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莊滷麵

東莊滷麵

東莊滷麵是東莊的一道美食。東莊滷麵與興化炒米粉、熗肉、荔枝肉、海蠣煎蛋、西天尾扁食、菜頭餅、燜豆腐、生煎包是東莊較為出名的美食之一,東莊滷麵更是東莊歷來款待新朋友好友,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

起源

東莊滷麵大揭密麵條起源於中國,漢代以前就已出現“湯餅”。“湯餅”實際是一種“片兒湯”,製作時一手托麵團,一手往湯鍋里撕片。到北魏時(公元486—534年),湯餅不再用手托,而是用案板、杖、刀等工具,將麵團擀薄後再切成細條,這就是最早的麵條。到唐代(公元618—907年),人們又把切好的麵條掛起來晾乾,便於保存和隨時食用。於是最早的掛麵便誕生了。唐代時,中國和日本的往來很頻繁,麵條和掛麵的製作技術很快就傳入了日本。歐洲最早的麵條類食品傳說是由旅行家馬可?波羅於1295年由中國帶回義大利的。但此種說法似乎並不可。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麵條是在富裕的義大利人家當廚師的亞洲奴隸傳入歐洲的。後來流傳至福建東莊被當地勞動人民所接受,從而延伸出東莊滷麵。 

工序

東莊滷麵東莊滷麵

為什麼東莊滷麵能鉤起那么多人的食慾呢,這當然有它獨到的秘密了。東莊滷麵的關鍵在於麵筋、熬高湯和配料上。一般前一天晚上開始準備。麵筋當然是講究的第一道工序,不像山西面還是拉麵那樣,現場把麵團拉成細面,這個麵條要用不同麵粉按比例加工,打出來的面要韌性,下鍋後不易糊掉。熬高湯也是重要的程式,挑選豬骨頭裡最好的骨段,熬出來的高湯要白花花的,香噴噴的,每份高湯要兌多少水都是固定的,稠了不行,稀了也不行。而後是配料上,瘦肉、香菇,蝦乾,干貝牡蠣,蟶、韭菜是必備的。前面的所有工序都好了以後,就是火功了,滷麵之所以是叫滷麵,因為它是在文火中慢慢燉出來的,讓高湯和配料的味道滲透到麵條裡面,這樣的話,出來的面才能有味道,湯是粘稠的。滷麵在講究火候的同時,也講究吃麵的時間,一般來說,面出鍋3—5分鐘,就要開吃了,不然的話,面就糊了,就沒有那種口感了,所以對正宗的東莊滷麵來說,煮一大鍋的滷麵也是有很大風險的,時間過久,就要倒掉。沒完呢,還有很多輔料:綠豆芽,韭菜段加少許油燙至斷生投涼,蒜頭切很細碎的丁小火炸酥(就是日本麵館那種金燦燦的蒜丁)。

做法簡介

材料

東莊滷麵東莊滷麵

肉鹵300克、大白菜3片、香菇4朵、香菜2根、油麵150克

調味料

(1)清水4杯、鹽1茶匙、醬油2大匙、濕澱粉4大匙

(2)胡椒粉少許、醋4大匙  

作法

1.大白菜洗淨、切絲,香菇泡軟切絲,用兩大匙油先炒香菇,再放入大白菜同炒至軟,加入調味料(1)燒開,改小火,並放入肉鹵同煮。

2.另外半鍋水燒開,放入麵條煮熟,撈入碗內。

3.待肉鹵已熟且湯汁黏稠時關火,加入調味料及洗淨、切碎的香菜末。

4.盛入碗內的麵條,淋上煮好的肉鹵即可食用。  

鹵湯原料:干貝、蝦仁、香菇、魷魚乾、瘦肉、鴨蛋、地瓜粉、蒜

鹵湯做法: 

1、將香菇、魷魚乾切成條狀,與干貝一起放水中浸泡15分鐘後瀝乾備用。瘦肉切片,加地瓜粉蘸勻。

2、將蒜切碎倒入油中爆香,然後倒入香菇、魷魚乾、干貝、蝦仁翻炒幾下。

3、另在一鍋中燒水(水加多少視食量而定,一般兩個人需加約1000ml的水),倒入2中炒好的原料及瘦肉。  

4、待湯燒開後,加勾芡,然後將鴨蛋打碎攪拌均勻後徐徐倒入沸湯中。

5、加鹽、味素調味後,一鍋地道的滷麵湯底變新鮮出鍋了。

特色小吃集(三)

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或者早點、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特色鮮明,風味獨特。小吃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