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第六中學

內江第六中學

內江第六中學,建於1939年,教育設施齊全,學校有教學班70餘個。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綜合辦學水平名列四川省重點中學的前茅,並於2003年光榮躋身於國家級示範高中行列。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內江第六中學內江第六中學

內江六中創建於1939年秋,始名為“求精”中學。1980年定名為“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直轄於內江市教育局。2001年10月擴建且遷高中部於內江市西林新區,現學校分為東校區(高中部)和南校區(原校址國中部)。學校有教學班70餘個,學生5000餘人(高中學生3200多人)。有專業教師近300人,特級教師3名,全國優秀教師和勞動模範7名,省優秀教師和勞動模範6名,市學科帶頭人4名,市區兩級聯合教研組長20名,省、市青年骨幹教師14名;有16人次獲國家級表彰,30人次獲省級表彰,300餘人次獲市級表彰。學校占地面積200畝,建築面積46588M2,綠化面積為20000M2。

六十多年來,一代代六中人遵循教育規律,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精心育人,自強不息,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辦學業績。五十年代末,學校被評為“內江地區先進學校”;六十年代初,因連續三年取得全地區中考成績第一等“八項評比第一”,被授予“全國紅旗學校”的稱號,受到國務院的表彰。恢復高考之後,學校因治校嚴謹,勤奮務實,精心培育優良校風,精心培育人才,辦學成績突出,獲得近百項國家、省、市級獎項和榮譽稱號,培養了黃曉剛、王琅等兩名四川省高考文科狀元,以及中國象棋棋協大師謝卓淼等拔尖人才,在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學科研、培養特長學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示範作用,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綜合辦學水平名列四川省重點中學的前茅,並於2003年光榮躋身於國家級示範高中行列。

辦學準則

崇實求精是內江六中科學辦學的基本準則

“崇實求精”,是六中人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符合校情辦學理念,也是學校科學辦學,堅持發展的思想基礎。堅持崇實求精,就是努力在辦學育人的實踐中遵循科學規律。學校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人的能動作用,務必做人求精,事事求精。教師要在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敬業博學,樹德育人”,具備科學的教育理念、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春風化雨的愛心;要求學生具備科學求精的精神和立志成才的完美追求,具備“學會做人”、誠實守信、嚴格自律的自我要求,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崇實求精”,已成為激勵學校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成為了六中人創建全國一流、與國際接軌的中華名校的思想保證。

辦學特色

全面提高整體素質並注重發展個性特長是內江六中的主要辦學特色

內江六中堅持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和發展性,注重培養人才的創新性。學校教科並重,精益求精,堅持以培養德才兼備、可持續發展人才為目標,以全面發展教育與個性發展教育相結合為宗旨,注意發展學生的主體潛能,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培養,因材施教”,加大教學彈性,分類整體推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留給學生自由發展空間,努力營造奮發創新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各自定位的基礎上,均獲得最佳發展。

學校以深化教學改革為動力,以提高質量為根本,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率先執行新課程計畫,構建新課程體系。堅持“重基礎、重能力、重實踐、重創新、重個性發展”的原則,積極推行課程改革。在“新課程計畫”的指導下,構建了“基礎型學科必修課程”,“拓展型選修課程”、“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型實踐活動課程”。各類課程各有側重,而又相互協調,形成了優勢互補,自主發展,融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和可選擇性於一體的課程結構體系,並更新教學觀念,深化教材改革,嚴格執行國家課程和省頒地方課程計畫,積極開發校本課程,樹立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個性發展觀、新型人才觀和民主平等新型師生觀,從而主動積極適應現代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制定了《內江六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意見》,並納入課程計畫,遵循教師指導並參與實踐,學生“自由結合,自主選題,主動學習,合作探索”的原則,注重課題的綜合性。學校師生對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熱情很高,全員參與,興趣濃厚。課題選擇領域廣,研究性學習形式生動活潑,寫出了一批頗有見解的研究論文和調查報告。在近幾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有上百項項“研究性學習項目”分別獲市、省、全國等級獎。有的還被內江市人大作為提案報告採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辦學成績

學校辦學成績顯著,教育特色鮮明

學校六十多年來,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各種類型、各層次人才。改革開放之初,曾以培養“科大五少年”,“亞洲女飛人”劉曉梅,國家桌球隊副隊長陳平西等一大批富有個性特長的拔尖人才而頗具特色。改革開放後,我校連續20年被市教育局考評為德育先進學校,1997年被省教委授予“省校風示範校”稱號,2000年被評為省德育先進學校。學校高考各學科平均分連續四年均居全市各省、市示範中學第一名;重點大學上線率,600分以上特優生均居省內同類學校之前列;學校連續八年獲“內江市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學校”獎。學生黃曉鋼、王琅曾先後榮獲四川省高考文科總分第一名。

近五年,內江六中為北大、清華輸送優秀畢業生37名,考取新加坡國立大學全額獎學金1人。學校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競賽獲獎層次高,獲獎人數多。歷屆學生參加全國學科競賽,獲全國級獎者均達30人左右,名列全省前茅。學生龍瑤獲數學全國一等獎,轉入清華附中後被輸送入國際奧林匹克冬令營。學生陳燁編制的計算機軟體《帶雜交運算元的蟻群算法》和《一種具有良好多樣性的遺傳算法》,曾先後在國家級學術刊物《計算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上發表,獲全國青少年科技發明二等獎、《明天小小科學家》全國二等獎。卜多門、雷宇、郭婧等同學的科技作品《校園廢紙種菇》獲全國青少年科技發明二等獎,並在《中學生》雜誌發表。學生鄧嘉參加東南電視台才藝表演大賽獲第一名,並在高中學習階段應內蒙電視台邀請,參加拍攝三十三集電視連續劇《俠客行》,擔任主要角色,現已在全國各地放映。學生賀準、林茂殊參加央視“三星快車”智力賽,獲全國第二名。學生曾羽被評為“全國宋慶齡獎學金”獲得者,代表四川獲獎者到上海領獎,曾受到陳至立部長的接見。學生謝卓淼參加全國象棋大賽獲第二名,被授予“棋協大師”稱號。近三年,學校為省運動隊輸送了9名優秀運動員。學生孟洪浩輸送到四川省男子排球隊,並進入國家青年集訓隊。優秀特長生的發展與成長,體現了學校辦學的個性。

內江六中國中部也成績斐然。近年來,教師們在各級各類刊物發表和在各級學術研討會上交流獲獎的論文達數十篇,其中《中學生物科技教育的研究》成果獲省政府教學成果三等獎、《中學生心理品質培養》成果獲內江市政府教學成果三等獎、《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成果獲內江市政府教學成果的三等獎。教師參加優質課大賽和業務競賽中獲獎人數多、層次高。獲國家級獎4人次、省級獎9人次、市級獎17人次。其中有兩位老師老師分別獲首屆、第三屆全國中學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全國一等獎;一位老師參加今年四川省首屆信息技術與學科事合能力競賽獲省一等獎;多名理科教師參加內江市青年教師實驗操作比賽獲內江市一等獎。

內江六中優質國中教育不僅體現在教師敬業愛生上,更體現在學生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內江六中代代不息、艱苦創業、辛勤耕耘,以豐碩的成果回報著社會。歷屆學生參加數學、英語、物理等學科競賽成績優異,獲獎人數和獲獎等級均遙居內江市直、市中區第一名。學校重視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科技創新活動開展得逢蓬勃勃且卓有成效。歷年學生科技作品在全國、省、市級獲獎人數多、層次高,多次被評為全國、省、市級先進學校並首批受予“四川省科技示範學校”。歷屆學生參加內江市國中畢業會考和高中升學考試均取得優異成績。六中國中部學生上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高中分數線的絕對人數和比例均遙居內江市直、兩區第一名;各學科平均分、及格率、優生率也居市直、市中區第一名,各項指標均名列內江市各校榜首,為高中教育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學校國中畢業生進入高中後,學習習慣好,學習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深受重點高中的歡迎。這些學生參加高考,考入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和本科院校的學生人數多,比例高且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學校設施

學校辦學設施一流,示範作用良好

內江六中按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辦學條件標準,規劃設計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高速度。四川省教育廳、內江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領導高度重視學校的發展和擴建,學校征地200畝,投資1.5億元。按照“高規格、高起點、現代化”,和“規化設計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結構和諧,優美清新”的要求,學校於2001年初開始動工修建,用不到兩年的時間,新建成教學大樓、辦公大樓、實驗大樓、科技信息樓、運動場、游泳池、學生公寓、學生食堂禮堂及相應配套服務設施,建成互動式多媒體校園網路,購置了各類完備的電教設備,電腦軟體、圖書、儀器、器材和設備,建築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綠化面積2萬多平方米,於2001年9月完成而招生入學。第二期工程將繼續完成體育館、實驗樓、園林及有關附屬工程,實現總體規劃目標。

優良的軟硬體環境使學校多次承擔了國家、省級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推廣和實驗任務,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經驗和實驗依據。承擔了省國防教育、人口理論教育及政治學科等新教材的實驗任務,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校每年都向市內各兄弟學校提供相當數量的研究課、觀摩課等,發揮了較好的實驗示範作用。學校科學務實的管理、師資培訓、德育、教學科研、培養特長學生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等經驗,曾多次在省、市教育工作會上作推廣交流。辦學經驗曾先後兩次載入《四川年鑑》,並在各種報刊發表。

學校還先後與內江市第八中學、第十中學,宜賓高縣中學和阿壩小金中學結成幫扶“對子”,派出幹部、教師對口支援小金中學,接受其幹部到校掛職鍛鍊、學生到校學習;我校幹部教師多次到阿壩州、宜賓高縣中學等地講學、上示範課,參加教研活動等,幫助該校該地區提高辦學水平。同時,學校先後派出特級教師、優秀骨幹教師到本市邊遠地區和農村的薄弱學校上示範課,選派優秀班主任到各區縣介紹先進經驗,產生了良好的影響。近年來,學校還接待了百餘次來自全國各地教育參觀團考察,為他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春秋代序,歲月永恆。回眸過去,六中人有太多的喜悅與自豪;瞻望來路,六中人依舊激情滿懷。枝頭的碩果,是全體師生甘美的回憶,絢爛的秋葉,是耕耘者無悔的情懷。內江六中將再接再厲,在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堅持教育創新,乘基礎教育改革的東風,開拓進取,繼往開來,進一步拓展學校發展的空間,促進學校辦學模式、辦學體制的多元化。把學校建成高質量、大規模、高效益、特色化的一流國家示範高中,為創建“國內一流,與國際接軌的中華名校”而努力奮鬥。

創業歷程

陳太彬藍代明

內江六中是我市第一所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全校占地面積170多畝,共有教學班89個,師生6000餘人。60多年來,一代代六中人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為祖國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數以萬計的有志青年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莘莘學生從這裡走向輝煌,成為國家的棟樑。在這裡,有6名14歲以下的優秀學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4名學生先後獲四川省高考“狀元”。2005年高考,邱汛、蘭雪分獲四川省高考文理科狀元,開創了四川省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文理科狀元同出一校的歷史。60多年的風風雨雨,記錄了六中人艱苦創業的歷程。

抗日烽火誕新校

內江六中誕生於1939年秋中華民族抗日救亡的烽火之中,以留美學生楊重熙為首的美以美教會和以羅象翥為首的內江強華學會合作,開辦內江私立求精中學,地址在現內江市三醫院住院部宿舍處,首批招生3個班約150餘人。1940年,學校校址遷往桐子壩明朝大學士趙大洲宅,開始招收高中學生。1943年,學校更名為“內江縣私立大洲中學”,並與教會脫鉤。1946年至1948年學校發展到有高中6個班,國中9個班,學生1000多人,規模之大為內江之冠。1952年,大洲中學遷入內江市城內武聖宮(上南街135號,今南校校址)。解放前夕,私立大洲中學師生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參加反內戰、反迫害、爭民主、迎解放的鬥爭。1949年12月6日,內江解放。大洲中學教師堯文藻受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10軍30師政委魯大東同志委派,說服國民黨軍副師長余農治率部起義,為內江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

出席全國“群英會”

1952年12月,大洲中學被內江市(地轄市)人民政府接管。當時的學校實際上是一座破舊的廟宇加上兩幢破舊的教學樓,學校周邊被破爛低矮民房圍困的彈丸之地,總占地面積不到11畝。教師沒有辦公室,背著作業本回家批改。部分教師住在地面潮濕、光線昏暗的破廟裡,嘔心瀝血地工作。1959年8月,原抗日軍政大學學員傅承筠同志調任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在極其艱苦的辦學條件下,傅承筠同志帶領全校共產黨員、全校教職工發揚延安抗大精神,真抓實幹,作出顯著成績:全市國中升高中考試成績第一;全市統考成績第一;青少年運動會總分第一;生產勞動、農場管理總分第一;食堂管理、搞好師生生活第一;除“四害”講衛生第一;文書檔案工作第一;治安保衛工作第一。學校被評為市、地、省先進單位。196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教師李安民代表學校出席全國文教系統“群英會”,受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學校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紅旗學校”。建國至文革前的17年來,學校在改造私立中學,建立社會主義教學制度,努力提高辦學質量,為後來學校被確定為內江地區重點中學、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批定為省重點

1971年,陳善從同志調學校擔任領導工作,次年開始招收高中新生。學校發展到24個班的規模,有師生員工近2000人。學校新建實驗樓一幢,教師宿舍4幢,教師住房難問題得以緩解。學校認真貫徹“讀啟式”教學法,不斷摸索高中辦學經驗,明確提出“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的口號,努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學生個性發展,注意在大面積培養人才的基礎上努力培養特長生。先後培養了夏輝、王軍、王兵、吳卿樂、賀海鷹等5名14歲以下學生考入中科大等大學少年班,培養黃曉剛同學為四川省高考文科狀元。培養了後來成為“亞洲女飛人”的劉曉梅、桌球運動健將陳平西等優秀人才。“因材施教”、“培養特長生”已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1981年,學校被四川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辦好的省屬重點中學。1985年經上級複查,學校繼續保持省重點中學稱號。

崇實求精建名校

1991年底,以吳運龍同志任書記、校長的新一屆學校領導班子組成。新一屆領導班子總結了建校50餘年的辦學經驗,利用現代教育思想,從理論上提煉出“崇實、求精”的辦學思想,“真、誠、實”的管理理念。辦學思想代表著我校半個多世紀的光榮傳統,是我們科學辦學、堅持發展,與時俱進的思想基礎,是激勵學校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創建全國一流,與國際接軌的中華名校的思想保證。

學校黨、政帶領全校教職工艱苦創業,努力提高辦學效益。並於1994年拆除危房教學樓並新建教學樓一幢,教學綜合大樓一幢,徹底解決了學校領導、各處室及教師的辦公場地,學校占地面積也擴大到15畝左右。學校堅持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和發展性,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材。全校教師空前團結,努力搞好本職工作。1995年底,學校順利通過省教委檢查驗收,再次被確認為省屬重點中學。

由於老校區占地面積太小,處於市中區中心,無法再擴大校園,增加校舍,嚴重限制了學校的進一步發展。為充分發揮重點中學的實驗性、示範性作用,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適應高中招擴的需要,使我校儘快跨入國家級示範高中的行列,建設新校區就成為了學校發展的當務之急。恰在這時,市委書記楊志文在視察我校時提出了內江發展的構想,以在西林新區新建六中高中部為突破口帶動西林新區的開發,給內江六中的發展送來了一場及時雨。

學校領導抓住機遇,八方奔走,爭取市人大、市政協組織專家論證,並經市委、市政府同意擴建內江六中。市計委於1999年12月正式立項,將我校新校區建設列為了市重點建設工程,拉開了新校區建設的帷幕。在以後的建設中,市委書記黃小祥、曾省權以及市、區的有關部門對於新六中的建設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

在修建的過程中,學校領導在籌資、拆遷、征地、選址、定點、規劃、設計、招標和到各部門辦理相關手續,作了大量的工作。學校基建小組的同志,夜以繼日地在工地上檢查施工情況,為新六中的建設付出了巨大的辛勞。

新校區的建設於2001年3月7日招標,3月中旬、下旬開始動工修建,主體工程於9月25日全部完工並通過質檢驗收,10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新招收的14個班的高一學生開始了在新校區的學習、生活。半年時間,長滿荒草的山坡,矗立起幢幢高樓,傳出了學生琅琅書聲和歡樂的笑聲。內江六中新校區的建設真正體現了時代精神,詮釋了“內江速度”。

新校區建成後,學校現已發展為東、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共170.39畝,建築面積46588m2,綠化面積近20000m2;有教學班89個,學生6000多人,教職工300多人。學校新建成了教學大樓,辦公樓、實驗樓、科技信息樓;有400m環形跑道的標準運動場、標準游泳池和學生公寓、食堂、禮堂以及配套的服務設施;建成了互動式多媒體校園網路,購置了完備的電教設備、電腦軟體、圖書、各類器材和設備,使學校辦學硬體達到了國家級示範高中的評估驗收標準。

在新校建設的同時,學校幹部帶領全校教職工,加班加點,日夜奮戰,積極創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經省教廳組織的專家組對學校進行評估驗收,學校被四川省教育廳命名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03年9月10日第19個教師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同志率省、市有關領導視察我校,感到非常滿意,親筆題詞:“努力造就創造創業創新型人才,實現教育的現代化。”為我校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新校區的建成,帶動了西林新區的經濟發展,給內江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六十多年來,一代代六中人遵循教育規律,勵精圖治,艱苦創業,自強不息,與時俱進,使學校由解放初期的內江一國中發展成為馳名省內外的國家級示範高中,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自恢復高考制度尤其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學校高考的本科、重點大學上線率,600分以上特優生的絕對人數均居內江市第一名,名列四川省同類學校前茅。有50多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出現了黃曉剛、王琅、邱汛、蘭雪等四名四川省高考狀元。尤其是2005年高考,我校邱汛、蘭雪同學分獲四川省文、理科狀元,創造了四川省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文、理科狀元同出一校的歷史。學校的管理、德育、教學、科研、培養特長生等工作也取得了優異成績,充分發揮了國家級示範高中的示範作用,受到省、市表彰,獲得了各種榮譽。

憶往昔,創業艱辛,歲月崢嶸;看今朝,舊貌新顏,任重道遠。回眸過去,六中人付出了創業的辛勞與汗水,也收穫了成功的喜悅與自豪;瞻望未來,六中人知道任重道遠,依舊豪情滿懷。我們將再接再厲,努力把學校建成高質量、大規模、特色化的國家級示範高中,為創建國內一流,與國際接軌的中華名校而繼續奮鬥。

四川省重點中學

四川出了不少名人,他們都在四川省內的名校學習過。本期任務讓我們盤點人才備出的四川省國家級重點高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