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
1854年9月20日,俄軍在阿利馬河畔失利後,在緬希科夫海軍上將指揮下撤向塞瓦斯托波爾,爾後又撤向巴赫奇薩賴。塞瓦斯托波爾城防軍(約7000人)在英法聯軍(6.7萬人,英國將軍臘格倫和法國將軍康羅貝爾指揮)突擊下,於9月25日宣布戒嚴。英法聯軍占領巴拉克拉瓦和卡梅申港口,作為英法聯合艦隊主要基地和軍隊補給站。塞瓦斯托波爾陸上沒有預有準備的城防陣地(南區僅有一些舊的和新修的工事,配火炮145門),處境十分艱危,瀕海一側有13個海岸炮連(火炮611門)擔負掩護任務。黑海艦隊主力(帆力戰列艦19艘、汽輪巡航艦6艘、帆力巡航艦4艘及其它艦船,2.45萬人)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停泊場。聯軍各型戰艦比俄國艦隊多2倍,各型汽輪艦船比俄軍多8倍(總計戰列艦34艘、巡航艦55艘,其中包括4艘汽輪戰列艦和50艘汽輪巡航艦)。負責城防的黑海艦隊參謀長科爾尼洛夫海軍中將和分艦隊司令納希莫夫海軍上將利用英法聯軍統帥部未作出行進間攻擊塞瓦斯托波爾的決定的機會,採取了加強防務的緊急措施。9月23日,俄軍在北部灣入口處沉沒舊戰列艦五艘和巡航艦兩艘,把部分艦炮搬上了陸地,並將水兵編成22個營。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的最初三周,俄軍在中校工程師托特列邊指導下,修築工事20處,布設在塞瓦斯托波爾南區的火炮就有341門(其中重炮118門)。聯軍有火炮144門。因此,在短期內建成了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體系,可有效地發揮了兵力和兵器(包括艦炮和岸炮)的作用。棱堡(支撐點)是防禦的基礎。塞瓦斯托波爾城下建立了3道防禦地帶(防線)和一個前進陣地,構築了掩體和塹壕,第一次在俄國使用了掩蔽部。火力和塹壕配系相結合為進行陣地戰奠定了基礎。
英法聯軍統帥部率軍抵達塞瓦斯托波爾南區之後,計畫在陸海軍猛烈炮火支援下,一舉拿下該城(當時塞瓦斯托波爾的聯軍有6.7萬人,守軍僅有3.66萬人)。塞瓦斯托波爾守軍先發制人,於1854年10月17日晨(第一次炮擊之日)以猛烈炮火轟擊敵軍。在這次炮擊中艦炮和岸炮密切火力協同獲得成功。俄國水兵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汽輪巡航艦上採用,艦體人工傾斜法,增大火炮射角,使艦炮射程由18鏈增至25鏈。對岸上不可見目標進行射擊時運用設在高地上的艦艇觀察哨進行射擊校正,是使用艦炮的一種新方法。守軍作戰果斷靈活,壓制了聯軍幾乎全部炮兵。1854年10月5日科爾尼洛夫身負致命重傷後,由納希莫夫接替指揮。當天下午,聯軍50艘艇艦炮擊塞瓦斯托波爾,使用1340門火炮連續炮擊達5小時之久。在俄軍炮火下,許多聯軍艦支損傷嚴重。撤離了塞瓦斯托波爾,未敢再來炮擊該城。
1854年11月5日,俄軍從因克爾曼方向衝擊英軍陣地。部署是:索伊莫諾夫指揮的1.9萬人、38門炮,沿基連山谷向東南方向進攻;巴甫洛夫指揮的1.6萬人、96門炮,從因克爾曼橋向南進攻。西支隊由彤倫堡統一指揮。戈爾恰科夫指揮的2萬人負責牽製法軍並攻占薩朋山。南部要塞守軍則以火力支援進攻部隊,並派小分隊出擊,藉以吸引法軍的注意,此外,還以6000人掩護通往巴赫契薩賴的交通要道。英軍陣地成兩面三刀線配置:第一線9000人,23門炮;第二線1.4-1.5萬人。戰役在極其複雜的地形上進行,俄軍對地形很不熟悉(戰役結束的後的第二天才收到從彼得堡送來的地圖)。戰役前連續下雨,使部隊火炮行動困難,因此炮兵未能充分發揮作用。俄軍選擇的作戰地形狹窄,部隊擁擠,成為聯軍火炮打擊的目標。6時許,大霧瀰漫。索伊莫諾夫首先對英軍正面發起突然襲擊。按計畫,巴甫洛夫應攻擊其翼側。但後者因因克爾曼橋未及時修好,耽誤了時間,這樣戰役一開始,兩支主攻部隊就喪失了協同,並使英軍警覺,迅速占領陣地,以獵兵槍和炮火打擊索伊莫諾夫部隊,迫其後撤。此時,俄軍急需投入預備隊發展勝利,介預備隊指揮官察波克里茨基在1公里以外按兵不動。關鍵時刻,英軍向法軍求援,形成優勢兵力,迫使索伊莫諾夫部隊向塞瓦斯托波爾退卻,巴甫洛夫部隊向因克爾曼橋退卻。這樣,俄軍進攻受到嚴重挫折,損失10634人,其中有索伊莫諾夫等5名將軍,聯軍損失4700人,其中有3名將軍(參見因克爾曼戰役)。
塞瓦斯托波爾久攻不克,曠日持久,爾後,聯軍又5次炮擊塞瓦斯托波爾。聯軍使用重型野炮,數量很大。塞瓦斯托波爾軍民一面抗擊聯軍軍衝擊,一面順利進行對聯軍炮兵鬥爭和坑道地雷戰,並採取小群多次夜間出擊。據俄方統計,俄軍所挖地洞總長度達6889米,大型爆破94次,聯軍挖地洞1280米,爆破120次。1855年2月17日俄軍企圖攻占增援部隊登入點葉夫帕托里亞,未果。緬希科夫被解職,戈爾恰科夫繼任克里木軍總司令。4月9日,聯軍對塞瓦斯托波爾開始第二次炮擊,持續達10晝夜。俄軍在南部要塞有1000門火炮,其中466門可打擊聯軍攻城炮兵陣地,但炮彈不足,俄軍火炮發射次數只有聯軍一半。10晝夜中,俄軍損失約6000人;聯軍損失不大,但預定的強攻再次被迫推遲。但兵力對比發生了有利於聯軍的變化。至1855年5月,聯軍總兵力為17.5萬人,克里木守軍為8.5萬人(其中4.3萬人堅守塞瓦斯托波爾)。英法聯軍藉此積極作戰。5月底,聯軍奪取了塞瓦斯托波爾主要陣地——馬拉霍夫崗(防務由伊斯托明海軍少將負責)前沿的多面堡。守軍傷亡不斷增加(3月損失約9000人,4月1萬餘人,5月約1.7萬人)。曾有數日,聯軍每日向塞瓦斯托波爾發射炮彈5萬發,而俄軍則深感炮彈不足。6月6日~10日,聯軍第三次猛烈炮擊塞瓦斯托波爾,持續5晝夜。聯軍企圖奪取要塞以東之馬拉霍夫崗,占領了左翼前沿多面堡。6月17日,聯軍第四次炮擊塞瓦斯托波爾,持續兩晝夜,重點打擊船隻泊區。18日聯軍向該方向發起強攻,再次企圖占領馬拉霍夫崗。俄軍頑強抵抗,打退了進攻,但損失達7000人。聯軍首次強攻塞瓦斯托波爾之後,英軍總司令兼聯軍總司令拉格倫死亡。法國皇帝拿破崙第三堅持由法國人擔任聯軍總司令,並且要求迅速攻下塞瓦斯托波爾。7月10日,納希莫夫身負致命重傷。俄軍總司令戈爾恰科夫獲得增援後,決定進行一次會戰,從 黑河方向進攻法軍陣地。為此準備投入5.8萬人,272門炮。如進攻得手,要塞內守軍也準備出擊。法軍陣地位於費久辛高地。俄國進攻部隊首先必須通過8公里的開闊地,越過兩道水障(黑河和與之並行的—條水渠),才能接近法軍所在的高地。俄軍進攻時間定在8月16日。拂曉前,部隊在濃霧掩護下出動。左路由利普蘭迪指揮,右路由里德指揮。利普蘭迪部隊尚未接近聯軍陣地時。里德即提前下令向費久辛高地開炮。當即發現距離太遠,火炮射程達不到。於是停上射擊,轉移炮兵陣地,但炮聲驚醒了法軍,他們迅速進入陣地,準備迎戰。當里德轉移炮兵陣地時。利普蘭迪恰好接應聯軍並打響,他發現對方已有充分準備,而且得不到里德部隊的配合,進退兩難。戈爾恰科夫親自趕到利普蘭迪部隊,但拿不出對策。稍後,里德部隊也恢復進攻,逐次增加兵力。一個團一個團地投入戰鬥,但各團部隊都獨立行動,互不協同。導致進攻受挫。里德將軍陣亡,部隊失去指揮,陷於混亂。戈爾恰科夫為了轉移法軍注意力,命令利普蘭迪部隊進攻,但為時已晚。法軍在殲滅里德部隊之後,轉移兵力對付利普蘭迪。俄軍傷亡慘重。10時許,戈爾恰科夫被迫下令撤回黑河彼岸。此役俄軍損失8000餘人。黑河會戰後,塞瓦斯托波爾守軍再也得不到增援,防禦設施 破壞情況愈來愈嚴重,由於人力不足,無法修復。聯軍則加緊準備新的強攻。8月17日,聯軍開始第五次炮擊,動用800門炮,持續3天。9月5日,聯軍開始第六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炮擊,動用了807門炮,傾瀉炮彈15萬發。火炮密度達到1公里正面150門。炮擊持續3天。第二、第三號炮台和馬拉霍夫崗的防禦設施被摧毀,南部要塞幾乎成為一片廢墟。俄軍每天傷亡2—3千人。9月8日中午,聯軍13個師和1個旅(共6萬人)發起強攻(守軍4萬人),經過多次激戰,占領了馬拉霍夫崗。9月8日晚7時,俄軍放棄南區,夜間,利用浮橋和船舶向北區轉移,爾後與緬希科夫部隊會合。俄軍全軍攜帶炮兵和後勤一夜之間進行如此有計畫的撤退,可謂史無前例。
結果
在塞瓦斯托波爾防禦中,聯軍傷亡約7.3萬人(不包括病員和病死者),俄軍傷亡約10.2萬人。
影響
沙俄在塞瓦斯托波爾戰役的失利,對於其想要在黑海尋找出海口向南方擴張的企圖是一個沉重打擊,該戰役的終結,標誌著第九次克里米亞戰爭(第九次俄土戰爭)結束,也標誌著沙俄再也無力向歐洲方向擴張領土,自此以後,沙俄的注意力開始轉向亞洲地區;同時,由於意識到農奴制對於現代戰爭的不利影響,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開始進行俄國農奴制改革。
點評
歷時349天的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是巧妙組織積極防禦的典範,這一防禦是以陸海軍保衛瀕海要塞協同作戰為基礎。塞瓦斯托波爾防禦的特點是,守方不斷出擊,夜間經常搜尋,積極進行地雷戰。儘管聯軍在軍隊、火炮的數量上及武器質量上占優勢,但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配系和當時的步炮火力配系,使守方順利地擊退聯軍攻擊。在塞瓦斯托波爾防禦中,炮兵的戰鬥使用方法包含了炮火反準備的要素,可以破壞聯軍對城市的強攻。在塞瓦斯托波爾防禦中,俄軍官兵表現出高度的精神和戰鬥素質,為俄國贏得榮譽,並在陸海軍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許多市民亦勇躍參戰。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主要戰役
斯摩棱斯克戰役 | 莫斯科保衛戰 | 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 | 羅斯托夫戰役 | 基輔戰役 | 史達林格勒戰役 | 高加索戰役 | 列寧格勒戰役 | 庫爾斯克戰役 | 第聶伯河會戰 |哈爾科夫戰役 | 奧廖爾戰役 | 頓巴斯戰役 | 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戰役 | 新羅西斯克—塔曼戰役 | 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 | 敖德薩戰役 | 克里米亞戰役 |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 | 白俄羅斯戰役 |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 | 維堡戰役 | 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 | 東喀爾巴阡戰役 | 右岸烏克蘭戰役 | 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 | 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 | 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 | 東波美拉尼亞戰役 | 布達佩斯戰役 | 巴拉頓湖戰役 | 柯尼斯堡戰役 |東普魯士戰役 | 桑多梅日—西里西亞戰役 | 華沙·波茲南戰役 | 布拉格戰役 |遠東戰役 | 柏林戰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