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

固始縣

固始縣,河南省直管縣,信陽市代管。位於河南省東南端,豫皖兩省交界處,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東與安徽省霍邱縣相接,北與安徽省阜南縣隔淮河相望,西北、西、西南分別與淮濱、潢川、商城三縣相連,南與安徽省金寨縣分界,東南角鄰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界於東經115°21′—115°56′,北緯31°46′—32°35′之間,總面積2946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固始縣戶籍總人口177.1萬人,常住人口109.0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5.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7.5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0.2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7.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3.8:30.8:45.4,二、三產業占比為76.2%。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1.2%。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固始古為番、蓼、蔣等國,建縣有近2000年歷史,東漢光武帝劉秀取“事欲善其終、必先固其始”之意,封開國元勛大司農李通為“固始侯”,“固始”由此得名,並沿襲至今。

建制沿革

固始縣境域古為先秦蓼國核心地區,蓼國故都在今固始城區東北蓼城崗,故固始有“蓼城”、“蓼都”之稱,本縣簡稱“蓼”。東漢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劉秀封李通為固始侯(“堅固通始”),固始侯封地(“固始侯國”)核心區域即在今固始,“固始”之地名自此延用,已近兩千年。

綠城固始 綠城固始

夏、商為蓼國地。

西周為蓼國、蔣國、黃國、番國等國地。

春秋中期,楚滅此地諸國,建期思縣,固始彼時為期思縣之潘鄉,又名寢丘邑。

秦,屬九江郡。

西漢,於番鄉(寢丘邑)置寢縣。

東漢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劉秀封大司農李通為固始侯,建立固始侯國,固始由此得名。至於固始一語來源說法不一,大致有“欲善其終,先固其始”、“堅固必先通始”、“固久之固,當自此始”、“通與帝首事,欲其堅固初始歟”等。

南北朝戰亂頻仍,南朝齊、梁俱屬豫州。北齊、梁、北周前後僑置北建州、新蔡郡、澮州。

隋朝廢州縣,復隸屬弋陽郡,期思縣併入。

唐朝以後建置穩定,多隸汝寧府或光州。其間商城(殷城)、期思屢次併入又屢次析出。

兩宋俱屬淮南西路光州(固始長期位於淮河宋金拉鋸線南宋一側)。

元代屬河南江北行省汝寧府光州。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隸南直隸鳳陽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隸河南布政使司汝寧府。

清代固始主要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汝光道光州直隸州。

民國主要屬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督察專員駐潢川縣)管轄。

民國二十一年(1933年),國民政府將固始縣長江河以南地區劃歸新成立的河南省立煌縣(今金寨縣),次年立煌縣劃歸安徽省,原屬固始的土地隨之入皖。

“開漳聖王”陳元光祖祠 “開漳聖王”陳元光祖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日軍分南北兩路進犯固始,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於富金山戰役中殲滅日軍約一萬人。9月7日固始淪陷。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其中一路(三縱)從三河尖渡過淮河,當年8月25日固始縣城第一次解放。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9日,固始縣城解放。

共和國成立初期隸屬於潢川專區,1952年潢川專區併入信陽專區,隨之併入。在1959年末至1960年初的信陽事件中固始成為重災區,人口數量銳減,生產力遭到毀滅性的破壞。1998年信陽撤地設市,固始為其轄縣。

經中央編委,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2014年1月1日起固始正式成為河南省直管縣。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明代,固始縣轄5鄉:中為中和,東為建安,南為青峰,西為大城,北為遺愛。5鄉轄49里,70村。

明成化十一年,劃出縣西南32里時,復置商城。

清代,實行鄉、里、保、甲制。縣轄4鄉,以方位命名,即:東鄉、西鄉、南鄉、北鄉。共轄124保。

夜色固始 夜色固始

民國初年,廢鄉、里設區,全縣10個區:一區城關、二區羅集、三區郭陸灘、四區胡族鋪、五區蔣集、六區黎集、七區長興集、八區馬堽集、九區楊集、十區三河尖。

民國二十年(1931年)5月4日,中共固始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在松樹崗(今陳淋鎮大營村)正式建立,同年9月,西遷至王家樓(今武廟鄉鎖口村),縣蘇維埃政府下轄6個區,48個鄉,方圓50餘里,人口5萬多人。1932年10月,主力紅軍撤離根據地,固始境內蘇區喪失。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區合併為5區。一至四區區公所原處,五區改設橋溝集。區下共劃64個聯保,378個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撤區和聯保,設20鄉(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秋,固始縣部分地區解放,此後隨解放區擴大,相繼建立愛國民主政權,固始縣(即南霍固縣)1947年10月中旬設定,轄縣南部下霍邱、金寨北部的解放區,設四區一鎮。

民國三十七(1948年)11月,固始全境解放,縣愛國民主政府轄九個行政區。全縣先後建立鄉級政權410多個。

1949年下半年,又從原三區羅集分出十區,設黎集。

1949年12月,全縣調置10區,10區共轄448個鄉、14個鎮、22個街。

1951年8月2日,新置淮濱縣,橋溝區、期思區和蔣集區的部分鄉劃入。9月2日,全縣調置為十四區。14區共轄349個鄉,11個鎮。1952年為359個鄉,9個鎮。1953年為317個鄉,3個鎮。

1954年4月20日,城關區改為縣轄鎮(城關鎮),改十四區為一區。

1955年11月19日,撤銷道超集、武廟集、泉河鋪3個區。同時取消各區序號。

1956年8月,撤區設1鎮46鄉。

1958年4月5日,確定沙河鋪、洪埠、胡族鋪、汪棚、郭陸灘、段集、陳淋子、黎集、蔣集、羅集10鄉為中心鄉。8月3日,縣轄政區並為7鄉。9月,鄉改建為人民公社,全縣設7個人民公社。11月,7公社合併為“固始人民公社”,原公社易名管理區,名稱襲用。

1959年3月,管理區復名公社,除七一公社外,其它均恢復歷史名稱。各公社共轄46個管理區,401個生產大隊,3584個生產小隊。6月,撤銷武廟公社,增劃段集、陳淋子、蔣集、汪棚4個公社。縣轄10個公社。

1960年8月,淮濱撤銷縣建制,往流、橋溝、期思、張莊4公社劃歸固始。縣轄14個公社。

1961年9月5日,公社改為區建制,七一公社更名分水區,其它區用舊名。同時,73個工作片改為人民公社(又稱小公社,區轄)。

現代固始 現代固始

1962年6月,淮濱縣復置,期思、張莊兩個區劃入淮濱縣。同時撤銷區及小公社建制。全縣劃為1個鎮、27個公社。

1975年8月,增設泉河、徐集、趙崗三個人民公社。縣轄1鎮、30個人民公社,545個生產大隊。

1983年5—12月,全縣29個農業公社改為鄉建制(船民公社仍稱)。1984年5月,船民公社改建為航運公司,隸屬縣交通局管轄。縣轄1鎮、29鄉。

1987年,陳淋、黎集、蔣集、往流4鄉改鎮。縣轄城關、陳淋子、黎集、蔣集、往流5個鎮和城郊、沙河鋪、分水亭、泉河鋪、張廣廟、石佛店、陳集、徐集、汪棚、草廟集、南大橋、郭陸灘、趙崗、張老埠、段集、武廟集、祖師廟、方集、馬堽集、胡族鋪、楊集、洪埠、李店、橋溝集、三河尖25個鄉及豐港、柳樹、觀堂3個辦事處,共572個行政村,7個行政街。

2007年,固始縣轄32個鄉鎮:城關、陳淋子、黎集、蔣集、往流、郭陸灘、方集、胡族8個鎮,城郊、沙河鋪、分水亭、泉河鋪、張廣廟、石佛店、陳集、徐集、汪棚、草廟集、南大橋、趙崗、張老埠、段集、武廟集、祖師廟、馬堽集、楊集、洪埠、李店、三河尖、豐港、柳樹店、觀堂24個鄉。

區劃詳情

2013年,固始縣下轄3個街道:蓼城街道、番城街道、秀水街道;17個鎮:段集鎮、三河尖鎮、陳淋子鎮、汪棚鎮、方集鎮、郭陸灘鎮、胡族鋪鎮、武廟集鎮、祖師廟鎮、石佛店鎮、分水亭鎮、黎集鎮、蔣集鎮、往流鎮、泉河鋪鎮、張廣廟鎮、陳集鎮;13個鄉:草廟集鄉、李店鄉、沙河鋪鄉、柳樹店鄉、南大橋鄉、洪埠鄉、楊集鄉、趙崗鄉、馬堽集鄉、張老埠鄉、觀堂鄉、豐港鄉、徐集鄉。縣人民政府駐秀水街道陳元光大道66號。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固始縣位於河南省東南端,豫皖兩省交界處,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屬華東與中原交融地帶。固始縣東與安徽省霍邱縣相接,北與安徽省阜南縣隔淮河相望,西北、西、西南分別與淮濱、潢川、商城三縣相連,南與安徽省金寨縣分界,東南角鄰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界於東經115°21′—115°56′,北緯31°46′—32°35′之間。南北最長94.16千米,東西最寬56.19千米,總面積2946平方千米。

地質

固始縣土地由山地、丘陵、平原構成。山地面積267.4平方千米(包括東部低山12.5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9.2%,主要分布在縣境南部邊緣地區,土壤主要為黃棕壤土和水稻土兩類;丘陵面積1270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43.6%,主要分布在信葉公路以北和縣城東西兩崗。土壤多為水稻土和黃棕壤土;平原面積為1378.3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47.2%,主要分布在淮河、史河、史灌河、灌河、泉河沿岸,土壤主要是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三類。

地貌

固始城東—— 史河“七一大橋” 固始城東—— 史河“七一大橋”

固始縣地勢南高北低,從西南向東北傾斜,坡降為1/1200,最高點曹家寨山,海拔1025.6米,最低處史灌河入淮口,海拔22.4米,為全省最低點。南部群山起伏,峰巒疊嶂,主要有曹家寨山、五尖山、大揚山、奶奶廟山、皇姑山、富金山、妙高寺山、蘿蔔山等;中南部,西部屬丘陵壟崗地帶;東部是平原及孤殘丘;北部屬淺丘和低洼易澇區。面積中,山區約267.4平方千米,占9.2%;丘陵、壟崗約1270.9平方千米,占43.6%,平原約979.3平方千米,占33.6%,沿淮低洼地約242平方千米,占8.3%,河道及行洪灘地156.9平方千米,占5.3%。

水文

固始縣有史河、灌河、泉河、白露河、春河、長江河、急流澗河、石槽河、羊行河等。

氣候

固始縣地處江淮西部,淮河南岸,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性氣候區,氣候學上的0℃等溫線壓境而過,是我國的南北氣候過渡地帶。氣候濕潤,雨量豐沛,四季分明。1月平均氣溫2℃,7月平均氣溫29℃,年均氣溫16℃,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稱,年平均日照2139小時,無霜期228天。

自然資源

至2009年,固始縣南部山區是1級成礦遠景區,已發現金屬礦有金、銀、銅、鉛、鋅、鉬、鎢、銻、鉈、鈦、釩、鐵等12種;非金屬礦有高嶺土、水晶、重晶石、沸石、磷灰石、石墨、耐火粘土、硫、紫砂、石灰石、花崗石、大理石、蛭石、肥水等14種;能源礦有無煙煤、石煤2種。已發現礦點10多個。銅礦點主要有二道河、皇姑山、妙高寺;鉛、鋅多金屬礦點主要有妙高寺、大東嶺、皮沖;黃鐵礦點主要有牌坊、李灣;赤鐵礦點主要有黑石山、雙頂山;無煙煤礦主要有雙頂山、楊山、五尖山、皮沖;方集鄉駐馬村有重晶石;水晶和高嶺土分布在段集鴨雀崗一帶;陳集鄉土樓村有磷灰石、石煤。已發現的異常區:老營子、蔣營子黃金異常區;青峰嶺白鎢異常區;東大嶺、黃嶺、汪嶺鉛鋅異常區;大沙地鉬異常區。此外,尚有一批銅、鉛、金異常點。多數金屬礦點和全部異常區、異常點均沿著龜梅斷裂兩側分布。已發現礦點的礦體埋藏均較淺,多數已出露地表。銅的品位一般3-4%,最高可達20%以上。銀的最高品位達769.1克/噸。鋅的最高品位達31%。除煤礦外,其它礦尚未深揭,儲量不明。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固始縣共有55.4萬戶,戶籍總人口177.1萬人,常住人口109.0萬人,出生人口14135人,人口出生率為13.0‰,死亡人口7580人,人口死亡率為7.0‰;淨增人口655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0‰。

民族

固始縣主體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滿族、土族等民族有18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固始縣 固始縣

2017年,固始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5.6億元,比2016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7.5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0.2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7.9億元,增長12.1%。三次產業結構為23.8:30.8:45.4,二、三產業占比為76.2%。從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看,第一產業貢獻率為14.6%,拉動全縣GDP增長1.2%、第二產業貢獻率為25.5%,拉動全縣GDP增長2.1%、第三產業貢獻率為59.9%,拉動全縣GDP增長5.0%。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1.2%,比2016年提高1.85%。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固始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5.9億元,比2016年增長12.0%。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2.9億元,增長10.8%;項目投資完成293.0億元,增長12.1%;工業投資完成160.3億元,增長9.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4.0億元,增長146.4%;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60.3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41.6億元,增長4.8%。

財稅收支

2017年,固始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6.5億元,比2016年增長3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8億元,增長12.1%。其中稅收收入8.2億元,增長27.9%,稅收收入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為69.7%。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4.7億元,增長5.5%。

2017年,固始縣完成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8億元,比2016年增長12.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8.2億元,增長27.9%,稅收收入占比為69.6%。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4.7億元,增長5.5%。八項支出合計完成55.8億元,增支7.6億元,增長15.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9億元,增長5.7%;教育支出17.4億元,增長20.6%;科學技術支出1100萬元,增長15.8%;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10.7億元,增長17.2%;公共安全支出2.8億元,增長8.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7億元,增長16.4%;節能環保支出6019萬元,增長27.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7億元,增長24.6%。

人民生活

2017年,固始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6%,比2016年上漲1.6%。其中八大類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六升兩降。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0%,上漲1.0%。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為96.9%,下降3.1%。

2017年,固始縣實現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1元,比2016年增長10.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57元,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48元,增長9.0%,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3%。

2017年,固始縣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710.4元,比2016年增長14.0%。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625.9元,下降2.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635.9元,增長7.3%。其中,人均食品支出5780.2元,增長5.8%。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7.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1.0%。

第一產業

固始縣 固始縣

2017年,固始縣實現農業增加值78.3億元,比2016年增長4.6%,提高0.1%。

種植業

2017年,固始縣種植業增加值49.1億元,增長4.2%。糧食播種面積225.7萬畝,減少10.5萬畝,下降4.5%。糧食總產量107.8萬噸,下降7.4%。其中,小麥收穫總產量17.1萬噸,較2016年小幅減少;水稻收穫總產量89.1萬噸,減產5.4萬噸。

林業

2017年,固始縣林業增加值1.5億元,增長1.9%。

畜牧業

2017年,固始縣畜牧業增加值21.4億元,比2016年增長5.1%。

漁業

2017年,固始縣漁業增加值5.6億元,比2016年增長5.3%。

農業基礎

2017年,固始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28.0萬千瓦,比2016年123.7萬千瓦增長3.5%。農業機械總值達14.2億元,增長6.7%。年末擁有聯合收割機3083台,淨增300台。擁有農用拖拉機3730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5103台、小型拖拉機32198台。農業用電量2790.5萬度,增長50.0%;農村居民用電量33880.9萬度,增長8.5%。

第二產業

工業

固始縣 固始縣

2017年,固始縣實現工業增加值82.2億元,比2016年增長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62.1億元,增長8.8%,提高0.7%;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增加值19.7億元,增長3.8%。全部工業拉動GDP增長2.1%,貢獻率為24.8%。

建築業

2017年,固始縣建築行業實現增加值21.0億元,比2016年增長2.0%。全縣具有資質等級並有生產活動的建築企業42家。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102.1萬平方米,增長28.9%,實現商品房銷售額36.7億元,增長33.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完成96.2萬平方米,增長32.2%。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固始縣 固始縣

2017年,固始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0.1億元,比2016年增長11.5%。其中規模企業完成零售額27.7億元,增長16.0%。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銷售額30.4億元,增長11.0%;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81.7億元,增長14.5%;住宿業實現銷售額8.1億元,增長12.3%;餐飲業實現銷售額61.3億元,增長15.6%。

對外經濟

2017年,固始縣實現進出口總額30111萬元,比2016年下降0.2%。其中,其中出口總額完成28549萬元,下降1.6%。引進境外資金實際到位2782萬美元,完成省定目標的100%。

房地產業

2016年,固始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79.2萬平方米,增長12.4%,實現商品房銷售額27.5億元,增長19.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完成72.8萬平方米,增長17.4%。全年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79.2萬平方米,增長12.4%。實現商品房銷售額27.5億元,增長19.7%。

郵電通信

2017年,固始縣郵政業務總量9182萬元,比2016年增長30.3%。訂銷報紙797萬份,雜誌40.8萬冊,信函115.6萬件,包裹36.8萬件,特快專遞2.5萬件,報刊流轉額925.2萬元。

旅遊業

截至2017年末,固始縣已有旅遊景點49個,其中國家級以上旅遊景點11個,旅遊服務公司6家。共接待國內遊客525萬人次,接待海外遊客15032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5.9億元,占GDP比重達4.9%。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固始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461.96億元,比年初新增54.99億元,增長13.5%,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56.77億元,比年初新增43.73億元,增長13.5%;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75.40億元,比年初新增7.92億元,增長4.7%。金融存貸比為38.0%。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固始縣共申請專利192件,授權專利140件,其中發明專利增加13件,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00%,發明專利總數累計達到24件。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取得一定成果全縣網上註冊申報企業達到8家,有1家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覆核,新增通過評價認定5家。共實施R&D研發項目18項、研發經濟內部支出4031萬元。

教育事業

2017年,固始縣普通國小招生21017人,比2016年下降5.2%、在校生126482人,增長1.4%、畢業生21426人,下降5.3%。普通國中招生22081人,下降5.5%、在校生68426人,增長2.5%、畢業生20620人,增長10.8%。普通高中招生12494人,增長7.3%、在校生35851人,增長5.8%、畢業生10738人,比下降9.8%。職業高中招生數5833人,增長5.8%、在校學生數15312人,增長6.0%、畢業生數4435人,下降7.6%。農村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國小畢業生升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88.9%。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固始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從業人員17個,國內演出場次20場,觀眾人次3.0萬人次。公共圖書館1個,從業人員37人,總藏量11.15冊,流通人次9.4萬人次,外借冊次11萬冊次。群藝館、文化館1個,從業人員46人,舉辦展覽、文化活動306次。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個,從業人員19個,文物藏品2701件。博物館3個,從業人員37個,文物藏品2701件。公共圖書館經費總支出338.9萬元,事業支出為338.9萬元,其中購書費25萬元。本年新購圖書18473冊,公共用房建築面積3116平方米,其中書庫2000平方米,閱覽室席位286個。文物機構經費總支出203萬元,事業支出203萬元,其中業務費12萬元。廣播、電視事業全部職工人數560人,廣播電台1座,廣播發射台及轉播台1座,公共廣播節目套數1套。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4570小時,製作廣播節目時間1800小時,廣播人口覆蓋率93.4%,有線廣播電視用戶9.9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98.9%。

醫療事業

截至2017年末,固始縣共有衛生機構87個,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16家。衛生機構病床床位4808張,其中,醫院、衛生院4291張,婦幼保健機構517張。衛生機構人員數8313人,其中:執業醫師1142人,助理醫師453人,註冊護士1663人。公共衛生經費決算總支出25926萬元,共爭取計生經費7612萬元。

勞動就業

2017年,固始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359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71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

社會保障

社會養老保險:截至2017年末,固始縣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14715人,比2016年提升6.2%;養老保險保費收入39500萬元,增長11.8%;養老保險支出65100萬元,增長12.0%。

失業保險:2017年,固始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50587人,比2016年降低0.4%;失業保險保費收入265萬元,降低136.1%;失業保險支出57萬元,降低51.3%。

工傷保險:2017年,固始縣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5600人,較2016年增長6.7%;工傷保險保費收入533萬元,降低1.8%;工傷保險支出472萬元,增長56.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截至2017年末,固始縣參加新農合醫療保險人數1486870人,較2016年增長0.1%;新農合醫療保費收入96419萬元,增長19.5%;新農合醫療保險支出79990萬元,增長18.7%。

環境保護

2017年,固始縣化學需氧量總減排量1249.3噸,氨氮總減排量152.8噸,地表水質量達標率100%。全縣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89天,省定空氣優良天數220天以上;PM10平均濃度為82微克/立方米,省定目標90微克/立方米以下;PM2.5平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省定目標56/立方米以下。

安全生產

2017年,固始縣共排查生產經營單位1306家,排查出一般事故隱患654項,已整改654項,整改率100%。

交通運輸

交通

2017年,固始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544千米。

公路

滬陝高速、312國道、204省道、216省道、339省道穿境而過。滬陝高速橫貫南部,在境內設有固始站、固始東站兩個出口,以及一座滬陝高速豫皖省界收費站;淮濱經固始至方集的淮固高速公路也已通車,在固始縣城設陽關出口,在方集交滬陝高速。此外312國道溝通東西,省道204、216、339以及各條縣鄉道路縱橫交錯。

鐵路

寧西鐵路橫貫固始南部,建有客貨運三等站-固始火車站(站址在段集鎮香樟大道),緊鄰京九鐵路、阜六鐵路及合武高鐵。

航空

固始距離安徽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及阜陽西關機場均在2小時車程內。

水運

淮河幹流流經固始北部省界,自西向東流至三河尖入皖,境內長59千米。淮河固始望崗港年吞吐量可達70萬噸,以及淮河朱皋港、淮河余崗頭港等。

運輸

2017年,固始縣道路運輸共完成客運量1161萬人次,實現客運周轉量93703萬人/千米,比2016年增長5.0%;完成貨運量1936萬噸,實現貨運周轉量491744萬噸/千米,增長0.8%。

歷史文化

方言

固始方言在學術上屬於北方方言中原官話信蚌(河南信陽—安徽蚌埠)片,但帶有明顯的西南官話色彩,也具有一些江淮官話的特點,語言具有“交融性”。此外,完全沒有翹舌音是固始方言的一大特點,這與河南省以至於鄰近的信陽市各縣區差異明顯,卻與安徽省西部沿淮地區十分相似,其中東鄰安徽省霍邱縣方言和固始方言相似度極高。

人文

固始 固始

固始縣歷史上曾作為中原地區向東南沿海數次大規模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中原移民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和深遠的影響,上至秦漢下至明清的漫長歲月中,有四次較大規模的入閩移民,影響深遠。這些入閩先人的後裔逐漸播遷至粵、台、港、澳及海外各地,形成了“台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文化現象。據1953年台灣戶籍統計,當時戶數在500戶以上的100個大姓中,有63個姓氏的族譜上記載其先祖來自“光州固始”。由於閩國王潮、王審知均為固始人,宋代以後,不少福建人談及自己的祖先時,都說是從“光州固始”遷來。明清時期又有不少福建人遷至台灣。從而形成了閩台人對“光州固始”的祖根認同。據有關閩台“移民資料”中介紹,先祖來自河南“光州固始”的族譜有16部之多,分布於福建晉江、莆田、泉州、南安、安溪、永春、漳州、龍海、仙遊、長樂、詔安等地 。在台灣陳、黃、丘、宋、林等18部大姓很大部分族譜上都記載著其先祖為“光州固始”人。全國姓氏中全部或部分以固始縣為姓源的有:潘、蓼(廖)、蔣、寢、婁、肖、莊、安、英、甄、期思(期)、黃、沈、孫、復等。

風景名勝

綜述

歷史上有玉皇閣、東門城樓、賓陽樓、魁星樓、望月樓等標誌性建築,且歷代均有遴選的“固始八景”。著名景點有西九華山、妙高寺、安山、華陽湖、雲霄廟、陳氏將軍祠、王審知故居、鄭成功衣冠冢、吳其濬(狀元、植物學家)故居等。

主要景點

西九華山風景區

固始美景 固始美景

西九華山旅遊風景區位於河南省固始縣陳淋子鎮境內,觀賞面積80平方公里,已開發多個景區、近百個景點,是中原地區最大的集"茶、竹、禪"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勝地。西九華山旅遊風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並有多處原始森林;整個景區主要以萬畝茶園、竹海、森林、湖泊和峽谷瀑布群為主體,以佛教文化為內涵,以豫南民俗為基調,形成茶、竹、禪三位一體,山、水、情天人合一的景觀特色。

陳氏將軍祠

固始陳氏將軍祠,位於固始縣陳集鄉,距縣城25公里。陳氏將軍飼,為唐代平扶“嘯亂”,安定東殼邊陲,創建漳州,“開漳聖王”陳元光祖祠。將軍祠由陳元光孫陳豐建於唐天寶年間,後經歷代修繕,現存為清代建築。

妙高寺

妙高寺坐落在陳淋子鎮西九華山,始建於唐初,盛於明清。占地2.2萬畝(包括耕地)。原房99間半,由山門、東西耳房、大雄寶殿明三暗五、地藏王府、配殿等建築組成,規模宏大,氣勢壯觀,曾吸引無數高僧鴻儒、大心居士、十方長者、善信人等前來潛行研佛。由於歷史原因,妙高寺現僅存房屋18間,房屋面積360平方米。

安山森林公園

華陽湖 華陽湖

安山森林公園位於城區東北20千米,屬豫皖兩省結合部的安(陽)山境內,海拔419米,方圓45平方千米,為國家3A級景區。公園內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極為豐富,是人們休閒度假、觀光旅遊、享受自然的理想勝地。自然景觀有白龍池、金銀魚池、九龍倒掛瀑布、仙人洞、老貓洞、捨身台等,還有固始唯一的前軍事要塞——防空洞。安山森林公園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年放牧休息時的牧羊石,有為奉祀“開漳聖王”陳元光祖母魏敬夫人而建的大山奶奶廟(又稱雲霄廟)。安山因而成為移民後裔們抒發愛國愛鄉情懷的靈山聖地和固始密切聯繫閩、粵、台、港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橋樑與視窗。

華陽大佛山旅遊風景區

大佛山 大佛山

華陽山又稱大佛山,因山體形似臥佛而得名。這裡不但山高林密,風景奇特,而且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有建於東漢時的“觀音洞”廟,隋唐時期固始蔡氏家祠“蔡子廟”,充滿神話的張爺廟;有歷史名宦遺蹟鄧嶺花門樓、鎖口聖旨樓、蔡家樓;有著名姓氏大戶興建的家祠,如王佛堂、段家祠堂、錢氏宗祠;還有大革命時期的蘇維埃固始縣政府舊址等等。大佛山景區還有六疊瀑布白龍瀑布,碧波蕩漾的天鵝湖、華陽湖。

名優特產

固始柳編

始於傳統工藝,經過開發研製,品種達到上千個。近百家柳編企業雲集三河尖鎮。常見的有柳編籃子、柳編家具以及其他各種編織工藝品。產品遠銷美國、法國等86個國家和地區。柳條基地5.6萬畝,2003年固始縣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評為“中國柳編之鄉”。

固始皮絲

皮絲為清代貢品,宮廷御膳佳肴,製作歷史至少有150餘年。鹹豐年間,固始皮絲即名揚京師、天津、濟南等地。食用時先用油炸松,後用清水浸泡,上籠蒸熟,可做成“松花皮絲”、“肉鬆皮絲”、“皮絲圓子”等上等名菜,風味鮮美獨特,是美容養顏的佳品。

剛採摘的茶青 剛採摘的茶青

固始茶葉

固始茶葉多屬信陽毛尖系列。茶葉基地面積穩定在5萬畝,年產量100萬公斤左右。主要品牌有“九華山毛尖”、“仰天雪綠”、“十八盤毛峰”等。其中“九華山毛尖”已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固始毛豆

固始毛豆個大、味美、無污染、一年多熟。種植基地涉及沙河鋪、柳樹店、南大橋、石佛店、黎集等鄉鎮,面積穩定在5萬畝以上,產量2.1萬噸以上,產品遠銷上海、北京、杭州、武漢等大中城市。

固始水果蘿蔔

固始水果蘿蔔歷史上亦系貢品。主產地在固始縣史灌河沿岸沙灣地。固始蘿蔔個大青皮腹白,外形美觀,味甜多汁,生熟食俱佳,被譽為水果型蘿蔔。常年種植面積在3萬畝左右,產量10.5萬噸。2009年固始縣被中國果蔬委評為“中國蘿蔔之鄉”。

蔣麻

大麻種植歷史悠久,明清時期稱之為“蔣麻”(指蔣集鎮一帶麻質量最好)。其中兩個品種最佳。線麻為地方優良品種,魁麻為固始特產,具有含纖量高、纖維白、韌性強、色澤鮮艷、散熱、爽水等優點,為上等紡織、造紙原料。

固始雞

“固始土雞” “固始土雞”

因產地得名,有“中國土雞之王 ”之美譽。固始雞蛋大殼厚、善覓食、耐粗飼、抗病力強、屠宰出肉率高、肉嫩湯鮮。“固始雞”、“固始笨雞蛋”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和“受WTO原產地標記保護註冊”認證。固始雞產業開發已頗具規模,正在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固始鴨

又稱淮南麻鴨。因產地得名。有易飼養,適宜溝塘湖堰放養,具有耐粗飼、抗病強、生長快、產蛋高、肉質鮮嫩、絨毛細軟等特點。以家庭飼養為主,年飼養量200萬隻左右。

固始鵝

固始白鵝是中國優良的地方鵝種,安徽也稱為皖西白鵝,在歷史上即享有盛名。鄭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均有固始鵝塊店,深受消費者歡迎。固始雞、固始鴨(淮南麻鴨)、固始白鵝被農業部列入中國106個地方優質家禽品種。

著名人物

孫叔敖胡綜丁奉魏敬陳政陳元光陳元光王潮王審邽王審知
施琅鄭成功祝慶藩李昭壽吳元炳蔣湘南秦樹聲丁遜之李孟群陳家庚
凌鉞蔣光慈卜萬科余成斌宋治民余克勤楊森毛和發金振中雷傑

對外交往

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1987年9月21日結為友好縣市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2010年10月8日結為友好縣市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1987年10月14日結為友好縣市。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