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經國家計委批准於1991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立。1992年12月中國科學院批准邊建設、邊科研、邊開放。1995年6月通過國家驗收。1998年在國家計委委託中國科學院進行的實驗室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

簡介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經國家計委批准於1991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立的。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經國家計委批准於1991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立的。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經國家計委批准於1991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立的。

1992年12月,中國科學院批准實驗室邊建設、邊科研、邊開放。1995年6月,實驗室通過了國家驗收。1998年和2003年兩次通過了國家評估。1998年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2003和2008年均被評為良好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張傑院士,實驗室主任為曹俊誠研究員。

信息功能材料是信息系統發展的先導和物質基礎,它在資源、環境、健康、安全等領域發揮著巨大作用。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歷了18年的建設與發展歷程。

在信息的獲取、轉換、處理和存儲等科技前沿領域,瞄準化合物和矽基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微納電子材料與器件及套用等方向,在發展新型信息功能薄膜材料及其製備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積累,作為從事信息功能材料的重要國家科技力量,在國內外相關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完善學科體系、增強基礎研究力量、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加強學術帶頭人培養、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和套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組織結構

       

 

學術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主任: 張 傑 院 士 上海交通大學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齊 鳴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學術委員會委員: 薛其坤 院 士 清華大學
委 員: 曹俊誠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陳 鴻教 授同濟大學
 陳良堯教 授復旦大學
 封松林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龔旗煌教 授北京大學
 李樹深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陸 衛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宋志棠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王 曦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張 榮教 授南京大學
 朱自強教 授華東師範大學
 資 劍教 授復旦大學
學術委員會顧問:方家熊 院 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顧 問:雷嘯霖院 士上海交通大學
 李愛珍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王占國院 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鄒世昌院 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科研人員

固定人員
鄒世昌 李愛珍曹俊誠 封松林 龔謙 江綿恆 蔣尋涯 齊鳴 王曦 謝曉明 尤立星 於廣輝 俞躍輝 張苗 張永剛 張正選 陳靜 程新紅 甘甫烷 郭旭光 韓英軍 宋朝瑞 王會武 伍濱和肖德元 徐安懷 李曉良 張福民 朱福英 艾立鵾 曹春芳 顧溢 李耀耀 黎華 劉征 勞燕峰 邱隆清 孫浩 王長 王 斌 武愛民 李存才 景冬 王永良 王嘉寬 胡建 杜世偉 蔣守順 李好斯白音 汪鳴峰陳慧萍 陳明 徐承福 楊曉燕 姚侃 丁惠鳳 楊雲峰 郝幼申

研究生
楊喜超李世國、魏星、俞文杰、張波、畢大煒、王茹、薛忠營、楊志峰、王龍彥、羅傑馨、伍青青、周其盛、滕騰、何大偉王中健、仇超、夏超、譚智勇、馮偉、張戎、徐公傑、徐旭光、王豐、陳鎮、尹嶸、周濤、董慧、張樹林、王興、張國峰、劉揚波、李卓君、劉超、陳思井、唐述傑、曾佳、劉登寬、張曉鈞、王凱、李成、方祥、曹遠迎、李偉、梁子賢、林旭林、陳亮、張小剛、王鵬、呂誠、楊海東、高山、陳朋、柳慶博、盧海峰、師小萍、吳淵文、單光存劉林傑、劉張李、寧冰旭、黃輝祥、李浩

博士後
榮亮亮 申小芳

科研方向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器件與套用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器件與套用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器件與套用
主要研究分子束外延(MBE)量子阱和量子級聯雷射器材料與器件及其套用、光電探測器材料與器件及其套用、微波毫米波器件與電路用異質結構材料及其套用、寬禁帶材料及其套用等;研究太赫茲(THz)半導體雷射器、探測器物理、器件及其在通信與成像等領域的套用;研究非線性光子晶體和超快器件、光子晶體和無序體系中的雷射現象、特異介質中的相干性等。

矽基半導體材料與套用
主要研究絕緣體上的矽(SOI)材料與套用,包括SOI材料的製備和表征技術,基於SOI技術的器件和電路設計,SOI技術在低壓低功耗、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高溫、高壓以及抗輻射領域的套用,絕緣體上的鍺矽(GeSiOI)等高端矽基、應變矽新材料研究等。

微納電子材料與器件
要研究超導材料與套用,包括新型超導材料,基於超導量子干涉器件的微弱磁信號探測及其在生物磁、極低場核磁共振等領域的套用,超導納米線結構及其在量子通信單光子探測等領域的套用。

科研項目

矽基半導體材料與套用及微納電子材料與器件矽基半導體材料與套用及微納電子材料與器件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1項
2.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項
3. 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傑青B)1項
4. 973(包括子項目)項目8項
5. 863計畫項目7項
6. 科技部國家重大專項4項
7. 國家重大工程項目1項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
9. 中科院“百人計畫”3項
10. 上海市重大等項目20項

科研成果

實驗室建立10年來,在半導體輸運理論、化合物半導體微結構材料與器件、SOI材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先後獲得國家、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10多項,其中“半導體輸運的平衡方程理論”獲得199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銻化鎵、砷化鎵和磷化銦基高質量MBE半導體微結構材料”獲得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獲得2007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
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李愛珍,2004)
王曦榮獲20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會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封松林2009年榮獲“上海市優秀科研院所長獎”
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曹俊誠,2004)

交流合作

出訪

序號

姓名

時間

地點

內容

1.

尤立星

2008.8.17-8.22

美國芝加哥

IEEE 套用超導會議

2.

尤立星

2008.10.11-10.16

大連

第十屆全國超導薄膜和超導電子器件學術研討會

3.

申小芳

2008.10.11-10.16

大連

第十屆全國超導薄膜和超導電子器件學術研討會

4.

楊曉燕

2008.10.11-10.16

大連

第十屆全國超導薄膜和超導電子器件學術研討會

5

王會武

2008.10.11-10.16

大連

第十屆全國超導薄膜和超導電子器件學術研討會

6

王永良

2008.10.11-10.16

大連

第十屆全國超導薄膜和超導電子器件學術研討會

7

邱隆清

2008.10.11-10.16

大連

第十屆全國超導薄膜和超導電子器件學術研討會

8

張樹林

2008.10.11-10.16

大連

第十屆全國超導薄膜和超導電子器件學術研討會

來訪

序號

姓名

單位

時間

內容

1.

T. M. Klapwijk教授

荷蘭Delft技術大學

2008.11.04-11.05

Superconducting devices for space applications

2.

Sergey Maslennikov博士

俄羅斯Moscow State Pedagogical University

2008.10.09-10.10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receivers based on Superconducting Single-Photon Detectors and Hot-Electron Bolometer mixers in Moscow State Pedagogical University (MSPU)

3.

Hiroshi Matsuo 博士

日本國立天文台

2008.9.26-9.27

Submillimeter-wave camera design with cryogenic readout electronics

4.

張文博士

荷蘭SRON,紫金山天文台

2008.09.23

太赫茲高靈敏度超導熱電子混頻器的高頻特性研究

5.

J. R. Gao 博士

荷蘭SRON, TU Delft

2008.07.18

Superconducting detectors for space application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