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縣

光山縣

光山縣是中國河南省信陽市下屬的一個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司馬光的出生地,原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的故鄉。該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屬信陽地區。其北臨淮河,南依大別山,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是國家著名的蘇區縣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光山縣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屬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青山、綠水、名勝相互映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的美稱。2010年起,光山縣與潢川縣進行一體化融城,重點打造鄂北豫南皖西以輕工、商貿為主的生態宜居複合型的區域中心城市。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光山歷史悠久。周為弦子封國,故稱“弦”;春秋為弦國地,戰國屬楚;秦代轄於九江郡;西漢置西陽縣;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光城縣,同年並置樂安縣;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分弋陽郡立光城郡;(464年)除光城郡為縣,仍隸弋陽郡;;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在原光城郡置光州,治光城縣(今河南省光山縣)轄區範圍大致在今豫南南五縣;隋開皇三年(583)光城縣併入樂安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光山縣。唐宋以後復置光州,但治所移至弋陽(今潢川),而光山為光州轄縣(今人不知,光州因光城為郡、縣而得名,是以常有爭執)。此後一直是江淮河漢的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重地,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三千餘年。因有浮光山,“每有光耀”故名。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屬河南省屬豫南道(1914年改豫南道為汝陽道);1928年5月河南省境劃為14個行政區,屬第十三行政區(潢川)轄區;1932年8月屬於河南省第九區(潢川)轄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於河南省潢川專區轄區;1952年10月,信、潢兩專署合併,屬信陽專區;1970年屬信陽地區;1998年6月9日開始,屬信陽市管轄。

先秦時代,光山正處於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的交匯的前沿;五胡亂華時期,豫南為南、北朝紛爭之地;金人南下,宋人南渡後,又常為兩國交兵中線戰場;民國時期我黨在大別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光山南部新集為鄂豫皖蘇區首府。自古及今,光山地方都是窮則思變加民風彪悍。

地理環境

位置

光山縣位於河南省的東南部,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地處鄂、豫、皖三省的連線地帶,中心坐標:32°00′0″N,114°54′0″E。縣境東臨潢川和商城,西連羅山、南接新縣、北與息縣相望。東距合肥227公里、南離武漢220公里、北至鄭州430公里、西抵西安696公里。

地勢

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南部為淺山區,中部為丘崗區,沿河為平畈區。

氣候

光山縣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北部季風型潮潤、半潮潤氣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間1990小時,年平均氣溫15.4℃,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26天,年平均降水量1027.6毫米。

水利

光山縣有大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137座,總蓄水量5.8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光山資源豐富。是全國糧油基地、茶葉之鄉、青蝦和麻鴨原產地,糧、油、棉、林、果、茶、畜禽、水產等是支柱產業,素有豫南"魚米之鄉"之美稱。南部山區,擁有金、銀、銅、鉛、鋅及沸石、瑩石、石英石等20多種礦產資源。野生動物170餘種,各類植物500餘種。耕地面積121.86萬畝,宜林面積92.5萬畝,林地面積66萬畝,宜漁面積10萬畝。全縣水資源總量平水年19.2億立方米,總蓄水量5.9億立方米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光山縣有585314人。

經濟概況

美麗光山美麗光山

2013年,光山縣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生產

總值完成123.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4.2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共爭取各項轉移支付資金22.2億元,比上年增長4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9.4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4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房地產投資完成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外貿出口完成7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0%。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5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18%。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474家、私營企業135家,非公經濟增加值完成7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

第一產業

2013年,光山縣糧食生產達11.9億斤,連續9年增產,首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羅陳鄉張樓村農民劉正禮榮獲全國種糧大戶。農業綜合開發有效實施,改造中低產田1萬畝。農業產業化不斷推進,四方植物油有限公司被評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填補了空白。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被評為全國、全省“平安農機”示範縣,青龍河、新民兩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機合作示範社。農產品專業市場加快發展,上官崗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別山茶市聯結帶動各類經濟組織70餘個,農民經紀人1萬餘人。農田水利建設成效顯著,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工程順利實施,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3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萬畝、旱澇保收田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9.4平方公里,解決2.6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勇奪省“紅旗渠精神杯”11連冠。畜牧業穩步發展,新建規模養殖場戶21個,光山縣畜牧業產值14.6億元,肉類產量、禽蛋產量和水產品產量均有所增長。林業生態建設加快推進,廣泛深入開展“我為光山栽棵樹”活動,光山縣完成造林9.5萬畝,年度生態縣建設順利通過省級檢查驗收,孫鐵鋪鎮榮獲省級生態鄉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紮實推進,確定了晏河河棚、淨居寺揚帆、潑陂河永濟橋3個市級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點及孫鐵鋪周鄉等10個縣級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點,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繫市、縣級社區示範點和部門幫建新型農村社區工作制度,制定了新型農村社區項目實施辦法,用地政策向示範點傾斜,項目資金向示範點集中,有效緩解了土地和資金瓶頸問題。

第二產業

美麗光山美麗光山

2013年,光山縣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96家;新建、改擴建投資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3個,總投資21億元,其中,順祥差別化纖維、祥宇彩印等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基本建成;天瑞光山水泥、金豐園麵粉、四方植物油、群力化纖、白鯊針布等6家企業年產值均突破億元;東方心典服飾公司投產8個月來實現產值8000萬元,帶動就業近700人;辰龍茶葉、布魯哈針布實現產品直接出口。官渡河產業集聚區穩步發展,《主導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編制完畢,規劃面積由9.3平方公里調整為13.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三上”企業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9億元,同比增長43%;全年引進項目17個,協定總投資57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3個、億元以上項目13個;新開工(擴建、技改)項目21個,建成投產項目19個。

第三產業

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3%。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工作全面啟動,大蘇山森林公園建設積極推進,確定的寺廟修繕規劃、豫南民俗文化村建設、過境公路改線、民居簡徽改造等15項任務完成了時序進度;紅色景區“千里躍進園”建設快速推進,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升級改造、尤太忠故居及尤崗民居的修繕建設、五虎岔羊戰鬥紀念館等三個組合景點建設全面完成,建成了“大別山根據地民眾工作館”,成為河南省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參觀教學點之一;中國茶具博物館進展順利,已完成唐宋館布展,明清茶文化展示館建設正抓緊施工,商業步行街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司馬光文化園建設已完成項目招商、土地報批等前期工作;龍山湖文化旅遊景區、白雀園“兩景一帶”及人民公園建設穩步推進;佛教藝術博物館被定為國家三級館、“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基地”;文殊鄉東嶽村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名錄,淨居寺揚帆村等5個村被列入首批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商務中心區上官崗村被列入河南省特色旅遊村名錄,槐店鄉晏崗村被列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旺瑪特購物廣場建成開業,在縣城建成紫水灣農超對接平價蔬菜超市2個,潑陂河中心農貿市場、晏河帥窪新型農村社區農貿市場獲得省級驗收支持,光山縣畜禽水產品市場完成一期工程,潤城國際裝飾城、商貿物流城、汽車駕駛人考試中心及汽貿商城、紫光農貿大市場已簽訂投資協定,百家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及有關鄉鎮商貿中心項目相繼開工,聯合一百商貿中心、十里商貿物流園等項目建設順利,濱河四星級酒店正在進行室內外裝修。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全年完成投資26.8億元,竣工商品房面積50.4萬平方米,銷售32.7萬平方米。

社會事業

2013年,光山縣科技事業穩步推進。內河生活污水生物處理科技惠民示範工程已上報到國家科技部,“無公害茶葉綜合配套技術開發與示範”項目申報為國家星火計畫,同時申報省、市科技計畫項目8項。

2013年,光山縣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聯考成績取得歷史性突破,有12名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有2名考生被招錄為空軍飛行員;普通類本科錄取率高出全省近10個百分點。光輝學校一期工程竣工,並於秋季正式招生,紫水學校建設步伐加快,遷址新建的特殊教育學校主體工程已封頂,縣幼教中心綜合樓即將投入使用,將軍希望國小和新慧泉中學全面動工興建,由縣交通運輸局和天瑞光山水泥公司援建的縣實驗國小操場投入使用。

2013年,光山縣文化事業不斷進步。成功組織開展了首屆“情系光山”、“感動光山”“雙十人物”評選活動,弘揚了正氣,凝聚了智慧光山建設的強大合力。完成了城區數位電視平移工程,城區2.5萬有線電視用戶收看到數位電視信號節目。卡通片《少年司馬光》榮獲首屆河南青少年優秀文化產品徵集評選優秀獎。完成了102個行政村的農家書屋建設任務、2416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縣圖書館免費對外開放。

2013年,光山縣衛生事業長足發展。2012年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5%,涼亭鄉衛生院建成並投入使用,馬畈鎮、潑陂河鎮衛生院擴建工程正在進行基礎建設,縣衛生監督所建設完成前期工作;年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任務全面完成;人口計生工作圓滿完成省、市下達的各項指標任務,取得新的突破。

交通

基礎交通

光山縣光山縣

京九鐵路南北貫穿,寧西鐵路橫貫東西,106、312兩條國

道和213、338、339線三條省道穿越縣境,滬陝高速與大廣高速在此交匯。縣境內有油路250公里,等級砂石路300公里。

境內有隸屬於武漢鐵路局麻城車務段的光山火車站(貨運站)、潑河火車站(區間站),能夠滿足官渡河工業區及周邊地區貨物運輸的發展。客運方面主要依靠潢川火車站。

城市公交

光山:

1路) 光山汽車站↔光馬路↔興隆路↔光南路↔二環路↔海營路↔光山汽車站

2路)紫水街道辦↔光南路↔三環路↔平安路↔二環路↔司馬光路↔上官崗大市場↔光馬路↔弦山街道辦

潢川:

1路) 潢川汽車站↔環城東路↔新潢橋↔弋陽路↔車站北路(振華學校)↔廣場大道↔潢川火車站

2路) 余店↔方店↔航空北路↔環城東路↔躍進路↔天駒↔春申路↔工業大道↔華英大道↔何店

躍進-內環線*)潢師↔運管所↔潢高↔華英商貿城北門↔電業局↔農機局↔環城一巷↔天駒(西關銅馬)↔人民醫院↔棉紡廠↔黃國商貿城(潢川縣委)↔華英廣場↔中山門(縣政府)↔小東關(新潢橋大轉盤)↔潢師

航空線*) 東方半島↔沿河路↔航空路大橋↔航空南路↔航空北路↔航空建設路口

潢光城際) 光山汽車站↔弦山北路↔十里鎮↔寨河鎮↔傅店鎮↔工業大道↔春申路↔環城路↔潢川汽車站

* 是2014年10月11日開通的免費臨時公交線路,運行時間為7:00-18:30。

行政區劃

光山縣轄2個街道、7個鎮、10個鄉:弦山街道、紫水街道、十里鎮、寨河鎮、孫鐵鋪鎮、馬畈鎮、潑陂河鎮、白雀園鎮、磚橋鎮、仙居鄉、北向店鄉、羅陳鄉、殷棚鄉、南向店鄉、晏河鄉、涼亭鄉、斛山鄉、槐店鄉、文殊鄉。

1996年,光山縣面積1831平方千米,人口74.9萬人,轄8個鎮、17個鄉:城關鎮、孫鐵鋪鎮、潑陂河鎮、磚橋鎮、白雀鎮、馬畈鎮、十里廟鎮、寨河鎮、文殊鄉、雷堂鄉、涼亭鄉、北向店鄉、臥龍台鄉、南王崗鄉、晏河鄉、斛山鄉、場墩鄉、南向店鄉、蔡橋鄉、仙居鄉、槐店鄉、長興鎮鄉、羅陳鄉、殷棚鄉、河棚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5年,光山縣鄉鎮區劃調整:共有15個符合撤併條件的鄉鎮,按省最後批覆的方案,撤銷河棚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晏河鄉管轄,晏河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臥龍台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孫鐵鋪鎮管轄,孫鐵鋪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雷堂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白雀園鎮管轄,白雀園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長興鎮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仙居鄉管轄,仙居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蔡橋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斛山鄉管轄,斛山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南王崗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文殊鄉管轄,文殊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楊墩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城關鎮管轄,城關鎮政府駐地不變,並在此基礎上組建兩個街道辦事處。同時,保留了殷棚、十里、磚橋、涼亭、羅陳等5個人口不足3萬、面積不足100平方千米,但經濟發展勢頭好,區域、資源等條件較為特殊的鄉鎮。

弦山街道

【轄區】轄寶相寺街、朝陽寺街、文化街3個社區,呂圍孜、胡圍孜、方樓、神埂、椿樹崗、上官崗、張樓、閘上店、楊墩、大張、龔寨、韓樓、橫大路、同心、陳灣、曾灣、張寨17個行政村。

【附一】城關鎮位於官渡河北岸,距京九鐵路10千米。縣政府駐地。[沿革]1961年建城關鎮。1997年,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12.9萬,轄方樓、柳店、張樓、余集、徐店、前樓、呂圍孜、胡圍孜、五里墩、神埂、三里橋、椿術崗、閘上店、姚圍孜、上官崗、馬灣、文化街、解放街、和平街、海營街、寶相寺、朝陽寺25個村(居)委會。2005年,撤銷楊墩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城關鎮管轄。

【附二】楊墩鄉位於光山縣中部偏東,距縣城10千米。[沿革]1975年設楊墩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楊墩、陳灣、同心、曾灣、韓樓、張寨、橫大路、大張、龔寨9個行政村。

紫水街道

【轄區】轄和平街、海營街、解放街、五里墩街、徐店街、姚圍孜街6個社區,枊店、前樓、余集、馬灣、三里橋5個行政村。

十里鎮

【概況】位於光山縣城北面,距縣城5千米。北臨312國道,東靠京九鐵路,G40滬陝高速過境。

【轄區】轄十里街社區,五里、王寨、吳明、李堰灣、姚寨、徐寺、代樓、王崗、劉樓、高大店、楊灣、十里12個行政村。

【沿革】1975年建十里廟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置十里鎮。

寨河鎮

【概況】位於光山縣北部,距縣城13公里,地處光山、潢川、息縣三縣交界處。312國道、息(縣)新(縣)公路、寧西鐵路過境。臨近息縣火車站(曹黃林火車站)。

【轄區】轄寨河街社區,張圍孜、王鄉、大塘、錢寨、東林、羅湖、寨河、王畈、冷大灣、段寨、陳興寨、吳寨、杜崗、張湖、耿寨、劉堂、謝小寨17個行政村。

【沿革】1958年建寨河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建鎮。

孫鐵鋪鎮

【概況】位於光山縣西北部。孫(鋪)北(向店)公路、312國道穿境。名勝古蹟有杏山仙洞、秦始皇趕山填海遺鞭處等。

【轄區】轄孫鋪街、龍台街2個社區,孫鋪、劉鄉、王樓、鄭堂、劉寨、屈崗、周鄉、劉渡、杏山、江灣、蔣樓、謝套、金窪、舒堂、安樂寨、陳大灣、郭鄉、黃崗、黃橋、金大灣、金寨、龍台、馬崗、屈寨、鄭棚25個行政村。

【沿革】1986年撤鄉建鎮。2005年,撤銷臥龍台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孫鐵鋪鎮管轄。

【附】臥龍台鄉位於光山縣西北部,距312國道9千米。[沿革]1975年建紅旗台公社,1980年改臥龍台鄉。1997年,面積85.5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臥龍台、居寨、金大灣、陳大灣、黃崗、馬崗、黃橋、金寨、郭鄉、鄭棚10個行政村和臥龍台街1個社區。

馬畈鎮

【概況】位於光山縣城西南部。

【轄區】轄馬畈街1個社區,馬畈、代窪、廟山、錫山、徐寨、中寨、付寨、汪鄉、永林、太平、汪畈、枊林、北窪、潘樓14個行政村。

【沿革】1962年撤區設馬畈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設鎮。

潑陂河鎮

【概況】位於光山縣南部。京九鐵路、寨(河)新(縣)公路、潑(陂河)晏(河)、潑(陂河)白(雀園)公路過境。境內有潑河火車站。

【轄區】轄潑河街1個社區,王圍孜、鄔圍孜、蔡圍孜、趙畈、楊塝、蔡灣、雀、椿樹店、黃大塘、劉崗、何爾沖、黃凃灣、黃老灣、羅窪、新建、東嶽寺、田窪、新街、劉田、徐坪、曾圍孜、李崗、孫圍孜23個行政村。

【沿革】1957年設潑陂河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設鎮。

白雀園鎮

【概況】白雀園鎮位於光山縣東南部,大別山北麓,白露河西岸,距縣城38千米。106國道、商(城)滸(灣)、潑(陂河)白(雀園)、武(漢)潢(川)公路過境。

【轄區】白雀園鎮轄白雀街1個社區,陳集、馮寨、九里、老山、李寨、蓮花、羅山、駱寨、馬山、賽山、賽一、雙輪、陶崗、土廟、新華、沿河、楊圍孜、楊寨、葉沖、岳寨、棗崗、鍾橋、朱堂、雞冠、雷堂、李塝、龍寨、石仙、土門、汪河、新光橋、張寨、方寨33個行政村。

【沿革】1958年建白雀鄉,1959年改公社,1986年改鎮。2005年,撤銷雷堂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白雀園鎮管轄。

【附】雷堂鄉位於光山縣東南邊緣,距縣城45千米。[沿革]原屬白雀鄉,1985年設雷堂管理區,1987年改鄉。1997年,面積44.7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朱堂、石仙、土門、方寨、新光橋、龍寨、汪河、張寨、李榜、雞冠11個行政村。

磚橋鎮

【概況】位於光山縣東南部。張(棚)涼(亭)公路、磚(橋)胭(脂窪)公路過境,劉河縱貫鎮境。

【轄區】轄磚橋街1個社區,陳崗、陳鄉、陳寨、崔棚、大李沖、高陌、李長店、李崗、彭沖、田灣、魏灣、文店、趙崗13個行政村。

【沿革】1958年建磚橋公社,1975年改鄉,1994年設鎮。

仙居鄉

【概況】位於光山縣西北部,距縣城30千米。境西竹竿河自南向北流入淮河。境內有獨山洞、觀音洞。

【轄區】轄仙居街1個社區,北新、陳樓、獨山、何店、仙居、肖店、徐樓、袁灣、張灣、滕崗、長興鎮、草廟、高灣、七里、蘇崗、徐灣、余廟17個行政村。

【沿革】春秋戰國時期為弦國故都。1962年設立仙居公社,1984年改鄉。2005年,撤銷長興鎮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仙居鄉管轄。

【附】長興鎮鄉位於光山縣西部。[沿革]1986年劃為行政管理區,1988年設長興鎮鄉。1997年,面積40.5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高灣、余廟、七里、徐灣、草店、長興鎮、蘇崗7個行政村。

北向店鄉

【概況】位於光山縣西部,距縣城16千米。光(山)馬(畈)、北(向店)臥(龍台)、北(向店)文(殊)公路過境。解放戰爭時期,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曾駐此,有著名的五虎岔羊戰鬥舊址。

【轄區】轄北向店街1個社區,北向店、曹畈、崔大灣、大李灣、代灣、高山、何寨、胡樓、李樓、劉店、吳大灣、小彭灣、徐斗塘13個行政村。

【沿革】1975年建北向店公社,1982年改鄉。

羅陳鄉

【概況】位於光山縣西部,雲夢山工業開發區,距縣城22千米。光馬公路穿境。

【轄區】轄羅陳街1個社區,百步、陳崗、大劉、韓崗、金星、盧河、羅陳、坪塘、青山、石佛、楊灣、張樓、周灣13個行政村。

【沿革】1975年建羅陳公社,1982年改鄉。

殷棚鄉

【概況】殷棚鄉位於光山縣西南部,西界羅山縣,南鄰新縣。

【轄區】轄殷棚、李莊、涼亭、青龍、土樓、五座樓、楊沖、長安、張中灣9個行政村。

【沿革】1975年設牢山公社,1983年改殷棚鄉。

南向店鄉

【概況】位於光山縣西南部,南鄰新縣千斤鄉。

【轄區】轄中心1個社區,蔡沖、長沖、陳墩、陳畈、董灣、何畈、環山、黃畈、簡榜、金莊、老虎山、劉堂、天燈、王店、五嶽、閔沖、晏窪17個行政村。

【沿革】1983年改南向店公社為鄉。

晏河鄉

【概況】位於光山縣南部。塔沙河、晏家河,晏(河)南(向店)公路穿境。

【轄區】轄晏河街1個社區,程山、付店、管圍孜、韓畈、河川、胡樓、劉畈、潘畈、秦窪、萬灣、楊帆、尤西沖、詹堂、晏河、河棚、李灣、李畈、帥窪、熊畈、徐灣、許窪、楊坳22個行政村。

【沿革】1951年劃區,1957年成立公社,1983年恢復鄉建制。2005年,撤銷河棚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晏河鄉管轄。

【附】河棚鄉位於光山縣南部。[沿革]1985年從晏河鄉析置河棚鄉。1997年,面積49.6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帥窪、楊坳、許窪、李畈、李灣、熊畈、河棚、徐灣8個行政村。

涼亭鄉

【概況】位於光山縣東南部。有鄉辦賽山、三八林場和香龍寺、馬山嶺茶場、滿香紅茶場、少林茶場。

【轄區】轄農科、畢店、大金、大山、光明、涼亭、梁沖、報安、前進、石盤沖、王灣、楊河、楊嶺、朱寨、鄢脂窪15個行政村。

【沿革】1975年建涼亭公社,1982年改鄉。

斛山鄉

【概況】位於光山縣東南部。光白公路,京九鐵路過境。

【轄區】轄茶場街、蔡橋街2個社區,蔡莊、陳大院、范鄉、付崗、劉灣、盧灣、梅崗、邱大灣、張老灣、張棚、鄭灣、斛山、蔡橋、胡店、良種場、天賜城、油坊、喻畈、趙崗、趙橋、鄭圍孜、鄢墩22個行政村。

【沿革】1975年建磚橋公社析置斛山公社,1981年改為鄉建制。2005年,撤銷蔡橋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斛山鄉管轄。

【附】蔡橋鄉位於光山縣城東南。[沿革]原屬槐店鄉,1985年建蔡橋鄉。1997年,面積45.2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鄭圍孜、胡店、趙崗、蔡橋、鄢墩、良種場、趙橋、天賜城、油坊、喻畈10個行政村和蔡橋街1個居委會。

槐店鄉

【概況】位於光山縣城南。寨新公路、光白公路、京九鐵路過境。

【轄區】轄槐店街1個社區,草店、陳窪、程弄、大力、馮河、馮畈、槐店、劉高山、盛灣、萬河、王南窪、王寨、望城、項樓、楊大灣、珠山、晏崗17個行政村。

文殊鄉

【概況】位於光山縣西南部。

【轄區】轄文殊街1個社區,陳棚、方窪、李扶、龍塘、沈堂、杮園、桃元、王榜、王堂、文殊、趙灣、朱畈、豬山、鄒棚、王崗、杜槐、花山、梁棚、東嶽、翁灣、壯山21個行政村。

【沿革】1959年建文殊公社,1982年改鄉。2005年,撤銷南王崗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文殊鄉管轄。

【附】南王崗鄉位於縣城西南部,距縣城13千米。光晏公路穿境。[沿革]1986年設南王崗管理區,1988年改鄉。1997年,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南王崗、花山、翁灣、東嶽、杜槐、壯山、梁棚7個行政村。

旅遊景點

光山縣主要旅遊景點有:白雀園革命舊址、鄧穎超祖居、王大灣會議舊址、

光山北向店戰鬥舊址、光山中國茶具博物館、花山寨會議舊址、淨居寺名勝風景區、劉伯承脫險紀念地、龍山湖風景區、潑河湖風景區、司馬光故居、 萬海峰舊居 王大灣會議會址、 五嶽湖風景區、永濟橋、尤太忠舊居、紫水塔。

潑河湖風景區

潑河湖位於光山縣城南25公里的潑河鎮水庫街。省道65線穿境而過,西有京九鐵路潑河站、阿深高速公路。距雞公山風景區100公里,離湖北武漢200公里,系旅遊、養殖、渡假、灌溉為一體的大型水利風景區。

光山縣潑河湖風景區光山縣潑河湖風景區

潑河水庫是光山人民靠手拉、肩扛修建完成的三座大型水庫之一。於1960年動工興建,1972年竣工。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22平方公里,總庫控1.5億立方米,庫水面1.7萬畝。庫壩由一座主壩和11座副壩組成,主壩長1050米,最大壩高26.6米,在碧藍的湖水映襯下,宛如一條長龍俯臥在水邊,氣勢雄偉,蔚然壯觀。庫中心的鄧公寨,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每逢夏季,乘船至島避暑、遊玩的人絡繹不絕。

潑河風景區處在亞熱帶過渡區,兼有亞熱帶和曖溫帶的點,一年四季氣候溫和,晝夜溫差不大。景區內湖光山色秀麗,水域景觀優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對集中。水庫周邊群山環抱,山戀起伏,上遊河谷陡峭迂迴,兩岸植被繁。庫水晶瑩純淨,清澈見底,動靜給合,千顏萬色,多姿多彩。景區雨量充沛,水質良好,是豫南大地上一個獨特而又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樣生態小區,盛產無污染綠色食品“潑河魚”和“碧波翠毫”有機名茶。是旅遊、休閒、避暑的理想去處。

淨居寺名勝風景區

淨居寺名勝風景區位於河南省光山縣城西南22公里,占地面積2100餘畝,景區內層巒疊障,山林植被復蓋率達95%以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每年都吸引著大量遊客。

位於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的千年古剎淨居寺,又名梵天寺。此寺始於北齊天保年間,後由名僧慧思結庵,道岸禪師建寺,屬省級文物保持單位。此乃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國內外名僧常來尋根訪祖。高僧慧思,智 名冠禪宗,史稱二聖。蘇東坡、陳季常、黃庭堅都會於此,頌為三賢。素有“九龍捧聖、四水歸池”之奇,十二景觀的幽妙。

淨居寺淨居寺

寺前有五株古柏,排列左右,挺拔而立,世傳為唐代和尚所栽。還有一棵年逾千載的銀杏,樹高7丈余,乾粗三、四人圍,冠枝遮蓋面約一畝,樹上寄生一檀一柏,人稱“同根三異樹”。寺正前方的“白蓮池”四面皆山,中介一池,池中碧波蕩漾,植蓮花,荷葉扣蓋,輝映藍天,素有“四水歸池”之說。名山名寺出名茶,淨居寺茶葉葉厚色

好,香高味醇。還保存清代花園近10畝,水勢良好。自然景觀除上述景點之外還有大蘇山、蘇東坡讀書堂、蘇山夜雨等20多處。還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高等植物1000多種,低等植物1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300多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大別山五針松、杜仲、天麻、寶珠花等;動物有穿山甲、香獐、水獺等10多種。

淨居寺名勝風景區聚山水風光、園林建築、名人名勝、宗教、歷史文物於一身,是該縣保存較好的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的區域之一。

民俗文化

花鼓戲

花鼓戲花鼓戲

花鼓戲是潑陂河鎮廣大農村流行很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戲。這種戲的唱腔、表演形式以及演出的傳統節

目,與湖北花鼓戲有相似之處,很可能它們之間有曲藝上的親緣關係。花鼓戲的服裝、道具都很簡單,鑼鼓是主要樂器。演唱時多用方言,往往不等前台演員的台詞唱完,後台演員齊聲和音,間以鑼鼓伴奏,場面熱烈,氣氛緊湊。這種戲盛行於清末和民國;解放初,亦盛行一時。

光山皮影戲

光山皮影戲因其濃郁的本地特色,接近湖廣語系,唱腔、道白亦成一格,被稱之為西路皮影。光山皮影以水牛皮為原料,經製作加工後,呈透明狀,彩繪各種人物、動物圖像,由操縱桿操縱。表演時,利用燈光或月光照射皮影,影像顯現在面帳上。影子的活動由演員操縱完成,邊操縱邊配音,有樂隊伴奏。這些“影人”完全可以製作成“美妙的工藝品”大批量出口到台灣和東南亞地區。

特色美食

糍粑

糍粑——為信陽傳統名吃,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

糍粑的製作過程是:以上等優質江米為原料,淘淨蒸熟後,放進石臼內反覆捶搗成泥狀,趁熱有擀仗擀薄,切成方塊或長條狀。

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將糍粑包上各種餡料,油炸烤煎,風味更加獨特鮮美。

光山麻鴨

光山麻鴨是一種體型中等,產蛋較多,適應性強,耐粗飼,覓食及抗病能力強的蛋肉兼用型地方鴨種,俗稱“爬山虎”。該鴨種群數量大,遺傳性能穩定,是我省地方優良鴨種。

光山麻鴨、光山麻鴨蛋原產地為河南省光山縣,歷史悠久,明嘉靖《光山縣誌》載“自昔相傳雲,浮光多美鴨”,清乾隆《光山縣誌》云:“固鵝光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光山麻鴨、光山麻鴨蛋成為供港出品產品,在海內外久負盛名。2005年,光山麻鴨飼養規模達510萬隻,出欄380萬隻,主要分布在光山縣境內的白露河、小潢河、寨河、竹竿河四條淮河支流流域。產品多銷於贛、鄂、皖、蘇、浙、滬、閩一帶。因其羽絨品質好,屠宰率高,胴體美觀,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經產母鴨適合燉湯,成年光山麻鴨宜做板鴨而倍受消費者青睞。

光山茶葉

光山種茶歷史悠久,始於春秋,興於唐、宋,盛於明、清,茶文化源遠流長,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區。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評述:“淮南(茶),以光州(治所在光山)上”,“生光山縣黃頭港者與峽州同”;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光州光山場歲賣茶三十萬七千二百一十六斤,賣錢一萬二千四百五十六貫”。歷經戰亂,現存於大蘇山的清代茶園與古寺名剎(天台宗祖庭淨居寺)相伴,見證了光山佛茶文化淵源。

光山青蝦

光山青蝦體型粗短,體色青藍,生長於水庫、塘、壩、河流之中,不僅無刺、無腥、肉質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含有磷、鐵、鈣等重要營養成分。該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在無任何污染的龍山和陳興寨攔河樞紐開發1333公頃適宜青蝦養殖的水面,並對外招商引資,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實現青蝦集約化養殖。

名人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生於光山,有“司馬光砸缸”的美談傳於世間。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先後從政48年,官至宰相。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

蔡毅中(1548-1631)明光山(今屬河南)人,字宏甫,號濮陽,人稱中山先生。萬曆進士。

胡煦(1655-1736年),字滄曉,號紫弦。光山南向店人。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善寫文章。常潛心鑽研《周易》,造詣頗深。經引薦,自陳所學於康熙,後屢被召見,見卦爻中疑義,命畫圖以講解,甚得康熙賞識,夸其為“真苦心讀書人”,隨即被提升為南書房檢討官。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擢升為鴻臚寺卿。

胡季堂(1729—1800),胡季堂,字升夫,號雲坡,光山人。胡煦之子。先後任山東巡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等。嘉慶三年(1798年),授直隸總督,賜孔雀翎。翌年,加封為太子太保,首劾乾隆寵臣大學士和珅二十條大罪;和珅被誅殺抄家,其家儲存的米麥雜糧1.16萬石被沒收,十分之八撥給文安縣,十分之二撥給大成縣,以救水災饑民。為政清廉,深得嘉慶賞識。

喻時,字中甫,號吳皋,又號海上老人,河南光山人,明嘉靖十七年進士。歷任吳江縣令,御史,累遷右副都御史總理漕運,總督三邊協理戎政。

鄧穎超(1904-1992),女,河南光山人。中共黨員,周恩來總理之妻。歷任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名譽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鄒善芳,1912年生,河南省光山縣雷堂鄉劉家沖村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河南省軍區商丘軍分區司令員,河南省公安總隊總隊長,河南省軍區南陽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呂清(1915—2010)少將,原名呂繼才。河南省光山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高級炮兵學校副政委,松江軍區副政委,黑龍江軍區副政委,瀋陽軍區工程兵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政治部主任,農墾部副部長。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晏甬,又名晏子述,1916年生,晏河人。1933年,入開封河南高中讀書。1937年高中畢業後,參加河南巡迴話劇三隊,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先後任中國戲劇學校校長,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及戲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歌舞劇院院長,教授。

尤太忠(1918.12~1998.07.24),河南光山人。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大專學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先後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屆、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萬海峰(1920.09~ ) ,漢族,河南光山人。1920年9月生,1933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政委。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三大代表,中顧委委員。第五、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1998年7月被授予2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8年9月離休。

潘永堤,河南光山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師長,北京衛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

尤海濤,男,漢族,生於1954年1月,中共黨員。河南光山磚橋鄉陳崗村人。2004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尤太忠上將之子。歷任步兵第163師師長,2002年任第42集團軍副軍長。2007年9月任第42集團軍軍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曹學德,字逸夫,號大別山人,河南光山人。1941 年生,濟南軍區聯勤部原政委,少將軍銜, 2001 年退休。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文聖常,男,河南光山人,生於1921年11月1日。物理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青島海洋大學教授,世界大洋環流實驗(WOCE)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

塗又光,男,河南光山人,1927年生,2012年11月4日凌晨2點逝世,享年86歲。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先秦儒學、楚國哲學史以及中國教育哲學研究上頗有建樹,素以功力見長,著有《楚國哲學史》、《中國高等教育史論》、《文明本土化與大學》等學術論著。

梁家驥,教授,1918年生。河南光山人。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生物系,1946~1952年任清華大學生物系助教,1952~1988年任北京大學生物系講師、副教授。

潘茲書,男,漢族,河南光山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1991年畢業於衛生部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醫學碩士,200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理學博士,2005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UCI) ,博士後。科研項目,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大科技研究計畫(973計畫)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等多項課題。研究領域,抗病毒免疫和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病毒基因組複製及其調控。

吳寶璋,1947年9月生,男,漢族,河南光山人。中共黨員。1982年1月畢業於昆明師院(現雲南師大)歷史專業。雲南師大外語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雲南省中國近代史研究會秘書長,昆明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委員。

胡寬廣,男,1954年8月生,河南光山縣人,大學畢業。1971年參加工作。1973年1月入黨。現任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巡視員、黨組成員、第十屆河南省政協委員。

曾慶祝,男,1948年生, 河南光山人,少將。2002年任河南省軍區參謀長,現任濟南軍區副參謀長。

余學友,男,漢族,中共黨員,1958年6月生,河南光山人,198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10月參加工作,河南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曾任中共河南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正廳級)等職。2011年7月任中共商丘市委副書記、商丘市人民政府市長。現任商丘市人民政府市長。

張明春,男,漢族,1961年7月出生,河南光山縣人,1984年11月入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財務會計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文化程度。現任河南省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彭友東,男,漢族,1965年10月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中共黨員,1986年7月參加工作,湖南大學化學化工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委書記。

曹茂明,男,漢族,1956年8月出生,河南光山縣人,中共黨員,1976年4月參加工作,198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政治專業畢業,黨校大學學歷。現任河南省信陽市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熊靜香,女,漢族,1964年1月出生,河南省光山縣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2008年10月加入九三學社,信陽師範學院化學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現任信陽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信陽市委主委。

王勇,男,漢族,1962年9月出生,河南省光山縣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9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焦作礦業學院生產系統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現任信陽市信陽工業城辦事處主任、黨委書記。

曹新生, 男,漢族,1955年11月出生,光山縣人,1972年4月參加工作,上海紡織工學院化纖專業,大普文化,工程師。1998.10—2007.03任信陽市政協副主席。2007.03至今任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張長森,男,漢族,1949年8月生,河南光山人,1974年 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12月參加工作。歷任地礦部河南省地勘局局長、黨委書記,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現任河南省人大財經工委主任。

李亦博,男,漢族,1970年1月出生,河南光山人,漢族,中共黨員。現任河南省漯河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殷世洲,男,漢族,河南光山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畢業於中南大學。現任共青團河南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正處級幹部。

曾昭海,男,漢族,1970年4月出生,河南光山人,民建黨員,全日制研究生、農學博士,1995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人。

曹學君, 男, 1962年11月生,河南光山人。教授, 博士,中共黨員,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李玉德,男,漢族,1952年7月出生,河南光山人,中共黨員,研究生文化程度。歷任中共溮河區委書記,信陽市副市長,河南省民政廳副廳長,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執行理事會理事長,現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副主任。

李萬枝,男,漢族,1950年3月生,2006年因病去世,河南光山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駐馬店市第一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鄭延保,男,1962年1月出生,河南省光山縣人,就職於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現兼任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將軍書畫院常務理事,河南省省直書法家協會會員,嵩陽書畫院副院長。

陳良洲,男,漢族,1974年2月出生,河南光山人,現任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區長助理。

周雲龍,男,1937年1月生,漢族,河南省光山縣人。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科生教學督導。北京植物學會理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丁孔亮,男,1951年3月出生,河南光山人。中共黨員。現任武警鄭州指揮學校校長,大校警銜,鄭州市人大代表。

劉有富,男,1955年1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河南省光山縣北向店人。現任河南省林業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

向昀,男,漢族,1969年6月出生,河南光山縣人。大學本科學歷,博士研究生學歷。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9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六盤水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郭元強,男,漢族,1966年5月出生,河南光山人,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副研究員,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廳長。

蔣光忠,男,1962年6月出生,河南光山人,雙學士、高級政工師,現任長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程林,男,1963年1月出生,河南省光山縣人,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信陽師範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畢樂武,男,1963年7月出生,1981年9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光山縣人,大學學歷,曾任光山縣教委副主任、黨組成員,光山二高校長,黨委書記。現任信陽高中校長,黨委書記。

李敏,首季《中國好聲音》選手,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寨河鎮人。因為形象純樸甜美,經常在夕陽夕照的西湖唱歌,所以被譽為“西湖女孩”。2010年花兒朵朵杭州賽區30強,2012年8月10日《中國好聲音》第五場演唱《愛的箴言》加入那英老師團隊。

楊峰,1982年出生,中共黨員,光山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展。

地方網站

1、大光山

2、光山網

3、光山縣人民政府網

4、光山教育網

5、光山紫水網

6、光山紫水社區

7、白雀園信息網

8、白雀人之家

9、大河論壇“宜居信陽”版

對外友好合作縣

光山縣與安徽省廣德縣系友好合作縣。光山與廣德雖遠隔千山,卻血脈相連,有著一脈相連的根親文化。廣德縣50萬人中,祖籍是光山縣(含劃歸新縣的地區)籍人占一半以上。從光山人踏上廣德的那一天起,兩地尋親、問祖等民間往來,就從未間斷。特別是自2007年4月,廣德組團到光山考察,2008年5月,光山縣也組團到廣德來學習考察,兩縣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大門正式開啟,兩縣的兄弟情誼迅速加深,兩縣的往來也由此邁上了更新的台階。

信陽市行政區域一覽表

區域 面積 人口 郵編 政府駐地
溮河區 1783平方千米 65.91萬 464000 湖東街道
平橋區 1889平方千米 84.67萬 464100 平橋街道
息縣 1836平方千米 102.61萬 464300 譙樓街道
新縣 1554平方千米 36.19萬 465550 新集鎮
羅山縣 2077平方千米 75.35萬 464200 城關鎮
潢川縣 1638平方千米 85.36萬 465150 定城街道
光山縣 1835平方千米 92萬 465450 紫水街道
商城縣 2117平方千米 77.74萬 465350 赤城街道
淮濱縣 1192平方千米 75.86萬 464400 淮濱大道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