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中學

威遠中學

威遠中學前身為公元1765年開辦的“立誠書院”和公元1897年開辦的“緯經書院”。1921年初,省政府正式立案批准建立威遠縣立中學。1950年,縣女中(通慧女中)併入我校。1962年,更名為“四川省威遠中學校”。

基本信息

概況

2001年9月,學校遷至縣城南占地183畝的新校區。1997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和“四川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學校還獲得省衛生先進單位、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省二級檔案管理達標單位、省電化教育先進集體、省實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兩次)、市最佳文明單位、市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示範學校、市園林式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黨支部多次被市、縣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黨支部”。

威遠中學在光輝的發展歷程中,培育並湧現出眾多的英豪俊傑。我國享有國際盛譽的古希臘文學學者和翻譯家、北京大學著名教授羅念生曾就讀於威遠縣立中學,辛亥烈士胡馭垓、抗日烈士袁方炳、紅岩英烈韓秉煬、成都十二橋烈士繆競韓等仁人志士也先後就讀於威遠中學。恢復高考後,我校為高等院校輸送了數以千計的優秀新生,培養了已有300件發明作品且被中央電視台數十次報導、被譽為“清華愛迪生”的邱虹雲,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山博士,美國康寧公司CTO及副總裁蔣華,養豬專家劉作華等一大批青年俊傑。

進入21世紀,為了滿足全縣人民渴求子女獲得良好教育的願望,威遠中學抓住機遇,追求超常規發展。與2000年相比,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學校面積由28畝增至183畝,教學班由32個班增至62個班,教師由148人增至238人;辦學效益進一步提高:2000年以來,威遠中學連續五年獲得內江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優秀學校。

辦學理念

辦學思想:立誠通慧經緯和諧

辦學特色:分層遞進 和諧發展

辦學目標:辦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和諧發展的示範性普通高中

培養目標:為培育厚德廣能的經緯人才打下基礎

立誠通慧、經緯和諧是威遠中學辦學的光榮傳統

威遠中學的辦學思想是“立誠通慧、經緯和諧”。這一思想是威中人辦學實踐的智慧結晶。在漫長的辦學過程中,曾有教育先賢提出“忠信、進德、修詞、立誠”“勤慎忠信”“經文緯武”“發展青年身心、培養健全國民、預備實業人才”“智、仁、勇”等辦學思想。1996年,新一屆領導班子結合教育改革形勢提出新的辦學思想“著眼長遠發展、注重分層發展、促進和諧發展”,將學校教育管理關注的目光直接轉向了人——教師和學生。進入21世紀,隨著高考擴招和高中教育規模的擴大,高中教育得到蓬勃發展,與之相應學校生源的學業水平與以前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基於以上情況,班子集體經過深思熟慮,認為普通高中教育是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的教育,學校辦學首先必須樹立德育為首的觀點,把教會學生誠實做人作為教育的起點;要通過分析學生不同的發展水平和層次差異,以教師的善教、善導促進學生的善學,使學生成為一個終身愛學、會學的人;要以學校、教師、學生的相互促進與和諧發展為宗旨,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競爭能力。因此,提出新的辦學思想——“立誠通慧、經緯和諧”。

立誠通慧、經緯和諧是威遠中學辦學的基本準則

“立誠通慧、經緯和諧”是我們在現代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符合校情的辦學理念,也是我們科學辦學,持續發展的思想基礎。立誠為修身之本,要做到誠實、誠信、誠懇、忠誠。通慧為立身之基,要求師生“博採眾長,學通中外”(朱鎔基總理為我校學生李山題詞)。經緯為培養綜合素質,以人為本,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創新,張揚個性。和諧為教育的管理目標,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著和諧發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人的各種因素真正得到和諧發展,培養厚德廣能的緯經人才,從而實現個體與社會的和諧。

立誠通慧、經緯和諧是威遠中學辦學的發展動力

“立誠通慧、經緯和諧”的辦學思想,代表著“威中人”的執著追求,是我們認同的文化理念,有著很強的凝聚力和發展動力。在推進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傳承學校歷史積澱,立足學校現實需求,前瞻學校可持續發展,“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是我們辦學的宗旨和基本職責。堅持和諧的發展觀,才能不斷探索辦學規律,果斷地抓住機遇,辦出特色,提高效益,從而起好示範作用,實現辦學目標。

教育科研

聯繫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學校形成了主體、骨幹、群體工程的科研網路,組組有課題,人人搞科研。學校現有《高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高中班級研究性學習》《高中課堂教學創新教育研究》等省、市、縣、校科研課題共62個。近年來,教育科研碩果纍纍,其中《農村重點高中教師全員自培研究》《分層遞進、突出創新,讓所有學生都獲得成功》《"讀、講、練、評"複習方法的探索》等獲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三等獎;三項獲市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一、二等獎。近年來,教師獲得省、市、縣教育科研成果獎28項,在全國、省、市級刊物上發表了論文300餘篇。科研促教改,教改使教法特色異彩紛呈,如化學學科的"讀、講、練、評",數學學科的"分層次教和學",生物學科的"扶、引、放",外語學科的"激、優、導"……這些教法切合教學實際,深受學生歡迎,已在省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自製教具,增強直觀教學

我校教師自製的教具“旋轉式化學實驗裝置組合教具”獲省發明協會金獎,一次榮獲省教廳“自製教具一等獎”,“雷射光學實驗器”“楞次定律模擬演示器”“平拋豎落演示器”等榮獲省教廳“自製教具三等獎”,八次榮獲市教育局“自製教具一等獎”。

硬體建設

在上級關心支持下,通過爭取上級支持、銀行貸款、社會引資、學校自籌以及後勤社會化的路子先後籌資8000餘萬元,使校園環境得到了徹底改變。如今學校依山傍水,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具有濃郁的現代氣息。

學校擁有400米塑膠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場、15個籃球場、9個排球場、標準游泳池;裝備有高規格的微機教學室、語言實驗室、理科實驗室,建立了校園網管中心,公寓、食堂、考勤實行了一卡通管理……

教學質量上乘

近三年來,學生德智體合格率為100%,鞏固率、會考及格率、優生率、高考升學率均居內江市前茅。2001年本科上線489人,2002年本科上線533人,2003年本科上線628人,2004年本科上線822人,其中600分以上51人。

和諧發展

學校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前提下,注重發展學生個性,一批具有個性特長的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其中有被譽為“清華愛迪生”的邱虹雲,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山博士,美國康寧公司CTO及副總裁蔣華,《金融時報》主編何剛,四川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周激流,中國西南航空公司形象代言人唐田等。近10年,我校為北大、清華輸送學生20名為全國各類重點名牌大學輸送了大批極具發展潛質的拔尖學生,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影響。

優秀特長生不斷湧現。作為一個並不占區位優勢的縣城中學,參加奧林匹克競賽獲獎層次較高。鄭吉華、魏震同學先後分別於1996年和1999年代表四川省參加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並分別被清華、北大破格錄取。近10年,僅數學獲全國一、二、三等獎的就達30人。邱虹雲同學發明的“超長焦距變焦鏡頭”榮獲省青少年發明一等獎,胡珀同學的“多用恆流充電器”榮獲省第十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獎”,陽永強同學的“電子驗電器”榮獲省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賴笠源同學在省第十六屆青少年信息學奧賽中榮獲高中組一等獎;在全國第十屆推新人大賽中,曾灩琳同學榮獲全國“主持”、“才藝”雙十佳,甘艷秋同學榮獲“聲樂”十佳,楊俊同學在全國第十一屆推新人大賽中榮獲省聲樂金獎;丁凱同學在全國武術太極拳錦標賽中,獲男子組孫式規定拳第七名,殷尉策同學2004年在四川省武術套路錦標賽中,獲南拳和地趟第一名。

教育教學的分層遞進,讓學生能夠和諧發展,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提高,興趣、特長得以張揚。

示範作用

《農村重點高中教師全員自培研究》獲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年由汪風雄副廳長主持的有全省幾十所重點中學參加的結題會在我校舉行,該課題順利結題,並得到與會同志高度評價;《中學化學“讀講練評”複習方法的探索》獲省教學成果三等獎,該成果在1996年中國化學會西部地區第四屆中學化學研討會上交流,並先後在重慶、涪陵、大足等學校交流推廣。

孫義彬老師的分層教學經驗已在市、省乃至全國得到推廣。在全國首屆特級教師經驗交流大會上,他作為四川代表作大會發言(全國僅8名代表發言),介紹其成功經驗;在川師院五十周年校慶時,作為歷屆學生中唯一的代表,他為師院的師生和校友作專題學術報告;由省、市政府組織或受當地教委、學校邀請,到涪陵、黔江、廣元、綿陽、成都、南充、甘孜州等12個地、市、州作專題講座、上示範課。

四川省重點中學

四川出了不少名人,他們都在四川省內的名校學習過。本期任務讓我們盤點人才備出的四川省國家級重點高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