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黃燒餅

大同特產黃燒餅,迄今有3000餘年的歷史。它選料上乘,做工精細,具有香甜酥脆、油多而不膩、利口不粘牙、久存放而色味不變等特點。多年來暢銷娘子關外,主要產地在靈丘縣。

概述

大同靈丘黃燒餅大同靈丘黃燒餅

黃燒餅的原料有白面、白糖、芝麻和胡麻油。用胡麻油和白面反覆揉搓攪拌,再經過複雜的工藝,最後用烘烤箱烤乾,做好的餅是金黃色,因此叫“黃燒餅”。

黃燒餅遠觀色澤金黃,薄如銅鏡,端到眼前,一股香味撲鼻而來,讓人肚裡的饞蟲蠢蠢欲動,忍不住伸手去拿。這時從拿餅的動作就能看出,這個人有沒有吃“黃燒餅”的經驗。沒經驗的人像拿書一樣,平著拿餅,剛準備張嘴去咬,“嘩”,餅從中間一分為二,一半餅掉下,摔得四分五裂,“黃燒餅”太酥脆了,連自身的重量都難以承受。有經驗的人用一隻手將餅豎起來,拿到嘴邊,輕輕一咬,另一隻手放在嘴下接著紛紛落下的碎屑。餅到嘴裡,輕輕咀嚼,餅就化在嘴裡,胡麻油和芝麻混合的奇特香味充滿口腔,待到整個餅吃完,用舌尖在嘴裡轉一圈,仍留有餘香。 吃餅時最好配上一碗“炒米稀飯”,用火將小米炒至深黃散發出小米的香味,再用少量植物油和米攪拌,然後下到鍋里熬成稀飯。“黃燒餅”搭配“炒米稀飯”不但餅的香味更加濃烈,而且易於消化吸收,是年老體弱的人和坐月子的婦女的理想補品。

黃燒餅雖然味美,但是做工複雜,原料講究,以前當地人只是作為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送的高檔點心,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黃燒餅”已成為靈丘縣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今年靈丘縣已經把黃燒餅作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正在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希望“黃燒餅”的製作工藝能代代相傳,它獨特的味道能飄向世界各地。

傳人

大同黃燒餅大同黃燒餅

經過近一年的挖掘和整理,大同靈丘田師傅黃燒餅作為縣級非遺項目之一,將申報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

田師傅黃燒餅起源於靈丘上寨村,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據黃燒餅第六代傳承人田志貴講,早在清朝中葉,黃燒餅由上寨村一名屠戶製作,後來流傳至今,有色澤金黃、香甜酥脆、咀嚼利口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

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理蓬皮杜訪問大同期間,黃燒餅還作為當地風味美食招待貴客,受到稱讚,從此田師傅黃燒餅名揚海內外。先前黃燒餅因製作工藝所限,產量較少,後來經過十幾年的傳承和對製作工藝的創新,現在黃燒餅產量增加,並遠銷河北、北京等地,除散裝外,還增添了精美的盒裝。1988年,田師傅黃燒餅榮獲山西省新技術成果及產品博覽會金獎。靈丘縣文體局經過一年多的挖掘和整理,將田師傅黃燒餅列為縣級非遺項目。

2008年靈丘縣文體局把田師傅黃燒餅作為縣級非遺項目之一,申報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目前申報資料已按有關規定準備完成。

特色小吃集(三)

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或者早點、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特色鮮明,風味獨特。小吃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盤點山西省特產

山西,位於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山西的土特產繁多,較為著名的有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老陳醋、清徐葡萄、平遙牛肉、晉祠大米、沁州黃小米、恆山黃芪、長治黨參、柳林紅棗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