫12.4℃, 歷年平均降水量730.2毫米,歷年平均日照2538.2小時。2003年,全 市氣溫正常略偏低;降水偏多;光照偏少。 (徐建波
【水文】 威海市河流屬半島邊沿水系,為季風區雨源型河流。河床比降大, 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徑流量受季節影響差異較大,枯水季節多斷流。全市有大 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母豬河、乳山河、黃壘河三條較大河流貫穿於文登、乳山 兩市境內,總流域面積288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3%,母豬河流域面 積最大, 流域面積1278平方公里。境內河流長度大於5公里的有94條,其中大於 10公里的有44條, 黃壘河最長,全長69公里。河網平均密度為0.22公里/平方公 里。多年平均年徑流係數為0.36左右,2003年徑流係數為0.47。 (錢玉香)
【土壤】 全市土壤類型有棕壤、潮土、鹽土、風沙土、褐土、水稻土、山地 草甸土, 共7個土類。依其各自的發育程度、附加成土過程和土壤屬性,又分為 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白漿化棕壤、潮土、鹽化潮土、褐土、濱海鹽土、流 動風沙土、半固定風沙土、固定風沙土、潛育水稻土、山地草甸土等13個亞類、 18個土屬、153個土種。
棕壤土類是全市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土類,遍及全市的山丘地區,占土壤 總面積的83.5%。潮土類為威海市第二位的分布土類,占土壤總面積的13.2%。 從土壤(耕層)質地可歸為三大類: 砂性土、輕壤土、中壤土。從土體構型可分 為15種類型,按其對作物的影響主要歸納為五大類型: 均壤質型,均沙、夾沙、 夾礫石型,夾粘、均粘型,夾白漿型,硬(酥)石底型。從化學性狀看,威海市 成土母質大部分為酸性岩風化物, 土壤PH值在5.2~8.1之間,平均為6.4。土壤 代換量平均在6.5me/100g土, 保肥能力弱。全市土壤平均碳氮比在8.5∶1~9.6 ∶1之間,比例比較協調。 (戚其軍 王文剛)
【海域】 威海北、東、南三面為黃海環繞,海岸線總長985.9公里,約占山東 省的33%, 全國的6%。海岸類型屬於港灣海岸,海岸線曲折,沿海有大小港灣30 多處,岬角20多個,並有眾多優質海灘分布。全市大小海島114個,其中面積500 平方米以上的84個,有居民島嶼6個。 (市史志辦)
自然災害
【概況】 2003年,威海市多次遭受暴雨和龍捲風襲擊,全市受災人口27.9萬人, 成災人口17.48萬人, 農田受災面積8.13萬公頃,絕收面積1.58萬公頃,直接經 濟損失2.63億元。
【風災】 5月7日下午3時,榮成市俚島鎮張家屯村遭受暴風雨襲擊,村民王某 建在西山樑上的住房和永久式羊舍20餘間全部被颳倒,砸死尚未出欄的大羊20隻、 剛出生的小羊12隻,經濟損失12萬元。
【雨災】 6月22日20時至23日7時,全市各地普降暴雨,平均降水66.1毫米,其 中榮成市57.3毫米、文登市59.3毫米、乳山市79.5毫米、環翠區68.1毫米。暴風 雨給全市農作物及工業生產造成很大損失,直接經濟損失2356萬元。
7月27日晚至28日凌晨6時,全市普降暴雨。其中文登市遭受強烈暴風雨襲擊, 6小時內降雨量138.8毫米,18個鎮(街道辦事處)不同程度受災,造成直接經濟 損失1183萬元。
8月5日22時到6日4時, 文登市遭受暴風雨和7級大風襲擊,18個鎮(街道辦 事處) 全部受災, 其中,米山、小觀、高村、葛家、宋村、文登營等鎮降雨量 145毫米左右。此次受災給文登市農業生產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219萬元。
8月22~27日, 全市遭受強烈暴雨襲擊,受災嚴重,沖毀道路87公里,沖毀 橋樑111座, 塘壩、渠道損壞34處; 農作物受災面積1.17萬公頃,果園受災面積 1086公頃;蝦池、魚池、蟹池等決口受災355.9公頃,沖毀、水淹、倒塌種養大棚 1979個;損壞民房572間,倒塌房屋191間,淹沒蔬菜59公頃、西洋參6.6公頃,造 成直接經濟損失1.5億元。
9月17日傍晚至夜間,榮成市遭受強烈暴風雨襲擊,滕家鎮降雨109毫米,上 游灣頭水庫庫區降水125毫米, 不得不開閘泄洪,致使八河水庫庫區上游的滕家 鎮小落、不落島、套河、東灘等村遭到嚴重水淹,多處民房倒塌,大片農田受淹, 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48萬元。 (孫益民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54.36萬公頃, 其中, 山地占土地總面積的 15.77%,丘陵占52.38%,平原占27.56%,島嶼占0.28%,灘涂占4.01%。耕地面積 18.21萬公頃。 (李 強)
【水資源】 威海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內無大江大河,外無客水入境,水資 源主要來源於境內的大氣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30.2毫米,年徑流量262.4毫 米, 平均地表水資源量14.2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4.75億立方米,扣除兩 者重複量2.73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28億立方米。 (於常旺)
【礦產資源】 威海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各類礦產47種(含亞礦種), 其中,金屬礦產11種,非金屬礦產33種,能源礦產1種,水汽礦產2種。已開發利 用的26種, 探明儲量礦產22種,探明具有工業規模的礦床103處,其中大型礦床 17處,中型20處,小型66處。黃金、磁鐵、石英砂、花崗岩、鋯英砂、鈹、地熱 等資源在全國、全省分別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金礦占全省探明儲量的8.9%,居第 三位; 銀礦占全省探明資源儲量的10.4%;玻璃用砂占全省探明資源儲量75.7%;鋯 英石資源儲量全部集中在威海市。 (王廷軍)
【生物資源】 威海海域廣闊,淺海和潮間帶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據資料統計, 全市海域平均生物量為 353克/平方米, 平均生物密度586個/平方米; 有生物資 源779種,其中,動物647種,植物132種。動物中,魚類主要有大黃魚、小黃魚、 梭魚、 鯔魚、鱸魚、鮁魚、青鱗魚、太平洋鯡魚、鯧魚、黃姑、比目魚等100餘 種; 蝦蟹類主要有鷹爪蝦、對蝦、毛蝦、脊尾白蝦、三疣梭子蟹等;貝類主要有 櫛孔扇貝、鮑魚、泥蚶、菲律賓蛤仔、文蛤、毛蚶、魁蚶、牡蠣、中國蛤蜊、四 角蛤蜊、貽貝、青蛤等; 棘皮類中有刺參、海蜇、馬糞海膽、海星等。植物中, 藻類主要有海帶、裙帶菜、石花菜、條斑紫菜、大葉藻等。 陸生野生哺乳動物有梅花鹿、狐狸、豹貓、獾、黃鼬、刺蝟、野兔、蝙蝠等。 鳥類已查到250 種,其中候鳥、旅鳥占70%以上,留鳥種類較少。列入國家保護 的野生動物Ⅰ級的有梅花鹿、 中華秋沙鴨、金雕、黑鸛4種,Ⅱ級的有大天鵝、 鴛鴦、灰鶴、蒼鷹等12種; 其餘鳥類及狐狸、豹貓、獾、黃鼬、刺蝟等列入山東 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生經濟植物70科248種,如車前、地黃、天麻、黃芩、 遠志、半夏等; 野生牧草12科92種,如馬唐、黃背草、白茅草等; 木本植物70科 457種,其中喬木315種,如黑松、刺槐、麻櫟、法桐、蘋果、梨、桃、銀杏、板 栗等; 灌木112種,如紫穗槐、胡枝子等;藤本30種,如葛藤、紫藤、蔓荊、爬牆 虎等。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 (王吉明 張海平
【旅遊資源】 威海旅遊資源豐富,有城市景觀、海島風光、海岸、溫泉、歷史 遺蹟、名山古剎等10種類型。名勝古蹟和遊覽區(點)8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 風景名勝區有劉公島、成山頭,省級風景名勝區有鐵槎山、聖水觀、聖經山,省 級旅遊度假區有環翠、銀灘、石島灣、天鵝湖。至2003年,全市形成了“一線” (千公里海岸線)、“兩點”(劉公島、成山頭)、“三園”(環翠樓公園、威 海公園、 國際海水浴場公園) 、“四區”(四個省級旅遊度假區)、“五山” (聖經山、偉德山、鐵槎山、正棋山、山巨山禺山)、“六游”(景點遊覽、城市觀 光購物、度假療養、道教尋蹤、民俗體驗、會議旅遊)的旅遊格局。 (張建濤

人口·民族

【人口】 2003年末,威海市總人口247.63萬人,比上年底增加100人,人口保 持低速增長。其中市區人口569438人,比上年底增加17927人,增長3.15%。所轄 榮成市、文登市、乳山市人口分別為670309人、649857人、586665人,比上年底 均有不同程度減少。在總人口中,男性人數為1250019人,女性為1226250人,男 女性別比為102∶100; 全市總戶數885030戶,戶均人口2.8人;全市非農業人口為 109.99萬人,占總人口的44.42%。人口控制工作成效顯著,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 再度出現負增長。2003年出生人口9982人,出生率為4.03‰,死亡人口18266人, 死亡率為7.38‰,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5‰。 (王春東)
【民族】 威海市有47個民族:漢族、朝鮮族、滿族、佤族、蒙古族、回族、拉 祜族、白族、傣族、苗族、土家族、彝族、侗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布依 族、瑤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傈僳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 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毛南族、仡佬 族、錫伯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 昂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珞巴族。全市46個少數民族共1.46萬人,占 全市總人口的0.6%。 (鍾建波)

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36.02億元, 比上年增長 17.9%, 發展速度創1995年以來新高。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92.5 億元、492億元、251.5億元,分別增長4.6%、23.7%、13.2%。農業生產形勢良好, 糧食總產92.42萬噸,增長0.3%; 肉類和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10.45萬噸和243.74 萬噸,分別增長7.1%和1.9%; 造林合格面積1.39萬公頃,增長4%。工業支撐帶動 作用增強, 加工製造業基地建設開始啟動。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25億元, 增長25.9%; 實現利稅和利潤110.8億元、73.6億元,分別增長25.8%、25.2%。高
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30.4億元,增長58.1%,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比重達 19.7%,較年初增加5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增長迅速,公路通車裡程2490.1公里, 比上年增加85.1公里;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53.29億噸公里,增長19.5%; 旅客周轉量完成26億人公里;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090.6萬噸,增長19.1%。房地 產、社區服務、現代物流等新興服務業穩步發展,旅遊業由於“非典”疫情的影 響有所下降, 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678.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2.6億元,分別下 降6.0%和4.8%。 財政收支大幅增加,一般財政收入完成37.17億元,增長33.4%; 一般財政支出47.13億元,增長23.1%。金融形勢穩定,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 貸款餘額分別達到558.68億元、413.95億元,比年初增長19.4%、20.6%。
【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 對外貿易繼續成為經濟成長的亮點,全年進出口貿易 總額40.31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37.8%,其中出口25.3億美元,增長31.6%。經濟 外向度達到40%, 提高了6個百分點。出口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加工貿易出口14.87 億美元,增長34.1%,占出口總額的58.8%;機電產品出口8.4億美元,增長53.1%, 占出口總額的33.2%。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批准利用外資22.15億美元,增長94.5 %; 實際利用外資10.98億美元,增長82.7%;吸引國內資金102.6億元,增長78%。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進展順利, 全年新簽訂勞務輸出契約金額1.27億美元, 增長
17.8%;完成營業額8300萬美元。外派勞務4320人次,期末在外人數7380人,分別 增長18.8%、18.6%。
【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投資增勢強勁,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 完成370.6億元,比上年增長119%; 城鎮規模以上投資完成286.7億元。基礎設施 建設繼續得到加強,實施了解放路、煙臺路二期改造(改造後更名為世昌大道) 和環山路綠化等一批重點工程,引進外資參與了自來水、地下管網、天然氣等城 市設施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桃威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全面開工,縣 城電網改造、農村公路建設工程全面啟動,城市天然氣項目前期工作完成,膠東 抽水蓄能電站、華能威海風力發電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消費市場穩中趨旺,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03億元,增長14.6%,增幅為1998年以來最高水平。 市場價格總水平略有上升,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上升0.1個百分點;食品、 衣著、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居住等項目分別增長0.6%、3.5%、3.5%、1.8%。
【各項改革繼續深化】 全面停徵了鄉村公益事業金,農村稅費改革不斷完善, 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 加大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力度,企業改制面達85.7%。積極 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 公司上市取得新進展,6家企業上市材料被證監會正式受 理,其中2家獲準在境內主機板上市、2家獲準在香港創業板上市。落實了扶持政策, 民營經濟得到蓬勃發展, 全市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完成增加值230億元,比上 年增長40%;上繳稅金4.2億元,增長31.5%。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等領 域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步伐加快。糧食流通、社會保障等體制改革取得較大進展。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啟動了第二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級審批事項精簡了 34.7%,辦結時限比原規定平均縮短了30%。
【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勞動就業形勢穩定, 重點援助對象從“4050” 擴大到 “3545” ,全年新增就業4.8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 控制在1.6%。社會保障事業穩步推進,完善了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及農民工參保辦 法, 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覆蓋面達到95%以上,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 率達到100%,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覆蓋面達到39.6%。加大了公共衛生事業投 入,防治“非典”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有新 的進展。科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取得重要科技成果72項, 其中達到國際先進 水平9項;理順了市區高中管理體制,普通聯考本科上線率和人口萬人比連續10年 居全省首位。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了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加 大了污染防治力度,穩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5‰。人民生活 水平不斷提高,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194元、 4751元,分別增長8.6%、7.9%。依法治市、依法行政進一步推進,精神文明創建 活動得到廣泛開展。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防、史 志、檔案、氣象、地震、老齡、殘疾人等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於習文)

精神文明建設

【開展“誠信威海”創建活動】 為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誠信威 海”的實施意見》,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建設“誠信威海”系列宣傳活動。舉辦 了由各行各業和市民民眾近千人參加的啟動儀式,並現場進行千米長卷“百企千 店萬人簽名”活動。新聞媒體開設11個專欄、專題,報導誠信事跡、經驗1100多 條,曝光不誠信現象860多起,刊發360多篇言論和評論員文章,同時廣泛開展有 獎徵文和誠信故事、誠信歌曲徵集活動。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百佳誠信單位”評 選活動。經工商、銀行、稅務、審計、質檢、環保、勞動保障等部門嚴格審查復 核、新聞媒體公示和市文明委集體研究後,威海市金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威海 市公共運輸總公司、威海市房地產交易市場管理處、威海糖酒採購供應站、威海 市立醫院、 威海供電公司、威海市郵政局、山東省通信公司威海市分公司等100 個單位被評為首批“百佳誠信單位”。強有力的宣傳,在全社會營造出守信者榮、 失信者恥的濃厚氛圍,中央電視台重點宣傳了威海市的經驗。
【“全市要加快發展, 我們怎么辦”大討論】 在7~9月份3個月的大討論活動 中,市文明辦先後向市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市所有鎮(街道辦事 處) 以及500多個不同類型的企業、個體工商戶發放3000多封徵求意見信,分別 召開了代表委員、 鎮村負責人、企業負責人和個體工商戶、外商代表參加的4次 座談會,廣泛徵集社會各界對全市如何加快發展、市直機關怎么辦的意見和建議, 歸納整理成232條, 反饋給責任單位,要求限期拿出簡政放權、減少收費、提高 效率的意見,並形成正式檔案,分期分批刊登在《威海日報》上,接受民眾監督。 大討論中,各部門、各單位精簡審批事項242個,占總數的46.7%; 取消收費項目 87個,合併降低46個; 審批時限在第一輪審改壓縮70%的基礎上又壓縮847個工作日。
【威海市服務名牌】 2003年,市文明委制定下發了《關於在全市開展創建服務 名牌活動的意見》,並在市國稅局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了市國稅局創建“文明 伴您納稅·真誠助您繁榮”、市公安局創建“金盾聯心”、市交通局創建“文明 與您同行”、市商業銀行創建“服務市民·相伴人生”、威海糖酒站創建“家家 悅”、市立醫院創建“疾病留給醫院·健康帶回家中”、通信公司創建“情傳萬 家” 、市建委創建“96111”熱線、市公路局創建“威海公路·文明永恆”等服 務名牌的經驗做法,有力推動了全市服務名牌創建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精神文明示範點】 年內,各行各業湧現出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市 供電公司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三角集團被評為“全國精 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分局、市公路運輸管理處、 市立醫院、 市房地產交易市場管理處等 12個單位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山 東省水運學校、劉公島管委會、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市無線電管理處、市港務 管理局等61個單位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總工會、市工 商行政管理局、 市信訪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婦聯等7個單位被評為市級文明機關。
【公民素質教育】 圍繞提高市民素質,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威海市建設學 習型城市五年規劃》,並廣泛開展了建設“學習型城市”活動;圍繞抗擊“非典”, 在編髮防治“非典”宣傳提綱、張貼宣傳畫的基礎上,開展了“威海公路·文明 永恆”杯樹新風防“非典”知識競賽活動;圍繞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舉辦 了“五·二三”音樂會、廣場鼓樂展演、激情廣場大家樂、周末廣場納涼晚會、 消夏文化夜市、廣場電影展映月等大型民眾性文化活動。深入紮實的精神文明創 建活動和蓬勃發展的民眾性文化活動, 極大地提高了公民素質。 湧現出楊正權 (學雷鋒先進典型) 、張斗(孤身救助4名落水者)、隋紅娜(支援北京抗“非 典” )、呂輝(勇救3名落海者)、王建亭(勇擒歹徒)、魯濤(全國優秀人民 警察)、董春波(跳海救人)、姜軍都(救助走失老人)、來慶林(拾金不昧)、 袁學順(天鵝衛士)等大批先進典型。 (叢宏偉)
經濟體制改革
【概況】 2003年,圍繞體制創新和服務於經濟發展這一中心,緊緊抓住企業產 權制度改革、公司上市和改制企業規範運作三個重點,推動了企業改革向縱深發 展。全市縣區屬以上企業改制面達98.5%,產權改制面達85.7%。其中,市直2003 年有25家實行了產權制度改革, 改制企業207家, 改制面達90.6%。制定下發了 《關於改制企業規範運作的意見》 和《公司上市融資獎勵暫行辦法》。有6家公 司上市材料上報中國證監會,其中有2家在境內主機板上市獲核准,有2家在香港創 業板上市獲批准。
【推進企業改制】 首先,認真進行了摸底排隊。年初,組織 力量分別對市直和市(區)尚未改制的企業進行了分類排隊,區別不同情況提出 了改制措施,確定了改制時間表,落實了責任。同時,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推動 市直未改制企業加快改制進度的意見》,並以威海市企業改革領導小組檔案下發 各有關部門、單位。其次,加強了調度。一是分別召開了市直未改制企業工作會 議和全市企業改制調度會議暨改制企業規範運作培訓班,總結了前段工作,分析 了改制上市形勢,找出了存在的差距,進一步明確了改制上市任務。二是召開了 各市(區)、兩個開發區體改辦主任會議,調度企業改制進展情況,研究了改制 措施和改制企業規範運作的意見及實行百分考核的辦法。其三,將企業改制工作 納入了市委、市政府2003年重點工作目標考核,制定了考核辦法。這些措施的落 實,推動了未改制企業的改制進度和已改制企業的規範運作、健康發展。
【企業改制有了新突破】 年內,抓住一個重點、搞好三個拓展,大力推進企業 改制。一個重點,就是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重點抓好未改制企業的產權制度改 革,尤其是困難企業的攻堅破難,能退出的則退出,能切塊的則切塊,能轉讓的 則轉讓,能送出的則送出,能破產的則破產。行業總公司聯體改製取得了新突破, 威海市紡織集團總公司實現了母子公司共9個企業聯體改制一步到位, 激活資產 1.14億元,1900多名職工全部安置。三個拓展: 一是積極穩妥地向公益事業性質 企業改革拓展。對事改企企業,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審計工作,2004年上半年完成 改制。對城市基礎設施等國有資產的改革,本著整合盤活資產,提高資本運營效 率,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原則,分別提出了組建《威海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 公司方案》和《威海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方案》,並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實施。 二是向村辦集體企業拓展。對村辦集體企業改制,分三大類型進行引導。市區內 的、經濟發展好的村莊推行村民轉居民,居民轉股民的改革辦法; 市郊的、經濟 發展比較好的村莊可進行企業徹底改制,也可實行企業流動資產出讓、不動產租 賃的改革辦法; 對邊遠的、以農業為主的村莊所辦企業,進行徹底改制。三是向 公有股減持拓展。 大型國有企業退出絕對控股地位,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中小企業退出國有經濟, 推進民營經濟發展,逐步完成國有股減持和退出。9月 份,完成了百貨大樓1440萬公有股退出,論證了威海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 東新北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公有股減持方案。
【引導改制企業規範運作】 為確保改制企業規範運作,以威政發〔2003〕2號文 下發了《關於加強改制企業規範運作的指導意見》,在維護股東和職工權益、完 善法人治理結構、公司章程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抓好該《意見》的實施, 舉辦了“改制企業規範運作培訓班”,對改制企業主要負責人、監事會主席進行 了培訓。同時,制定下發了《威海市改制企業規範運作百分考核細則》和《關於 對改制企業規範運作情況進行檢查的通知》 ,明確提出了規範運作要求。9~10 月份, 威海市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會同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等7個部門對市直40 家企業、 市(區)11家企業進行檢查,90%以上的改制企業能按《公司法》的要 求規範運作。
【推動公司多渠道上市】 一是培植上市資源。加強了股份有限公司改造力度, 深入企業進行督導、指導,選好資源,搞好培植。對具備條件的華鵬玻璃股份有 限公司積極督導其進入輔導期, 9月初該公司與中介機構簽訂了輔導協定,並正 式進入了輔導期。同時,邀請江蘇日月星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專家來威海,對部分 骨幹企業進行現場論證和指導,提出了培植整合上市資源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做 好協調和上市材料申報工作。對證監會核(批)準上市的山東好當家海洋發展股 份有限公司、山東華新海大海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已被受理的山東威高集團醫 用高分子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國投中魯果汁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跟蹤協調,使山東 威高集團醫用高分子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國投中魯果汁股份有限公司順利獲證監 會核(批)準分別在國內主機板和香港創業板發行上市。對輔導期已滿的山東威達 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港股份有限公司選好券商,解決通道問題,上市材料分 別於7月份、 8月份上報中國證監會並被受理。三是以威政發〔2003〕1號文下發 了《威海市公司上市融資獎勵暫行辦法》,進一步調動了公司上市融資的積極性, 推動企業快上市、多融資。四是積極推動公司多形式、多渠道上市。推動金泓化 工和俚島水產等企業走境外發行紅籌股的上市之路。 此外,4月份,邀請了加拿 大皇家證券公司的專家組織召開了“北美資本市場及融資研討會”,提高了有關 企業對北美資本市場的認識。 7月份,邀請了山東友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
興業證券有限公司的專家舉辦了“企業買殼上市路演交流會”,組織各市(區) 體改辦負責人和6家有買殼上市意向的企業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鄒建輝 董文宇)
重大活動
【2003迎接世界產業轉移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研討會等4個國際性會議】 2003迎接 世界產業轉移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研討會 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省外經貿廳和 威海市政府共同承辦, 9月25~26日在威海舉行。會議期間,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260多位代表, 圍繞世界產業轉移、加強區域經濟合作進行了研討。威海市 共組成16個洽談組, 以產業招商、園區推介為重點,與100多位與會代表進行了 對口洽談。
第三屆泛黃海經濟技術交流會議 由國家商務部、科技部,日本九州·山口 經濟聯合會、 九州經濟產業局和韓國產業資源部主辦,9月24日在威海舉行。此 次會議由三國事務人員會議、三國局長會議、泛黃海地區IT暨經濟科技合作研討 會和第三屆泛黃海經濟技術交流會全體會議4個會議組成。 會議期間,來自中、 日、韓三國的127位代表分別圍繞貿易投資、技術交流和人才交流等3個議題提出 議案,進行了廣泛的研討交流,並就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達成共識。
2003泛黃海國際製造業零部件採購展覽會(中國·威海) 由日本貿易振興 會、山東省外經貿廳、威海市政府主辦,支持單位有中國商務部、日本經濟產業 省、 日本駐華大使館、日本九州經濟產業局、中國日本商會,9月24~25日在威 海舉行。參會人員1000多人,其中日本、韓國等國外客商及國內部分大企業代表 200多人。
韓國企業採購中國商品洽談會 由中國商務部、韓國產業資源部主辦,山東 省外經貿廳、韓國貿易協會承辦,9月24日在威海舉行。韓方組織27家企業到會, 山東省有195家企業參與洽談。
會議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進一步推介了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膠 東半島製造業基地的重大決策。會議期間,山東省副省長孫守璞利用大會發言、 主題研討、新聞發布會、媒體專訪等形式,對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膠東半島製造 業基地建設戰略進行了全面推介,向與會代表詳細闡明了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決 策,介紹了半島城市群和製造業基地的有關情況,強調了半島地區在迎接世界產 業特別是日韓製造業轉移中的重要地位。二是進一步擴大了威海市的對外影響。 組委會通過網際網路向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布了訊息,並通過新聞發布會提前 進行了多形式、多層次的宣傳報導,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會議期間,來自新 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新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 《經濟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以及香港《大公報》、《文匯報》 等近30家新聞媒體對會議進行了報導,擴大了山東省和威海市的對外影響。三是 經貿洽談取得了豐碩成果。 此次會議,國內近500家企業1000多人參會參展。韓 國企業採購中國商品洽談會,成交總額580萬美元,意向總額3600萬美元;泛黃海 國際零部件採購展覽會, 國內訂單貿易成交額1.5億元,出口協定金額1200多萬 美元。會議期間,威海市抓住機遇,推介了一批重點招商園區,推出了60多個重 點產業招商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通過對口洽談,達成了30多個合作意向,其中 有14個項目簽訂協定,總投資3.1億美元(外資2.8億美元)。
【2003可持續發展城市化戰略國際會議】 由聯合國人居署、建設部、威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03可持續發展城市化戰略國際會議於11月3~5日在威海市召開。 此次會議是在全球城市化迅速推進的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國際人居大會,是聯合國2002年8月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世界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 的後續活動。會議以研討世界範圍內可持續發展城市化戰略為主題,會議結論作為聯合國人居 署指導全球人居工作的綱領性檔案。會議期間,還舉辦了中國精品樓盤展、中國 人居環境展、城建項目招標會等活動。來自聯合國官員、國家建設部和山東省有 關領導以及世界銀行等10個國際組織、 30個國家、50個國內城市的300多名中外 來賓參加了這次會議。此次會議的舉辦,擴大了威海的國際交流,對推動威海的 城市化進程和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提高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威海市政府獲2003年度“聯合國人居獎”】 由於在“改善人居和城市環境方 面的突出貢獻”,威海市政府獲得2003年度“聯合國人居獎”。聯合國人居獎是 全球人居領域內規格最高的獎項,1989年創立,每年頒發一次,目的在於鼓勵和 表彰世界各國為人類住區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政府、組織、個人和項目。2003年, 來自中國、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印度、伊拉克、南非、肯亞、瑞士、委 內瑞拉及共同體人類生態理事會的11個政府、組織、項目和個人獲獎。威海是全 球2003年度惟一獲獎的城市政府。 10月6日,世界人居日慶典暨聯合國人居獎頒 發儀式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市委書記崔曰臣應邀參加會議,並作典型發言。 聯合國人居獎的獲得,將進一步提升“住在威海”城市品牌的含金量和威海市在 國內外的知名度。
【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4月份以來,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 領導下,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萬眾一心,眾志 成城,深入開展抗擊非典型肺炎鬥爭,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侵入,奪取了階段性 的勝利。 全市4個集體、48人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重點是建立健全五大體 系,構築覆蓋全市的防禦救治網路。一是建立健全領導指揮體系。按照“屬地管 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市和各市(區)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 總指揮的防治工作指揮部,各鎮、街道辦事處都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防治 工作領導小組,各村(居)委會普遍成立了由村(居)委主任任組長的監測組, 形成了統一協調、快捷高效、堅強有力的指揮體系。二是建立健全疫情防禦體系。 在全市公路、鐵路、碼頭、機場等重要關口,設立了24處檢查站、20處留驗站, 年內留驗觀察849人次。 對車站、機場、碼頭等人群密集、流動性比較大的地方 以及所有交通工具,嚴格進行消毒; 對火車、汽車、輪船、飛機運營中產生的生 活垃圾,嚴格按照危險物的處理標準集中收管、焚燒處理。防治“非典”期間, 全市77家旅行社全部停止一切組織接待業務,取消國際入境團組65個3822人、國 內來威團組182個7118人、外出團組210個9300多人、出境旅遊團隊23個3762人。 三是建立健全疫情監測報告體系。在全市農村、社區、學校和企業設立了1.23萬 個監測組和監測點,落實工作責任,對每個部門、單位和村莊、社區外地學生、農民工返鄉和外地來威人員, 進行拉網式監測排查, 跟蹤管理。全市成立了近 700人的流調隊伍, 對2.28萬名返鄉和來威人員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消除了疫 情隱患。四是建立健全疫病救治體系。市及各市(區)都編制了“非典”控制應 急處理預案, 制定了技術方案,組建了防治技術專家組,成立了近700人的防治 技術組和應急醫療救護隊伍, 進行了13場應急救治模擬演練。共確定6家定點醫 院,按規定建立了86個隔離病區和86張專用床位,設立了102個發熱門診和125個 留院觀察室, 配備了125張觀察床位和必要的醫療、防護設施,累計接診發熱病人1.35萬名。五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控體系。全市上下積極行動,從城市到農村, 從工廠到學校,從機關幹部到外來務工人員,以空前的熱情關注“非典”、參與防治,在全市構築了抗“非典”的防線。 (孫建新)

機構與領導人

【中國共產黨威海市委員會】
書 記 崔曰臣
副書記 宋遠方 於蘭模* 王培廷 朱緒平 劉命信
常 委 崔曰臣 宋遠方 於蘭模* 王培廷 朱緒平 劉命信 張 璞* 張立新* 馬世和 韓朴明 劉玉黨 滕寶玉* 邊祥慧(女) 姜岱敏 張 劍 趙熙殿
秘書長 馬世和
市委辦公室
主 任 曲 賡
△市委、市政府信訪局
局 長 宋述義*周艷斌
市委組織部
部 長 邊祥慧(女)
△市委老幹部局
局 長 單傑鋒
市委宣傳部
部 長 劉玉黨
市委統戰部
部 長 王希瑛* 於才年* 李應貞
市委政法委員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與其合署)
書 記 張 劍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
主 任 王吉清* 張惠民
市委政策研究室
主 任 王桂春* 江連志
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掛市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牌子)
主 任 李鳳俊* 張 健
市委市直機關工作委員會
書 記 林治剛
市委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工作委員會
書 記 侯紹澤
副書記 鄒存奎 吳文華 王忠沂 龍正明
市委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
工作委員會
書 記 隋貴廷* 陳樂章
副書記 姜玉毅*劉 偉 李振儒 劉增玉 張繼民 鄭建新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 任 崔曰臣
副主任 薛洪振* 李寶訓* 孫秋桐*姜文廣* 張 璞 滕寶玉 李國棟 龔應珍(女) 王久廣 張樹平 張景傑 刁福亮 王福文 曲展強(女)
秘書長 馬保慶
辦公室
主 任 張慶福
研究室
主 任 高本泉* 王書國
人事代表工作室
主 任 劉增威* 滕世重
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
主 任 張淮臨(女)
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
主 任 高同祥* 畢務忠
農業城建環保工作委員會
主 任 於喜森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工作委員會(掛民族僑務外事工作委員會牌子)
主 任 呂昭芹(女)
【威海市人民政府】
市 長 宋遠方
副 市 長 劉命信 張 璞* 張立新* 董天祥 王久廣* 於永吉 董進友 李淑芳(女) 侯紹澤 劉茂德 梁 良
市長助理 劉景春* 宋景盛* 侯紹澤* 李應貞* 陳樂章* 於傳泳 季恩遠
秘 書 長 梁 良* 李 丹
市政府辦公室
黨組書記 梁 良* 李 丹
主 任 李 丹* 張文武
發展計畫委員會
主 任 李應貞(女)* 姜玉毅
△物價局
局 長 王樹清
經濟貿易委員會
主 任 於傳泳* 劉光明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局 長 郭志剛
教育局
局 長 周昌順
科學技術局
局 長 王建明
公安局
局 長 任學增
監察局(與紀委機關合署)
局 長 徐懷堂* 李德嘉
民政局
局 長 趙香春
司法局
局 長 張惠民* 王桂春
財政局
局 長 林成允
黨委書記 朱明華* 林成允
人事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與其合署)
局 長 周宣福
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局 長 邵越
國土資源局
局 長 張振國
建設委員會(規劃局與其合署)
主 任 劉茂德* 房德陽
規劃局
局 長 常德芝* 隋永華
交通局
局 長 陳樂章* 唐會禮
水利局
局 長 張言報
農業局
局 長 湯光仿
林業局
局 長 唐會禮* 王 強
海洋與漁業局
局 長 陳 平
黨委書記 陳玉福* 陳 平
糧食局
局 長 徐國源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
局 長 季恩遠* 王保華
文化局(掛市新聞出版局、市著作權局牌子)
局 長 王 強* 李富勝
新聞出版局(著作權局)
局 長 錢啟民
體育局
局 長 賈雲升
衛生局
局 長 滕世重* 陳 艦
計畫生育委員會
主 任 龔學信
審計局
局 長 王德江
環境保護局
局 長 李樹純
統計局
局 長 於 湖
旅遊局
局 長 石曰眾* 高旭光
市政府外事辦公室
主 任 王 曉
市政府僑務辦公室
主 任 車 明(女)
市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
主 任 畢務忠* 朱明華
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主 任 於喜森* 宋述義
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
主 任 侯紹澤
副主任 鄒存奎 吳文華 雷志敏 侯建平 鄒麗娜(女) 吳裕根 王 剛 李耀華
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掛出口加工區管委牌子)
主 任 隋貴廷* 陳樂章
副主任 姜玉毅* 劉 偉 劉增玉 李永江 徐東明 宮惠平 呂 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威海市委員會】
主 席 於蘭模
副主席 孫潔池(女)* 王希瑛* 張立新 隋貴廷 張錦升 苗豐振 於才年 任懷平 劉景春 戚建波 劉亞東(女) 曲展強(女)*
秘書長 孫富林
辦公室
主 任 馬學龍
提案法制委員會
主 任 陳寶玲(女)
經濟委員會
主 任 宋葆堂* 孫洪書
科教文史委員會
主 任 王樹強
三胞聯誼委員會
主 任 楊德清
【中國共產黨威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 記 朱緒平
副書記 徐懷堂* 李德嘉 邢雲強 姜子敏
【法院、檢察院】
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院 長 王賓潔(女)
副院長 黃蘭芬(女) 邵正洪 劉德祥 林 琳 於安青
威海市人民檢察院
檢 察 長 鄧洪愛
副檢察長 毛長志 張建明 邵汝卿
【民主黨派】
民革威海市委
主 委 任懷平
民盟威海市委
主 委 苗豐振
民建山東省委直屬威海市支部
主 任 鄒康新
民進山東省委直屬威海市支部
主 任 閆濤
致公黨山東省委直屬威海市支部
主 委 於富波
九三學社威海支社
主 委 賈國哲
【人民團體】
總工會
主 席 曲展強(女)* 李鳳俊
共青團威海市委
書 記 林 強
婦女聯合會
主 席 施章鈞(女)
科學技術協會
主 席 郭建遠
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宣傳部合署)
主 席 (缺)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 席 田峰泉
歸國華僑聯合會(與市政府僑務辦公室合署)
主 席 龍增澤
工商業聯合會
會 長 龔應珍(女)
黨組書記 於錫水* 張 德
【市屬事業單位、經濟組織】
中共威海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市社會主義學院)
校 長 崔曰臣
黨委書記 於才年* 李應貞(女)*
常務副校長 李應貞(女)* 於才年
副 校 長 郭傳威 張忠福* 黃志良 姚鴻健* 王 枰
市行政學院
院 長 於才年
副院長 郭傳威 張忠福* 黃志良 董學軍
市社會主義學院
院 長 王希瑛* 於才年* 李應貞(女)
威海日報社
總編輯 時述國
廣播電視台(局)
台長(局長) 王悅之
總 編 輯 鄒立興
市接待處
處 長 潘好義
市檔案館(掛市檔案局牌子)
局 長 張 健*
館 長 張建國
市委黨史研究室
主 任 劉志東* 高玉峰
市政府駐北京辦事處
主 任 潘慶祿
市政府駐濟南辦事處
主 任 張立敏
市政府駐深圳辦事處
主 任 (缺)
市政府駐韓國辦事處
主 任 王 強
威海仲裁委員會秘書處
秘書長 楊占述
市房地產管理局
局 長 史培柱
黨委書記 鞠遠禮
市煤氣總公司(掛市城市燃氣管理辦公室牌子)
經 理 崔繼海
主 任 蔡洪波
市地方鐵路管理局
局 長 孫玉鋼
黨委書記 劉海周* 孫玉鋼
市國內招商局(掛威海市人民政府對口支援辦公室牌子)
局 長 孫青松
市公路管理局
局 長 張志林
市航運管理局
局 長 劉孔明
市民用航空管理局(市民用航空站)
局(站)長 劉光明* 任慧春
市畜牧局
局 長 孫象清
市農業機械管理公司(掛農業機械管理局牌子)
經理(局長) 趙龍章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威海支會
(中國國際商會威海商會)
會 長 張成福
市中小企業局、民營經濟辦公室
主 任 王令臣*
局長(主任) 譚安佳
市職工教育辦公室(掛市成人教育局牌子)
主任(局長) 由發海* 畢愛香(女)
黨組書記 由發海
劉公島管理委員會(掛市旅遊發展中心牌子)
主 任 丁香陽
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
局 長 孫洪書* 趙熙強
市行政審批中心管理辦公室
主 任 張文武* 叢培祥
市政府調查研究室
主 任 夏景華
市地方史志辦公室
主 任 鄒積峰
市電力開發辦公室(市建設投資公司)
主任(經理) 王逢洋* 李忠良
威海職業學院
黨委書記 周昌順
院 長 金志濤
副 書 記 金志濤 張福建 孫益國* 許 通 許好萬
副 院 長 孫益國* 許好萬 孫忠峰 劉亞東(女) 趙宗尹
市老年大學
校 長 王祖溫
山東省文登師範學校
校 長 初釗殿
山東省乳山幼兒師範學校
校 長 陳福超
市體育運動學校
校 長 畢永庚
威海市技術學院
黨委書記 邵越武
院 長 張寶山
黨委副書記 張寶山 秦國剛楊子林
副 院 長 秦國剛 楊廣仁周秀珍(女) 祁玉湖 李建剛
市立醫院
院 長 肖德貴
文登中心醫院
院 長 王福安
市中醫院
院 長 徐承剛
市婦女兒童醫院(掛市婦幼保健站、市療養院牌子)
院 長 李源平
市疾病控制中心
主 任 房敏敬
市殘疾人聯合會
理事長 原所明
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
主 任 閆吉
山東省威海監獄
第一政委 張惠民* 王桂春
監 獄 長 譚文忠
市信息產業局
局 長 劉志東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主 任 張凌翔
【區、市】
中國共產黨威海市環翠區委員會
書 記 夏新華
副書記 王 亮 王欽海* 曲兆平 劉勤顯 徐連新 劉德柏
常 委 夏新華 王 亮 王欽海*曲兆平 劉勤顯 徐連新劉德柏 王遠照* 張思玉(女) 王 青劉志明 劉光輝 王子明 宋協峰
威海市環翠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 任 王欽海
副主任 叢培章 苗華志 叢 明 李志明 戚 娜(女) 劉昌滋* 盧常王祖強 王遠照
威海市環翠區人民政府
區 長 夏新華* 王 亮
副區長 苗華志* 叢 明* 徐連新王 青 畢禮偉 矯 健 曲愛民 (女) 李長青* 李 剛
政協威海市環翠區委員會
主 席 曹旭波
副主席 葛樹棠* 蘇憲魁 金克玉謝振鎖 王祖強* 鞠英傳 許德勤 曲靜娟(女)
中國共產黨威海市環翠區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 記 劉勤顯中國共產黨榮成市委員會
書 記 湯光運
副書記 王學文 王洪釗* 蔡殿慧*王汝壯 許運江* 徐東璞畢復安 石永林
常 委 湯光運 王學文 王洪釗* 蔡殿慧* 王汝壯 許運江*徐東璞 畢復安 石永林 慕全澤* 周玉萍(女) 盛元濤* 岳連宏 李吉光 宋厚永 於文江 畢建康
榮成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 任 王洪釗
副主任 許運江 張翠蘭(女)湯天才 慕全澤 孫茂果* 趙明堂* 丁培明 原永敬 宋智信 劉介德 盧培欣
榮成市人民政府
市 長 王學文
副市長 徐東璞 劉書國* 王煥孟宋厚永* 劉泉玉 王秉偉袁學恩 隋良傑(女)
政協榮成市委員會
主 席 宋厚寶* 蔡殿慧
副主席 盛元濤 楊 勇 劉書國劉建忠 呂增光 岳殿法王立智* 隋良傑(女)
中國共產黨榮成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 記 畢復安中國共產黨文登市委員會
書 記 姜岱敏
副書記 於時文 劉玉峰* 劉永忠于海遠 許祖強 王廷琦欒 波
常 委 姜岱敏 於時文 劉玉峰*劉永忠 于海遠 許祖強 王廷琦 欒 波 顏祥布 劉 鵬 馬端興 侯文金 初銘永 郝 芳(女)
文登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 任 劉玉峰
副主任 閆宗超 徐承梓* 劉玉健* 畢可文* 李健夫 於耿智 張錦衛 楊相文 房德英(女)
文登市人民政府
市 長 於時文
副市長 于海遠 徐承峰 姜 猛喬學模 張 波(女) 呂洪波
政協文登市委員會
主 席 王世啟* 劉永忠
副主席 田國昌* 劉翠珠 於志勝王光明* 孫忠林* 孫松一 張 波 (女) 張錦衛* 王江煒
中國共產黨文登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 記 王廷琦中國共產黨乳山市委員會
書 記 趙熙殿
副書記 李洪義 劉新波 高書良於開祿 隋建波
常 委 趙熙殿 李洪義 劉新波 高書良 於開祿 隋建波 蘭勝強 張紅衛 侯世超 馬 澤* 李德忠 楊萬友 尹玉翠(女)
乳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 任 楊維玉* 趙熙殿
副主任 於年民* 王富林 姜成國 趙鈞波 王 毅 劉玉華(女) 宋欽松
乳山市人民政府
市 長 李洪義
副市長 姜成國* 於開祿 諸治平* 張紅衛 馬 澤 李世秀 韓文斐 姜翠萍(女)
政協乳山市委員會
主 席 董文清* 趙維和
副主席 於紹增 諸治平 劉文占 祝翠菊(女) 韓文斐
中國共產黨乳山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 記 高書良
(市委組織部提供)
【中央、省駐威單位】
威海市郵政局
局 長 於德新
山東省電信公司威海市分公司
經 理 劉玉泉
山東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威海分公司
經 理 王 軍
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
經 理 劉新民
中國電信公司威海分公司
經 理 (缺)
威海供電公司
經 理 李作鋒
黨委書記 孫福奎
國家安全局
局 長 姜福聚* 楊夕亭
威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局 長 姜孔周
威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
局 長 劉向榮
中華人民共和國威海海關
關 長 宮雲岐* 王 迪
中華人民共和國石島海關
關 長 張凱軍* 傅元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威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局 長 陳建華* 邵立洪
中華人民共和國威海海事局
局 長 林 波* 彭契約
黨委書記 馬玉清* 叢培寧
中華人民共和國威海邊防檢查站
站 長 姜家平* 徐自仁
政 委 楊西凱
中國人民銀行威海市中心支行
行 長 吳明理
中國工商銀行威海市分行
行 長 潘德全
中國農業銀行威海市分行
行 長 王祖國
中國建設銀行威海市分行
行 長 李建平
中國銀行威海分行
行 長 歐福慶
交通銀行威海分行
行 長 姜孔瑞
中信實業銀行威海分行
行 長 林向陽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威海市分行
行 長 王國語
威海市商業銀行
董事長 張秀山
行 長 李路煒
監事長 譚先國
威海市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主 任 車仁玉*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
經 理 喬啟峰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
經 理 畢建貴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
經 理 劉然新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
經 理 劉 波* 楊銳明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
經 理 張大平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
經 理 東野生明* 尹戈民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
經 理 邳 潔(女)* 陳玉龍
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
經 理 李 強* 孫 超
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
經 理 耿曉軍* 李京平
山東省威海市國家稅務局
局 長 崔源潮
威海市地方稅務局
局 長 孫 浩
威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局 長 馬德勝
威海市氣象局
局 長 孔繁波
威海市鹽務局
局 長 初明起
威海市菸草專賣局(公司)
經 理 畢庶國
局 長 司清臣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威海石油分公司
經 理 林福建* 朱錦秋
黨委書記 龍啟文
威海市絲綢公司
經 理 呂以豐
華能威海電廠
廠 長 王壽增
黨委書記 王文節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黨委書記 李建軍
校 長 韓金遠*
常務副校長 王吉法
副 書 記 王吉法 劉玉殿
副 校 長 韓聖浩 陳金釗 韓建新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黨委書記 唐安陽
校 長 喬曉林
副 書 記 王建文
副 校 長 梁景凱 傅石友
張少太 王政玉
(各單位提供)
*表示年內離任
△表示部門管理的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