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在整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實驗室”、鐵道部重點實驗室“運輸自動化與通信實驗室”、“交通運輸系統模擬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與控制”、國家認可實驗室“電磁兼容實驗室”以及鐵道部“GSM-R研究與套用模擬系統實驗室”的基礎上,依託“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通信與信息系統”三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及全國評估排名第一的“系統科學”學科而成立。

基本簡介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緊密結合國家軌道交通的長遠發展與現實需求,秉承“結合背景開展套用基礎理論研究,結合實際重大需求形成關鍵技術”的研究理念,致力於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科學技術方面具有創新性的套用基礎理論和基礎性工作研究,為中國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保障技術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行前瞻性理論技術儲備,以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核心技術及裝備體系,建成軌道交通領域從事套用基礎理論和基礎性工作研究的國際一流的學科基地,為我國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領域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及高水平人才的培養提供平台。在原創性科學研究、取得國際領先的重大研究成果和培養傑出創新人才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實驗室在整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實驗室”、鐵道部重點實驗室“運輸自動化與通信實驗室”、“交通運輸系統模擬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與控制”、國家認可實驗室“電磁兼容實驗室”以及鐵道部“GSM-R研究與套用模擬系統實驗室”的基礎上,依託“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通信與信息系統”三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及全國評估排名第一的“系統科學”學科而成立。 實驗室通過整合確定了4個重點研究方向:

(1)軌道交通流特性分析及控制理論:系統地研究軌道交通系統中列車流動態特性及複雜性特徵,建立軌道交通流運行狀態及演化的動力學模型,探討列車流動態調整的最佳化模型及快速高效的求解算法。研究列車運行過程及控制理論與方法,建立列車運行最佳化控制數學模型,探討列車運行控制的最佳化算法。

(2)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軌道交通安全狀態獲取、融合及預警方法,探索軌道交通安全行為建模及分析、應急管理及應急資源動態配置的理論與方法,構建軌道交通的安全保障技術體系。研究網路條件下高速鐵路客運需求生成機理、客流預測及運輸組織模式及實現方法,構建高速列車開行方案最佳化和運行計畫一體化協同編制的技術及驗證平台。

(3)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研究適於高速、高密度條件下列車運行控制的高效安全控制算法及關鍵技術、複雜安全系統設計與集成、驗證與確認方法,探索軌道交通人因行為建模及分析方法,構建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測試評估平台,形成滿足我國軌道交通運營需求的運行控制理論及技術體系。

(4)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開展高速移動環境下時變、非線性無線信道理論的研究,構建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網路綜合評估測試平台,提出解決高速條件下的電波傳播、無線干擾、安全苛求套用條件下的傳輸系統可靠性及適應性等問題的理論與方法。結合軌道交通需要開展寬頻移動通信套用基礎理論研究,為我國軌道交通通信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科研團隊

學術委員會名單

序號 姓名 性別 學委會職務 專業 工作單位 備註
1 孫永福 主任 交通運輸工程 鐵道部 院士,博導
2 高自友 常務副主任 系統科學 北京交通大學 博導,傑出青年獲得者,獲得時間為2002年
3 施仲衡 委員 交通運輸工程 北京交通大學 院士,博導
4 鄔賀銓 委員 通信與信息系統 中國工程院 院士,博導
5 孫家廣 委員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清華大學 院士,博導
6 錢清泉 委員 自動控制 西南交通大學 院士,博導
7 於景元 委員 系統工程 航天部710所 博導
8 黃海軍 委員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博導,傑出青年獲得者,獲得時間為1998年
9 王飛躍 委員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中科院自動化所 博導,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國外引入傑出人才)”入選者,入選時間為1998年
10 褚 健 委員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浙江大學 博導,傑出青年獲得者,獲得時間為1997年
11 陳治亞 委員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博導
12 何梅芳 委員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鐵道科學研究院 博導
13 胡思繼 委員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北京交通大學 博導
14 楊肇夏 委員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北京交通大學 博導
15 寧 濱 委員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北京交通大學 博導
研究人員名單
序號 姓 名 性別 職稱 實驗室職務 研究方向
1 高自友 教 授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方向首席 軌道交通流分析與控制理論
2 李克平 研究員 助理 軌道交通流分析與控制理論
3 曹成弦 副教授 軌道交通流分析與控制理論
4 楊立興 副教授 軌道交通流分析與控制理論
5 陳建華 講 師 軌道交通流分析與控制理論
6 吳建軍 講 師 軌道交通流分析與控制理論
7 胡 捷 師資博士後 軌道交通流分析與控制理論
8 賈利民 教 授 實驗室副主任/方向首席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9 秦 勇 教 授 助理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10 張和生 教 授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11 蔣 熙 副教授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12 苗建瑞 工程師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13 蔡國強 副教授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14 王艷輝 副教授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15秀琨 副教授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16 程曉卿 講 師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17 賀振歡 講 師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18 李得偉 講 師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19 董宏輝 講 師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20 徐 傑 副教授 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與運輸組織理論及關鍵技術
21 唐 濤 教 授 實驗室主任/方向首席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22 寧 濱 教 授 學術委員會委員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23 宋永端 教 授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24 方衛寧 教 授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25 趙會兵 教 授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26 郭北苑 副教授
27 邱寬民 副教授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28 郜春海 副教授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29 陳德旺 副教授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30 袁 磊 講 師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31 徐田 講 師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32 趙 林 講 師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33 曹 芳 講 師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34 于震宇 講 師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分析與集成
35 鍾章隊 教 授 方向首席 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
36 朱 剛 教 授 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
37 李 旭 教 授 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
38 吳 昊 副教授 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
39 艾 渤 副教授
40 楊 焱 副教授 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
41 姚冬萍 副教授 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
42 許榮濤 講 師 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
43 陳 霞 講 師 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
44 熊 磊 講 師 軌道交通專用移動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
45 季常煦 教 授 實驗室研究人員

科研環境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位於北京交通大學思源樓8-12層,面積6000餘平方米。為充分發揮實驗室在軌道交通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學術交流與示範輻射作用,在12層安排了一個400餘平米並配備有高檔背投顯示系統的演示大廳。此外,在11層安排了一個近100平方米的學術報告室。為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安排了150平方米的基礎理論研究室。其餘用房主要用於建設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的主要試驗平台。 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總價值5300餘萬元。其中百萬元以上設備8套,其中包括1套用於交通監控與仿真演示的高檔背投系統,三十萬元以上設備20多套。 實驗室目前已建成的實驗平台有:城市軌道交通運行控制仿真平台、鐵路工務基礎數據平台、GSM-R通信網路實驗平台等研究實驗平台。
實驗室用房為思源樓8至12層,建築面積近6000平方米。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總價值5300餘萬元。其中百萬元以上設備8套,三十萬元以上設備20多套。實驗室研究平台及場地分布如下:
12層
高速列車運輸組織、控制與安全系統綜合實驗平台
平台1(12層1區):高速列車運輸組織方案最佳化設計關鍵技術與系統平台
平台2(12層3區):中國高速鐵路網數據與運營決策支持中心平台
平台3(12層4區、1區(2)):CTCS-3級列控系統仿真驗證平台
11層
軌道交通安全監控預警與應急處置實驗仿真平台
平台4(SY1109):軌道交通安全監控預警全過程仿真實驗平台
平台5(SY1107):軌道交通移動設施安全狀態監控預警子平台
平台6(SY1105、1106):地面基礎設施綜合檢測子平台
平台7(SY1102):高速列車群運行安全狀態監控預警及應急處置子平台
10層
平台8(SY1015):列控系統控制軟體形式化設計平台
平台9(SY1015):車載安全控制系統研發與動態信息監測平台
9層
鐵路專用數字移動通信系統(GSM-R)實驗平台
平台10(SY901):基於GSM-R的列車控制系統通信子系統模擬演示實驗平台
平台11(SY908):GSM-R網路核心網機房、網管及檢測系統平台
平台12(SY909):基於GSM-R的調度通信模擬演示實驗室平台
平台13(SY907):高速鐵路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安全數據傳輸試驗、測試及評估實驗平台
8層
平台14(SY801):CBTC大連中試設備仿真平台
平台15(SY802):CBTC車地通信測試仿真平台
平台16(SY806):CTCS-3車載設備測試平台
平台17(SY811):應答器分析與測試平台

科學研究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研項目和工程實踐
一、實驗室開創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道路:
實驗室緊密結合我國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注重運行控制系統建模及算法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城市軌道交通特點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基於通信的列車控制)系統技術框架和基於商用成熟(COTS技術)軟硬體平台的CBTC系統集成方法,創造性地解決了CBTC系統的5大關鍵技術難題,研製了國內首個城市軌道交通CBTC系統樣機,完成了現場運行試驗,在北京市組織的專家驗收會上,專家一致認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北京市已設立北京軌道交通核心技術研發及示範工程重大專項,以此為基礎在北京亦莊線實施軌道交通信號國產化示範工程,建成一條完整的國產信號系統的示範線工程,該系統預計5年內將帶來超過百億元的產值;目前,該系統已結束在大連快軌三號線的中試試驗。在客運專線(高速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先進的運行控制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方法不可能引進的情況下,本成果對我國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的自主創新起到關鍵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實驗室在積極開展高速鐵路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相關項目研究的同時,始終注重實驗室平台的建設。建立的CTCS-3級仿真測試平台可以為關鍵設備或關鍵部件的研發測試和評估測試提供環境,如車載設備(含安全計算機,MMI,BTM,RTM,司法記錄器等),無線閉塞中心RBC等,實現功能測試和互聯互通測試等。能根據被測設備的特點,對仿真測試平台的資源進行動態配置,快速搭建相應的測試環境,通過自動選擇和執行測試案例,自動統計測試結果,實現對相關設備和部件的自動測試。依託實驗室平台,完成CTCS-3級列控系統標準規範三項(已成為鐵道部部頒標準),主持國家863目標導向類課題一項,參與國家863重大專項一項。目前,實驗室CTCS-3級仿真測試平台正在積極參與鐵道部350km/h客運專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的互聯互通測試。本成果對我國高速鐵路運行控制系統的深入研究和實際運用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承擔項目:
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基於通信的城軌CBTC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財政部重大專項“北京軌道交通核心技術研發及示範工程”
科技部863目標導向類項目“高速鐵路列車運行控制系統互聯互通測試與評估技術”
科技部、鐵道部十一五重大專項“中國高速列車關鍵技術研究及裝備研製”二、實驗室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可配置目標軌道交通運輸組織與主動安全保障科學理論及技術體系,支撐我國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 面向軌道交通(尤其是高速客運和重載貨運鐵路網)列車運營安全保障和運輸組織領域的需求,深入研究基於複雜系統、計算智慧型和智慧型信息處理的建模、預測、評估、最佳化及控制等問題,發展對固定設施和移動設備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多種檢測技術和設備,進而形成系統化的線上自動檢測、遠程診斷、實時故障預報預警及線上輔助決策支持理論體系和技術,系統化解決面向軌道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系統中的關鍵技術,縮小我國在該領域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相關成果在青藏鐵路綜合運營安全監控與應急指揮系統中得到了套用。
實驗室研究了基於流線協同與資源利用最佳化的列車開行方案、列車運行計畫、動車組運用計畫和乘務計畫與日常調度計畫的一體化編制方法,初步實現了以客運專線為主體的跨線運輸計畫的編制;利用分散式算法、並行處理與多智慧型體技術,研製了集計畫編制、實施控制與仿真評測為一體的運輸組織實驗平台,為開展列車運行圖和調度計畫的自動編制與最佳化以及客運專線列車運行組織分析與評價等研究提供了實驗環境和技術支持。
承擔項目:
(1)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高速鐵路運營組織方案最佳化設計關鍵技術及系統研製”
(2)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新型直流電機運輸系統關鍵技術及裝備研製”
(3)國家863項目“捷運列車關鍵設備安全狀態在途檢測及預警技術”
(4)國家863項目“城市軌道交通牽引供電系統狀態監控及故障診斷關鍵技術研究”
(5)國家863重點項目課題“最高時速400KM/H綜合檢測車檢測信息關聯分析及在途可視化預警技術研究”
(6)鐵道部科技項目“鐵路應急預案管理的研究”“青藏鐵路應急救援指揮系統的研究”“基於數字預案的大型客運站應急聯動系統的研究”三、實驗室開展了GSM-R基礎理論和方法、關鍵技術研究,為GSM-R技術在我國鐵路套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結合我國鐵路發展需要和運輸特點,在對不同無線通信制式研究比選的基礎上,提出了採用GSM-R發展我國鐵路數字移動通信的可行性報告,為鐵道部最終確立GSM-R技術路線,成功獲得GSM-R系統使用頻段做出了重大貢獻;開展了大量的GSM-R基礎理論和方法、關鍵技術研究,主要包括:研究了電波傳播衰落特性測量方法,建立了高速移動環境下鐵路無線信道數值計算模型;在鐵路移動通信流量特性分析的基礎上,辨識移動用戶越區切換機率參數,預測移動用戶運動趨勢,研究了無線頻率資源受限條件下的頻率資源調度技術;研究GSM-R場強及服務質量測量技術,提出了無線場強測量採集與處理方法、網路服務質量測量方法等,在武廣、鄭西等客運專線GSM-R系統無線覆蓋與網路最佳化中發揮了了重要作用;在國際上率先提出GSM-R技術與Locotrol技術系統集成,攻克了點對多點安全數據傳輸(安全數據會議)重大關鍵技術,徹底解決了大秦線重載運輸鐵路沿線隧道、山區、丘陵等特殊地段的可靠通信問題,實現了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網路化無線機車同步操作控制,為大秦線2008年實現年運量3.4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單線運量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做出了重要貢獻;主持實施了國內首次不同廠家核心網路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測試,為實現多廠商設備兼容,確保GSM-R網路業務和功能完整性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根據GSM-R工程建設和運用維護的需要,解決鐵路信息系統接入、核心網綜合接口監測、場強及網路服務質量測量、重載運輸無線通信安全數據傳輸等關鍵技術難題,所開發關鍵技術裝備已在青藏高原鐵路、大秦重載鐵路及客運專線推廣套用,為GSM-R技術在我國鐵路的成功套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承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滿足高速列車控制安全數據傳輸的無線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 ”
863計畫重點項目“最高試驗速度400km/h高速檢測列車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研製”
鐵道部科技司“重載組合列車可控列尾裝置功能試驗”、“GSM-R相關技術研究--GSM-R網路工程互聯互通功能性測試” 四、實驗室發揮技術優勢,在軌道交通重大工程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
實驗室在研究軌道電路信號影響機車信號主體化的內在機理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既有線機車信號主體化的解決方案和工程實施方法,解決了主體機車信號的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機車信號主體化的自主創新。研究成果JT1-CZ2000型主體化機車信號2003年通過鐵道部技術鑑定, “JT1-CZ2000型機車信號車載系統”獲2008年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自2003年已裝備13000餘台機車,對保證提速列車運行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開發的適用於350km/h客運專線的軌道電路讀取器(TCR),已全面用於京津客運專線300km/h動車組,這是國內自主研發的列控裝置首次套用於300km/h以上動車組。針對CTCS3/CTCS2級客運專線動車組的TCR也已進入試驗階段。目前使用情況表明該設備較以往的通用機車信號更加穩定可靠,維護測試更加方便,很好地適應了提速列車的需求以及機車長交路大範圍套用需求。JT1-2000型機車信號的推廣套用,對鐵路運輸產生了重要的作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實驗室緊密結合青藏鐵路建設和運營的重大需求,針對青藏鐵路的高原環境特點,以構建青藏鐵路控制與安全保障技術與裝備體系為目的,開展了涉及到信息採集、傳輸、處理的一系列工作,完成了我國第一個GSM-R套用工程—青藏鐵路GSM-R網路的功能、性能、服務質量、場強覆蓋測試,驗證了青藏鐵路全線每個公里標、信號機、調車信號機、道岔、安全線絕緣節等總計2400多個點GPS數據處理驗證工作,保證了電子地圖數據與測繪結果完全一致。解決了列車衛星組合定位、GSM-R信息傳輸、運營安全保障和特殊環境下運輸組織方法等關鍵與核心技術難題,研究成果填補了世界鐵路運營與安全保障研究與套用的諸多空白,對建設、管好、用好青藏鐵路發揮了重要作用。
結合大秦鐵路開行2萬噸組合列車的需求,在國際上率先提出GSM-R技術與Locotrol技術系統集成,採用安全電路數據會議技術,自主研製了國內首台(套)地面套用節點、車載通信單元、網路監測系統、鐵路移動信息接入網關、可控列尾等重大技術裝備,徹底解決了大秦線重載運輸鐵路沿線隧道山區丘陵等特殊地段的可靠通信問題,實現了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網路化無線機車同步操作控制;並形成《LOCOTROL系統GSM-R數據通信設備技術規範》、《LOCOTROL系統與GSM-R網路接口技術規範》、《CIOM與MMI接口協定規範》等3項技術規範;2006年3月以來,技術裝備在大秦、北同蒲、雲崗等重載線路投入使用,共裝備機車580台,為大秦鐵路屢創世界鐵路運量新記錄做出了重要貢獻。
受北京捷運建設管理總公司委託,作為北京市捷運十號線引進的CBTC信號系統的第三方測試單位,運用已掌握的城市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核心技術,分析引進國外系統的技術方案和設計方案,完成了CBTC信號系統綜合性能的現場測試。
承擔項目
科技部支撐計畫子課題“青藏鐵路綜合安全監控系統研究”
鐵道部科技司“青藏鐵路應急救援體系及應急救援指揮信息系統的研發”
橫向項目“大秦線LOCOTROL通信監測系統”
橫向項目“青藏線GSM-R網路技術服務”
橫向項目“青藏鐵路GSM-R接口監測系統”

平台建設

車載安全控制系統研發與測試驗證系統車載安全控制系統研發與測試驗證系統
車載安全控制系統研發與動態信息監測平台
車載安全控制系統研發與動態信息監測子平台提供了列車運行控制系統中車載安全控制系統-主體機車信號的驗證、測試試驗及輔助開發環境,具備針對線上運用車載列控設備的動態監測、線上維護功能,構建了國內最具權威的軌道電路動態信號資料庫,支持高可靠高安全車載控制系統設計與驗證方法、低信噪比條件下的信號檢測與實時處理算法、基於專家系統的故障診斷及預警方法、面向狀態修的決策支持等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 系統平台包括基於虛擬儀器的輔助開發系統、主體機車信號常規測試系統、基於VXI的抗干擾測試系統、軌道電路動態信號資料庫、車載控制系統動態信息監測與分析系統等。 CTCS-3級列控系統仿真驗證平台
CTCS-3級列控系統包括地面設備和車載設備。
地面設備由RBC、TCC、ZPW-2000(UM)系列軌道電路、應答器(含LEU)、GSM-R通信接口設備等組成;
車載設備由車載安全計算機(VC)、GSM-R無線通信單元(RTU)、軌道電路信息接收單元(TCR)、應答器信息接收模組(BTM)、記錄單元(JRU/DRU)、人機界面(DMI)、列車接口單元(TIU)等組成。
通過CTCS-3級列控系統仿真驗證平台的建設,可開展CTCS-3級列控系統的運營需求仿真和驗證、工程設計原則仿真和驗證、CTCS-3級技術方案故障應急處理能力和運行維護管理能力驗證等方面的研究。
基於被測系統與仿真支撐環境綜合構成的半實物仿真平台,可開展對CTCS-3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關鍵設備的功能測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驗證CTCS-3級列控系統所實現功能的正確性和完整性。 高速列車群運行安全狀態監控預警及應急處置子平台
高速列車群運行安全狀態監控預警及應急處置實驗子平台是針對高速列車群運行過程安全狀態的綜合分析、全息報警和應急處置提供的實驗測試平台,它具備實驗和測試高速列車群運行過程安全狀態的相關分析、全息報警、預警模型、數據挖掘、突發事件分析、應急決策支持等功能。 軌道交通移動設施安全狀態監控預警子平台
針對移動設施安全保障內容,建立適用於高速、重載及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列車運行安全監控預警試驗平台,為列車運行安全性能分析,故障隱患辨識、風險評估、安全預警及應急處置相關理論方法研究提供平台支撐。基於軌道交通列車安全系統的體系結構、運作機理及最佳化設計理論,形成滿足軌道交通運營需求的列車安全狀態監測及故障預警理論和技術,建立列車運行安全監控預警試驗平台。 軌道交通安全監控預警全過程仿真實驗平台
平台以建設一個開放、持續、可擴的軌道交通綜合監控與應急處置平台為理念,以與列車運行過程相關各業務信息系統的安全信息獲取、交換共享、集成、可視化表達、多源信息融合、以及軌道交通事故的建模、分析為基礎,通過對多維異構交通運營安全信息的綜合處理,實現對列車運行過程中各業務信息系統的安全信息進行分析最佳化控制,滿足面向不同需求、不同尺度上的軌道交通全過程運行安全狀態信息實時獲取、監控、預警、輔助決策支持以及應急救援指揮等套用。 中國高速鐵路網數據與運營決策支持中心平台
中國高速鐵路網數據與運營決策支持中心(ODDC)由數據中心和集成化運營決策支持中心組成,數據中心依託2台小型機和總量達40TB的磁碟陣列,提供全路的客流、固定設施、移動設備等數據共享服務。決策支持中心利用高性能集群計算和套用伺服器集群系統,為鐵路生產部門提供客流分析與預測、運力資源配置、生產計畫編制以及特殊條件下的應急處理等方面的決策支持服務。 CBTC車地通信測試仿真平台:
CBTC車地通信測試仿真平台可以根據車地通信的要求,對CBTC通信系統(包括有線和無線部分)的性能進行測試、仿真和演示。實驗室的建設目標位:
為CBTC系統工程建設提供車地通信系統的設計依據
為CBTC車地通信系統的測試提供業界的統一標準
為CBTC系統提供車地通信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具體參數

科研成果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6年至今標註實驗室的論著發表、出版及收錄情況為:
總數 547篇;
SCI收錄論文數 96 篇;
EI收錄論文 130 篇;
專著 17部(含譯著2部);
2006年至今獲各類科學技術獎勵情況為: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 項,(2008年:參加,排名第6);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 項,(2009年:主持);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2 項,(2008年:參加1項,排名第10;2007年:參加1,排名第4);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4 項,(2009年,主持1項,排名6;第2008年,主持1項;2007年:參加2項,排名第1和第7);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7 項,(2009年:參加1項,排名第2;2008年:主持1項;參加1項,排名第2;2007年:主持2項;參加2項,排名第1和第4);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 項,(2008年,參加1項,排名第5;2007年,參加1項,排名第6);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2009年,主持);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2008年,主持);
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2007年,參加1項,排名第2);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2007年,主持)。
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2009年,參加,排名3)。
“鐵路綜合數字移動通信系統(GSM-R)理論、關鍵技術及工程套用”研究成果入選200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006年至今授權發明專利28項,軟體著作權130項。年度標誌性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一軌道交通流分析與控制理論
2009年:
(一) 理論研究成果:
1. 基於跟馳模型建立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模型
基於最佳化速度跟馳模型,本成果提出一種改進的列車運行動力學模型,並用來模擬和分析移動閉塞信號系統下列車運行的動態特性和列車流的演化過程。在所提出的模型中,追蹤列車的相互影響被看成是一種反應-刺激過程。數值模擬驗證了改進模型的有效性。
2. 套用隨機行走的方法模擬網路條件下的列車運行
隨機行走已經有很長的研究歷史,理論上,基於隨機行走的方法可以用來探討網路系統的拓撲結構和網路流的演化特性。基於確定性的行走方法,本成果提出一種改進的行走模型並用來模擬網路條件下列車運行的動力學過程。由於使用了一些簡單的疊代規則,模型能夠很好地模擬網路條件下列車運行的動力學行為。在所提出的模型中,時間和空間均被離散化,因而特別適合大規模網路條件下計算機的模擬。
3. 列車運行圖最佳化設計
研究了帶有模糊信息的客運專線列車運行圖問題。基於可信性測度的基礎上,為該問題建立了期望值目標規劃模型。為求解模型,設計了基於衝突解決技術的分枝定界法,根據實例計算,驗證了該算法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4. 鐵路運輸計畫問題及算法
研究了鐵路運輸計畫設計問題。建立了該問題的帶有懲罰項的數學最佳化模型,以極小化運輸總費用。借鑑遺傳算法和禁忌搜尋算法的優點,本成果為模型設計了基於遺傳算法的禁忌搜尋算法求解模型,其中遺傳算法用來搜尋可行路徑上的貨物流量,禁忌搜尋算法用來搜尋最優路徑。數值試驗表明該算法在搜尋最優解的過程中效率很好。
5. 模糊和隨機參數存在時的建模方法
本成果研究了帶有隨機和模糊參數的最佳化問題的建模方法,為進一步套用於交通運輸領域的建模提供了可行的借鑑。利用機率測度、可能性測度、必要性測度和可信性測度,為同時存在模糊參數和隨機參數的最佳化問題建立了一類新型的機會約束規劃模型,並研究了模型中不確定函式和約束的確定等價類。同時,設計了基於隨機模糊模擬技術的遺傳算法求解模型的近似最優解,並設計算例說明模型和算法的套用。
(二) 科學研究及工程實踐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鐵路運輸服務時空網路模型與算法”
在鐵路運輸服務中,構建同時考慮運輸服務網路問題和時間表問題的時空網路模型並能夠有效求解將有助於提高運輸服務的可靠性和可實施性。本項目將在研究能合理描述鐵路運輸特徵的時空網路以及相關要素的基礎上,建立偏向操作層面的運輸服務時空網路最佳化模型,討論模型的數學性質,設計基於啟發式算法的高效求解算法。同時考慮軌道交通系統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對時空服務網路產生的影響,建立運輸時空網路的最小風險模型,最大限度降低不確定性導致的風險。本項目的研究對鐵路運輸服務的完善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08年
理論研究成果:
1. 設計列車最優運行決策算法,建立列車調度模型
Dorfman (2004) 提出了離散事件模型(DEM)模擬列車流來求解列車調度問題的方法。然而其核心算法的最佳化仍然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在Dorfman (2004)的工作基礎上,結合最佳化的思路,以列車的總的旅行時間最少為目標,基於列車的全局信息,設計相應的算法以確定各列列車的最優運行決策,建立列車調度問題的模型。在所設計的算法中,根據列車在其運行徑路上的所有衝突信息,結合列車的局部優先權規則,確定列車的滿意的運行決策,同時對單線路網中會出現導致系統癱瘓的死鎖現象,設計相應的解鎖策略,以預防和避免列車在運行過程中產生死鎖現象。結果表明,在保持原有方法的優點的基礎上,解的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2. 套用複雜網路理論研究軌道網路的空間相關性
在軌道網路交通流的基礎上,通過引進空間關聯函式描述軌道網路的空間相關性。首先是對軌道網路進行模組和等級劃分。其次,在軌道交通流實測數據的基礎上,套用複雜網路理論研究軌道網路的空間相關性。為了測試所提出的方法,作為不同的例子,我們分析和討論了中國鐵路網
3. 基於元胞自動機原理建立三線軌道交通系統模擬模型
在實際交通中,車站客流到達的不均衡性,經常會出現在一個時段去往某方向的客流很大,而去往反方向的客流很小;而在另一個時段,會出現相反的客流情況。對於這種情況,現有的複線軌道交通已無法滿足運量的需求。如果再擴建一套複線系統從而達到四線軌道系統,雖有可能解決運量需求,但工程投資巨大。於是一些學者就提出了三線軌道交通系統建設的初步思路。根據目前掌握的國內外文獻來看,還未有對三線軌道交通系統的運輸能力進行相關的研究。本成果基於元胞自動機原理建立一種三線軌道交通系統的模擬模型,系統地討論了三線軌道交通系統的運輸能力問題。模擬的結果表明三線軌道交通既可以滿足現階段不均衡客流下的較大的交通運量,同時又比四線軌道系統節約大量投資。
給出了三線軌道系統和四線軌道系統中列車車頭時距的分布。從左圖中可以看出,III線在0-500 s和1000-1500 s這兩個時段發車時間間隔很小,接近最小安全間隔時間,這是因為III線在這兩個時段分別承擔了兩個車站高峰期客流輸送任務,III線在500 -600 s為反向運行做準備的時候,需要先清空線路。左圖也表明,I線線路整體上利用率較高;對於II線,除在500-1000 s外,線路利用率也較高。為四線軌道交通的線路發車間隔分布情況。從該圖可以看出,每條線路除了在各自發車車站的高峰期外,線路上發車時間間隔均較大,這也表明線路的利用率較低。在三線軌道交通模擬中,在1500 s內,I線、II線、III線分別有38、33、35輛車通過,總共通過106輛。對於四線軌道交通,I至IV線通過的列車數量分別為:27、27、26、26,總共通過106輛。
(三) 科學研究及工程實踐
1.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軌道網路系統中列車運行的建模仿真研究”
結合國家軌道建設的長遠戰略與現實需要,研究網路環境下軌道交通系統中列車運行控制的基礎理論與技術。綜合運用交叉科學中的理論和方法,深入研究軌道網路系統中列車運行的動態特性以及網路流的形成機理和演化規律;建立能夠描述和刻畫軌道交通系統中列車流運行狀態及其演化的軌道網路理論模型;研究和探討網路環境下多個列車運行時的最佳化與控制方法以及網路環境下列車延遲的傳播特性;在軌道網路理論模型的基礎上,採用模擬分析的方法,研究列車運行圖的制定方案以及衝突發生時列車運行的調整策略。以理論研究作為依據,通過分析實際軌道交通系統的測量數據,尋求一種能夠有效改善軌道網路交通狀況的列車運行控制方案,並建立相應的仿真軟體。強調理論研究要緊密結合實際套用,為交通工程的規劃、設計、建設以及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實現我國列車運行控制基礎理論與技術的自主創新。
2.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鐵路貨櫃多式聯運問題的最佳化模型與算法研究”
我國是國土遼闊的大國,鐵路是我國交通運輸的主要手段,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但是,作為全球貨運主要運輸工具的貨櫃,尚不足以在我國內地進行普及和規模化運作,尤其是鐵路貨櫃多式聯運,與已開發國家比,仍處於發展的初始階段。為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除了國家大力支持投資和建設鐵路貨櫃多式聯運基礎設施,還要大力提高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相關領域的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項目深入探討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多時段貨運排程問題的0-1 整數規劃模型與有效算法、貨運能力分配問題的二階段隨機混合整數規劃模型與有效算法,並首次把基於流體逼近的漸進最最佳化方法套用於鐵路貨櫃多式聯運中貨運訂單最優控制問題。另外,理論聯繫實際,探討所得到的理論結果在實際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管理中的套用。
3.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複雜網路的交通擁堵動力學特性分析”
交通擁堵已成為制約我國大城市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本項目在對網路拓撲與交通擁堵之間關係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綜合套用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複雜網路理論以及交通流理論研究城市交通網路上擁堵的動力學機制和行為,包括研究交通瓶頸處擁堵產生、演化與網路拓撲的關係,為交通規劃與設計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建立考慮阻塞效應的邊-點級聯失效模型,再現交通網路中從邊失效到點失效的動態過程,為理解和控制級聯失效提供方法和策略;建立有限資源條件下基於路段重要性的能力分配模型,為交通管理與控制提供可參考的依據;建立基於網路的城市交通瓶頸識別方法,進而提出緩解全局和局部交通擁堵的有效策略以及提高通行能力的可行措施。
2007年
(一)理論研究成果:
1、基於不確定最佳化技術提出了一種列車運行圖的最佳化設計方法。將列車在車站的上下車人數假設為模糊變數。採用模糊規劃中期望值模型的思想,在模糊變數期望值運算元的基礎上,為該問題建立了期望值目標規劃模型。由於數學模型中涉及到很多模糊變數,從而對模型的求解增加了困難。鑒於此,設計了基於模糊模擬技術的分枝定界算法。該成果即將發表於《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2、基於元胞自動機原理建立一種三線軌道交通系統的模擬模型,系統地討論了三線軌道交通系統的運輸能力問題。模擬的結果表明三線軌道交通既可以滿足現階段不均衡客流下的較大的交通運量,同時又比四線軌道系統節約大量投資。根據目前掌握的國內外文獻來看,還未有對三線軌道交通系統的運輸能力進行相關的研究,該研究屬於首次。該成果即將發表在《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
3、早期的研究中,我們提出了基於元胞自動機原理的軌道交通模型,然而,這些模型具有許多局限性,大多數只是用來模擬一些特定的交通條件。例如,原有基於元胞自動機原理的固定閉塞模型只是三顯示或四顯示,並沒有給出一般多顯示的描述,模型中的一些規則也只是針對一些特定的條件而設定的。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我們作了總結和推廣,使其可以用來描述一些普遍的交通環境,以此來提高所提出模型的實用性。同時,對於基於元胞自動機原理的軌道交通模型中的疊代規則作了統一的描述。該成果發表在《中國科學》E輯 2007,50(6): 765-773。
4、建立了一個四顯示固定自動閉塞信號控制系統下的元胞自動機模型,用來模擬列車流在限速區段的運行。通過分析列車流的時空相圖、列車運行的速度分布及運行軌跡等等,來研究固定閉塞條件下限速區段列車流的動態特性,分析列車速度、時間和位移之間的相互變化情況,考察列車車頭距分布情況,探討發車時間間隔對列車運行的影響以及限速大小對列車運行的影響。該成果發表於《物理學報》 2007,56(9):5165-5171.
5、在NS模型的基礎上,針對軌道交通的特點,提出一種用於模擬四顯示固定閉塞系統的元胞自動機模型。在考慮中間停靠站設定了多個停靠站台的情況下,模擬了四顯示固定閉塞系統下的列車的延遲現象,通過模擬得到了列車流發生從擁擠流到自由流相變時發車時間間隔的臨界值。重點分析了四顯示固定閉塞系統中的發車時間間隔、客貨車比例、車站停靠時間、停靠站台數量等因素對列車平均延遲時間的影響。在客貨混行情況下,分析了列車延遲的特性,指出了貨車對後行客車速度的抑制作用。該成果發表於《物理學報》2007,56(6):3158-3165.
6、結合國內城市軌道交通無縫換乘的運營特點,充分考慮了影響城市軌道交通網路客流分配的主要因素(包括出行時間和換乘次數),以及城市軌道交通網路的特有屬性,構造了城市軌道交通網路的廣義費用函式,並分析了乘客在城市軌道交通網路中的路徑選擇行為。在此基礎上,基於隨機用戶平衡原則提出了的城市軌道交通網路客流分配問題的數學最佳化模型,在模型的求解中,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有效路徑搜尋方法並設計了基於圖的深度優先搜尋算法,以得出符合現實的有效路徑集合,在此基礎上,給出了求解配流模型的連續平均算法。最後通過北京市軌道交通網路的數據對模型和算法進行驗證。該成果發表於《鐵道學報》2007,29(6), 12-18.
7、以一般技術站為背景,研究了包含多項作業的車站進路選擇問題。在車站網路無向圖的構造基礎上,以作業晚點最小以及各進路的總走行時間最短為目標,以避免車站作業的時空交叉、滿足作業計畫要求為約束,構建了車站進路選擇的數學規劃模型及其等價的0-1整數規劃模型。利用進路選擇和進路排列時間的映射關係,以SA算法為基礎,提出了車站進路選擇的逐步尋優算法——複合最佳化算法。主要的創新之處在於本文提出的最佳化模型同時考慮了車站內多項作業的進路排列問題,設計的複合最佳化算法能夠快速有效地生成各項作業的進路排列方案。該成果發表於《鐵道學報》2007,29(5),7-14。
8、提出了一種確定和描述網路模組結構的識別方法。套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根據網路節點的連線或是網路的權重將網路節點劃分為不同的模組。以東北鐵路網為例,在軌道交通流實測數據的基礎上,基於複雜網路理論研究了軌道網路的模組和等級結構。套用所提出的方法,所得到的結論對於軌道網路的結構和規模的規劃和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該成果發表於《Chinese Physics》2007,16(8): 2304-2309。
9、通過考慮交通平衡狀態下不同拓撲結構輸運網路上的流量分配狀態,推廣了最短路的概念,並且研究了規則網路、隨機網路、小世界網路以及無標度網路上流量分布的規律性。認識這些一般輸運網路上的流量分布規律,對理解現實世界中的各種交通現象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該成果發表於《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2007,21(20):1343-1349.
10、研究了路徑誘導系統對小世界交通網路上平均最短距離以及費用和流量分布的影響。結果表明存在一個最優的誘導水平使得網路上的系統總費用最小,並且合適的誘導水平可以降低最大度和最大介數點的負荷。此外,研究發現路徑誘導下點的負荷服從冪律分布。該成果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 2007, 18: 1243-1250.
(二)科學研究及工程實踐
1、在列車運行圖的編制過程中,由於現實系統的不確定性,旅客出行分布在決策過程中往往是不確定的,從而為問題的解決增加了困難。本成果中,將列車在車站的上下車人數假設為模糊變數。然後採用模糊規劃中期望值模型的思想,在模糊變數期望值運算元的基礎上,為該問題建立了期望值目標規劃模型,並設計了基於模糊模擬技術的分枝定界算法。主要的創新點:1. 首次在可信性測度和模糊變數期望值運算元的基礎上,利用模糊期望值模型思想,建立了旅客列車運行圖問題的期望值目標規劃模型;2. 設計了基於模糊模擬算法的分枝定界算法求解模型,其中分枝定界算法用來搜尋可行的列車運行圖,模糊模擬算法計算模糊函式的期望值,試驗表明該算法求解效率較高。各車站停靠能力對旅客旅行總時間最優期望值的變化和最優解的滿意度變化
本成果套用旅客總旅行時間期望值(EVTPT)的方式對模糊性進行處理。展示了各車站停靠能力發生改變時,實驗中旅客旅行總時間最優期望值的變化和最優解在不同準則下滿意度的變化。當車站的停靠能力增大時,相應的最優期望值逐漸減小。這說明停靠能力的增大導致最優運行圖中延遲總時間的減小,從而導致旅客總旅行時間的降低,相應最優運行圖的滿意度越高。
2、在元胞自動機模型的基礎上,針對軌道交通的特點,提出了一種用於模擬四顯示固定閉塞系統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模型。在考慮中間停靠站設定了多個停靠站台的情況下,模擬了四顯示固定閉塞系統下的列車的延遲現象,通過模擬得到了列車流發生從擁擠流到自由流相變時發車時間間隔的臨界值。重點分析了四顯示固定閉塞系統中的發車時間間隔、客貨車比例、車站停靠時間、停靠站台數量等因素對列車平均延遲時間的影響。在客貨混行情況下,分析了列車延遲的特性,指出了貨車對後行客車速度的抑制作用。

合作交流

唐濤教授赴日本學術交流唐濤教授赴日本學術交流
國際合作
義大利SELEX公司合作研製基於GSM-R的安全預警系統。
美國GE公司合作研究安全應急調度指揮系統技術。
西班牙Telvent公司合作研究基於NTCIP標準的交通控制技術。
與SNCFI開展關於運輸計畫、市場行銷、運輸服務的合作。
與IBM(德國、義大利)開展關於票價、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的合作。
與SNCFI&IBM開展關於高速鐵路運營管理的項目合作。 2009年11月26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學思源樓601會議室舉行了北京交通大學——法國泰雷茲公司“安行”合作項目簽字儀式。儀式由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組織,國際合作交流處鄧新華副處長主持。寧濱校長和泰雷茲研究與技術亞洲區協調總監杜思奇博士(Dr. Serge DRUAIS)分别致辭並簽署了合作協定。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唐濤杜思奇博士簽署了該框架內的首個具體研究項目(“安全苛求混合系統的建模與驗證”)契約。該項目的目標是以列車控制系統為背景,研究基於模型驅動架構的混合系統設計和驗證方法。
2008年8月5日:由中國系統工程學會(sesc)、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北京交通大學(BJU)、蘭州交通大學(LZJT)、美國運輸工程師協會(ITE)、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BTRC)、日本土木工程師學會(JSCE)、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RCS)、香港運輸研究學會(HKSTS)、英國公路與運輸協會(IHT)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交通運輸研究國際學術會議(ICTTS'2008)在廣西南寧鳳凰賓館勝利召開。
2008年12月17日:實驗室主任唐濤教授陪同寧濱校長會見了英國威賽克斯科研院學術主任比爾·布雷博士。比爾·布雷博士此次來訪的主要目的是與實驗室商談2010年在我校舉辦的第十二屆計算機系統在鐵路及軌道交通中的套用國際會議COMPRAIL 2010。國內學術交流活動
2007年4月13日:實驗室協辦了城市軌道交通互通互換式信號研討會。
2007年3月27日:實驗室與電子信息學院合辦了ETCS研討會。
2007年8月30日:主持召開了“青藏鐵路運營安全綜合監控中心繫統”與“青藏鐵路地理信息系統”項目專家鑑定會。
2007 年10月:唐濤教授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論壇上做了“基於通信的城市軌道交通CBTC系統” 大會特邀報告。
2007年8月:楊立興博士在第五屆中國不確定系統年會上作大會報告。
2007年6月:賈利民教授應中國計算機學會邀請作“關於智慧型交通系統”年度特邀報告。
2007年8月:賈利民教授在中國智慧型自動化學術會議作“中國智慧型自動化學術會議”的大會報告。
2007年9月:賈利民教授在2007年國家信息化促進大會上作題為“智慧型交通系統技術現狀與發展”的大會報告。
2007年10月:賈利民教授應邀在中國“2007年中國智慧型交通系統學術大會”作“鐵路運營與安全綜合監控技術”特邀大會報告。
2007年10月:楊立興博士在第一屆中國智慧型計算大會上作報告。
2007年11月19日:實驗室運輸組織方向部分人員與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進行了題為“客運專線列車運行圖的用戶需求分析”的學術活動,介紹了鐵四院相關部門的職能分工,討論運行圖需求分析。
2007年11月21日:實驗室運輸組織方向部分人員與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進行了題為“車站作業模擬用戶需求分析”的學術活動,探討有關高速客運站作業模擬的用戶需求分析。
2007年11月30日:實驗室運輸組織方向部分人員與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進行了題為“車站聯鎖系統”的講座,討論車站內部電務設備的情況。
2007年12月29日:實驗室運輸組織方向部分人員與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進行了題為“高速鐵路信號系統”的講座,探討了高速鐵路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

出訪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9年01月:陳德旺副教授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系模糊理論之父美國工程院院士Zadeh教授領導的軟計算首創研究中心(BISC)進行為期一年的學術訪問,並積極參加機器學習和模型預測控制課題組的學術交流,結合課題要求,深入研究將軟計算、機器學習和模型預測控制等方法套用於列控系統的建模和控制算法研究中。
2009年01月08-17日:實驗室唐濤主任帶隊,國家重點實驗室部分成員出訪西班牙、德國法國的大學及研究機構,考查並調研列控系統及鐵路專用移動通信系統。
2009年02月:博士生官科從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結束交流學習返回實驗室。
2009年02月09日:寧濱校長帶隊赴湖北調研並與武漢鐵路局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實驗室唐濤教授、通信方向首席教授鍾章隊陪同考察。
2009年04月到08月:張和生教授赴美國Oakland 大學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學術訪問,進行車內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工作。
2009年04月11日-12日:博士生王潔參加了在張家界舉辦的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Automation。
2009年04月26-29日:許榮濤老師出席了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VTC-Spring會議,並作報告。在西班牙期間,參觀了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GSM-R 實驗室,並與Prof. Cesar就電波傳播測量與建模等研究工作進行了深入研討。
2009年05月:博士生荀徑結束了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與加州運輸局(Caltrans)合建的PATH實驗室進行的為期一年的學術訪問返回實驗室。在這一年終,荀徑同學積極參加公共運輸課題組的課題研究和學術交流,研究成果參加了ITS‘08 world congress 的現場展示。同時結合課題要求,深入研究基於元胞自動機的建模方法在列控系統建模中的套用。
2009年05月13-15日:楊立興副教授參加了在濟南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智慧型計算大會。
2009年06月、10月:蔡國強副教授及部分學生與香港理工大學進行相關方面的交流活動。
2009年06月21-24日:博士生胡青梅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The Conference on Traffic and Granular Flow 2009。
2009年06月22-24日:高自友教授組織了在上海舉行的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ffic and granular flow 國際會議,並做了題為“突發性驚恐事件下大型活動場所密集人群的動態逃生行為”的大會報告。吳建軍老師也參加了本次會議。
2009年06月22-24日:艾渤副教授及部分博士生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第九屆國際重載運輸大會”,艾渤任大會分會場主席。本次會議共收錄本方向論文5篇,其中鍾章隊教授等人的論文 “A Framework of High Trustworthy Wireless Network for Heavy Haul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做了大會報告,得到了與會學者的廣泛關注。
2009年06月24-26日:鍾章隊教授等14名教師及4名博士生赴台灣宜蘭參加了“2009海峽兩岸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學術交流會議”。會議期間,談振輝教授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詞,談振輝教授和鍾章隊教授應邀分別做大會特邀報告,鍾章隊教授和吳昊副教授分別擔任專題研討會主席。
2009年07月07日:實驗室唐濤主任一行5人前往大連理工大學,參觀調研了海岸與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曾在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獲評優秀的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此次參觀考察,我校加強了與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之間的交流,了解了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情況,為進一步學習並借鑑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運行模式,提高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管理水平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2009年07月16-18日:高自友教授參加了在香港舉行的The 1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國際會議,並做了題為“Multi-class Multi-modal Network Equilibrium with Regular Choice Behaviors: a General Fixed Point Approach”的大會報告。
2009年07月20-28日:楊立興副教授參加了在昆明舉行的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國際會議,並做了題為“B-valued uncertain varaibles”的分組報告。
2009年08月05-09日:賀振歡老師參加了在哈爾濱舉行的“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ICCTP)大會。
2009年08月09-14日:博士生鄧野參加 了在北京舉辦的The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Meeting。
2009年08月14-16日:博士生柴園園參加了在天津舉行的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ICNC) &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FSKD)大會。
2009年08月19-20日:李得偉老師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測技術研討會。
2009年08月24日:吳昊副教授前往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做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
2009年09月:博士生劉超結束了在英國York大學計算機學院進行的為期一年的訪問返回實驗室,其研究內容為基於模型驅動架構的系統設計。
2009年09月:博士生朱力赴加拿大卡爾頓大學計算機與系統工程學院于飛教授處進行為期一年的學術訪問,並積極參加該學院關於下一代無線網路性能提高的學術交流,結合課題要求,深入研究CBTC系統中列車越區切換算法的研究,提出新的切換機制,採用精確的數學模型描述切換決策算法,並結合國內的實驗數據,爭取做到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
2009年09月:蔡國強副教授及部分學生與德國imc公司進行了鐵路車輛安全檢測技術方面的交流活動。
2009年09月01-05日:許榮濤老師參加在成都舉辦的“中日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及套用”研討會,應邀作大會報告“GSM-R移動通信系統在中國高速鐵路的套用與發展”。
2009年09月07-16日:李旭教授前往日本仙台東京分別參加WPMC、PIMRC會議。
2009年09月13-15日:楊立興副教授參加了在秦皇島舉行的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cs國際會議,並做了題為“Th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problem and its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tabu search algorithm”的分組報告。
2009年09月21-22日:李學偉副校長率領由科技處長余祖俊、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王俊峰等7人組成的我校科技代表團對香港理工大學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工作訪問。
2009年09月23日:博士生曹建飛前往英國南安普頓大學進行短期交流學習。
2009年09月24-26日:許榮濤老師參加在北京舉辦的2009 IEEE WiCOM國際會議,並作論文報告。
2009年09月-10月:曹芳老師到香港科技大學進行短期訪問,結合實驗室在研課題,深入探討擾動分析等現代最佳化算法在列車運行控制系統中的套用。
2009年10月:實驗室副主任賈利民教授及部分學生參加了IBM與北京交通大學的交流活動。
2009年10月15-18日:高自友教授參加在青島舉行的2009年第五屆全國複雜網路學術會議,並做了題為“城市網路交通出行行為與複雜性”大會報告。
2009年10月21-23日:曹成鉉副教授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IEEE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國際會議,並做了題為“Asymptotic Optimality of Freight Booking Control Problem for the Rail Container Carrier”的小組報告。
2009年10月21-26日:于振宇老師到法國參加Esterel SCADE 用戶大會,了解SCADE在各安全苛求領域中的套用以及其用於ATO開發的可行性。
2009年10月23-26日:艾渤副教授前往中國寧波參加2009年第三屆全國通信新理論與新技術學術大會CTC2009,任程式委員會委員。
2009年10月30日-11月01日:實驗室研究生李岩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屆交通運輸領域青年學術會議。
2009年11月:徐田華老師到英國York大學計算機學院Jim woodcock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進行為期半年的學術訪問,結合課題的要求,深入研究模型驅動架構的驗證和精化理論與方法。
2009年11月:蔡國強副教授及部分學生參加了光纖感測器在列車監控中的適用性交流活動。
2009年11月:蔡國強副教授及部分學生與GE公司進行了軸承故障診斷方面的交流活動。
2009年11月:蔡國強副教授及部分學生與日本FAST株式會社進行了捷運隧道檢測技術方面的交流活動。
2009年11月:蔡國強副教授及部分學生與法國摩邁可公司進行了鐵路基礎設施數據分析方法方面的交流活動。
2009年11月01日~11月03日:唐濤教授、曹芳老師、上官偉老師和博士生王義惠、顧青參加了在大連舉行的2009中國自動化大會暨兩化融合高峰論壇(CAAC2009),王義惠和顧青分別作了題為“高速列車制動及牽引自動控制設計及仿真研究”和“基於移動閉塞的列車節能運行最佳化”的學術報告。
2009年11月02日:實驗室主任唐濤教授應邀出席在成都舉行的“the 2nd UIC Asia CCS workshop”國際會議,並作了題為“中國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研究”的大會報告。
2009年11月2日:實驗室寧濱教授出席了在杭州舉行的“中國自動化大會暨兩化融合高峰會議”,並作了題為“中國高速鐵路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原理及關鍵技術”的大會特邀報告。
2009年11月4日:實驗室主任唐濤教授出席了在杭州舉行的“中國自動化大會暨兩化融合高峰會議”,並作了題為“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的可行性設計”的大會報告。
2009年11月24-26日:王艷輝副教授以及博士生肖雪梅、張晨琛參加了韓國首爾舉行的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Sciences/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s大會。
2009年12月11-13日:實驗室主任唐濤教授、實驗室副主任賈利民教授參加了在深圳舉行的2009’中國智慧型交通年會暨第六屆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論壇,並分別作了題為“‘十一五’現代交通領域科技發展及‘十二五’構想”、“中國高速鐵路發展與智慧型化”的大會報告。
2009年11月13-15日:艾渤副教授參加南京的IEEE WCSP國際會議,並在大會宣讀論文:Theoretical Analysis on Local Mean Signal Power for Wireless Field Strength Coverage.
2009年11月18日:博士生劉秋妍、林思雨前往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進行交流學習。
2009年11月19-26日:許榮濤老師參加在台灣舉辦的“2009年物業管理暨防災研討會”,應邀做“無線通信技術在物業管理及防災之套用”學術報告,參會期間訪問華夏技術學院、景文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並作“中國大陸高速鐵路無線通信系統發展”及“現代無線新技術套用與發展”學術報告。
2009年11月26~29日:博士生鄧野參加了在溫州舉辦的2009 IEEE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Industrial Design & Conceptual Design。
2009年12月07-09日:艾渤副教授參加上海IET CCWMC國際會議,並於大會宣讀論文:Novel Statistical Processing Methods for Wireless Field Strength Prediction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